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9)
- 2023(16216)
- 2022(13568)
- 2021(12617)
- 2020(10694)
- 2019(24336)
- 2018(24297)
- 2017(47026)
- 2016(25811)
- 2015(28871)
- 2014(28867)
- 2013(28179)
- 2012(25295)
- 2011(22647)
- 2010(22606)
- 2009(20693)
- 2008(20091)
- 2007(17558)
- 2006(15195)
- 2005(13413)
- 学科
- 济(100174)
- 经济(100058)
- 业(71962)
- 管理(71847)
- 企(57671)
- 企业(57671)
- 方法(49054)
- 数学(43283)
- 数学方法(42573)
- 中国(29455)
- 农(27973)
- 财(24803)
- 业经(22833)
- 学(21998)
- 地方(19343)
- 农业(18664)
- 制(18608)
- 贸(18395)
- 贸易(18386)
- 易(17867)
- 理论(17426)
- 银(16601)
- 银行(16535)
- 务(16081)
- 财务(15999)
- 财务管理(15972)
- 技术(15622)
- 行(15611)
- 企业财务(15113)
- 和(15039)
- 机构
- 大学(363412)
- 学院(361798)
- 管理(144110)
- 济(139489)
- 经济(136457)
- 理学(125543)
- 理学院(124161)
- 管理学(121497)
- 管理学院(120881)
- 研究(118870)
- 中国(90026)
- 京(77487)
- 科学(77314)
- 农(64864)
- 财(63325)
- 所(60346)
- 业大(59239)
- 研究所(55530)
- 中心(53994)
- 江(51930)
- 财经(51458)
- 农业(51209)
- 北京(48646)
- 经(46865)
- 范(46276)
- 师范(45726)
- 院(42897)
- 州(42425)
- 经济学(41548)
- 财经大学(38480)
- 基金
- 项目(254555)
- 科学(198744)
- 基金(184613)
- 研究(179109)
- 家(163292)
- 国家(161966)
- 科学基金(138588)
- 社会(112336)
- 社会科(106402)
- 社会科学(106372)
- 省(99705)
- 基金项目(98012)
- 自然(93337)
- 自然科(91216)
- 自然科学(91190)
- 自然科学基金(89517)
- 划(84472)
- 教育(82447)
- 资助(76993)
- 编号(72515)
- 成果(57003)
- 重点(56888)
- 部(54748)
- 发(52943)
- 创(52571)
- 课题(49721)
- 科研(49246)
- 创新(49090)
- 计划(47702)
- 大学(46596)
- 期刊
- 济(145640)
- 经济(145640)
- 研究(103749)
- 中国(66088)
- 学报(63648)
- 农(58793)
- 科学(56706)
- 管理(50558)
- 大学(47428)
- 财(46284)
- 学学(45051)
- 农业(40038)
- 教育(37097)
- 融(32329)
- 金融(32329)
- 技术(30575)
- 业经(24937)
- 财经(23956)
- 经济研究(23946)
- 业(20770)
- 经(20321)
- 问题(19288)
- 科技(18476)
- 版(18170)
- 图书(17643)
- 技术经济(17295)
- 统计(17088)
- 业大(17087)
- 理论(16922)
- 商业(16200)
共检索到513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贾立文 斯琴塔娜 张芳芳 张修美
本文从城镇化和人口角度对中国长期以来较低的非寿险保险深度现象提供解释。由2006~2013年中国省级样本发现,人口等指标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建立面板分位数模型分析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对非寿险深度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人口因素对非寿险保险深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对非寿险深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两种作用随分位数水平的提高而持续增强。建议地方政府加强中小城镇建设,控制城镇和农村人口规模并加大普及保险知识的力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秀清
从1996年开始,日本进行了包括保险市场进入、保险产品开发和定价、保险中介人制度、保险产品销售等内容的全方位的保险自由化改革。保险自由化引发了日本非寿险市场的剧变,使其经营面临困境。日本保险自由化为我国保险监管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保险自由化应逐步推行,不能一步到位;偿付能力并非判断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绝对指标;我国应尽快建立保单持有人保护制度;可以通过兼并和重组方式提高保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应审慎对待。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姚军梅 陈月 王晔
保险会计新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保费收入确认和准备金计量两个方面。由于绝大多数非寿险产品都能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保费收入几乎没有变化,因此新准则对非寿险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准备金计量上。新准则要求非寿险公司运用"三要素法"计量准备金,这将使得非寿险公司的准备金计量方式、财务管理模式和利润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对非寿险公司产生近期与远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保险会计新准则 准备金计量 三要素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小林 张源 赵永亚
本文以2005-201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检验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老龄化不仅可直接加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压力,还可通过城镇劳动供给和城镇产业结构两条城镇化中介路径间接加重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其中,老龄化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直接影响更为显著,说明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与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潜在互动更为密切。(2)老龄化对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影响将伴随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呈现出显著的区制转换效应。当城镇劳动供给水平由低区制过渡至高区制,老龄化加重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抑制作用将有所减弱;而当城镇产业结构步入高区制,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显著提升,老龄化加重将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产生促进作用。鉴于不同城镇化区制环境下老龄化对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影响效应差异,本文据此提出优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相关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闲 陈卓苗
我国保险业转型和保险回归保障功能对保险公司运用再保险和合理配置资本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2007年~2011年我国的非寿险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保险公司再保险购买与资本结构选择间的因果关系,采用2SLS和FEPD模型研究发现,非寿险保险公司财务杠杆与再保险比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再保险率反过来也正向提高了财务杠杆率。本文的结论证明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再保险购买与资本结构选择的因果关系与现有的资本结构理论相符。本文的研究证实,再保险购买能够有效减少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压力,可以为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业务拓展提供安全边际,从而以较低成本维持较高的财务杠杆比例。
