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7)
- 2023(15662)
- 2022(13294)
- 2021(12583)
- 2020(10714)
- 2019(24869)
- 2018(24368)
- 2017(47172)
- 2016(25368)
- 2015(29044)
- 2014(28824)
- 2013(28501)
- 2012(26358)
- 2011(23674)
- 2010(23554)
- 2009(21945)
- 2008(21737)
- 2007(19117)
- 2006(16477)
- 2005(14657)
- 学科
- 济(109570)
- 经济(109451)
- 管理(72208)
- 业(71886)
- 企(57014)
- 企业(57014)
- 方法(53308)
- 数学(48248)
- 数学方法(47714)
- 中国(31356)
- 农(31275)
- 财(31068)
- 贸(22895)
- 贸易(22887)
- 易(22329)
- 业经(21580)
- 农业(20608)
- 地方(20130)
- 制(20098)
- 学(19103)
- 务(17578)
- 财务(17523)
- 财务管理(17482)
- 银(17017)
- 银行(16991)
- 融(16628)
- 金融(16625)
- 企业财务(16610)
- 行(16230)
- 环境(15745)
- 机构
- 大学(363111)
- 学院(362033)
- 济(161289)
- 经济(158405)
- 管理(143606)
- 理学(124354)
- 理学院(123093)
- 研究(122687)
- 管理学(121135)
- 管理学院(120457)
- 中国(94710)
- 京(75129)
- 财(74054)
- 科学(70981)
- 所(60371)
- 财经(59221)
- 中心(57676)
- 农(57019)
- 研究所(54711)
- 经(54087)
- 江(52978)
- 经济学(51059)
- 业大(50294)
- 北京(47362)
- 经济学院(46259)
- 范(46131)
- 师范(45726)
- 农业(44610)
- 财经大学(44100)
- 院(44027)
- 基金
- 项目(243184)
- 科学(193897)
- 基金(180952)
- 研究(178373)
- 家(157223)
- 国家(155724)
- 科学基金(134605)
- 社会(116628)
- 社会科(110795)
- 社会科学(110769)
- 基金项目(94479)
- 省(91873)
- 自然(85898)
- 自然科(83944)
- 自然科学(83919)
- 教育(82532)
- 自然科学基金(82494)
- 划(78206)
- 资助(75628)
- 编号(70843)
- 成果(57675)
- 部(56128)
- 重点(54360)
- 发(52055)
- 创(50244)
- 国家社会(49538)
- 教育部(48847)
- 课题(48734)
- 人文(47101)
- 创新(47075)
- 期刊
- 济(169679)
- 经济(169679)
- 研究(107798)
- 中国(66263)
- 财(56748)
- 学报(51727)
- 管理(51285)
- 农(51251)
- 科学(50014)
- 大学(40103)
- 学学(37827)
- 融(35331)
- 金融(35331)
- 农业(34751)
- 教育(33757)
- 技术(31259)
- 财经(29247)
- 经济研究(28879)
- 业经(26465)
- 经(25137)
- 问题(22741)
- 贸(20699)
- 统计(20053)
- 业(19196)
- 技术经济(18306)
- 世界(18062)
- 策(17813)
- 国际(17645)
- 理论(16623)
- 决策(16246)
共检索到533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宗胜 文雯 任重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2和2007两次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城镇低保政策的再分配效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和检验。2002年,经低保救助后,我国居民收入差别的基尼系数下降了0.35%,2007年下降了0.82%,表明当前我国城镇低保的再分配效应有改善的趋势,但力度仍然较弱;城镇低保再分配效应的分解结果显示,低保补贴的发放导致了水平不公平问题,部分低收入家庭的相对贫富关系因低保补贴发生改变;在低保再分配效应的分类测算中,我们发现单人户、女性户主、户主残疾、户主无业家庭是低保的主要救助群体。"十三五"时期,要消除贫困,最大限度地实现"底线公平",必须加大低保投入,同时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对象的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蓉 熊阳
消费税因其选择性征收而具有一定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收入群体因消费结构差异和"税负感受度"差异产生的客观物质性与主观感受性差异,是消费税调节职能与作用关注的重点。本文运用微观模拟方法和投入产出模型,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测算中国城镇与农村家庭的消费税负担,评估2014年消费税改革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消费税的家庭平均负担率为0.75%,具有累退性,对收入再分配起逆向调节作用;但征收消费税后家庭收入分布更接近帕累托最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得到提升,其中,对农村家庭征收消费税后的收入平等性和福利效应都不如城镇。基于此,本文提出扩大高奢消费的征税范围、减轻农村居民消费税负担、适当降低高档化妆品税率等建议。
关键词:
消费税 再分配效应 帕累托最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廖藏宜 于洁
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MT指数及其AJL分解方法,基于医疗保险受益视角研究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最终效应为负,原因在于制度间的垂直不公平和水平不公平,且垂直不公平为主要影响因素,垂直不公平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依次增加,水平不公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更为明显。另外,医疗保险报销能部分缩小由于医疗支出扩大的收入差距,且这种调节效果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最大,其次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最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欣荣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防范的手段,能对未来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从理论上来说,购买保险能提高居民幸福感。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对购买保险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能提升居民幸福感;而购买失业保险对提升居民幸福感则没有作用,这可能与现行的失业保险领取条件较高、保障作用不大等因素有关。为此,进一步发挥保险对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应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受益;积极发展和推广商业保险,尤其是防范意外、保护健康的保险品种;增强失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细化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灵活调整失业保险的补偿金额和给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段志民 郝枫
