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0)
2023(11644)
2022(10464)
2021(9904)
2020(8377)
2019(19510)
2018(19692)
2017(38022)
2016(21014)
2015(23863)
2014(23845)
2013(23427)
2012(21545)
2011(19362)
2010(19115)
2009(17312)
2008(16585)
2007(14317)
2006(12648)
2005(10790)
作者
(60410)
(50447)
(50277)
(47540)
(32448)
(24398)
(22642)
(19809)
(19407)
(18016)
(17528)
(16937)
(16146)
(15792)
(15549)
(15390)
(15116)
(14825)
(14419)
(14286)
(12600)
(12365)
(12152)
(11671)
(11278)
(11260)
(11241)
(11186)
(10184)
(10090)
学科
(80782)
经济(80689)
管理(58106)
(53342)
(43707)
企业(43707)
方法(37507)
数学(32353)
数学方法(31928)
(23443)
地方(20761)
(20396)
中国(20220)
(19147)
业经(17719)
环境(17097)
农业(15738)
(13858)
理论(13857)
(13071)
贸易(13065)
(12888)
(12764)
(12584)
技术(12235)
(11767)
财务(11706)
财务管理(11685)
企业财务(11001)
(10725)
机构
大学(292735)
学院(290814)
管理(116004)
(107527)
经济(104923)
理学(101308)
理学院(100066)
管理学(98120)
管理学院(97617)
研究(97480)
中国(70500)
科学(64990)
(62920)
(50118)
(49552)
(48182)
业大(46737)
研究所(45832)
中心(44448)
(42372)
(41330)
师范(40965)
农业(39412)
北京(39410)
财经(39152)
(35736)
(35491)
(34617)
师范大学(33318)
经济学(31077)
基金
项目(207797)
科学(162217)
研究(149998)
基金(149647)
(131309)
国家(130209)
科学基金(111084)
社会(91947)
社会科(86810)
社会科学(86781)
(82111)
基金项目(81093)
自然(74390)
自然科(72545)
自然科学(72524)
自然科学基金(71157)
(69178)
教育(68126)
编号(61674)
资助(61109)
成果(49662)
重点(46542)
(44833)
(44155)
(42550)
课题(42218)
科研(40082)
创新(39670)
计划(38144)
大学(38120)
期刊
(117217)
经济(117217)
研究(81882)
中国(52577)
学报(49840)
科学(45734)
(45711)
管理(39335)
大学(36931)
(34868)
学学(34620)
教育(32416)
农业(31977)
技术(24114)
(20994)
金融(20994)
业经(19575)
图书(18255)
财经(17508)
经济研究(17046)
资源(16146)
(15922)
问题(15813)
科技(15036)
理论(15029)
(14794)
(14700)
实践(14131)
(14131)
技术经济(13334)
共检索到414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沛林  廖柳文  刘春腊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展,城镇人居环境恶化趋势明显,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对提升中小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加快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已成为我国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结构式访谈获取的120份长沙县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满意度问卷调查资料,结合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县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指数为0.82,属于较好水平,但居民对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满意程度评价为一般。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城镇人居环境舒适指数的组合因子,并提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石恒贵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已成为地方审计机关应对日益增加的审计任务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驱动因素主要是降低交易成本。文章分析了湖南省长沙县审计局2009—2017年2 919个审计项目数据,其中委托中介机构外包审计达到1 646个项目,占全部审计项目的比重为56.39%。通过建立政府审计业务外包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实证结果发现:交易成本与审计主题是地方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建议:地方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审计五分离模式进行内部组织机构变革,加强对外包查证权的监督;同时对于县级直属机构下面的二级机构审计以及社区财政收支审计、社区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等,更趋向考虑外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柳文  刘沛林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步实现自身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一大必然趋势。基于辅以结构式访谈获取的160份长沙县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资料,探讨了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有进城落户愿意,但受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工作和生活满意程度、农村宅基地、收入水平、政策和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小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真正实现了落户城市。要顺利实现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政府应从社会保障、政策配套等方面着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进城的后顾之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军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农民建房面积超过限额标准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浪费。因此,须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宅基地面积超标现象。长沙县农村建房的现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该县制定了如下政策防止建房面积过大:第一,1人~3人户建筑占地面积限90平方米,4人户建筑占地面积限100平方米,5人和5人以上户建筑占地面积限11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伟伟  申瑞瑞  孙霞  
