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8)
2023(11149)
2022(9976)
2021(9453)
2020(8054)
2019(18797)
2018(18761)
2017(36557)
2016(19824)
2015(22026)
2014(21907)
2013(21554)
2012(19749)
2011(17849)
2010(17907)
2009(16319)
2008(15811)
2007(13688)
2006(12092)
2005(10391)
作者
(58175)
(48311)
(48174)
(45718)
(30877)
(23094)
(21715)
(18992)
(18360)
(17216)
(16857)
(16280)
(15466)
(15250)
(14946)
(14847)
(14488)
(14451)
(13929)
(13796)
(12099)
(11906)
(11675)
(11048)
(10855)
(10737)
(10656)
(10628)
(9657)
(9594)
学科
(79074)
经济(78993)
管理(53999)
(50767)
(42791)
企业(42791)
方法(37411)
数学(31379)
数学方法(30978)
(19997)
(19610)
中国(18641)
(17993)
业经(17334)
地方(16581)
理论(14457)
农业(13495)
(13157)
(13031)
贸易(13024)
(12804)
(12578)
环境(12422)
(11746)
财务(11681)
财务管理(11661)
技术(11590)
企业财务(11086)
(10721)
银行(10671)
机构
大学(284235)
学院(281741)
管理(112727)
(104963)
经济(102555)
理学(98433)
理学院(97238)
管理学(95333)
管理学院(94840)
研究(94822)
中国(67860)
科学(62857)
(61572)
(47966)
(46727)
(45970)
研究所(44447)
业大(44125)
中心(41751)
(39915)
(39877)
师范(39446)
北京(39026)
财经(38578)
农业(36242)
(35041)
(34785)
(32880)
师范大学(32205)
经济学(30487)
基金
项目(199447)
科学(156335)
基金(144666)
研究(143020)
(127180)
国家(126166)
科学基金(107769)
社会(88086)
社会科(83426)
社会科学(83402)
基金项目(78175)
(77720)
自然(72316)
自然科(70583)
自然科学(70565)
自然科学基金(69300)
(66213)
教育(65235)
资助(59940)
编号(57662)
成果(46507)
重点(44766)
(43213)
(42510)
(40811)
课题(39817)
科研(38282)
创新(38075)
计划(36796)
大学(36601)
期刊
(112792)
经济(112792)
研究(78487)
学报(48280)
中国(46841)
科学(44664)
(40919)
管理(39751)
大学(35694)
学学(33527)
(32751)
教育(29984)
农业(29094)
技术(23644)
(19446)
金融(19446)
业经(18841)
财经(17657)
经济研究(17310)
图书(16065)
(14951)
问题(14885)
(14304)
科技(14252)
理论(13959)
资源(13693)
(13531)
技术经济(13145)
实践(12975)
(12975)
共检索到393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何雨  刘顺伶  
本文综述并分析了国内外城郊游憩带研究的现状。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思路:探讨我国城郊游憩带形成的驱动力因素、城郊游憩带空间配置原理和配置模式、城郊游憩系统的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特征等。作者认为,应对城郊游憩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各种旅游地类型,发挥配置模式的指导作用,以适应大都市城郊旅游的迅速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名虎  陈君  
以长沙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对长沙市居民的城郊游憩空间需求特征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游憩偏好与人口学特征分析,得知长沙居民对城郊地区的大自然、城市公园、乡村田园等游憩空间的偏好程度较高,城郊游憩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提出了长沙城郊游憩空间"五廊、五区"的构建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俊丽  
对现有游憩满意度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游憩满意度模型,构建了市民游憩满意度指标体系。通过对657份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运用均值分析比较大同市民城郊游憩满意度的高低,发现交通、资源和住宿满意度较高,而对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及管理和购物满意度较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游憩满意度在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大同市民中的差异性。研究结论对大同市城郊休闲游憩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提高游憩经营管理水平等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玏  刘家明  宋涛  朱鹤  陶慧  
绿带是指城市外围一定规模、基本连续及永久的绿色开放空间,是阻止城市蔓延、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外围规划建设绿带系统已被世界范围内各种规模的城市广泛采纳并付诸实践,但由于生态效用与经济效用难以平衡,中国大城市绿带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回顾国内外绿带及其游憩利用的相关研究和经验,将有助于中国绿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本文从绿带的兴起及概念辨析、绿带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分布、绿带的功能与游憩利用、绿带的绩效评价4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依托绿带研究的基本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认为1绿带的绿化控制与多功能利用的平衡;2绿带游憩功能开发对城市游憩系统的补充作用;3绿带游憩场所和游憩设施的优化配置等3个方面是未来绿带的研究方向,并着重强调绿带游憩功能开发对中国大城市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如何营造自然野趣的休闲氛围、符合绿带开发强度的游憩产品和形态的选择、游憩活动和设施的设置、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后续游憩场地的维护管理等将是绿带游憩场所和游憩设施优化配置的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媛  徐玮  
随着国内旅游迅猛发展,城市周边旅游蓬勃兴起,环城游憩带正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区域,关于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也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文章基于近10年来关于环城游憩带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研究的缘起及概念界定、形成机制、空间结构和开发模式等方面对我国环城游憩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有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随丽  贾黎明  汪平  李江婧  
20世纪中叶,到森林中休闲游憩的人数剧增,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美国林务局的管理者和专家发展了游憩机会谱(ROS)理念和管理框架,其主要以游憩需求为导向,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指标对游憩区进行分类分级,编制游憩机会清单,对资源进行清查、规划和管理。本文在介绍RO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民森林游憩的需求特征和森林游憩区当前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现状,筛选出"自然程度"、"偏远程度"、"游客密度"和"管理强度"4个评价指标,分析提出了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将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区分为城郊开发区域、城郊自然区域、乡村开发区域、乡村自然区域和半原始区域五个游憩机会等级,并结合目前的北京市游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现状,用GIS作图直观展示了各游憩机会的分布,分析比较了各游憩机会的供需状况,为北京城郊森林游憩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庆生  
