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4)
2023(15813)
2022(12910)
2021(11485)
2020(9925)
2019(22247)
2018(22069)
2017(43182)
2016(23194)
2015(26230)
2014(26413)
2013(26520)
2012(24605)
2011(22233)
2010(22724)
2009(21691)
2008(21664)
2007(20043)
2006(18198)
2005(16628)
作者
(68806)
(57939)
(57924)
(54989)
(36774)
(27516)
(26204)
(22686)
(21793)
(20787)
(19829)
(19068)
(18622)
(18448)
(17987)
(17854)
(17123)
(17117)
(16712)
(16616)
(14528)
(14485)
(14183)
(13339)
(13151)
(13122)
(12865)
(12748)
(11769)
(11584)
学科
(126514)
经济(126385)
(94924)
(76903)
企业(76903)
管理(76081)
(48144)
方法(46461)
数学(37156)
数学方法(36942)
业经(35952)
农业(31853)
(30359)
中国(29455)
地方(27855)
(22168)
技术(20506)
(20459)
财务(20431)
财务管理(20396)
(19954)
企业财务(19271)
(18708)
(18697)
贸易(18687)
(18069)
(18063)
(17354)
理论(16978)
(16818)
机构
学院(353790)
大学(345717)
(164144)
经济(161192)
管理(138841)
研究(119131)
理学(118787)
理学院(117584)
管理学(116004)
管理学院(115353)
中国(93681)
(71708)
(71433)
(69624)
科学(69320)
(60832)
财经(56516)
(56350)
中心(54819)
研究所(54543)
农业(53465)
业大(53113)
(50966)
经济学(50771)
经济学院(45701)
北京(44855)
(43614)
(42103)
师范(41748)
(41276)
基金
项目(223361)
科学(177563)
研究(166119)
基金(162740)
(139608)
国家(138280)
科学基金(120041)
社会(110335)
社会科(104386)
社会科学(104358)
(89637)
基金项目(86590)
自然(74076)
教育(73046)
自然科(72371)
自然科学(72351)
(72261)
自然科学基金(71113)
编号(67145)
资助(64821)
成果(52940)
(51877)
(49599)
重点(49563)
(48964)
(45889)
国家社会(45865)
课题(45338)
创新(45110)
发展(43117)
期刊
(199249)
经济(199249)
研究(105503)
(69976)
中国(69135)
(57718)
管理(54393)
学报(49484)
科学(49125)
农业(46818)
大学(38659)
学学(37143)
业经(36333)
(35500)
金融(35500)
技术(32382)
经济研究(30718)
财经(29305)
问题(26627)
教育(25939)
(25530)
(25090)
技术经济(22361)
世界(20197)
(18348)
商业(18328)
现代(17702)
经济问题(17630)
统计(17348)
(16976)
共检索到542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阳立高  廖进中  
如何协调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或孰先孰后的问题对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这也一直是经济与社会各界中颇具争议的重大话题。本文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运用1983-2006年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数据指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三化"的经济拉动作用,论证了现阶段只有以城镇化为龙头才能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出当前困境,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宾  孔祥智  
本文采用我国1978—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了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水平的变量数值,并通过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前期的工业化水平对当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产生了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宪初,张洁燕,路志宏,吴副科  
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农村工业为支撑,以小城镇为载体,使之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整体联动,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为早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乐乐  
文章在对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关中地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拉动了关中地区的城市内需,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优化了关中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及提升了关中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等;消极影响主要包括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农村资源出现流失、环境恶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等。针对城镇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提出了以下策略:坚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实现互惠共赢;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制度进行改革或创新相关制度;在农村建设住宅小区,实行集聚化居住,减少宅基地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毅  柳文  
人口向城市集中以及产业的非农业化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化乃至城市化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宏观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是互相促进的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工业、农业和城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同一个问题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农业发展占据着启动全局的特殊地位;我国城市化的合理道路是区域型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同发展,形成层次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城市网络;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灵活的经济政策与制定合理的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云德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剑梅  肖长东  
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而且城镇化的聚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农村产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心剂,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反作用于城镇化建设及其带来的外部效益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的分配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科普教育与就业培训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剑梅  肖长东  
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而且城镇化的聚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农村产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心剂,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反作用于城镇化建设及其带来的外部效益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的分配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科普教育与就业培训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剑梅  肖长东  
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而且城镇化的聚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农村产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心剂,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反作用于城镇化建设及其带来的外部效益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的分配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科普教育与就业培训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新  
以甘肃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为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在西北节水农业中的作用,农业产业化推进了西北节水农业的可持续性、西北节水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节水农业合作制完善和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实施标准化生产模式,带动了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化发展对节水农业作用的案例充分说明:节水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是实现节水农业与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保证节水农业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伟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其对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必要的动力,农村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两者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对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产业化在农村发展过程中进行联动分析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河南省为例,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分析,对其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联动方式进行初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政府职能,保证联动健康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联动投入;完善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丁学东  
对传统农业的工业化改造滞后,是我国二元经济格局、"三农"问题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用工业的理念来办农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应有之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农业向工业学习的过程。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途径是:生产理念市场化、组织形式企业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经营人员专业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和农业布局区域化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乔志敏  
利用1978~2010年的全国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变动是农业现代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现代化变动不是工业化、城镇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看,来自城镇化、工业化的冲击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影响持续较长,但前者的作用更大;从方差分解看,城镇化变动比工业化变动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贡献度要高得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顺波  
将马克思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原理相结合 ,引入交易费用、组织成本、协作效益、价格弹性概念 ,指出了近几年农业产业化实践所呈现出的特点 ,提出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及一般规律是农户为了节省交易费用而进行的农户之间的协作或农户与其它涉农主体协作的组织创新过程 ,其协作的范围或协作的深度取决于交易费用的降低与组织成本增加的对比 ,针对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误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