旅游规划现有研究多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亟待使用更多定量分析方法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湖南省北山森林公园曲水河景区在其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和UCL Depthmap工具构建景区轴线分析模型,结合连接值、集成度和智能值的等形态分析变量,量化分析并指导景区交通系统、景观系统、休闲娱乐系统和旅游服务系统以及功能分区的规划。结果表明:(1)空间句法适用于量化景区的空间形态,其分析结果能够有效指导旅游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连接值和集成度的值可作为旅游项目空间布置的重要依据,智能值从整体的角度反映空间布局的合理性;(2)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依据拟规划交通系统获得,但可依据形态变量调整交通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郭义强  曹湘潭  
低碳减排是目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所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降低能耗、植树造林、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手段,积极推行低碳减排。对于国家每年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土地整治工作而言,如何将低碳减排的政策思路融入到土地整治实践中,并在实践探索经验的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黎平  
通过分析区域差距、发展战略与空间干预策略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起一个理论分析与策略实施的框架,并以长沙县为样本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在当前强调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发展差距会倒逼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升级,而空间规划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深化推进改革则是地方政府针对区域发展的"空间失灵"问题,运用"有形之手"进行空间干预的重要方式。在具体发展实践中,一是要推动区域经济空间由"核心—外围"的集聚空间格局向适度集聚的空间经济格局演变;二是要支持欠发达地区适时进行区域发展类型的"跃迁"或调整;三是要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洋  李嘉奇  孙铭悦  李嘉明  路娜  
科学系统地识别乡村地域系统空间结构,进而制定相应的村庄发展战略,对进一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湖南省长沙县为研究对象,引入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理论与乡村振兴多级目标构建了乡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引力模型、KMeans聚类、地理探测器和空间自相关等研究方法,量化识别长沙县的“乡村振兴极—村镇空间场—乡村发展区—城乡基础网”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县乡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呈现以城镇核心区为圆心向外围减弱的圈层式分布结构,且空间集聚效应显著;(2)地域间供求关系的密切程度是影响空间联系强弱的重要因素,而立足于因素作用的空间联系强度可以较好地表现区域发展的需求和互补格局;(3)“极—场—区—网”多维分析框架能较好地应用于市区近郊县区乡村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识别与优化,具体确定并划分了11个乡村振兴极、3个村域空间场和7个乡村发展区,构建了基于“极—场—区—网”互联网络的城乡基础网,进一步为推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晓红  张琦  
文章通过分析县域经济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行为特征,构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实证分析模型,根据湖南省长沙县实地调研数据实证检验县域经济实体融资行为基本特征,得出影响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三大关键因素:企业规模,经营风险和有形资本量,并与长沙市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特征相对比,分析银行对于县域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与城市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异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县域金融信贷渠道的三大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海波  关欣  谭晓  
城镇化水平衡量着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发展程度;而在城镇化过程中,必然占用大量的耕地。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和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提出了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以长沙县耕地利用为例,从人口增长与人均耕地的矛盾、城镇化对耕地资源结构的影响、土地管理与土地资源开发,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确定合理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从严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预警监测系统、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等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朝旭  刘黎明  彭倩  
