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3)
- 2023(12563)
- 2022(10350)
- 2021(9547)
- 2020(7545)
- 2019(17652)
- 2018(17460)
- 2017(32749)
- 2016(17643)
- 2015(19980)
- 2014(19986)
- 2013(19675)
- 2012(18364)
- 2011(16974)
- 2010(17522)
- 2009(16018)
- 2008(15438)
- 2007(13781)
- 2006(12604)
- 2005(11138)
- 学科
- 济(80915)
- 经济(80833)
- 业(45947)
- 管理(43597)
- 农(32746)
- 企(31192)
- 企业(31192)
- 方法(28267)
- 中国(27554)
- 地方(25800)
- 数学(25132)
- 数学方法(24593)
- 农业(21939)
- 业经(20257)
- 发(14791)
- 学(14198)
- 制(13982)
- 财(13928)
- 理论(12831)
- 地方经济(12488)
- 融(12266)
- 银(12264)
- 金融(12263)
- 银行(12239)
- 环境(12190)
- 行(11914)
- 贸(11645)
- 贸易(11629)
- 技术(11566)
- 发展(11160)
- 机构
- 学院(251990)
- 大学(246024)
- 济(99158)
- 经济(96609)
- 管理(93363)
- 研究(88952)
- 理学(79295)
- 理学院(78241)
- 管理学(76458)
- 管理学院(75970)
- 中国(67366)
- 科学(55138)
- 京(54447)
- 农(46995)
- 所(44535)
- 财(43574)
- 中心(41314)
- 江(40454)
- 研究所(40156)
- 业大(38402)
- 范(37115)
- 师范(36764)
- 农业(35459)
- 北京(34536)
- 财经(33460)
- 州(33025)
- 院(32292)
- 经(30121)
- 经济学(29358)
- 省(29259)
- 基金
- 项目(166102)
- 科学(130612)
- 研究(124216)
- 基金(116584)
- 家(100935)
- 国家(99991)
- 科学基金(85951)
- 社会(77893)
- 社会科(73495)
- 社会科学(73475)
- 省(68702)
- 基金项目(61547)
- 教育(57101)
- 划(56666)
- 自然(53978)
- 自然科(52738)
- 自然科学(52732)
- 编号(52112)
- 自然科学基金(51672)
- 资助(47141)
- 成果(42162)
- 发(41726)
- 课题(37843)
- 重点(37486)
- 创(34813)
- 部(34694)
- 发展(33450)
- 展(32887)
- 创新(32391)
- 国家社会(31354)
- 期刊
- 济(122914)
- 经济(122914)
- 研究(76221)
- 中国(60235)
- 农(49021)
- 学报(36886)
- 科学(36814)
- 管理(34852)
- 教育(34741)
- 农业(32928)
- 财(31591)
- 大学(29053)
- 学学(27101)
- 融(25239)
- 金融(25239)
- 技术(25193)
- 业经(24232)
- 经济研究(18052)
- 问题(17146)
- 业(15845)
- 财经(15448)
- 发(13603)
- 经(13398)
- 资源(13197)
- 版(12760)
- 统计(12528)
- 图书(12517)
- 技术经济(12332)
- 科技(12168)
- 现代(11930)
共检索到394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浩然 李钢 臧菲
近年来,大激店村积极响应国家有关乡村振兴的发展政策,有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开展乡村振兴实践,努力构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反向吸纳大量城市高质量人才到大激店工作和生活,有力推动了大激店的发展。基于此,结合大激店人才振兴发展实例,通过对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基于Nvivo质性分析软件,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从政策、产业、人文等角度深入探究“以文聚才”城郊型乡村人才振兴机制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城郊型乡村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反向吸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储程 李广斌
按尺度重组理论,任何空间及其变迁都嵌入于多尺度空间的交织变化之中。城郊型乡村空间作为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的交界地带,其空间变迁最为激烈。文章以常州市典型的城郊型乡村——窑港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重构的历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快速大规模城镇化过程中,城郊型乡村空间重构是刚性尺度重组和柔性尺度重组共同作用的结果,刚性尺度重组引起乡村空间的局部重构,而以权力关系、权力与资本关系为核心的柔性尺度重组在城郊型乡村空间变迁中作用更为突出,推动了乡村空间的全面重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桂怿琪 ,郝保平
山西省榆次市在完成农村第一步改革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开展多层次、多专业的技术经济服务,使农村经济改革顺利地跨入第二步。从1985年至今,在保证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情况下,投资3635万元,为城市提供了近1.3亿元产值的商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创造适宜于科技长入经济的环境榆次市城郊经济开发的支柱是什么?市政府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他们始终坚持进行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城郊商品经济开发。他们成立的全市城郊经济开发领导组,由市长及主管副市长、山西农大副校长,地区科委主任挂帅,综合办公室设在市科委,由科委、农委领导亲自主持日常工作。这种领导机制,为吸收外来高层次科技专家和当地科技人员共同开发经济创造了条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凯旋 周敏 黄亚平
以城郊型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城郊型小城镇发展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以武汉市五里界为例,构建了城郊型小城镇"3+1"发展动力分析框架,其中"3"指大城市扩散力、政府政策力、市场资本导向力三种(外力),"1"指自身的资源要素力(内力)。最后在"四化同步"背景下,基于对城郊型小城镇的反思与发展动力研究,提出五里界"信息化引领、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联动、城镇化支撑、政企合作与全域统筹"的发展新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殷红霞
城郊型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目标战略应该是稳中求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网点优势和熟悉民情的营销队伍等优势,做到支农和盈利目标兼顾。城郊型农村信用社在城区应采取市场利基者的经营战略。在农村,应对遍布各村的信用站加强管理,积极开展小额信贷等金融业务。
关键词:
城郊型信用社 发展战略 市场定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谢自强
“城乡一体化”后,各大金融机构的竞争加剧,而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城郊型农村信用社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开展支持“三农”工作;找准自身的定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城郊 农村信用社 定位思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小云 杨玉婷 程桂林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郊型村庄作为乡村社区的重要类型之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配置的适老化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在梳理乡村老年人生活圈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以江西省德安县梅桥村、岳山垅村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踏勘、GIS、GPS等研究方法,对城郊型乡村社区老年人生活圈进行了实证测度,提出了包含邻里生活圈、日常生活圈和拓展生活圈等的圈层结构内容,以准确地刻画老年人日常性的活动轨迹、生活圈范围及相应的设施配置。