文章系统分析了前苏联游憩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指出 ,“地域游憩系统”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游憩地理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认为 ,在游憩地理学学科形成过程中 ,以B .C .普列奥布拉仁斯基为首的地理学家自始至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芬  杨效忠  
文章通过对国外户外游憩拥挤感知理论基础、影响因素、相关关系、测量方法、接触规范以及应对行为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在研究视角上,拥挤研究更加倾向于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以及游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拥挤与规范的结合,将更利于景区的实践管理;在研究区域上,已从荒野地区转向高密度使用地区;在研究方法上,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最后结合国外研究进展,展望了国内拥挤研究的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翟明普  阎海平  
作者认为 :风景游憩林是特种用途林中的一个重要林种 ,风景游憩林抚育是风景游憩林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的抚育可以改善风景游憩林的林分条件 ,从而有利于风景游憩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该文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风景游憩林抚育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 ,包括风景游憩林抚育遵循的一般原则 ,抚育措施对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游憩条件、生态因子的影响以及风景游憩林抚育前后的景观评判 ,表明风景游憩林抚育应是提高景观质量、游憩条件同改善生态条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完整统一 ;风景景观评判最好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美景度评判法 (SBE) .文中同时也指出了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立新  晋秀龙  
环城游憩带(ReBAC)已成大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布局的主要形式。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是否受行政边界的影响?这种影响以何种形式表现?文章以行政上隶属安徽省,但城市空间作用却属于环南京城市游憩带的滁州市ReBAC为研究个案,对跨行政区的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及其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都市圈经济的无缝对接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维波  
期刊数据库已成为学术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维普科技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作为数据源,运用Excel和SPSS等软件工具,从论文数量、研究学科、实证城市、作者来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1990—2005年有关城市游憩空间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和讨论,总结了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态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惠  石培基  李巍  
本文针对兰州市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的现象,从资源结构、空间结构和市场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优化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  马湘恋  
结合长沙市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以长沙市核心城区以外的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的127处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中心距离法等旅游计量地理方法,定量研究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布局。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表现为近城分散型,分布在10~30km范围内;在30~60km范围区间中,以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在60km范围以外;人工娱乐类资源表现为远城分散型,在60~70km范围中有一定分布。长沙市划分为6个环城游憩带:中心综合发展带、古镇访古带、故里寻踪带、沩山山林访古带、周洛—大围山原生山水带、文家市红色观光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英  刘思华  
环城游憩已经成为城市周边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长沙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指出长沙环城游憩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产品雷同、特色不鲜明;乡村景观异化、定位不清;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出了开发长沙环城游憩带的四个原则,即:生态优先原则,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利益兼顾原则,尊重历史、张扬文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长沙环城游憩带开发的策略和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增长极式开发;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结合传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加强区域合作,拓展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空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泰  保继刚  戴学军  
城市游憩场点系统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对象,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本文选取随机聚集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网格维数三项指标,以苏州市区为例,对新时期我国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分形及优化进行了系统论证与解析。研究发现:①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具有分形特性的;②各分维指标能够准确地刻画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异,也为环城游憩带理论及城乡二元游憩结构分异现象等提供了分形解释依据;③苏州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核心松散—外围紧致、自组织能力离心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结构递变趋势,这种结构模式与游憩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基本吻合,它准确反映了成熟型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发展态势,也说明加强对游憩场点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引导和提升,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④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对比,发现游憩场点系统与旅游景区(点)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存在合理的分形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