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0)
2023(6819)
2022(5661)
2021(5037)
2020(4309)
2019(9454)
2018(8922)
2017(17320)
2016(9543)
2015(10217)
2014(9675)
2013(9663)
2012(8728)
2011(7506)
2010(7288)
2009(6793)
2008(6848)
2007(6049)
2006(5305)
2005(4715)
作者
(29350)
(24405)
(24308)
(22720)
(15654)
(11989)
(10857)
(9507)
(9266)
(8474)
(8188)
(7995)
(7873)
(7854)
(7679)
(7542)
(7508)
(7320)
(7076)
(7020)
(6279)
(6018)
(5541)
(5534)
(5529)
(5429)
(5349)
(5254)
(4987)
(4815)
学科
(35294)
管理(33922)
(33750)
经济(33697)
(31328)
企业(31328)
方法(18814)
(17294)
数学(16820)
数学方法(16738)
(13984)
财务(13982)
财务管理(13958)
企业财务(13537)
(8272)
(8176)
业经(7952)
(7832)
贸易(7826)
(7627)
中国(7546)
(7130)
(6637)
银行(6600)
(6187)
金融(6187)
(6022)
技术(6008)
农业(5798)
(5652)
机构
大学(134146)
学院(132827)
(53583)
管理(52818)
经济(52726)
理学(46799)
理学院(46307)
管理学(45621)
管理学院(45401)
研究(42578)
中国(35399)
(29730)
科学(28006)
(27645)
(26795)
业大(24399)
农业(23756)
(22476)
财经(22278)
(20484)
研究所(20471)
中心(20453)
(18622)
财经大学(17018)
经济学(16362)
北京(16208)
商学(16121)
农业大学(16018)
商学院(15998)
经济学院(15059)
基金
项目(93926)
科学(74323)
基金(72208)
(65843)
国家(65332)
研究(59500)
科学基金(56189)
自然(40060)
社会(40017)
基金项目(39344)
自然科(39204)
自然科学(39191)
自然科学基金(38576)
社会科(38185)
社会科学(38175)
(35718)
(31130)
资助(28409)
教育(26747)
重点(21174)
编号(20782)
(20627)
(20199)
计划(19800)
科研(19412)
创新(18958)
(18691)
(18431)
教育部(17469)
国家社会(17197)
期刊
(50422)
经济(50422)
研究(33632)
学报(28972)
(24840)
(24620)
科学(23478)
中国(22304)
大学(20659)
学学(20262)
管理(18677)
(17231)
金融(17231)
农业(15920)
财经(11563)
(9591)
(9393)
经济研究(9263)
财会(8191)
业经(8097)
业大(7931)
(7784)
技术(7306)
会计(7152)
农业大学(6891)
问题(6768)
(6510)
科技(6417)
商业(6297)
国际(6039)
共检索到187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凯   丁宁   赵静静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立足于债券市场ESG实践,建立城投公司ESG评价指标体系,从政府债务治理的微观经济后果这一视角,深入考察城投公司ESG表现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表明,城投公司的ESG表现显著降低了发行城投债的信用利差,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投公司的ESG表现通过提升其信用评级,进而降低城投债的信用利差。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社会信任度更高以及财政压力更小的情况下,城投公司ESG表现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更显著。此外,针对环境、社会和治理这三个维度的研究发现,城投公司在环境和社会维度的表现能有效降低城投债信用利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杜通  张文迪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探究公司ESG表现能否影响其债券融资成本,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上市公司ESG评级和债券数据,就ESG评级表现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第一,良好的ESG表现能够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产生负向影响,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第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国有性质会削弱ESG表现对债券信用利差的抑制作用,而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行业、所在地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能够加强ESG表现对债券信用利差的抑制作用;第三,机制检验发现,ESG评级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降低发行人信用利差;第四,分别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进行研究发现,三种因素的良好表现均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产生抑制作用,说明ESG理念已对我国公司债券发行人行为和投资人偏好产生初步影响。本文结论有助于丰富债券定价影响因素相关理论,引导公司重视优化ESG表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齐天翔  葛鹤军  蒙震  
在"四万亿"投资的推动下,中国城投债券的发行规模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城投公司的整体债务规模也急剧攀升,其债务总量超过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城投公司的整体信用水平不容乐观。因此,城投债券的信用风险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从量化角度研究了影响中国城投债券信用风险的四个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投债券的信用利差与发债企业的资产规模以及发债企业所在地区的人均GDP水平负相关,与企业债券收益率以及担保正相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磊  张迪  刘柯含  
本文利用2012~2022年间我国企业ESG评级和企业新发境外债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企业ESG表现对境外债券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对境外债券融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企业ESG评级得分每增加1个单位标准差,企业境外债券融资利差约降低88个基点,境外债券融资额度约增加0.23亿美元,境外债券融资期限约延长0.60年。企业ESG表现对境外债券融资的促进效应主要来自企业价值提升、企业风险降低和企业偿债能力增强等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环境保护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对境外债券融资的影响较大,而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对境外债券融资的影响有限。对此,建议进一步完善ESG相关信息披露机制,鼓励企业将ESG理念纳入管理决策全过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ESG建设的支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春华   李玉滢  
ESG表现会通过影响公司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而影响公司的现金持有行为。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2017—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ESG表现与公司现金持有的关系。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降低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进而降低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在市场发育相对不完善和分析师跟踪较少的子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在降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公司现金持有价值,增加公司的创新投资支出,优化公司的现金配置。研究揭示了ESG表现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的具体效应和内在逻辑,有助于为公司进一步加强ESG建设、优化现金管理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葛春瑞   韩君  
