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1)
- 2023(10025)
- 2022(8310)
- 2021(7646)
- 2020(5876)
- 2019(13470)
- 2018(13099)
- 2017(24482)
- 2016(13037)
- 2015(14478)
- 2014(14542)
- 2013(14438)
- 2012(13913)
- 2011(12934)
- 2010(13045)
- 2009(11974)
- 2008(11429)
- 2007(10364)
- 2006(9652)
- 2005(8599)
- 学科
- 济(62036)
- 经济(61980)
- 业(30636)
- 农(30564)
- 管理(26271)
- 地方(25632)
- 中国(21089)
- 农业(20836)
- 业经(16678)
- 企(16434)
- 企业(16434)
- 方法(15887)
- 发(13374)
- 数学(12790)
- 数学方法(12675)
- 地方经济(12570)
- 学(11609)
- 制(10942)
- 环境(10669)
- 融(10265)
- 发展(10261)
- 金融(10261)
- 展(10239)
- 银(9798)
- 银行(9788)
- 财(9644)
- 行(9622)
- 农业经济(9602)
- 贸(9381)
- 贸易(9366)
- 机构
- 学院(186888)
- 大学(180548)
- 济(73327)
- 研究(71916)
- 经济(71403)
- 管理(65407)
- 中国(54662)
- 理学(54440)
- 理学院(53568)
- 管理学(52626)
- 管理学院(52237)
- 科学(45160)
- 京(41116)
- 农(38562)
- 所(36322)
- 中心(33536)
- 研究所(32737)
- 财(32424)
- 江(31278)
- 范(31226)
- 师范(30972)
- 农业(28534)
- 业大(28381)
- 北京(26662)
- 院(26313)
- 州(25898)
- 省(25290)
- 师范大学(24995)
- 财经(24434)
- 科学院(22287)
- 基金
- 项目(122600)
- 科学(95851)
- 研究(92997)
- 基金(85201)
- 家(74158)
- 国家(73395)
- 科学基金(62013)
- 社会(59009)
- 社会科(55520)
- 社会科学(55511)
- 省(50734)
- 基金项目(46534)
- 划(41934)
- 教育(39915)
- 编号(39005)
- 自然(37528)
- 自然科(36447)
- 自然科学(36437)
- 自然科学基金(35710)
- 发(34292)
- 资助(32822)
- 成果(31169)
- 课题(28298)
- 发展(27808)
- 重点(27713)
- 展(27339)
- 部(24992)
- 创(24950)
- 国家社会(23993)
- 创新(23269)
共检索到303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向素容 赵西君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潍坊市寒亭区为例,探索研究城市郊区地带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空间重构,研究发现:(1)寒亭区乡村旅游发展本质上可看作一个行动者网络空间,它由各区镇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城乡游客等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构成行动者网络,经过关键行动者主导推动和网络转译,引发的乡村社会物质空间转型和重构效应。(2)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的行动者通过转译重构了乡村物质社会空间,在城镇化、工业化演进过程中构建出新的发展空间——城郊乡村旅游集群,使乡村经营者与城市居民以休闲游憩为连接和触媒,诱发功能结构、物质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及权力结构转变等重构效应,避免了乡村凋敝和空心化的进一步加剧。(3)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解决发展问题与阻碍的关键举措有增强农民产业化经营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等重大行动。(4)从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出现的异议来看,城镇化、工业化对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巨大,进一步开发寒亭区乡村旅游要充分尊重城郊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快乡村旅游高级化的进程,逐步把成熟的寒亭区乡村旅游功能区变成城市休闲区,变乡村旅游地为城市旅游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剑平 刘承良 颜琪
本文从旅游的经济、环境、社会影响等角度实证分析了石榴红村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感知和态度。在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态度:居民对乡村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乡村旅游普遍持欢迎态度,处于Doxey阶段理论的初期阶段。但是,因从业人员素质低,认识理念存在差异,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部分居民开始滋生不满情绪;同时,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程度和层次较低,旅游经营权的产权归属意识不清,因此,有待依据旅游社会交换理论开展有居民参与的深度旅游开发。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居民 感知 态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宏霞 李培红
乡村体验旅游开发是乡村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文章立足于乡村体验旅游角度,分析了长沙城郊乡村体验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开发条件,并对产品开发进行了初步的构想。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体验旅游 长沙城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素洁 李想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案例地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结构。研究发现,当地旅游管理机构内向中心性最高,在决策网络中影响力最大,而当地乡村企业和旅游行业协会内向中心性最低,对决策影响微乎其微;就网络密度而言,利益相关者之间并没有形成全网联系,而且当地旅游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等高中心性的利益相关者自我中心网络密度较低,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联系稀少。此外,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大量结构洞,这将极大地限制了信息传播、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因此,可持续乡村旅游决策中亟需加强有关边缘利益相关者的中心性,提高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密度,建立利益...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盛雨 冯娟
城市郊区是城市和乡村过渡的重要地带,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热点区域. 城郊乡村旅游地受到旅游化和城市化双重作用,社会空间演化相对复杂. 研究以旅游地生命周期和空间生产理论等为基础,运用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以及扎根理论分析法等对典型城郊乡村旅游地柏泉古镇的社会空间演变过程及机制展开了实证分析与研究. 研究发现:1)柏泉古镇尚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中的参与阶段,社会总体满意度较高,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矛盾较弱,呈现出良性互动的主客交往关系. 2)从空间生产的视角来看,柏泉古镇社会空间演化过程可以分为物质环境日趋完善、政策资本逐步累积、主客共享协调发展三个层面. 3)“东道主-游客”权利交互作用成为柏泉古镇社会空间演化的主导力量,具体表现为主客生产推动空间实践变迁、主客需求影响空间表征方向、主客共享体验表征空间和谐三个方面. 主客共享驱动,也是其他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实践和相关研究借鉴的思路依据.
