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0)
2023(9312)
2022(7256)
2021(6267)
2020(5030)
2019(10653)
2018(10951)
2017(20224)
2016(10685)
2015(11794)
2014(11278)
2013(10733)
2012(9499)
2011(8406)
2010(8241)
2009(7101)
2008(6743)
2007(6256)
2006(5673)
2005(5131)
作者
(29393)
(24503)
(24345)
(23001)
(15531)
(11567)
(10767)
(9421)
(9314)
(8543)
(8402)
(8210)
(7841)
(7796)
(7615)
(7437)
(7427)
(7161)
(7138)
(6869)
(6012)
(5916)
(5828)
(5646)
(5445)
(5440)
(5416)
(5294)
(5013)
(4856)
学科
(43722)
经济(43686)
管理(39635)
(38614)
(32791)
企业(32791)
技术(19685)
中国(15289)
方法(15076)
(13423)
技术管理(13065)
数学(12538)
数学方法(12448)
业经(12366)
环境(12298)
(9970)
地方(9568)
农业(9353)
(9078)
(8963)
(8099)
(8078)
产业(7808)
(7381)
银行(7359)
理论(7158)
(7065)
(6879)
(6732)
金融(6731)
机构
学院(146513)
大学(144519)
(63604)
经济(62440)
管理(59375)
理学(51125)
理学院(50673)
管理学(49950)
管理学院(49684)
研究(49193)
中国(36337)
(29878)
科学(29030)
(26480)
(23447)
(23412)
(22920)
中心(22716)
业大(21384)
研究所(21268)
财经(21077)
经济学(19671)
(19257)
北京(18413)
(18349)
(18258)
师范(18152)
(18076)
经济学院(17635)
农业(17532)
基金
项目(102664)
科学(83344)
研究(77485)
基金(74579)
(65092)
国家(64589)
科学基金(56816)
社会(51785)
社会科(49320)
社会科学(49308)
(42766)
基金项目(39885)
自然(34980)
教育(34798)
(34733)
自然科(34255)
自然科学(34251)
自然科学基金(33685)
编号(29858)
(28628)
资助(27173)
创新(25752)
(23978)
重点(23544)
成果(22462)
国家社会(22138)
(21986)
课题(21414)
(20740)
(20348)
期刊
(70288)
经济(70288)
研究(43199)
中国(34394)
管理(25080)
(21627)
科学(21499)
学报(20195)
(20051)
教育(18712)
技术(16815)
大学(16095)
学学(15112)
农业(14853)
(12808)
金融(12808)
业经(12173)
科技(11510)
经济研究(11429)
财经(10286)
技术经济(10043)
(9069)
(8841)
问题(8829)
(8041)
论坛(8041)
现代(7263)
(6891)
商业(6738)
图书(6347)
共检索到220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焘  
“双碳”目标践行下,如何依托低碳技术创新发挥城镇化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文章识别了城镇化、低碳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面板中介模型考察三者关系。研究得出,随着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关系。城镇化可以发挥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其中对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的外溢作用最强,对低碳技术引进创新的外溢作用最弱。全区来看,在城镇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中,低碳技术引进创新发挥部分遮掩作用,低碳技术模仿创新和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分区来看,低碳创新高级水平区城镇化依托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对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中级水平区城镇化经由低碳技术引进创新和低碳技术模仿创新抵消对碳排放效率的部分产生负向影响,而低级水平区主要通过低碳技术模仿创新影响碳排放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焘  
“双碳”目标践行下,如何依托低碳技术创新发挥城镇化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文章识别了城镇化、低碳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面板中介模型考察三者关系。研究得出,随着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关系。城镇化可以发挥技术创新外溢效应,其中对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的外溢作用最强,对低碳技术引进创新的外溢作用最弱。全区来看,在城镇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中,低碳技术引进创新发挥部分遮掩作用,低碳技术模仿创新和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分区来看,低碳创新高级水平区城镇化依托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对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中级水平区城镇化经由低碳技术引进创新和低碳技术模仿创新抵消对碳排放效率的部分产生负向影响,而低级水平区主要通过低碳技术模仿创新影响碳排放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丽  吴旭晓  
在厘清城镇化、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碳排放绩效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NCSE—E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利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检验全国和三大地区城镇化、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绩效的独立效应及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技术创新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与技术创新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协同效应小于独立效应,对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对全国及中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协同效应小于独立效应,而东部地区协同效应大于独立效应,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丽  吴旭晓  
在厘清城镇化、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碳排放绩效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NCSE—E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利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检验全国和三大地区城镇化、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绩效的独立效应及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技术创新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与技术创新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协同效应小于独立效应,对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对全国及中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协同效应小于独立效应,而东部地区协同效应大于独立效应,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佳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环境规制、新型城镇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新型城镇化对低碳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和时期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虹吸效应,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则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环境规制与新型城镇化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时具有协同效应。