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1)
- 2023(12557)
- 2022(10917)
- 2021(10144)
- 2020(8566)
- 2019(19534)
- 2018(19626)
- 2017(38570)
- 2016(20598)
- 2015(23364)
- 2014(23262)
- 2013(23295)
- 2012(21303)
- 2011(19217)
- 2010(19064)
- 2009(17452)
- 2008(16850)
- 2007(14990)
- 2006(13212)
- 2005(11288)
- 学科
- 济(89763)
- 经济(89665)
- 业(68268)
- 管理(58590)
- 农(47639)
- 企(46763)
- 企业(46763)
- 方法(42277)
- 数学(37596)
- 数学方法(37282)
- 农业(31681)
- 业经(22831)
- 中国(21317)
- 财(19936)
- 技术(18542)
- 地方(17872)
- 学(16880)
- 贸(15515)
- 贸易(15510)
- 制(15414)
- 易(15065)
- 环境(13056)
- 理论(12728)
- 发(12433)
- 务(12290)
- 财务(12226)
- 财务管理(12200)
- 和(11854)
- 策(11839)
- 银(11684)
- 机构
- 学院(298648)
- 大学(296870)
- 管理(124298)
- 济(122771)
- 经济(120302)
- 理学(109230)
- 理学院(108175)
- 管理学(106554)
- 管理学院(106025)
- 研究(95376)
- 中国(70968)
- 农(64041)
- 京(61727)
- 科学(58860)
- 财(51587)
- 业大(50850)
- 农业(49032)
- 所(46874)
- 中心(44744)
- 研究所(42774)
- 财经(42504)
- 江(42475)
- 经(38979)
- 北京(38280)
- 范(38062)
- 师范(37762)
- 经济学(35799)
- 经济管理(34965)
- 州(34385)
- 院(33554)
- 基金
- 项目(209938)
- 科学(165830)
- 研究(156088)
- 基金(153093)
- 家(132116)
- 国家(130977)
- 科学基金(113596)
- 社会(99136)
- 社会科(93759)
- 社会科学(93734)
- 省(82557)
- 基金项目(82382)
- 自然(73042)
- 自然科(71318)
- 自然科学(71306)
- 教育(70186)
- 自然科学基金(70059)
- 划(67955)
- 编号(64851)
- 资助(62283)
- 成果(50913)
- 部(47053)
- 重点(45917)
- 发(45001)
- 创(44103)
- 课题(42752)
- 创新(41056)
- 国家社会(40636)
- 教育部(40273)
- 人文(40124)
- 期刊
- 济(133225)
- 经济(133225)
- 研究(83928)
- 农(65694)
- 中国(53913)
- 学报(46608)
- 农业(44967)
- 科学(43721)
- 管理(40357)
- 大学(36289)
- 财(35920)
- 学学(34505)
- 教育(30083)
- 技术(27423)
- 业经(27279)
- 融(26205)
- 金融(26205)
- 业(20656)
- 财经(19954)
- 经济研究(18916)
- 问题(18747)
- 经(16797)
- 技术经济(16362)
- 科技(15926)
- 版(15117)
- 理论(14912)
- 图书(14648)
- 农业经济(14286)
- 农村(14007)
- 村(14007)
共检索到422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季
本文较为详细地实地跟踪考察了农业技术在向农民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技术在目前郊区农村中的作用并不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简单,而能带来众多收益,相反其作用机制远要复杂得多。(2)科学研究的“技术”与农民眼里的“技术”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意义。(3)一项技术要完全被农民所接受,需要克服众多的障碍因子,这些因子来自于农民家庭、社区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等各个方面。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智勇 陈苹 钟宗炬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乡结合部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失地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与城市融合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理论,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并以国家首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城郊10区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收集数据,展开实证研究,旨在研究影响城郊失地农民就业适应的若干因素,并探讨城郊失地农民就业适应与城市融合的关系。结果表明,就业适应度与城郊失地农民城市融合呈现正相关,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个人属性、社会资本则与就业适应度呈现正相关,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于莉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大量城郊农民被安置到集中居住的社区内,城郊社区正经历着从传统村落到现代化城镇社区的空间转型。基于326位城郊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城郊农民集中居住的社区,社区参与意愿受到社区干部信任和社区参与机会的显著影响,而社区参与行为显著受社区参与的组织状况、参与机会及参与意愿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卫龙宝 阮建青
本文利用浙江省杭州市三墩镇1343个农民样本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郊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郊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受家庭劳动力人数、土地被征用情况、以前是否接受过素质培训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劳动力人数、以前接受过素质培训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收入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正相关;土地被征用情况与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成负相关。
关键词:
农民 素质培训 Logit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岩 赵翠霞
[目的]深入探究城郊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满意度和冲突意愿,以期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借鉴。[方法]以济南城郊400名失地农民为样本,以暴力反抗、信访行为和网络申诉为因变量,以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分配公平性的满意度为自变量,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失地年限、社会资源、家庭纯收入、家庭资产和土地补偿金额为控制变量,文章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究征地补偿满意度各维度对冲突意愿的不同影响。[结果]实证分析表明补偿分配公平性对暴力反抗、信访行为和网络申诉均有极为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但补偿方式仅负向预测暴力反抗,补偿标准仅负向预测信访行为,据此我们认为补偿分配公平性才是暴力冲突的关键变量。[结论]在城郊征地过程中,应切实保障征地补偿分配公平性,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且对失地年限较长的城郊失地农民提高其土地增值收益占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迅 姜勇