家庭在福利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家庭收入如何受最低工资政策影响却很少得到关注。本文采用2005-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利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最低工资政策对我国城镇家庭收入及其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显著提升了处于贫困标准1~2倍家庭的收入水平,对贫困标准以下或高于贫困标准2倍以上的家庭收入没有影响;②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可有效减缓城镇家庭收入不平等,尤其对家庭收入分布较低分位部分的不平等程度有明显改善;③最低工资政策对家庭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工资溢出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比较,且其对不同收入等级家庭中成员的收入和就业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应针对低收入女性劳动力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各类低收入家庭均能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中受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茜萌 倪红福
随着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和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整体税收负担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引起理论研究的关注。本文利用引入增值税抵扣机制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间接税税收负担,并结合直接税税负,分析整体税收负担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增值税的累退性显著高于营业税,因此与征收营业税相比,征收增值税的模式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我国整体税制呈累退性,并且总税收(间接税和直接税)整体而言加重了社会收入不平等现象,税后不平等程度逐年上升。与城市相比,间接税在整体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会愈发加重该地区内部的贫富差距;虽然在农村地区税收仍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加重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特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特性有所缓解。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税收负担 收入分配 增值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文剑 王文
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数据,分别以国际贫困线、低保线和相对贫困线作为贫困标准,通过比较总样本、低保样本和应保样本这三个组群在低保救助前后FGT指数的变动情况,全面评估城市低保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城市低保对低保样本的减贫效果较为显著,但对应保样本和总样本的减贫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城市低保的减贫效果逐渐降低。在分析城市低保减贫效果的基础上,可以从瞄准有效性和救助充足性两个维度阐释影响城市低保减贫效果的机理,并提出提高城市低保减贫效果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城市低保 减贫效应 CFPS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昊
通过匹配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与市级出口统计样本,构建包含出口贸易规模的教育年限解释模型,并实证考察出口贸易规模扩张对高学历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级市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张虽然通过显著增强中低学历劳动者延长其受教育年限动力带来了社会高学历劳动力增量,但对存量高学历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影响有限。因此就中国当前出口产品结构和企业分布状况而言,出口贸易更多地促进中低学历劳动力就业增长,而高学历劳动力就业增加还应依赖未来出口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出口贸易 高学历劳动力就业 自然工具变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鲍莹莹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冲击、劳动参与对农村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冲击对农村家庭福利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劳动参与会降低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而外出劳动参与则会提高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健康冲击对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家庭劳动参与率变化来发生作用的;分群体来看,健康冲击会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资产状况和户主年龄家庭的福利水平,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基于以上结论的政策建议如下:提高农村地区的健康医疗水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机制;缩小群体间收入差距,提高农村家庭的福利水平。
关键词:
健康冲击 劳动参与 收入水平 生活舒适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冷智花 付畅俭 许先普
