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696)
- 2022(652)
- 2021(582)
- 2020(564)
- 2019(1361)
- 2018(1556)
- 2017(3368)
- 2016(1873)
- 2015(2211)
- 2014(2459)
- 2013(2328)
- 2012(1878)
- 2011(1686)
- 2010(1583)
- 2009(1405)
- 2008(1367)
- 2007(1412)
- 2006(1324)
- 2005(1225)
- 2004(979)
- 学科
- 济(13338)
- 经济(13330)
- 管理(5420)
- 地产(5256)
- 房(5256)
- 房地(5256)
- 房地产(5256)
- 城市(4978)
- 城市经济(4691)
- 中国(3859)
- 方法(3285)
- 经济管理(3231)
- 数学(2811)
- 发(2787)
- 数学方法(2786)
- 镇(2686)
- 发展(2546)
- 展(2545)
- 地方(2458)
- 业(2457)
- 形成(2166)
- 城镇(2164)
- 农(2095)
- 财(1630)
- 统计(1486)
- 企(1454)
- 企业(1454)
- 方城(1449)
- 农业(1375)
- 学(1160)
- 机构
- 大学(23945)
- 学院(23820)
- 济(10778)
- 经济(10529)
- 管理(9179)
- 研究(8237)
- 理学(7401)
- 理学院(7320)
- 管理学(7160)
- 管理学院(7118)
- 中国(6906)
- 财(5884)
- 京(4925)
- 财经(4670)
- 科学(4550)
- 江(4420)
- 经(4202)
- 中心(4197)
- 所(4078)
- 经济学(3871)
- 研究所(3572)
- 经济学院(3519)
- 农(3496)
- 省(3436)
- 财经大学(3425)
- 州(3133)
- 范(3093)
- 师范(3077)
- 北京(3042)
- 业大(3039)
共检索到40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卢延纯 杨东 唐宏玲 李翔宇
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20多年的高速发展期,全国城镇住房大幅增长,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从1998年的18.66平方米增长到了2019年的39.8平方米,居民住房需求由住得上向提升品质转变。这客观上要求房地产业及时转型升级,分析居民住房需求趋势,有的放矢,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城市土地供应结构,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SiegfriedG·Rarsten 曲志深
一般来说,美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是列于世界最好的统计资料之列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完美无缺的,任何国民收入帐户统计充其量只不过是其宣传要测定的经济活动的估计,因此必然存在缺陷,但是,基于大量统计总体的平均法则却给予这些统计资料"可理解的可靠性。"这在实际上表示总体正负误差互相抵消之后,总体误差水平之和趋近于零。当然,这里也存在"正常"类型的误差。这是指人们在搜集数据资料的过程中,从测度的变量如何下定义,数据的报告和传送以及对数据的分析等方面产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丽 孟庆昇 付雪辉
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住房质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住房质量的相关研究文献,收集三个房地产最发达的城市住房质量相关指标数据,构建我国城镇住房质量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居住质量、住房市场、住房保障和住房金融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建立了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该体系不仅能够体现"住有所居"、"住有所安"的短期住房质量目标,而且能够反映"居有所宜"、"居有所乐"的长期住房质量的发展方向。最后,本文对比研究了中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的住房质量相关指标,得到相关政策性结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宏伟
一、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和住房分配体制不尽合理,是制约住房商品化的根源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必需品应该是国民收入一次分配时的消费品,即以商品的形式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作为消费品而消耗。我国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住房,是在国民收入分配时予以无偿使用的计划产品。住房的这种分配形式否定了商品的一种属性,即否定了商品的价值,同时,使职工长期以来形成了依赖国家无偿供给住房的福利思想。这种住房分配体制导致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嘉
选择合约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旨在解释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程度、中央与地方关系、城镇化进程和产权制度四个关键局限约束下合约演进的过程;住房合约是国家合约的组成条款,它以适应国家合约的形式出现,以辅助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住房制度的未来选择,也将取决于局限的走向,可以通过判断关键局限的转变,来判断住房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
城镇住房制度 住房合约 房地产业改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华磊 温兴春 何凌云
通过对中国历年出生人数的考察,发现60年代存在一个生育高峰,70年代出生人数逐年下降,80年代又存在一个生育高峰,90年代出生人数又逐年下降,2000年后历年出生人数在一个低水平上轻微下降。随着80后生育高峰的来临,即开始进入成年,步入婚配,则每年新增城镇住房需求出现逐年上升;随着80后生育高峰的离去,即90后和00后进入成年,步入婚配,则每年新增城镇住房需求逐年下降。在2003-2030年间,即80后、90后以及00后顺序进入成年,步入婚配的时间段内,中国历年新增城镇住房需求呈现一个倒U型的轨迹。到2030年以后,中国人口红利开始转为人口负债,城镇化水平开始接近饱和值,如果2010年后新生婴...