据此,提出优化环境规制政策、推进城乡要素流通与资源配置、探索环境规制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以期加速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佳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环境规制、新型城镇化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新型城镇化对低碳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和时期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虹吸效应,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则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环境规制与新型城镇化在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时具有协同效应。据此,提出优化环境规制政策、推进城乡要素流通与资源配置、探索环境规制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以期加速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玉华  张涛  
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城镇化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5—2015年省际数据构建了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环境下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效应的阶段性差异。研究表明,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较低时,提高城镇化水平有利于实现低碳发展,而科技创新的发展也有利于抑制碳排放效应;但当城镇化水平越过第二个门槛值对应的水平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促进碳排放效应。以上研究为中国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康银   杨森淼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亟需提高碳排放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低碳能源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具有减排和提率的双重潜力。为此,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6个城市的数据,从空间溢出的视角探讨了中国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其作用机制及异质性。主要结论表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环境规制和提高科技支持能扩大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减排提效能力;西部地区的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性;核能和水能技术创新对当地碳排放效率提升作用最明显,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最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婕  王凯琪  张云  
基于201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减排效果。结果显示:政策未促进全样本试点企业碳减排,但显著促进高耗能企业碳减排;政策动态影响高耗能企业碳排放强度,政策效应先增后减;高质量技术创新能起到有效中介作用;对处于政府高度干预及国有经济发达区域制度环境的高耗能企业,政策减排效应更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德山  徐海锋  张淑英  
首先在Howitt和Aghion(1998)的熊彼特式创新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家庭部门、最终产品部门、中间产品部门、研发部门和金融中介部门的理论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面板Tobit模型对我国30省市自治区2005-2014年的二氧化碳效率与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技术水平能够有效促进二氧化碳效率的提升,而政府研发支出与二氧化碳效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金融相关率、金融深化与二氧化碳效率呈正U型关系,股票市场直接融资与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栋  
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手段。低碳技术创新的特点是包含了渐进性创新的突破性创新。政府政策在发达国家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我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政策要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艳华  
在碳达峰压力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成为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15—2021年国内293个地级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SYS-GMM以及工具变量法探赜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具有推动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长效机制;两者协同影响主要经由控制工业能源消耗量、缩减碳排放量以及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的路径实现;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约束激励机制对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据此,为推动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博  刘凤朝  
本文选取1995—2012年城镇化率、外商直接投资(FDI)、单位研发投入授权的专利数等指标,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城镇化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三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对城镇化的作用不同,二者呈现差异性。脉冲响应的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城镇化的发展一直处于正向带动作用,技术创新对城镇化的冲击响应存在短期滞后效应。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技术创新对城镇化水平的促进效果不明显。最后,本文就技术创新及外商直接投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祖丹  
加快城镇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两大重要任务。本文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研究显示:总体而言,城镇化发展将有利于我国实现碳减排,这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此外,东部地区城镇化在样本期内对碳排放影响不明显,但近年来该地区城镇化加剧,碳排放的趋势却日渐清晰。这种差异与地区间不同的消费模式、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政策有重要关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华勇  
低碳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兼顾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现实选择,实现城镇化的低碳发展需要在发展理念上运用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引领、规划控制上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基底保障、产业支撑上以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和新兴低碳产业培育来匹配、空间形态将低碳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来发挥集聚集约效应、城乡关系上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来探索符合不同地域的低碳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