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6)
- 2023(5869)
- 2022(4258)
- 2021(3770)
- 2020(3155)
- 2019(6823)
- 2018(6830)
- 2017(13172)
- 2016(7115)
- 2015(8192)
- 2014(8535)
- 2013(8065)
- 2012(7118)
- 2011(6369)
- 2010(6356)
- 2009(6026)
- 2008(5808)
- 2007(5328)
- 2006(4957)
- 2005(4864)
- 学科
- 济(30890)
- 经济(30810)
- 管理(19645)
- 业(19196)
- 企(13510)
- 企业(13510)
- 中国(12623)
- 农(11862)
- 方法(10176)
- 数学(8707)
- 数学方法(8625)
- 制(8569)
- 业经(8330)
- 农业(7957)
- 财(7740)
- 地方(6776)
- 体(5921)
- 发(5719)
- 学(5662)
- 人口(5551)
- 银(5492)
- 银行(5485)
- 行(5311)
- 融(5125)
- 金融(5124)
- 发展(4929)
- 展(4922)
- 收入(4879)
- 产业(4861)
- 结构(4831)
- 机构
- 大学(106191)
- 学院(105497)
- 济(45285)
- 经济(44374)
- 管理(38280)
- 研究(37534)
- 理学(32643)
- 理学院(32278)
- 管理学(31696)
- 管理学院(31506)
- 中国(28712)
- 京(22525)
- 财(22193)
- 科学(21301)
- 所(18988)
- 农(17460)
- 财经(17311)
- 研究所(16977)
- 中心(16829)
- 江(16370)
- 经(15691)
- 经济学(14812)
- 范(14808)
- 师范(14693)
- 业大(14469)
- 北京(14319)
- 农业(13348)
- 经济学院(13228)
- 院(13223)
- 州(12930)
- 基金
- 项目(68674)
- 科学(54489)
- 研究(50862)
- 基金(50618)
- 家(43970)
- 国家(43561)
- 科学基金(37365)
- 社会(34739)
- 社会科(32704)
- 社会科学(32698)
- 基金项目(26355)
- 省(25734)
- 教育(22620)
- 自然(22368)
- 自然科(21856)
- 自然科学(21851)
- 划(21604)
- 自然科学基金(21464)
- 编号(20749)
- 资助(19605)
- 成果(16921)
- 重点(15297)
- 部(15164)
- 国家社会(15038)
- 发(14825)
- 课题(14327)
- 制(14013)
- 创(13382)
- 教育部(13179)
- 性(12903)
共检索到163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得坤 李凌
利用地市级面板数据对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密度与居民消费率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因此,只有逐步改变过去"摊大饼"式、粗放扩张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着力增强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降低运人的成本、运物的成本和知识传播的成本,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是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衡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和衡量生态环境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作为反映城镇化质量的指标,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人口密度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U"型关系;城镇化质量内生于地区产业结构;市场化改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为正。
关键词:
人口密度 产业结构 城镇化质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魏后凯
本文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粗放扩张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密度效应研究的不足,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密度效应及最优城市人口密度,藉此分析了未来中国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范围内,密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控制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后,密度效应的倒U型特征依然显著;以城区总人口比建成区面积核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基于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的观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应当在最优城市人口密度标准下协调推进,由此进一步分析了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节地潜力,明确了集约型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文涵
人口在一定区域内的集中既能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也会产生抑制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本文在理论分析人口密度与消费升级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基于2004-2021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消费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转折点左侧,人口密度的提升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升级;过大的人口密度则不利于居民消费升级。本文建议相关的制度设计应致力于强化人口密度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性拉动作用。
关键词:
人口密度 消费升级 倒“U”型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正媛 赵世秀
提高居民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成渝城市群为例,分析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U”型关系,城市人口密度取对数后阈值为5.1621,即城市人口密度只有超过阈值,才会显著促进居民消费,说明城市人口过多,不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而是城市人口密度仍然不够高。作用路径分析发现,城市人口密度上升,会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棘轮效应”,对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采用CHARLS的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抑制居民消费;在同时考虑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人口老龄化的抑制作用,即两者交互项与居民消费之间显著正相关;考虑“城市化”“高龄化”和“消费升级”的子指标后,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动态关系,即相关子指标能够显著放大系数,具体来说,城市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人口高龄化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升级趋势则会同时放大上述两类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雷潇雨 龚六堂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多种类型消费者(城市市民、城市非市民及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城镇化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选取全国176个城市2001年到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提高能够推动城市消费率的增长,但城镇化速度过快则会阻碍消费率增长。实证显示这一关系在我国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区别,中部城市比东部城市更容易通过扩大人口规模来提高城市生产能力和消费率增速,而东部城市只有通过提升农民工福利待遇,才能够促进消费率增长。进一步,本文还通过参数估计给出了我国城市人口集聚效应的产出弹性。