关键词:
资本结构 再保险 保险公司 保险财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子国 景丽英
本文主要通过创新系统的探索,研究了我国非寿险商业保险公司创新系统的架构,试图给出一套评价非寿险保险公司创寄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希望能对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完善有所帮助。同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非寿险商业保险公司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期望深入了解各家保险公司创新的优劣势,为公司实施创新工程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家平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保险核算在一国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造成的巨大损失对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93SNA)推荐的非寿险服务产出核算产生重大冲击,严格按照93SNA算法计算保险服务价值会导致荒谬的结果。首先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几种主要的改进方法,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方法对我国改善保险核算,尤其是非寿险服务产出核算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次,运用广东省(不含深圳)保险业的数据和期望法对2006年、2007年的总产出进行计算,构建预测模型,并比较分析计算的结果。最后,本文提出对改进我国保险核算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焰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如城镇化的综合承载能力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拉大问题,社保体系碎片化及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异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行政手段,还需要通过机制和制度创新,借助社会资源,建立高效运行的市场化辅助机制。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在统筹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祖继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中央专门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作出全面部署,指明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城镇化建设是一项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卓志 孟祥艳
提升寿险公司经营效率,不仅关乎寿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公司发展质量的根本要求,而且更是公司经营管理和重大战略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和寿险公司的历史发展现实,采用超效率SBM方法测度了2010—2014年间,除港澳台外的中国境内中外资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运用CLAD模型重点分析寿险公司规模、产品多元化程度与经营效率关系,探究了其中的非线性作用与交互作用。研究发现:(1)总体看,我国寿险公司经营效率处于较低水平。(2)寿险公司规模、产品多元化与经营效率间均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规模经济效应和产品范围效应明显。(3)寿险公司规模对产品多元化与经营效率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且在不同公司组织形式中差异显著。(4)公司规模将强化财务杠杆对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而产品多元化程度起到弱化调节作用,中资寿险公司调节作用较为明显。据此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我国寿险公司提升经营效率以及经营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屈文建 胡志伟 吴成
本文采用部分线性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的提升对区域保险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镇化率的提升会带来居民保险需求的显著提升,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显著正相关。(2)城镇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区域城镇化率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镇化率小于40%水平时,区域保险密度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而快速上升;当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提升作用逐渐下降,但仍显著为正;直到城镇化率达到60%之后,城镇化率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不再明显。本研究证实了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提升对商业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差异,为合理规划保险产业市场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屈文建 胡志伟 吴成
本文采用部分线性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的提升对区域保险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镇化率的提升会带来居民保险需求的显著提升,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显著正相关。(2)城镇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区域城镇化率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镇化率小于40%水平时,区域保险密度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而快速上升;当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提升作用逐渐下降,但仍显著为正;直到城镇化率达到60%之后,城镇化率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不再明显。本研究证实了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语 杜伟岸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两条途径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采用广西20082015年间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就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金融供给规模、人口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影响显著,由此应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实施精准金融供给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语 杜伟岸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两条途径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采用广西2008~2015年间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就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金融供给规模、人口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影响显著,由此应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实施精准金融供给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