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1)
- 2023(15030)
- 2022(13030)
- 2021(12113)
- 2020(10085)
- 2019(23488)
- 2018(23399)
- 2017(45706)
- 2016(24588)
- 2015(27717)
- 2014(27801)
- 2013(27448)
- 2012(25405)
- 2011(23043)
- 2010(23295)
- 2009(21129)
- 2008(20550)
- 2007(18121)
- 2006(15946)
- 2005(14186)
- 学科
- 济(108110)
- 经济(108002)
- 管理(69865)
- 业(68195)
- 企(55730)
- 企业(55730)
- 方法(49938)
- 数学(44105)
- 数学方法(43426)
- 中国(29549)
- 农(27775)
- 地方(26002)
- 财(24715)
- 业经(23436)
- 学(20787)
- 农业(18919)
- 贸(18556)
- 贸易(18542)
- 易(17878)
- 制(17664)
- 理论(17221)
- 银(16498)
- 银行(16458)
- 技术(16407)
- 融(16323)
- 金融(16322)
- 环境(16084)
- 和(16027)
- 务(15781)
- 行(15720)
- 机构
- 大学(349135)
- 学院(349130)
- 济(140401)
- 管理(140177)
- 经济(137379)
- 理学(121258)
- 理学院(119936)
- 管理学(117696)
- 管理学院(117073)
- 研究(116425)
- 中国(88014)
- 京(75133)
- 科学(71707)
- 财(64500)
- 所(58174)
- 农(54612)
- 中心(52828)
- 研究所(52750)
- 财经(51411)
- 江(51003)
- 业大(50868)
- 北京(48119)
- 经(46708)
- 范(46623)
- 师范(46189)
- 院(42488)
- 农业(42373)
- 州(42127)
- 经济学(41804)
- 财经大学(38255)
- 基金
- 项目(236734)
- 科学(186505)
- 研究(173977)
- 基金(171029)
- 家(148091)
- 国家(146831)
- 科学基金(127017)
- 社会(108856)
- 社会科(103295)
- 社会科学(103269)
- 省(92960)
- 基金项目(90147)
- 自然(82930)
- 自然科(81022)
- 自然科学(81007)
- 教育(80768)
- 自然科学基金(79526)
- 划(77946)
- 资助(72503)
- 编号(71536)
- 成果(57658)
- 发(52992)
- 重点(52725)
- 部(52105)
- 课题(49554)
- 创(48948)
- 创新(45570)
- 科研(45096)
- 教育部(45004)
- 大学(44099)
- 期刊
- 济(154506)
- 经济(154506)
- 研究(104701)
- 中国(68410)
- 学报(52153)
- 管理(52053)
- 农(49346)
- 科学(48992)
- 财(47245)
- 教育(42031)
- 大学(39966)
- 学学(37457)
- 农业(34398)
- 融(33107)
- 金融(33107)
- 技术(32245)
- 业经(26435)
- 经济研究(25137)
- 财经(24691)
- 经(20949)
- 问题(19785)
- 图书(18801)
- 业(17768)
- 技术经济(17713)
- 统计(17188)
- 理论(17071)
- 科技(16565)
- 商业(16355)
- 策(15736)
- 实践(15592)
共检索到516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先红 冯科 张凉
在总结国外地方政府债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的相关因素,并对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改进后的KMV模型,对2013年城投债发行合理规模进行测算,和实际发行规模对比,结果显示目前中国部分省市城投债出现过度发行现象,地方政府需提早进行准备,警惕今后可能出现的债务偿还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城投债 发行规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勇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城投债需重点关注的信用风险因素,以KMV模型为基础,构建城投债适度规模测度模型,并以北京市1978-2010年相关财税数据为基础,有效度量"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城投债合理发行规模。
关键词:
城投债 信用风险 发行规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宇 刘园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城投债规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选取2008-2016年全国30个省份共4077只城投债发行数据为样本。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城投债规模将会显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当城投债规模超过某个阈值时,会对地方经济增长造成负向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与政府作用力的交互作用在城投债规模与地方经济呈正相关时起抑制作用,在城投债规模与地方经济呈负相关时起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爽 宁宇新
自2009年中央实施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来,城投债发行规模迅速扩张,潜在风险不断升高。本文首先介绍了城投债的发债状况、风险类别和相关风险计量模型,并以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甘肃2000~2012年的财政数据为基础,运用改进的KMV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及风险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世武 应惟伟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为 :中央财政收支而非GDP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据此基本结论建立的国债发行规模的AR -GARCH模型精度高 ,有很强的预测功能。
关键词:
国债 发行规模 AR-GARCH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航 魏修建 张美莎
"营改增"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城投债规模增加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营改增"政策对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出地方财政赤字的中介传导作用。研究表明:处于实验组的城市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前没有因减收的预期而增加城投债发行规模;"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地方政府显著扩大城投债规模,这种现象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是"营改增"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的中介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解释城投债发行规模在国家管控下不减反增的原因,并为如何在"营改增"背景下规范发展城投债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钱一蕾 陈姗姗 钟宁桦 解咪