关键词:
婴儿潮 年龄结构 城镇化 城镇住房需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达强
上海房地产业能否真正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关键在于住宅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住宅能否成为新的经济的增长点,关键是看住房能否成为一个消费的增长点。上海作为一个房改走在全国前列的大都市,住房已成为如今上海市民生活消费中一种特殊的商品,本文拟从实证性的角度对上海城镇住房消费需求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上海城镇 住房消费需求 实证性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育琨
一、我国城镇住房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过程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城镇住房问题以供给严重不足为主要特点。当时人均居住面积不到3.6平方米,住房困难的家庭(人均4平方米以下,或两家合住一套单元的不方便户与无房户等)占城镇家庭总数的35.6%。而改革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在住房建设上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1979年至1990年的12年中,全国城镇新建住房15亿平方米,建房投资累计2800亿元,分别为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中新建住房及投资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国学 王俊杰
一般认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增加。本文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决定住房需求的因素,计算出了人均最佳住房面积,并提出了按家庭结构比例提供住房的方案。
关键词:
住房需求 人均住房面积 家庭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福平
山西省以推行住宅商品化为中心内容,通过出售公房、提租补贴、建立公积金、集资合作建房等多方面的探索,使全省住房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效。但当前房改也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困扰着全省城镇住宅产业的发展。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是“三改四建”:即改变住房建设的投资体制、分配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种供应体系、建立政策性与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和建立完善的房地产市场。主要措施有:实现全部存量住宅商品化,切断新房复归旧体制之路;建立社会化的住房保障体系,确保住宅商品化新体制的正常运转;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同时入手,使可支付住宅成为商品房建设的主体
关键词:
房改 成效 问题 对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路红
住房供应体系是我国政府制定城镇住房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城镇住房多层次的分类供应体系虽然已经确立,但并没有实际运行。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供应的失衡和房价高涨。当务之急,应对我国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的完善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住房制度的发展,对人们安居乐业有所裨益。
关键词:
住房供应体系 公平 保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陆岷峰
一、当前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 (一)住房投资体制不配套。按照房改目标,住房投资要建立一个责、权、利相结合,投资来源多渠道,逐步加大居民个人住房投资比重的体制。但目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投资政策不配套。目前关于居民购置房产产权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购置房产后服务修缮措施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学斌
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陈学斌一、当前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原有的城镇住房制度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形成的,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住房投资主要由国家和企业统包;二是住房分配采取实物福利分配;三是低租金使用。这种住房制度使职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琳 罗云毅 程选 汪文祥 杨萍 岳国强 高振宇 黄英 郑思齐 任荣荣
住房保障的本质含义是救助,是保障"人人有房住"而不是"人人有住房",主要形式应是廉租房。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应打破"二元"体制下对城镇范围内住房和居民群体的分割,而以整个城镇范围为基础,需要考虑迁移人口包括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以及城中村住房在城镇住房供给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估算,城镇住房保障对象范围大约占城镇常住家庭总数的5%、并且每年增加40万户左右。我国城镇化和住房市场提供的小面积住房比例相对支付能力不足的低收入阶层的人口比例是足够的,现阶段甚至未来一段时期,城镇住房保障方式应以"人头补贴"为主、"砖头补贴"为辅。近年住房保障建设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事权和财政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