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6)
- 2023(16309)
- 2022(13690)
- 2021(12856)
- 2020(10706)
- 2019(24715)
- 2018(24344)
- 2017(47631)
- 2016(25443)
- 2015(28559)
- 2014(28675)
- 2013(28227)
- 2012(26185)
- 2011(23591)
- 2010(23920)
- 2009(22597)
- 2008(21745)
- 2007(19737)
- 2006(17318)
- 2005(15414)
- 学科
- 济(108849)
- 经济(108674)
- 业(76740)
- 管理(70148)
- 企(54844)
- 企业(54844)
- 农(49494)
- 方法(46806)
- 数学(41352)
- 数学方法(40816)
- 中国(34610)
- 农业(32705)
- 财(28847)
- 融(28441)
- 金融(28437)
- 银(27385)
- 银行(27357)
- 业经(26412)
- 行(26350)
- 地方(24372)
- 制(23688)
- 贸(20134)
- 贸易(20122)
- 学(19812)
- 易(19577)
- 务(17822)
- 财务(17740)
- 财务管理(17701)
- 理论(17161)
- 企业财务(16852)
- 机构
- 学院(363630)
- 大学(358676)
- 济(154489)
- 经济(151115)
- 管理(141311)
- 理学(122070)
- 理学院(120720)
- 研究(119040)
- 管理学(118534)
- 管理学院(117863)
- 中国(97134)
- 京(73809)
- 财(71721)
- 科学(70859)
- 农(70679)
- 所(58869)
- 中心(58850)
- 财经(56677)
- 业大(55139)
- 江(54900)
- 农业(54425)
- 研究所(53135)
- 经(51539)
- 经济学(47636)
- 范(47038)
- 师范(46633)
- 北京(45743)
- 州(44147)
- 经济学院(43065)
- 院(42068)
- 基金
- 项目(239836)
- 科学(190130)
- 研究(178082)
- 基金(174639)
- 家(150054)
- 国家(148719)
- 科学基金(129197)
- 社会(114479)
- 社会科(108359)
- 社会科学(108329)
- 省(94594)
- 基金项目(92373)
- 自然(82154)
- 教育(81443)
- 自然科(80259)
- 自然科学(80235)
- 自然科学基金(78774)
- 划(78369)
- 编号(73732)
- 资助(71204)
- 成果(59486)
- 部(53567)
- 重点(53541)
- 发(52698)
- 课题(50126)
- 创(49917)
- 国家社会(47206)
- 创新(46624)
- 教育部(46138)
- 科研(45789)
- 期刊
- 济(170943)
- 经济(170943)
- 研究(105545)
- 农(70553)
- 中国(70014)
- 财(55120)
- 学报(51534)
- 科学(49323)
- 融(48586)
- 金融(48586)
- 管理(47649)
- 农业(47199)
- 大学(40467)
- 学学(38622)
- 教育(34971)
- 业经(32059)
- 技术(31439)
- 财经(27699)
- 经济研究(25717)
- 问题(25052)
- 经(23760)
- 业(23042)
- 版(17873)
- 技术经济(17865)
- 统计(17616)
- 理论(17486)
- 世界(17168)
- 现代(16875)
- 贸(16707)
- 农村(16268)
共检索到541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唐云锋 解晓燕
心理障碍是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失地农民融入城市最大的内生阻力。文章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杭州城郊两个失地农民安置社区40位失地农民进行了深度访谈,探究其转变为市民身份后在城市生活的心理状态。结果发现,在城郊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政治权利、经济权益、文化观念与社会资本四个主范畴的不同因素分别使失地农民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障碍,如缺乏安全感、缺乏归属感、相对剥夺感和缺乏自我满足感等心理障碍。在编码过程生成的城郊失地农民的政治—心理融入、经济—心理融入、文化—心理融入和社会—心理融入四个主范畴基础上,进而生成了城郊失地农民城市融入心理障碍化解影响因素的一个核心范畴,基于此构建出其结构模型并通过交叉列联表对现实问题进行解释分析,以期为有效缓解当前城郊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内生阻力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充实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理论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风 燕浩扬
失地农民是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之一,促进失地农民城市融入既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山东省为例,从经济适应、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行为适应四个层面描述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状况,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揭示失地农民城市融入障碍,并提出促进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城市融入 障碍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琴
本文依据贵州省凤冈县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和OLS回归方法分析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状况和居住空间分异及相关因素对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失地农民的总体城市融入水平偏低,行为融入快于心理融入和经济融入层面;居住空间分异对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影响显著为负,不利于失地农民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因此,促进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应从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出发,在失地农民的住房安置方面,应考虑到居住空间分异对于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阻碍,尽量规避集中安置的弊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混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敏
一、促进政府主导下针对性的制度环境创新。针对失地农民老化劳动力社会保障及就业各方面的弱势特征,对既定的征地补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就业制度的健全与创新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与推动作用,通过政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建明 贺爱忠
引导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然而,消费者为什么会实行低碳消费行为模式(即低碳消费行为归自何种心理)?如何促进和引导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即低碳消费行为如何才能持续)?对于这两个关键性问题目前还缺乏深度的研究。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这一探索性技术探究低碳消费行为的深层次心理归因(解决第一个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干预路径(解决第二个问题)。研究发现,个体心理意识、社会参照规范两个主范畴是低碳消费行为的内部和社会心理归因。但它们对于低碳消费行为的促成机理并不一致:个体提高心理意识产生相应的低碳消费行为,这归于认知性学习范畴;个体观察参照群体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翠霞 李岩 兰庆高
本文基于济南城郊400名失地农民的入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郊失地农民家庭收入表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失地前高收入者年收入均值是低收入者的1.7倍,而失地后是16倍,导致"贫者更贫,富者更富";通过分析高、低收入组城郊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发现,收入来源不同是导致"极化"现象的直接原因,高收入者的非农生产经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显著高于低收入者;通过对收入占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导致失地农民或贫或富的深层原因,表现出明显的"资源效应"。因此,需优化土地补偿和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合理利用农户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收入来源 极化现象 资源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云锋 刘涛 徐小溪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城市融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本文从"场域—惯习"视角分析失地农民在交往场域、文化场域与参与场域中的城市融入困难,发现失地农民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由于交往场域缺失、文化场域融合困难以及参与场域行为障碍所导致的失地农民社区归属感不强,是影响其城市融入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协助失地农民通过交往场域的构建、文化场域的改进与参与场域的创新,重构社区公共场域来促进其城市融入。