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农户的水稻种植决策行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极为重要。本文选择典型双季稻区湖南省长沙县作为研究样区,以312个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土地因素、农户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政策因素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水稻种植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农户选择种植双季稻的比例较低,仅占被调查农户的55%,农户的水稻种植意愿存在着不断下降的趋势;②在农户的双季稻决策过程中,灌溉条件、人均农业补贴、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经营规模是显著性最高的影响因素;③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效益低、劳动力缺乏、农地规模限制、灌溉条件制约是研究区农户双季稻种植积极性不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明辉  魏晓  邹滨  
研究不同时段土地覆被及其景观格局变化对于明确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基于研究区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了长沙市1973—2005年5个时相的土地覆被数据;然后基于FRAGSTATS 3.3,从景观和类型两个级别分析了长沙市近32年来不同时段的景观格局特征;最后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长沙市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级景观指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化过程中,长沙市建设用地和非林植被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通过蚕食非林植被得以实现,而林地与水体的变化较小;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长沙市总的土地覆被景观格局呈现出"随机分布—破碎扩张—局部集聚"这一个复杂变化过程;③城市化过程对不同土地覆被景观格局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④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级景观指数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文斌  吴次芳  戴美琪  汪友结  吴泽斌  
本文选择典型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地作为研究区域,主要对旅游开发后一定时期内的城郊休闲农业旅游所产生的微观经济社会影响进行研究。通过设计经济社会影响感知指标,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法调查了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后一定时期内社区居民经济社会影响感知,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对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方式、收入用途、收入效应、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等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社区居民收入和就业影响因子主要集中在收入水平与收入用途影响、生活成本与经营意识影响、就业观念与劳动特征影响和收入方式与就业形势影响等4个具体因子上,社区居民对4个因子的感知强度有所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岑  彭尽晖  胡茜雅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怀化城市公园与郊野公园植物群落夏季调节微气候舒适度能力差异,查找城市公园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提出植物群落优化措施,旨在为怀化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供理论指导,为园林设计师科学配置植物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1年夏季对怀化4个公园26个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平面量模拟立体量”法计算乔木层、灌木层植物三维绿量值,采用覆盖面积乘以高度计算地被层植物三维绿量。实测植物群落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值,根据国家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采用温湿指数评价微气候舒适度。分析温湿指数降低率与植物群落高度、群落分层数量、三维绿量密度相关性。【结果】1)郊野公园植物群落高度平均为16.69 m、分层数量3.55层、三维绿量密度7.59 m3·m~(-2)、降温率20.50%、增湿率62.87%、温湿指数降低率10.49%;城市公园各指数分别为13.05 m、2.33层、3.60 m3·m~(-2)、20.50%、52.84%、8.57%。2)群落高度、分层数量、三维绿量密度与温湿指数降低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植物群落高度为19.00 m时,温湿指数降低率达10.11%;分层数量为4层时,温湿指数降低率达10.59%;三维绿量密度为7.22 m3·m~(-2)时,温湿指数降低率达10.74%。【结论】与郊野公园相比较,城市公园植物群落层次结构简单、三维绿量密度小、调节微气候舒适度能力弱。植物群落调节微气候舒适度能力强弱受群落高度、分层数量、三维绿量密度影响;其中,三维绿量密度大小对植物群落调节微气候舒适度能力影响最大。基于此,提出增加植物群落三维绿量密度、丰富层次结构、提升群落高度、保护自然林地等优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金华  章锦河  陆佩雯  胡欢  李克强  
后现代旅游理念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观。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采用实地研究与问卷调查方法,以长沙县开慧镇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后现代旅游是对现代旅游的继承性发展,后现代旅游需求是多样、复杂、甚至矛盾的,目前很难统一界定;(2)总体来看,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应该秉持绿色自然、情感体验、个性本我、健康公平等理念;(3)开慧镇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现有产品开发存在游客参与度不高,消费水平偏低,产品认知程度不一,新媒体营销收效甚微等问题;(4)探索性地设立了由13个影响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依据对游客的重要性程度将权重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并以此作为产品开发的参照;(5)提出了加强"大地艺术类""儿童旅游类""农家体验类""户外休闲类"4类后现代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今后,有必要加强对"后现代"或"跨现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