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3)
- 2023(11521)
- 2022(9921)
- 2021(9244)
- 2020(8156)
- 2019(19083)
- 2018(18771)
- 2017(37237)
- 2016(19833)
- 2015(22396)
- 2014(22400)
- 2013(21865)
- 2012(20122)
- 2011(17749)
- 2010(17379)
- 2009(16149)
- 2008(15751)
- 2007(14001)
- 2006(11707)
- 2005(10211)
- 学科
- 济(83359)
- 经济(83269)
- 管理(59212)
- 业(55479)
- 企(45842)
- 企业(45842)
- 方法(43163)
- 数学(38633)
- 数学方法(38190)
- 财(25191)
- 农(21555)
- 中国(19452)
- 地方(16665)
- 业经(16658)
- 学(15629)
- 贸(15292)
- 贸易(15289)
- 务(15082)
- 财务(15036)
- 财务管理(14999)
- 易(14883)
- 农业(14566)
- 企业财务(14243)
- 制(13897)
- 和(12347)
- 理论(12259)
- 环境(12213)
- 技术(12129)
- 银(11439)
- 银行(11412)
- 机构
- 大学(278158)
- 学院(277713)
- 济(116811)
- 经济(114525)
- 管理(112991)
- 理学(98551)
- 理学院(97586)
- 管理学(95977)
- 管理学院(95443)
- 研究(86126)
- 中国(65421)
- 京(56111)
- 财(55155)
- 科学(52075)
- 财经(44170)
- 农(42903)
- 中心(42234)
- 所(41828)
- 业大(40301)
- 经(40250)
- 江(39919)
- 研究所(38046)
- 经济学(36808)
- 范(34443)
- 北京(34322)
- 师范(34095)
- 农业(33789)
- 经济学院(33596)
- 财经大学(33102)
- 州(31832)
- 基金
- 项目(191521)
- 科学(152351)
- 基金(141813)
- 研究(138838)
- 家(122596)
- 国家(121659)
- 科学基金(106131)
- 社会(90000)
- 社会科(85480)
- 社会科学(85455)
- 基金项目(75490)
- 省(74664)
- 自然(69248)
- 自然科(67688)
- 自然科学(67669)
- 自然科学基金(66470)
- 教育(64862)
- 划(62490)
- 资助(58319)
- 编号(56075)
- 成果(44649)
- 部(43428)
- 重点(42826)
- 发(40555)
- 创(40181)
- 教育部(37851)
- 国家社会(37642)
- 创新(37574)
- 科研(37450)
- 课题(37215)
- 期刊
- 济(118188)
- 经济(118188)
- 研究(75228)
- 中国(47756)
- 财(45187)
- 学报(40700)
- 管理(38691)
- 科学(37692)
- 农(37024)
- 大学(31186)
- 学学(29581)
- 农业(25050)
- 技术(24900)
- 教育(24401)
- 融(23010)
- 金融(23010)
- 财经(21600)
- 经济研究(20007)
- 业经(19497)
- 经(18501)
- 问题(16065)
- 统计(14691)
- 技术经济(14326)
- 业(13535)
- 策(13468)
- 理论(13403)
- 图书(13212)
- 财会(13024)
- 商业(12938)
- 版(12805)
共检索到388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东 曾运琪 魏冉
本文基于地级市层面的城投债发行数据和地理网络数据,利用网络博弈分析方法,考察了城投债持续增长的网络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城投债发行规模显著地受到地理网络的影响。城投债增长的地理网络效应以局部平均效应为主,即相邻城市的城投债均值增长会带动本地城投债增长。在同一个省份内部,城投债发行存在互补效应,本地城投债规模随着省内相邻城市城投债总和增加而增长。给定地方政府的城投债发行与相邻城市债务相关且存在局部平均效应,为了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快速增长,相比于约束个别地方政府行为,中央政府更应该实施群体性的规范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避免地方政府之间相互攀比,进而降低整体债务快速增长的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婧 毛捷 薛熠
包括城投债在内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作者利用一套新口径(2006—2015年)的城投债基础数据库,克服Wind整理的城投债数据存在的诸多缺陷,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级市财经变量及主要官员信息等,实证分析地方财政压力、官员晋升压力和城市发展压力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财政压力并非导致城投债扩张的主要原因;(2)受晋升压力影响,市委书记处于特定年龄段(55~58岁)的地级市更倾向于发行城投债并扩大城投债规模;(3)在承受较大发展压力(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城镇化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赶超压力)的地级市,晋升压力对城投债规模的刺激效应更为突出。而且,晋升压力和发展压力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在主动负债和被动负债、债券资金用途、债券期限、政府担保、发行地是否属于城市群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异质性。上述研究发现为深刻认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合理制定相关政策,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宇 刘 园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的高速扩张对地方经济造成的影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鉴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够透明,通过分析城投债规模以判断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本文选取 2008-2016 年全国 30 个省份共 4077 只城投债发行数据为样本。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城投债规模将会显著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当城投债规模超过某个阈值时,会对地方经济增长造成负向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与政府作用力的交互作用在城投债规模与地方经济呈正相关时起抑制作用,在城投债规模与地方经济呈负相关时起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引良 刘波 郭雪松 王少军
本文结合地方政府网络治理动态性、复杂性特点,运用博弈、仿真等方法对其形成、参与主体运行机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本文将政府和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及企业分别界定为两类群体,在归纳其博弈组合基础上列出了收益矩阵及复制动态方程。其次,以均衡分析为基础得出了政府群体、社会组织群体在网络化治理过程中的互动行为。最后,针对博弈分析"共同知识"假定的不足,本文在博弈分析基础上引入多主体仿真技术对网络化治理运行机制展开进一步分析,将参与主体按照合作意愿、资源共享意愿划分为不同类型智能体,并依其系统角色对网络化治理中的合作及资源共享行为展开多住体仿真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网络治理 博弈 仿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海益
本文基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罚没收入连年快速增长这一事实,研究中国各地方政府罚没收入连年快速增长的原因。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罚没收入常常被用来为地方政府非生产性财政支出融资,并且还常常被用来补充地方政府财税收支差额,这都导致了中国各地方政府罚没收入迅速增长,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职能的错位与越位。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经济增长 罚没收入 政府职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牛霖琳 洪智武 陈国进
