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15)
2023(17141)
2022(14757)
2021(13693)
2020(11694)
2019(26452)
2018(26050)
2017(51081)
2016(27988)
2015(31115)
2014(31013)
2013(30504)
2012(27997)
2011(25138)
2010(25010)
2009(23016)
2008(22292)
2007(19495)
2006(17141)
2005(14863)
作者
(80812)
(67053)
(66484)
(63348)
(42848)
(32287)
(30164)
(26334)
(25673)
(23948)
(22808)
(22673)
(21355)
(20958)
(20769)
(20733)
(20296)
(20027)
(19331)
(19104)
(16849)
(16368)
(16195)
(15290)
(15178)
(14831)
(14830)
(14808)
(13494)
(13213)
学科
(107233)
经济(107095)
管理(78408)
(77904)
(61104)
企业(61104)
方法(50802)
数学(45054)
数学方法(44583)
(31970)
中国(31559)
(29486)
地方(24482)
业经(23638)
(22274)
农业(21433)
(21080)
贸易(21069)
(20426)
(20421)
(18382)
财务(18318)
财务管理(18283)
(18006)
银行(17943)
企业财务(17291)
(16988)
(16921)
金融(16918)
环境(16830)
机构
大学(388173)
学院(387823)
管理(154313)
(154188)
经济(150790)
理学(133882)
理学院(132399)
管理学(130128)
管理学院(129441)
研究(129086)
中国(98517)
(81580)
科学(81393)
(72737)
(69061)
(64639)
业大(61683)
中心(59732)
研究所(59087)
财经(58115)
(57542)
农业(54360)
(52998)
北京(51143)
(50223)
师范(49687)
(46950)
(46479)
经济学(46146)
财经大学(43305)
基金
项目(270631)
科学(211795)
基金(196167)
研究(194231)
(171936)
国家(170479)
科学基金(146146)
社会(122665)
社会科(116194)
社会科学(116165)
(106637)
基金项目(104632)
自然(96832)
自然科(94563)
自然科学(94536)
自然科学基金(92841)
(89332)
教育(88781)
资助(81028)
编号(78841)
成果(62783)
重点(60341)
(59226)
(57418)
(55795)
课题(54045)
创新(52026)
科研(52017)
教育部(50536)
国家社会(49971)
期刊
(164385)
经济(164385)
研究(114061)
中国(72795)
学报(65038)
(62296)
科学(57618)
(53443)
管理(52881)
大学(48698)
学学(46125)
农业(42352)
教育(39653)
(38912)
金融(38912)
技术(31180)
业经(27878)
财经(27455)
经济研究(26272)
(23326)
问题(21705)
(21377)
科技(19018)
图书(18664)
(18638)
理论(18499)
技术经济(17951)
资源(17383)
实践(16941)
(16941)
共检索到563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阳义南  
2011年对广东省21个地市10000名退休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退休职工的再就业率为4.6%(男4.27%,女4.54%)。Binary 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当前广东省的养老金水平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显著为负,降低了职工退休后的再就业比率。而二次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当养老金水平超过某一拐点之后才会降低退休职工再就业。这是由于广东省养老金水平调整过快造成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健康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显著为正,工龄的影响显著为负。职务的影响显著为正,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再就业行为并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钱锡红  申曙光  
在养老保险的研究中,参保人的满意度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但目前学术界很少从微观层面来探讨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参保人的角度对养老金满意度展开研究,并收集南方五省退休职工2 772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养老金满意度受参保人健康状况、养老金水平、家庭财产的正向影响,而参保年限、支出状况与养老保险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退休前工资对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不大,但退休前任职级别却与养老保险满意度有负相关关系;参保人的婚姻状况与配偶的经济收入状况也对参保人的养老保险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重要启示,也可为相关政策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封铁英  贾继开  段兴民  
本文以陕西省三大国有企业在职职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养老金需求、支出状况、收入状况三类变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研究收支状况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的影响,以期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定量决策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婉仪  陈秉正  
企业年金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的发展将关系到我国未来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模拟(Simulation)和情景分析方法,以我国目前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为基础,模拟了未来不同情景下我国职工个体的基本养老保险收入替代率和企业年金给付的替代率,对企业年金对我国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收入替代率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指出了企业年金在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替代率方面的放大作用,以及比基本养老保险在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方面的更高效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思锋  周华  张文学  
本文根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轨过程中,“新人”、“中人”、“老人”共存的国情,在界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的9个主要参数,构建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的预测模型,并应用模型对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进行了预测,以期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需求的预测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雷   刘黎明   张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采用人口精算方法,预测未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员分布情况。同时,基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与计发原则,建立收支模型,对不同退休年龄和不同年份条件下的缴费收入与支出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产生的支出减少效应要强于收入增加效应。此外,若将男女法定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则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男女账户的收支差额将推迟10年才会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在现有退休政策条件下,延迟男性退休年龄要比延迟女性退休年龄更为可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车翼  王元月  马驰骋  
