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27)
- 2023(17978)
- 2022(14706)
- 2021(13549)
- 2020(11764)
- 2019(26733)
- 2018(26835)
- 2017(52451)
- 2016(28431)
- 2015(32107)
- 2014(32128)
- 2013(31707)
- 2012(28745)
- 2011(25662)
- 2010(25941)
- 2009(24478)
- 2008(24383)
- 2007(22235)
- 2006(19468)
- 2005(17462)
- 学科
- 济(125281)
- 经济(125142)
- 业(106415)
- 管理(89469)
- 企(87785)
- 企业(87785)
- 方法(57143)
- 农(49493)
- 数学(47543)
- 数学方法(46830)
- 业经(36390)
- 财(35307)
- 农业(32657)
- 中国(31635)
- 务(24516)
- 制(24461)
- 财务(24445)
- 财务管理(24401)
- 地方(23731)
- 企业财务(23128)
- 技术(22406)
- 理论(21515)
- 贸(21388)
- 贸易(21376)
- 学(21361)
- 易(20748)
- 和(19885)
- 策(19058)
- 体(18217)
- 划(18086)
- 机构
- 学院(412731)
- 大学(404025)
- 济(172748)
- 经济(169368)
- 管理(164338)
- 理学(141882)
- 理学院(140492)
- 管理学(137903)
- 管理学院(137162)
- 研究(130229)
- 中国(101576)
- 京(84103)
- 科学(79426)
- 财(77906)
- 农(77852)
- 所(65497)
- 江(63853)
- 业大(63390)
- 财经(62156)
- 中心(61784)
- 农业(60142)
- 研究所(59134)
- 经(56305)
- 经济学(52348)
- 北京(52100)
- 范(50211)
- 州(50154)
- 师范(49673)
- 经济学院(47479)
- 院(46477)
- 基金
- 项目(272737)
- 科学(216226)
- 研究(199480)
- 基金(198266)
- 家(171507)
- 国家(169969)
- 科学基金(147944)
- 社会(127742)
- 社会科(121009)
- 社会科学(120975)
- 省(109705)
- 基金项目(104849)
- 自然(95825)
- 自然科(93691)
- 自然科学(93670)
- 自然科学基金(92009)
- 教育(91950)
- 划(89929)
- 编号(81848)
- 资助(81344)
- 成果(64436)
- 重点(61055)
- 部(60017)
- 发(59886)
- 创(58742)
- 课题(55688)
- 创新(54368)
- 国家社会(52494)
- 科研(52170)
- 教育部(51548)
- 期刊
- 济(194741)
- 经济(194741)
- 研究(113646)
- 中国(77210)
- 农(76192)
- 财(63409)
- 管理(62745)
- 学报(60480)
- 科学(58182)
- 农业(51327)
- 大学(47248)
- 学学(45071)
- 技术(40197)
- 教育(38474)
- 融(37812)
- 金融(37812)
- 业经(37709)
- 财经(30790)
- 经济研究(29773)
- 业(27782)
- 问题(26612)
- 经(26594)
- 技术经济(23141)
- 统计(21776)
- 版(20548)
- 策(20319)
- 商业(19964)
- 现代(19419)
- 世界(19263)
- 科技(18429)
共检索到604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远 龚新蜀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新疆1970—2007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三者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同样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具有正效应,对城镇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的影响出现短暂为负的情况,对农业现代化则具有持续的正向拉动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春萍 刘文清
本文结合我国1978—2009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总体而言,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样对城镇化具有正效应,对工业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工业内部结构与农业的不相匹配和均衡、工业发展模式的落后以及资源约束等问题的影响出现负向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梅生 杨德才
由于中国首次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研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文献较少。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得"四化"的综合评价值,并构建了VAR模型。分析发现,长期内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都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短期内只有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引起城镇化的原因,其他"三化"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滞后一期的"四化"虽然都能有效提升当期"一化"水平,但是自身对自身的影响最大。所以,虽然"四化"还存在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的问题,但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必须依靠自身同步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欢欢 王祖山
构造城镇化质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分别得出三者的综合得分,进而通过构造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得出:城镇化质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各自对其自身的影响最大,其中农业现代化的初期效果较为明显,工业化长期内效果下降;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质量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乘数循环效应。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 高继宏
文章运用VAR模型、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镇化与绿洲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新疆1996-2011年城镇化对绿洲农业产业化具有明显的正向带动作用,绿洲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也具有正效应。长期而言,绿洲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鉴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在政府的调控下,发挥绿洲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聚集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资金、聚集信息、聚集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 VAR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兀晶 高辉
本文基于1978—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考察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变量对城镇化产生逐渐减弱的正向冲击,而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效应较弱。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兀晶 高辉
本文基于1978—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考察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变量对城镇化产生逐渐减弱的正向冲击,而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效应较弱。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叶阿忠 陈婷
利用2005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和时空脉冲响应分析,对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发展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有正的促进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先抑制后促进,对周边地区则相反;(2)工业化发展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分别有抑制和促进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则相反;(3)农业现代化对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有长期促进作用,对工业化建设有短期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叶阿忠 陈婷
利用2005~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SSPVAR)和时空脉冲响应分析,对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城镇化发展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有正的促进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先抑制后促进,对周边地区则相反;(2)工业化发展对本省及周边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分别有抑制和促进作用,对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有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则相反;(3)农业现代化对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有长期促进作用,对工业化建设有短期抑制而长期促进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短期促进长期抑制作用;(4)财政支出对三化的影响因其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喻金田 娄钰华 李会涛
本文在确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描述的方式,构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测度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协调度。进而测算并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最后指出了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及促进协调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惠英 张连春 虞洪
通过构建城镇化、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对三者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根据结论提出建设智慧城镇,引进科技人才,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发展基础;优化机制体制、完善配套设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海峰
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不仅影响到农业内部,且与农村的全局息息相关。要想从本质上对农业结构性矛盾进行解决,实践证明单单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是不够的;一旦解决了以往的矛盾,那么还会不间断的出现新的矛盾。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部分新的举措以及战略,确立新的思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传统的农业论理念进行突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 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毓俊
工业化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城镇文明向农村扩散并最终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在人地关系紧张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使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乔志敏
利用1978~2010年的全国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变动是农业现代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现代化变动不是工业化、城镇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看,来自城镇化、工业化的冲击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影响持续较长,但前者的作用更大;从方差分解看,城镇化变动比工业化变动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贡献度要高得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舒建玲 张晔
城镇化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文章基于VAR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的分工效应、集聚效应和需求效应将会给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农村流通产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并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产业:加快制度改革,落实人口城镇化;构建完善的城镇体系,提升商品流通网络;发展村镇连锁经营和农村第三方物流。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流通产业 VA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