关键词:
城镇化 集聚效应 农民工 居民消费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霜
自新城镇化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我国居民收入及消费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我国1978-2017年城镇化率和居民消费率的相关数据,探究新城镇化进程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新城镇化主要通过收入效应、示范效应、集聚效应以及结构效应影响居民消费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新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带动作用明显强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新城镇化 居民消费率 协整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勤 魏涛远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从居民消费视角定量评估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对Kaya恒等式向量形式的扩展,将人口城乡结构及城乡居民消费等变量纳入考察范围;采用LMDI方法将碳排放变动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居民消费、消费抑制、能源强度及排放因子六种效应。对1980-2010年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五种效应;199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城镇化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力已持续超过人口规模的影响;居民消费率的降低由于伴随着投资与出口等相对高碳的经济成分比重的同步上升,对碳排放的驱动大于抑制作用;能源强度的持续下降对碳减排的作用明显,但能源结构调整的减...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居民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兆媛 周少甫
利用2004-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含有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城镇化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负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不显著,若只考虑直接效应而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将低估城镇化及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范兆媛 周少甫
选取中国2004到2014年的30个省域面板数据,通过人口、空间以及经济这三个维度来衡量城镇化,利用少儿与老年抚养比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基于系统GMM方法研究城镇化及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以及区域差异,发现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消费率的增加,但是空间以及经济维度的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作用不显著;抚养比(少儿与老年)抑制了消费率的增长;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东、中部地区的老龄化水平对消费率的抑制作用较大,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城镇化 抚养比 居民消费 区域差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永平 徐盈之
利用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和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始终对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三种制度(土地、户籍和社会保障)变迁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还存在阻碍作用;进一步利用滞后模型分析发现土地制度变迁的滞后作用明显,而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滞后作用为正但并不显著;通过考察新型城镇化与三种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增长的综合效应,得到的结果与理论预期有较大差距,可见当前的三种制度已成为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瓶颈因素。因此,若要不折不扣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挥其刺激内需与推动消费增长的引擎作用,则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勤 魏涛远
文章在定量测度中国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模式的基础上,模拟分析未来人口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量化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模式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年龄特征,且各年龄段不同消费类别的城乡差异明显。假设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结构保持不变,2010~2050年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居民消费在总量层面上影响不大;在消费结构层面对不同消费类别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对医疗保健类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人口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规模的扩张。在人口变动、经济增长的不同模拟情景下,人口规模对未来中国居民消费变动的影响均远小于人口结构的影响,且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具有相对稳定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金璐
本文基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探讨了生产性财政支出、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与消费水平呈非线性U型关系。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居民劳动收入所占比例呈现U型变化趋势。在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压作用不明显时,财政收入通过生产收入的影响主要促进居民消费,对非生产收入的影响也主要通过生产收入实现。而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强烈的挤压效应时,这两类支出都会产生刺激效应。在城市化率与居民消费率的U型关系中,政府的生产性财政支出比例可通过加强对居民消费率的适度抑制,在城市化率较低时产生积极效果,在城市化率较高时则可通过对居民消费率的适度促进,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震葆
The indicator of population density has tight relationship with coun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al indicators. If we use population density as the main basis of sampling frame design, the quality of sample survey will be heightened.
关键词:
人口密度 价值 统计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