根据养老金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理论,养老金对退休者的再就业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于没有养老金的退休者,有养老金的退休者会更倾向于不再就业。本文利用青岛市就业失业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养老金是否影响退休者再就业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了分析了退休者个人特征变量对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金对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年龄、性别、技术证书对退休人员再就业有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林峰  卢媛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延迟退休是被关注的热点问题。延迟退休将对养老保险收支均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构造改良人口精算模型测算各年份人口总数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其次根据养老保险制度规则建立养老保险收入模型和支出模型,而后计算现行制度标准下养老保险收入总额、支出总额、收支差额和收入支出比,最后在三种延迟退休方案下对养老保险收支均衡性指标进行政策模拟。结论表明,延迟退休对养老保险收支失衡有显著缓解作用,但仍不是改变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子兰  郑茜文  周成  
本文使用三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分别考察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对退休行为和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激励职工提早退休,养老金财富每增加1%,职工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平均提早约1.2个月,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职工倾向于提早退休,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减弱这一引致退休效应;"新农保"对农民预计停止工作年龄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将减弱。同时,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无休止劳动的意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全职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兼职的劳动时间;"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养老金给付水平的提高,自家农业活动的劳动时间呈现先逐步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他活动的劳动供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基本养老金增长率降低,则职工的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将推迟,这为中国适时推出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景鹏  胡秋明  
文章基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对五种生育情景下不同退休年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进行测算,并分析降低社会统筹缴费率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随退休年龄的延长而下降,随人口增长率的上升而提高。0%-100%符合全面二孩政策规定的妇女生育二孩,使退休年龄为60岁时的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降到19.18%-19.63%,使退休年龄为65岁时的最优缴费率降到10.77%-11.64%。(2)除了受生育政策和退休年龄影响外,最优社会统筹缴费率对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个人主观效用贴现因子和社会贴现因子的敏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海青  孙祁祥  
自20世纪70年代起,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理论角度看,简单的、拥有强假设的生命周期模型并不能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行为存在影响,但在放松完善资本市场、养老金精算公平、个体寿命确定等假设,以及加入更多参数以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可以在理论上被证明,虽然其影响的方向并不确定。从实证角度看,虽然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但大部分研究得到了一致结论,即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后续研究方向,包括在模型中加入更多个体偏好参数和国家制度参数,以及在实证中对研究群体进行拓展,从而对制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宁  
上海作为全国最早施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市,在保障退休人员生活水平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是,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发现,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不仅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而且与部分退休人员子女“啃老”这一现象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对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需求水平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国际规范研究对上海市基本养老金需求的适度水平进行了理论推定;然后通过实证调查研究了上海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现实水平及其退休生活满意度,发现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对其退休生活质量并不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约有30%的退休人员家庭存在子女“啃老”现象,这导致了养老金收入被部分占用于对子女的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万  
鉴于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有多重影响,本文假定2025年起以"每4年延迟1年"节奏,逐步将男(女)养老金正常领取年龄(NRA)从60(55)岁提高至2049年的65(60)岁,利用中国未来分年龄人口数的完整估计数据,估算了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影响的净效应。估算结果显示,延迟退休为2050年争取到了近25%的制度赡养比下降空间,养老压力高峰期大大推迟。无论延迟与否,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规模都很大,但延迟退休对抑制缺口扩大仍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短中期,每年的收支缺口会因此减少40%~70%,但2050年后的远期效果明显减弱。建议尽早实施渐次延迟退休,减少工作退休的强制性,尊重国情允许男女差龄退休;加强养老金财政补贴长期规划,减轻远期财政兜底压力;加强养老金缴费与受益的精算联系,大力提高基金投资效率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文广  王琦  黄玉娟  崔超然  田立芳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严重失衡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延迟退休影响度指标,对延迟退休制度实施后对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影响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延迟退休和养老金并轨两项改革措施共同作用的现实效果。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制度对于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具有重要影响,从影响程度来看,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影响要小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文广  王琦  黄玉娟  崔超然  田立芳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严重失衡问题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延迟退休影响度指标,对延迟退休制度实施后对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影响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延迟退休和养老金并轨两项改革措施共同作用的现实效果。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制度对于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具有重要影响,从影响程度来看,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影响要小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