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0)
- 2023(14250)
- 2022(12402)
- 2021(11752)
- 2020(9667)
- 2019(22493)
- 2018(22146)
- 2017(43516)
- 2016(23168)
- 2015(26002)
- 2014(25837)
- 2013(25555)
- 2012(23269)
- 2011(20749)
- 2010(20437)
- 2009(18677)
- 2008(17986)
- 2007(15760)
- 2006(13531)
- 2005(11878)
- 学科
- 济(89716)
- 经济(89614)
- 管理(67154)
- 业(65724)
- 企(53673)
- 企业(53673)
- 方法(43252)
- 数学(37775)
- 数学方法(37418)
- 财(25826)
- 中国(24893)
- 农(23878)
- 贸(21395)
- 贸易(21384)
- 易(20827)
- 业经(19891)
- 地方(18293)
- 制(17928)
- 学(17579)
- 银(16646)
- 银行(16614)
- 务(16561)
- 财务(16500)
- 财务管理(16466)
- 融(15736)
- 金融(15733)
- 行(15730)
- 理论(15714)
- 农业(15591)
- 企业财务(15573)
- 机构
- 大学(322610)
- 学院(320123)
- 管理(131807)
- 济(129955)
- 经济(127157)
- 理学(114081)
- 理学院(112897)
- 管理学(111164)
- 管理学院(110590)
- 研究(101628)
- 中国(82035)
- 京(67779)
- 财(62778)
- 科学(60659)
- 财经(50575)
- 所(48764)
- 中心(48231)
- 农(46639)
- 经(46121)
- 江(45520)
- 业大(45274)
- 研究所(44262)
- 北京(42644)
- 范(40764)
- 师范(40443)
- 经济学(39944)
- 财经大学(38085)
- 州(37493)
- 院(37236)
- 经济学院(36375)
- 基金
- 项目(221990)
- 科学(175662)
- 研究(164555)
- 基金(163078)
- 家(140250)
- 国家(139096)
- 科学基金(121331)
- 社会(105064)
- 社会科(99589)
- 社会科学(99566)
- 基金项目(87399)
- 省(84953)
- 自然(78764)
- 自然科(76941)
- 自然科学(76927)
- 自然科学基金(75545)
- 教育(74860)
- 划(71389)
- 编号(67357)
- 资助(66900)
- 成果(53321)
- 部(49734)
- 重点(48435)
- 创(46172)
- 发(46023)
- 课题(44726)
- 教育部(43434)
- 国家社会(43014)
- 创新(42979)
- 人文(42823)
- 期刊
- 济(137302)
- 经济(137302)
- 研究(98146)
- 中国(57507)
- 财(47791)
- 学报(46710)
- 管理(46137)
- 科学(43692)
- 农(41204)
- 大学(36008)
- 融(35996)
- 金融(35996)
- 学学(33741)
- 教育(32285)
- 农业(28366)
- 技术(26030)
- 财经(24692)
- 业经(22485)
- 经济研究(21907)
- 经(20960)
- 问题(18453)
- 理论(17383)
- 图书(16865)
- 实践(15974)
- 践(15974)
- 贸(15801)
- 技术经济(15178)
- 现代(14543)
- 科技(14537)
- 业(14478)
共检索到466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小云 邹小备 杨昊晰
本文从信用债投资者的视角,对城投债风险溢出的多重路径进行探究,明确了不同地区间城投债风险的溢出机制,以及城投债风险对信用债市场整体的溢出效应及其反馈效应。本文构建省级行政区城投债利差指数以代表地区的城投债风险,将GVAR模型与FAVAR模型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包含上述两个层面城投债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模型。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微观层面,局部地区的城投债风险会对关联地区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这一结论与现有研究的观点一致;宏观层面,城投债风险的上升伴随着信用债市场利差水平的总体下降。此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上升会迫使信用债投资者减少对隐性担保的追逐,倒逼信用债投资者更为积极地承担信用风险赚取溢价,从而改善其他非城投主体在信用债市场上的融资环境。进一步地,本文以来自贵州、江苏两地的城投债风险冲击为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对比其短期溢出效应,以考察不同地区的城投债风险冲击对系统的短期溢出效应有何差异性。
关键词:
城投债 风险溢出 信用债市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颉 张茂军 郭梦菲
为了分析信息在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传导路径,选取沪深300指数和中证国债指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VAR-GARCH-BEKK模型,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与国债市场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股票市场与国债市场均具有波动聚集性,两市场之间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且只存在着股票市场对国债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莹 王健
本文从城投债风险溢价的视角,以2014年进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市场约束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自发自还"试点产生的市场约束能显著降低城投债的风险溢价。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不透明和财政不平衡会抑制市场约束效应,具体表现为"自发自还"试点降低城投债风险溢价的效果在财政透明度高和财政较平衡的地区更显著,而在财政透明度低和财政不平衡的地区则不显著。本文的启示是:目前财政体制改革滞后于政府融资机制的改革,阻碍了政府债务市场化治理的进程。因此,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文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贸易为媒介的国际技术溢出问题在国外经济学界备受关注。本文首先从溢出渠道的论争和影响国际技术溢出的因素两个方面对相关的经验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然后进行了简要评论,并指出了对我们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进口 出口 研发 国际技术溢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彬彬 高志刚
化解存量城投债务,不仅地方政府要"节流"和"开源",还要在地方政府和城投之间厘清现金流,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再融资城投债并不是一个债券市场的"官方"概念,而是泛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不同的债券市场参与者对城投债的认定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一个相对受到认可的标准是中债城投债收益率曲线对应的样本券,也就是城投债中债标准。但是这些标准都围绕着一个关键概念——地方政府融资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立红 吕琦 邹明锦
绿色债券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其市场的平稳性直接影响各国“脱碳”目标的实现。对于绿色债券风险溢出效应中的均值效应、波动效应以及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可以采用DY、BK溢出指数模型来测度。绿色债券市场与传统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新兴产业及市场之间普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且具有时变性以及非对称性;此外,极端环境的出现也会导致溢出效应的增强。因此,研究绿色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对于进一步促进绿色债券市场与相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进行相关风险管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绿色债券 时域 频域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治平
