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8)
2023(12253)
2022(9867)
2021(8736)
2020(7084)
2019(15928)
2018(16059)
2017(31452)
2016(16798)
2015(19235)
2014(19477)
2013(19422)
2012(18432)
2011(17208)
2010(17805)
2009(16849)
2008(16606)
2007(15192)
2006(14470)
2005(13664)
作者
(50701)
(42218)
(41875)
(40075)
(27006)
(19838)
(19063)
(16234)
(16132)
(15188)
(14536)
(13795)
(13757)
(13694)
(13150)
(12958)
(12456)
(12174)
(12169)
(11827)
(11140)
(10392)
(10343)
(9682)
(9648)
(9597)
(9405)
(9289)
(8545)
(8293)
学科
(96967)
经济(96880)
管理(46247)
(45909)
(34724)
企业(34724)
中国(30753)
方法(28136)
地方(27367)
(24835)
数学(24166)
数学方法(24000)
业经(21447)
(17741)
农业(16691)
(16453)
地方经济(16297)
(16277)
银行(16261)
(15867)
(15860)
(15370)
金融(15369)
(15349)
(14902)
贸易(14885)
(14343)
环境(12772)
(12326)
(12293)
机构
学院(258445)
大学(256724)
(120584)
经济(118104)
研究(96496)
管理(93521)
理学(77820)
理学院(76907)
管理学(75855)
管理学院(75342)
中国(75296)
(55866)
(55861)
科学(53692)
(49243)
研究所(43731)
财经(42976)
中心(41950)
(41504)
(38753)
(38649)
经济学(38123)
北京(36687)
(35582)
师范(35277)
(34145)
经济学院(33904)
(33188)
业大(31706)
财经大学(31305)
基金
项目(151927)
科学(119356)
研究(116411)
基金(108080)
(92320)
国家(91484)
科学基金(77427)
社会(76156)
社会科(72221)
社会科学(72204)
(59227)
基金项目(55495)
教育(52420)
(49154)
编号(47833)
自然(45002)
资助(44570)
自然科(43863)
自然科学(43852)
自然科学基金(43068)
成果(40701)
(39571)
课题(34708)
重点(34500)
(33825)
发展(33033)
(32501)
国家社会(31574)
(30784)
(29799)
期刊
(153276)
经济(153276)
研究(90367)
中国(57214)
(40272)
管理(39334)
(38123)
科学(33422)
学报(33228)
(31719)
金融(31719)
教育(29323)
大学(26253)
农业(25453)
经济研究(25418)
业经(24700)
学学(24429)
技术(23722)
财经(22505)
问题(20627)
(19579)
(16520)
国际(14954)
技术经济(14679)
商业(13900)
世界(13745)
现代(13267)
经济问题(12880)
(12716)
经济管理(12531)
共检索到426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平  
本文认为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转移的有效途径 ,它能够缓解资金与城镇就业的压力 ,城镇的“增长极”效应也可促使农村区域经济的增长 ,城镇化还可推动土地和农业的现代化。但是 ,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 1)确立以农村城镇化为重心 ,全面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战略 ;( 2 )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 ,确定可供选择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 3 )完善城镇的功能与架构、增强城镇张力 ;( 4)深化改革 ,促进小城镇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可称之为新型城镇化。本文在剖析新型城镇化的四个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前提下,提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确保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并重、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最后,文章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市镇体制改革等推进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冬欣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也面临着人口红利减弱、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着力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中西部城市群,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这些地区转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促进农村人口平稳融入城市,进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苑  蒋钦  
从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变动、城市化、就业结构变动及出口商品结构等六方面分析永昌县经济发展阶段认为,永昌县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新型工业化发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永昌县应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精细化工、冶金及食品制造产业等主导产业群,力争把永昌县建成西陇海兰新线甘肃段重要的化工、冶金基地、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食品基地,在与金昌市产业对接和互动中,发展接续型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先永  刘冬  胡雪峰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圣军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世界城市化主要有欧美同步型、拉美城市化超前型和城镇化滞后型三种类型,但无论哪种类型,城镇化过程大体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城市剥夺农村、城市病与农村病并存、城乡综合治理和城乡一体化。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处于城乡综合治理阶段。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下,全国各地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有成都模式和温州模式,前者的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后者的着力点是基层治理。借鉴国内外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实现农村财产的资本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认为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和租佃制度的变革 ,使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呈现为以国家配置资源为主 ,地主配置资源为主 ,和农民配置资源为主的三个阶段 ,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目前处于由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迈进的关键时期,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和体制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内生动力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高速增长将中国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点——中等收入水平。目前处于由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迈进的关键时期,即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点,必须正视问题与挑战,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曲艺  梅艳  雍新琴  
以太仓市为例,采用扩张速度与强度指数、重心坐标、灰色关联度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从规模及空间角度分析了1989—2008年太仓市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镇用地扩张特征、动力及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阶段太仓市区城镇用地扩张强度不同,扩张速度不断加快,且其重心由前两时段向东北东移动变为第三时段向北东北移动;②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增加值、二三产比重及二三产劳动力是研究区城镇用地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但主导动力从1995—200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及二三产增加值变为了2001—2008年的二三产增加值及二三产劳动力,而耕地稀缺指数及粮食单产对城镇用地规模扩张影响较小;③除与主要河流的距离外,各潜在空间动力对城镇用地空间扩张均有影响,但不同阶段其动力组合、主导动力及各因素作用强度存在差异。为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张,应从规模及空间角度系统分析不同阶段城镇用地扩张动力,动态把握其作用机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我国已从解决温饱的发展阶段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各方面显示出与以往发展阶段不同的特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新阶段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不是要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指导方针、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而是要适应变化的形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充实不全面的发展观,矫正有偏差的发展观,从而更好地完善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永生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处于初期阶段,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正视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处于初期阶段的形势,探寻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作用机理和处于初期阶段的成因,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创新步伐,促进云南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惠武  
自《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许多学者对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经济的再度起飞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本期《聚焦珠三角》栏目择要刊发了李惠武等本土学者的相关论点,李惠武针对广东经济新阶段的发展提出了富民强省、创新推动、"双源"并举、地区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五大战略;张井强调珠三角一体化应注重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双转移则应注重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的有机结合;王利文则是基于当前广东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有限已成为经济增长瓶颈的现实,为化解土地供求的巨大矛盾而提出了节约用地的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