在人地关系调整大背景下,"谁来种地"的现实命题备受关注,土地的权利设置及制度约束固然重要,然而经营主体认识才是土地经营方式决定的第一重要变量。本文运用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既有承包制度设计框架下解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决策的家庭一般性特征。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结构和劳动力内部分工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地区土地流转体现为"富农"行动特征,低收入家庭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成为约束条件,决定着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目标。由此得到的政策含义为:土地流转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和非农业劳动参与的结果,农业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土地流转市场形成的必要条件,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
关键词:
土地流转决策 农村收入差距 家庭收入结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力军
本文实证分析了2001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1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反方向变动,间接证明了钉住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性质;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具有持久性;我国居民消费/储蓄(或消费贷款)受到跨期最优的约束,我们不能忽视前瞻性变量对居民行为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奉军
住房消费是居民消费支出和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住房消费中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构成了住房消费的主体。我国传统的核算方法由于低估了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客观上低估了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房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提供的2010年的数据,采用等价租金法估计了包含自有住房在内的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结果发现,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在重估后会有显著提高,但重估后的住房消费并没有显著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中国消费率低下的问题不能归结为住房消费的系统性低估。
关键词:
住房消费 自有住房 虚拟租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夏柱兵 马骁 蒲明
本文利用2005—2009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住户调查的月度数据来探讨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该数据尚未在相关文献中发现。分析表明,基于月度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大于基于年度数据的结果;工资收入差异是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决定因素;随平均收入的上升,收入的增幅也在提高,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另外,研究还显示二次分配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微乎其微。城镇高收入群体的税负很轻,同时,城镇低保远未达到"应保尽保"和"应退尽退"的目标。
关键词:
住户调查 收入差异 低保 个人所得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自敏 张昕竹 方燕
本文以分时阶梯定价为例,在人口老龄化及生育政策逐渐放宽的背景下,通过建立结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非线性定价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通过构建引入家庭人口特征的二次近乎理想需求(QUAIDS)函数,基于相对等价补偿方法建立收入再分配效应调整的测度模型。估计了为保持相同效用增加家庭不同类型的人口需要增加的电费补偿率及其金额。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了强化;家庭人口特征对消费者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不同人口规模家庭的电费补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随着预算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减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杨志安 付正淦 邱国庆
文章重点关注间接税减缓相对贫困效果,并基于CFPS2012年与2018年微观数据测算模拟表明:匿名评价下中国间接税整体K指数为负值,具有逆向调节的收入再分配与减贫效应,加剧了总体贫困广度、深度以及强度,但现阶段结构性减税使间接税归宿的累退性、平均税率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减小了城乡相对贫困倍差;非匿名评价下居民家庭税前收入位置与间接税负担率呈现“U”型关系,且低收入群体位于拐点左侧,这使部分家庭收入减损流入相对贫困阶层。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自发推动“益贫式增长”收入再分配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家庭收入与人口结构特征对旅游支出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微观数据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子代受教育程度是如何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经验分析
环境政策的再分配效应分析
消费税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实证分析
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家庭特征与旅游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微观分析
收入分配对总消费影响的结构分析——兼对中国城镇家庭的实证检验
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再分配——基于年度收入和终生收入的经验分析
政府再分配政策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作用的实证考察
中国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