关键词:
社会空间 主客共享 乡村旅游地 柏泉古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吉根宝 郭凌
乡村旅游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推手。文章在总结城郊乡村特征、分析城郊乡村社会转型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乡村旅游优化城乡整体地域网络空间结构、促进城郊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促进城郊乡村居民的职业转型与身份转型、促进城郊乡村文化转型与有效实现城乡融合等方面论证了乡村旅游对城郊社会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并提出为通过乡村旅游更好实现城郊乡村社会转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城郊 乡村社会 转型 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齐乃贵
“有章理事、双向制约”的探索和实践——山东潍坊市寒亭区依法减轻农民负担的调查齐乃贵(一)近几年来,农民负担过重成为农村工作中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寒亭区委、区政府一直在深入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新举措,先后采取过农民负担预决算、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冉燕
城郊乡村旅游经营包含4种模式,即政府扶持、个体户经营、投资公司经营以及专业合作联营等模式。这4种模式与城郊乡村旅游各个发展过程相适应,通过对旅游产业进行整合,对城郊的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拓展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部分主体发展不规范,旅游公司尚未成为乡村旅游投资的主体,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重视不够,政府的旅游协调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要加强对城郊乡村旅游的管理,整合近郊旅游项目,完善住宿条件,推精品促品牌。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经营模式 政府管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冉燕
城郊乡村旅游经营包含4种模式,即政府扶持、个体户经营、投资公司经营以及专业合作联营等模式。这4种模式与城郊乡村旅游各个发展过程相适应,通过对旅游产业进行整合,对城郊的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拓展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部分主体发展不规范,旅游公司尚未成为乡村旅游投资的主体,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重视不够,政府的旅游协调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要加强对城郊乡村旅游的管理,整合近郊旅游项目,完善住宿条件,推精品促品牌。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经营模式 政府管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甄雨 马晓冬 孙昕哲
城郊地域是乡村多功能发展典型区域,文章选取典型的城郊乡村地域——徐州市铜山区的319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揭示2009—2019年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生态保育和生活保障等4类功能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功能间交互变化,总结功能演化类型,探究城郊乡村发展路径,以期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从村域层面看,城郊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的数量结构分异性与空间格局的集聚性并存;(2)根据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性与交互性演化过程,功能间交互演化的总体关系与局部关系存在一致性,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可将其归纳为5种功能演化类型;(3)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路径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可划分为功能融合发展、主导功能引领发展、双功能协调推进发展和多功能综合发展等4种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文智
旅游圈层结构理论的中心辐射理论对城郊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郊区划分和区域资源、区位环境和生产特点为依据,可以将城郊乡村旅游划分为近郊区、中郊区和远郊区,结合旅游圈层结构理论,各圈层应结合自身特色强调开发特点:近郊区应满足大众游客需求,发展近郊区开放式游乐带;中郊区应发展特殊城郊乡村旅游精品,建造乡村休闲娱乐活动区块;远郊区应发挥远郊城乡的环境优势,提高度假区的产品层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媛媛 卢道典 陆嘉
文章利用文献梳理、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溪头村为典型案例展开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溪头村旅游起源于"驴友"自发组织的"影古线"徒步游,游客数量日益增加,带动了乡村发展。当前,溪头村也正面临乡村公共设施不足、服务层次偏低、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旅游监管体制机制滞后、乡村传统文化景观风貌受到冲击等突出问题。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步与思维变换,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完善服务设施、整合区域资源、科学编制规划、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溪头村旅游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剑平 刘承良 颜琪
本文构建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的影响因素耦合动力模型,选取居民个人属性与景区经营管理水平两个变量,假设两个变量对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影响显著,以武汉市黄陂区明清古街为例,采用实地问卷和访谈调查,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感知受自身的性别、居住年限、受教育水平、收入来源的影响不显著,但受居民年龄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对居民的感知具有显著作用,并且与对旅游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和整体的感知四个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对居民对旅游整体的感知具有决定性意义,即较低的经营管理水平会负向强化居民对旅游整体的感知。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感知 影响因素 居民 城郊农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盖梦迪 杨海娟 李飞 刘玉芳
[目的]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如何作用于家庭主导生计产出,为合理配置特定资源、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方法]以西安市所辖的23个具有特色产业的村庄为例,参考村庄主导产业划分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在通过离差最大化法对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确权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了农户生计资本与其家庭主导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区内人力资本处在最高水平,自然资本处在最低水平;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均值处于最高水平的农户分别为村办工业型(0.394)、特色种植型(0.070)、旅游型(0.166)、村办工业型(0.181)和旅游型(0.127);农户的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的作用及作用力大小会随着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结论]针对家庭收入水平处在不同阶段的农户,村庄可根据自身主导产业类型实施相应政策进行引导,从而推进村庄整体的产业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储程 李广斌
按尺度重组理论,任何空间及其变迁都嵌入于多尺度空间的交织变化之中。城郊型乡村空间作为乡村空间和城市空间的交界地带,其空间变迁最为激烈。文章以常州市典型的城郊型乡村——窑港村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重构的历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快速大规模城镇化过程中,城郊型乡村空间重构是刚性尺度重组和柔性尺度重组共同作用的结果,刚性尺度重组引起乡村空间的局部重构,而以权力关系、权力与资本关系为核心的柔性尺度重组在城郊型乡村空间变迁中作用更为突出,推动了乡村空间的全面重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