关键词:
城郊型村庄 乡村社区 老年人生活圈 测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昕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型观光农业园逐渐成为辅助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受思想观念、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城郊型观光农业园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违背了新型城镇化的宗旨。为充分发挥城郊型观光农业园的作用,需要充分理解观光农业园的概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坚持生态性、功能性等原则,探索出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全新模式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郊型观光农业园 模式 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向素容 赵西君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潍坊市寒亭区为例,探索研究城市郊区地带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空间重构,研究发现:(1)寒亭区乡村旅游发展本质上可看作一个行动者网络空间,它由各区镇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城乡游客等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构成行动者网络,经过关键行动者主导推动和网络转译,引发的乡村社会物质空间转型和重构效应。(2)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的行动者通过转译重构了乡村物质社会空间,在城镇化、工业化演进过程中构建出新的发展空间——城郊乡村旅游集群,使乡村经营者与城市居民以休闲游憩为连接和触媒,诱发功能结构、物质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及权力结构转变等重构效应,避免了乡村凋敝和空心化的进一步加剧。(3)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解决发展问题与阻碍的关键举措有增强农民产业化经营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等重大行动。(4)从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出现的异议来看,城镇化、工业化对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巨大,进一步开发寒亭区乡村旅游要充分尊重城郊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快乡村旅游高级化的进程,逐步把成熟的寒亭区乡村旅游功能区变成城市休闲区,变乡村旅游地为城市旅游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鬯 张军连 吴文良
鉴于城市人口膨胀、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原因,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和建设生态村。欧美国家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市,为了吸引城市居民到郊区居住,通过“全球生态村运动”,在城市郊区兴建生态村。其生态村注重居住功能,生态建筑与生态技术已经标准化、集成化;在日本,城市化导致了农业的衰落,因此,其生态村发展不仅强调城乡的交融,更强调农村的复兴。本文通过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城市郊区生态村发展的背景和主要模式以及生态建筑和生态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探讨其对我国生态村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村 生态村模式 生态技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冉燕
城郊乡村旅游经营包含4种模式,即政府扶持、个体户经营、投资公司经营以及专业合作联营等模式。这4种模式与城郊乡村旅游各个发展过程相适应,通过对旅游产业进行整合,对城郊的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拓展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部分主体发展不规范,旅游公司尚未成为乡村旅游投资的主体,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重视不够,政府的旅游协调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要加强对城郊乡村旅游的管理,整合近郊旅游项目,完善住宿条件,推精品促品牌。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经营模式 政府管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冉燕
城郊乡村旅游经营包含4种模式,即政府扶持、个体户经营、投资公司经营以及专业合作联营等模式。这4种模式与城郊乡村旅游各个发展过程相适应,通过对旅游产业进行整合,对城郊的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拓展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部分主体发展不规范,旅游公司尚未成为乡村旅游投资的主体,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重视不够,政府的旅游协调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要加强对城郊乡村旅游的管理,整合近郊旅游项目,完善住宿条件,推精品促品牌。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经营模式 政府管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化 钱友山
针对大城市郊区农业在全国农产品大流通下受到冲击,资源与环境、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走出“发展即增长”的误区;以“流通”替代“自给”;以“城乡一体化”替代“单向服务”;跳出“政治农业”的束缚,树立资源优化配置意识,发展高价位农产品;增强生态意识,改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以“综合”替代“单一”、“局部”;政府职能转变,农业现代化的主体由政府逐渐让位于农民的新观念。
关键词:
持续发展,流通,资源优化配置,城乡一体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宝生 李伯海 邓志涛 李沛文
皋兰县是甘肃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全县辖7乡1镇71个行政村,人口总数15.3万人,可耕地面积43.7万亩;人均耕地2.85亩,改革开放以前,皋兰走的是封闭的单一农业经济的路子,就农业、抓农业。结果由于路子窄,自然条件严酷,群众长期不得温饱。尽管国家年年给回销粮、拨救济款,仍有80%的农户要过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4年,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城带乡、以大带小,发展甘肃经济”的战略决策之后,为了尽快改变皋兰的贫困落后面貌,县委、县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洁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经济转型困难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新乡市城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初步构建了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影响河南省城郊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环境可持续发展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并针对指标评价结果从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政府监管;改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培训力度,注重人才引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环保意识,注重生态效益等方面提出促进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