本文在对重庆市512户失地未转为市民的城郊农民的实地调查基础之上,从制度因素、城市发展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层面研究影响未转城郊农民是否市民化的因素。得出如下结论:制度因素为"拉力因素",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给新转市民"五件衣服",调动了城郊农民转为市民的积极性;城市发展因素属于"拉力"因素,良好的创业环境、丰富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水平吸引城郊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农民个体因素具有两面性,年轻人更愿意留在城市生活,自身素质更高的农民也更愿意到城市打拼,而教育年限则与城郊农民转市民的意愿关联较弱。
关键词:
重庆市 城郊农民 市民化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业苗
城郊农民在市民化上犹豫不决,虽然受到拆迁补偿不足、安置不到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最主要原因在于公共服务滞后,即城郊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差强人意,其供给与管理没有做到与市区等值化,这严重妨碍了城郊农民市民化。城郊农村有形和无形的公共服务建设,对解决农民市民化的原生问题和次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在城郊农村营造一个适宜农民市民化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可以为城郊农民市民化构建一个安全保障网,消除农民市民化的后顾之忧。由此,为减少城郊农民在市民化上的焦虑和纠结,以及政府在城郊农民市民化上的困惑与尴尬,亟需建构一个适宜农民市民化的公共服务体制。
关键词:
城郊农村 农民市民化 城镇化 公共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利昌 孔晓雯 侯嘉钰 文鸿娣 林煜 郑培杰
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但城市郊区的农业短时间不可能彻底消失,且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消费大量的粮菜果等农产品,由此,便出现了"农民农"这个特殊群体。本文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城郊"农民农"群体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广州城郊"农民农"群体生存状况的对策,以期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民农 消费结构 调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翠霞 李岩 兰庆高
本文基于济南城郊400名失地农民的入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郊失地农民家庭收入表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失地前高收入者年收入均值是低收入者的1.7倍,而失地后是16倍,导致"贫者更贫,富者更富";通过分析高、低收入组城郊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发现,收入来源不同是导致"极化"现象的直接原因,高收入者的非农生产经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显著高于低收入者;通过对收入占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导致失地农民或贫或富的深层原因,表现出明显的"资源效应"。因此,需优化土地补偿和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合理利用农户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失地农民 收入来源 极化现象 资源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翠霞 李岩
城郊失地农民家庭资产增长迅速,其选择及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400名城郊失地农民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城郊失地农民在家庭资产选择上表现出"求稳"和"冒险"并存的特点,生产经营和银行存款仍然是失地农民的主要投资方式,但股票和彩票投资参与占比远高于城市居民;投资风险偏好越高(即越冒险),风险投资参与占比越高;金融知识越丰富,稳定投资、风险投资和生产投资占比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稳定投资和风险投资占比越高;补偿金额越高,风险投资占比越高;年龄越大越倾向稳定投资,越不愿进行风险投资和生产投资;家庭人口越多,风险投资占比越多,稳定投资占比越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发桂
本文运用入户抽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客观评析城郊失地农民边缘化的生存状态、成因及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谐社会构建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城郊失地农民在政府征地过程中应当享有的自主选择权、参与权、社会保障权与平等就业权的缺失,是导致城郊失地农民被边缘化的主要制度内因,使被边缘化的失地农民容易采取非理性的方式与地方政府进行博弈,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出失地农民反边缘化需要从法律角度、制度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入手,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城市融入及身份认同等进行重构和改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国俊 徐冲
本文分析并验证社会保障、法律约束、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通过引入极值分析与拐点分析,我们量化了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并得出目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已接近最优水平的结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小军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空间的扩展,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而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就业安置、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为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保障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需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城郊结合部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法,给城郊结合部农民拆迁以“市民待遇”,为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和完善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城郊结合部 失地农民 权益保障 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连业 杜跃平 张爱婷 董国强
本文采用嵌套Logit模型,考察和分析了城郊被动型城市化过程中影响城郊农民非农就业意愿及成功实现就业转移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者个人因素对非农就业倾向及转移成功率有重要影响;年龄是影响非农就业倾向最重要的因素,非农就业倾向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受教育程度总体上是影响具有非农就业意愿者能否顺利实现就业转移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对农民实现非农就业转移成功率的影响最为重要;劳动者家庭人口数及供养的非劳动人口数量对非农就业倾向及成功率影响不显著。因此,加强中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健全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是被动型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及顺利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