文章以银行间国债市场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市场指数为分析目标,运用Hamao等(1990)的单变量GARCH模型两步法,考察我国国债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检验期内,我国国债市场的价格对信息的反应不灵敏;外部冲击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信息流动是单向的,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波动冲击会影响到以后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波动,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波动冲击不会对以后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波动产生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茂军 李昊 南江霞 王国栋
用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中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的方向、水平和动态趋势及其原因。研究表明: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之间收益与波动溢出效应均呈现上升动态特征;在收益溢出效应中银行间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在波动溢出效应中交易所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利率变化和市场流动性显著负向影响收益总溢出和波动总溢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一鸣 王立夫
"股价同步性"自2000年被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其实债券市场中同样也存在着"同涨同跌"的现象,在2017年之前中国不同省份城投债信用利差具有高度同步性,2017年之后有所分化。本文试图探究分化伴随的两个问题:导致城投债信用利差分化的原因和决定不同省份城投债信用利差高低的因素。本文首先基于结构化模型推出隐性担保预期和债券信用利差的函数关系,隐性担保与显性担保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隐性担保存在于投资者预期之中,本文将这种预期分解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预期。通过梳理2014年底以来相关政策文件,发现中央政府隐性担保预期由政策松紧程度所决定,中央政府兜底预期的减弱使得投资者开始重视不同省份的特质信息,进而使得城投债信用利差分化。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分解为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通过实证发现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越强,城投债的信用利差越低,担保能力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强于担保意愿。
关键词:
价格同步性 隐性担保 担保能力 担保意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袁乐平 肖妍
地方债管理新政提出全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可能导致存量城投债信用能力发生分化。本文基于2012—2015年间企业债面板数据,将地方债管理新政作为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政策实施对于存量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剔除其他因素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后,地方债管理新政显著增大了存量城投债信用风险;地方融资平台的政府债务认定率越小、获得的政府支持力度越小,地方债管理新政对存量城投债信用风险的放大作用越显著。地方政府应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定合理的政府债务认定率,适当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地方融资平台经营能力,以实现新旧地方债管理方式的平稳过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志坚 张欣怡 黄珊
以发行债券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编制公司债指数与股票指数,据此运用Copula-CoVaR模型测度公司债与股票市场间风险溢出的方向与强度。结果发现:股票市场的风险大于公司债市场;公司债与股票市场间存在双向不对称的正向风险溢出,公司债市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强度显著强于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市场的风险溢出强度。经济新常态下,公司债市场成为证券市场的风险指示标,具有较强的风险信号作用。
关键词:
新常态 公司债市场 股票市场 风险溢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学彬 曾裕峰
本文以中美股票指数和债券指数(包括总债券、国债和企业债)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多元多分位数CAViAR(即MVMQ-CAViAR)模型研究了中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不同市态下(包括牛市、熊市和震荡)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分位数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市场冲击对不同市场尾部风险的动态影响过程。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和债券在早期的牛市和熊市中不存在显著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分割的债券市场隔离了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但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股票和债券的极端风险传导效应在近年来得到加强;而美国股票和债券的互联互通程度相对较高,二者的尾部风险溢出关系随着债券的信用等级不同呈现出明显分化,其中企业债与股票始终保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蕾 周小攀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不断发展,整体规模已经超过股票市场,在直接融资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债券市场发展壮大,其风险也在持续显现,尤其是刚性兑付打破后,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因此对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刻不容缓。本文研究发现包含信用风险的企业债市场外溢效应较强,且远高于国债市场的外溢效应,尤其是2014年以来。建议要将债券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对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管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纳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各金融市场的自身波动性越来越大,且相互之间有价格和波动溢出趋势。本文对股市、债市、汇市三个金融市场的价格和波动溢出现状进行介绍,并利用三元VAR-BEKK-GARCH模型、三元滞后回归模型等实证分析了三个市场间短期、长期及特殊"节点"下的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并在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