本文沿着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核心思路——“开前门、堵后门”,考察了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对城投债券发行与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总量上来看,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的扩张并未抑制城投债券的融资需求,反而为偿债风险较高的城投债券提供了增信支持,进而推高了城投债券整体的风险溢价和融资成本,这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积聚。但本文也发现,总量扩张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来改善,专项债券占比的提高释放了投资回报的积极信号,挤入了主体信用评级较高的城投债券,起到了撬动优质投资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地方债务风险。因此,本文建议充分挖掘高质量的专项债券项目,助力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义群 宋冰
利用我国1990年至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国债发行人均规模的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国债发行人均规模两两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来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国债发行人均规模的影响作用不太显著,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国债发行人均规模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梁学平
基于VAR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额、居民储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储蓄、国债发行规模本身、财政赤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喜 孙英隽
我们在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我国1985—2009年国债发行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的基础上,再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模型对这种相互关系的强度进行了动态检验。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模型的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是国债发行规模的原因,对国债发行规模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但财政政策国债发行的冲击对经济增长为弱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世武 应惟伟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从1979年开始重新发行国债(本文的国债包括中央政府发行的内债和外债),以对付当时紧张的财政收支状况。从此,国债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到1999年底累计发行国债总额已达17764.8亿元,而未清偿的国债余额也达9966.83亿元。在通货膨胀时期,国债的发行常常被指责为恶化了物价上涨的趋势,而在通货紧缩时期,国债的发行则常常被认为是扩张性财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毅
通过分析研究国债发行规模监控指标和影响因素,目前我国仍然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数量。在目前金融产品的高收益冲击下,要提高国债投资收益,丰富国债产品,加强规模控制,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
关键词:
国债监控指标 国债影响因素 规模控制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邢大伟
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SPSS软件,实证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诸因素,得出财政赤字、居民储蓄余额和国债的还本付息额是影响国债发行的重要因素,并以此进行回归分析。
关键词:
国债 国债发行规模 财政赤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平芳,刘弘,张人骥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预测研究朱平芳刘弘张人骥ABSTRACTOnthebasisofanalysisonthemechanismofNationalDebtsissueinChina,thepapersetsupthestatisticalmodelf...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邱志刚 王子悦 王卓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城投债为切入点,考察了2015—2018年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不同募集用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以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省份的财政收入之比度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带来的额外担保能力,发现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补充了偿债资金,与用于借新还旧和补充流动资金的城投债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从而通过“替代效应”缩减了这类城投债的融资需求和发行规模,表明打开“前门”能削弱“后门”融资。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替代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通过“隐性担保效应”降低了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主要体现在担保能力弱的地区,从而削弱了“替代效应”,甚至促进了该地区用于投资的城投债的发行,表明打开“前门”会促进“后门”融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区域差异性,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地通过债务置换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