文章基于2010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样本,考察绿色债券发行对企业ESG水平的影响。研究显示: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ESG水平显著提升,表明绿色债券能够发挥积极治理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此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Heckman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绿色债券通过激励企业绿色创新与强化外部监督途径提高企业ESG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市场化水平较高时,绿色债券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非重污染行业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对ESG水平的影响更明显;绿色债券对管理者能力较强企业ESG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为绿色债券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金清   顾嘉乐   张乐平  
本文首先构建纳入企业ESG评级的信用利差确定模型,区分ESG评级影响债券融资成本的企业基本面渠道和投资者渠道,然后使用2009-2022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ESG评级提高通过企业基本面渠道和投资者渠道共同降低债券信用利差,且后者的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基本面渠道体现为降低财务风险,投资者渠道体现为吸引具有ESG偏好的投资者。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基本面渠道在经济欠发达和安全事故高发地区效果更强,投资者渠道对非国有企业、非高碳企业更加明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钟廷勇  孙芳城  
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公司债券季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成本粘性对公司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成本粘性显著增加了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且成本粘性越高,债券信用利差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债券剩余期限和市场竞争对成本粘性与公司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存在负向的调节作用,债券剩余期限越长、市场竞争越激烈,成本粘性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就越弱。本研究为外部信息使用者预测公司债券信用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拓宽成本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思路,研究发现有利于指导管理层积极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债券信用利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世清  张梦鸽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本文考察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资金流动性、股市行情、利率债利率、产业债信用利差对城投债整体信用利差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货币市场利率不会影响城投债整体的信用利差;(2)城投债整体信用利差与股票市场指数负相关,且城投债信用等级越低,负相关性越强;(3)城投债整体信用利差与利率债利率正相关,利率债与城投债之间存在替代效应,且城投债信用等级越高,这种替代效应越强;(4)城投债整体信用利差与产业债信用利差正相关,产业债与城投债之间存在很强的替代效应,且城投债信用等级越低,这种替代效应越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聪  张宗新  
特质风险向债券市场传递风险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债券定价逻辑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本文选取交易所公司债数据,从投资者信息挖掘行为和非理性交易行为出发,研究债券特质风险对信用利差的传导效应与传导机制,并从违约视角探索特质风险产生传导效应的原因,同时分析投资者对不同类型债券所做反应的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特质风险会通过信息挖掘机制和噪声交易机制影响信用利差,且以噪声交易机制为主;违约事件引致了更多噪声交易,是特质风险产生传导效应的重要环境因素;发行人的股票上市或国企背景降低了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有效抑制了噪声交易机制的作用,而债券的低评级或短期限特征则会引发投资者的抛售行为,进而放大了噪声交易机制的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屹  
信用利差是信用债券定价的决定性因素。国内外很多文献表明,违约风险只能解释信用利差的一小部分,而税收、流动性及系统风险对信用利差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公司债券月度面板数据,研究了市场系统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系统风险对信用利差影响显著,信用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收益有一定的联动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屹  
信用利差是信用债券定价的决定性因素。国内外很多文献表明,违约风险只能解释信用利差的一小部分,而税收、流动性及系统风险对信用利差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公司债券月度面板数据,研究了市场系统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系统风险对信用利差影响显著,信用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收益有一定的联动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姚潇  吴冬晓  庞守林  
本文选取2012—2017年在中国A股市场发行债券的非金融企业为样本,探讨了会计文本语调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建立了适用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情感词典,并使用文本挖掘技术量化了管理层语调。研究发现:积极的管理层语调能够显著降低债券信用利差。且分析师关注度越高,管理层语调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此外,债券市场对国有性质和低股权集中度企业的管理层语调反应更强烈。本文为会计文本语调与债券定价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钱一蕾  陈姗姗  钟宁桦  解咪  
本文沿着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核心思路——“开前门、堵后门”,考察了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对城投债券发行与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总量上来看,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的扩张并未抑制城投债券的融资需求,反而为偿债风险较高的城投债券提供了增信支持,进而推高了城投债券整体的风险溢价和融资成本,这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积聚。但本文也发现,总量扩张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来改善,专项债券占比的提高释放了投资回报的积极信号,挤入了主体信用评级较高的城投债券,起到了撬动优质投资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地方债务风险。因此,本文建议充分挖掘高质量的专项债券项目,助力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童冠群  宋一丹  周荣喜  
债券是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投融资工具,成熟完善的债券市场是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随着我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债券风险管理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信用利差是债券二级市场重要的风险衡量指标。本文选取2017—2020年上交所公司债月度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投资者情绪及其他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信用风险因素对我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且逐渐增大;(2)投资者情绪在市场中的传染效应显著提高了公司债信用利差,对信用风险在信用利差中的结构性变化起到了催化作用;(3)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溢价等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基于此,提出健全外部约束机制,加强债券市场监管;细化债券信用评级,提升债券信息披露质量;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债券市场流动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