关键词:
公共场域 社区归属感 失地农民 城市融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俊国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有人称其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为什么这样难,笔者经过一段抓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深深体会到:农民在计划生育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是造成这项工作难度大的重要原因。农民的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宗接代心理。由于封建宗族思想在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思想深处始终认为:只有生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续“香火”;而女孩迟早要嫁人,成为别人家的人。没有男孩,女孩再多仍然是“孤老”,是“断了香火”。有的农户因为没有生男孩,会受到婆母、妯娌和邻居的欺侮和奚落,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生子传宗接代心理,重男轻女意识,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最大阻力,农民的很多思想顾虑都与这种思想意识有关。解放后,由于新《婚姻法》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这种封建宗族思想和旧的生育观念有所冲击。但近年来,由于农村一些地方又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金龙 王桂玲
基于山东省的调查数据,利用方差分析方法,本文从单一维度和综合指数两个角度剖析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结构特征,并借助OLS回归模型检验城市融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1)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的综合融入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但心理认同层面则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年龄与综合社会融入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不同年龄组在不同维度上具有不同的融入特点;(3)人力资本存量越高,融入优势越强;(4)自营劳动者的融入水平优于其他群体;(5)党员所代表的政治身份对社会融入具有促进效应。此外,由于迁移的特殊性,失地农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付海玲 焦瑞超
河北某大学新生和大三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受到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影响。发挥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利用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探索心理素质监测体制,建立全方位的心理保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心理辅导是预防和应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障碍 归因 心理危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付海玲 焦瑞超
河北某大学新生和大三学生心理健康普测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受到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影响。发挥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利用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探索心理素质监测体制,建立全方位的心理保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心理辅导是预防和应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障碍 归因 心理危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小军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空间的扩展,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而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就业安置、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为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保障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需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城郊结合部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法,给城郊结合部农民拆迁以“市民待遇”,为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和完善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城郊结合部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政策选择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智勇 陈苹 钟宗炬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乡结合部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与城市融合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理论,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并以国家首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城郊10区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收集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旨在研究影响城郊失地农民就业适应的若干因素,并探讨城郊失地农民就业适应与城市融合的关系。结果表明,就业适应度与城郊失地农民城市融合呈现正相关,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个人属性、社会资本则与就业适应度呈现正相关,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俊
基于对长三角地区沿江五地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及以身份认同为因变量对调查数据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受到制度支持、社会网络和社会记忆的显著影响,其中失地农民所经历的社会空间转变体验不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份认同现状,还决定着失地农民社会记忆发挥作用的机制。失地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使他们的身份认同成为失地农民的群体性建构以及与政府进行博弈的技巧、策略。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被动城市化 身份认同 社会记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岩 赵尚梅 赵翠霞
为引导失地农民有效使用土地补偿金,并进一步完善土地补偿金发放方式,以济南城郊失地农民为样本,对城郊失地农民家庭资产选择的特征及其心理机制进行研究,并通过选项设计助推土地补偿金发放方式。结果表明:城郊失地农民家庭资产选择存在明显的"保守与冒险"并存现象;其心理机制是城郊失地农民把土地补偿金划入不同的心理账户所致,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和情绪标签对其家庭资产选择影响极为显著;通过对土地补偿金的描述方式进行选项设计,发现当土地补偿金以多账户方式发放时,失地农民低风险资产占比提高,高风险资产占比降低。
关键词:
家庭资产选择 心理账户 土地补偿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