本文使用5年期城投债与国债的利差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市场化代表因子,采用无套利NelsoN-siegel利率期限结构扩展模型,在保证各期限国债定价一致性的基础上,对2009年至2014年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城投债利差的周数据联合建模,研究两者的联合动态与风险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国债收益率:一是"避风港效应",当城投债风险上升时,作为较安全资产的国债价格被推升、中短期预期收益率下降;二是"补偿效应",城投债风险可能引致系统性风险,增加国债收益率中的风险溢价。样本期内"避风港效应"强于"补偿效应"。本文的结构性建模思路为即时有效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的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刁伟涛
整理我国30个省份在2010年底、2012年底、2013年6月底和2013年底4个时间点的地方债务数据,构建相应的面板模型对其适度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和估测。结果表明,在2012年以后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日趋弱化,而负面影响则逐步显现,这一时点上的债务规模基本可以对应为适度规模。因此,地方债务的举借和投资要转变从"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更多地从"供给侧"谋划和发力。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适度规模 供给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邱志刚 王子悦 王卓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城投债为切入点,考察了2015—2018年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不同募集用途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发行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以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与省份的财政收入之比度量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带来的额外担保能力,发现用于置换的地方政府债券补充了偿债资金,与用于借新还旧和补充流动资金的城投债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从而通过“替代效应”缩减了这类城投债的融资需求和发行规模,表明打开“前门”能削弱“后门”融资。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替代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通过“隐性担保效应”降低了城投债的融资成本,主要体现在担保能力弱的地区,从而削弱了“替代效应”,甚至促进了该地区用于投资的城投债的发行,表明打开“前门”会促进“后门”融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区域差异性,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地通过债务置换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汪川 张明进
通过将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城投债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范畴,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呈现轻微的负面效果;对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东部地区由于债务负担率较低,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仍呈现正向促进作用。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重门槛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我国东中部地区债务负担率处于门槛值之内,仍有一定的债务空间;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应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积极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财政风险的系统化演变。
关键词: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门槛模型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张华
[目的/意义]信息就是权力,信息公开对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互动有着重要意义。该文视网络信息公开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置于舆论新格局的现实背景中。[方法/过程]依托"省级政府网络理政能力评估"这一实证研究结果,透过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互动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框架,分析省级政府网络信息公开的现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省级政府网络信息公开的效率不断提升而在民主层面上的互动、服务、分权、参与、监督等较为稀缺,而且还存在较为普遍的"信息孤岛"现象。该文探讨了这一难以相容于舆论新格局的现象和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柳 屈小娥
本文利用城投债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并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也改变了城投债扩张动因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冲击激发了地方政府扩大城投债规模以维持其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城投债扩张。(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财政压力和发展压力与城投债扩张负相关,晋升压力对城投债扩张正向促进作用被显著削弱。(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财政压力、晋升压力和发展压力对不同地区城投债扩张影响存在异质性。本文为理解城投债扩张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菁
以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债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存在唯一的门槛值。当地方债务水平低于这一门槛值时,它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一旦超出该门槛值,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欠发达地区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强度更甚,其门槛值也更高。一旦地方债务水平超出门槛值,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明显。因此,"以债务促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充分考虑地区特质,因地制宜地管控地方债务,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债务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存量债务置换,并加强地方债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乔俊峰 黄智琛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是中国宏观杠杆率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撤县设区引发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否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快增长呢?本文以撤县设区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17年全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显著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与发行概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撤县设区会通过土地出让收入效应与地方政府竞争效应两个渠道推动债务增长。其中,土地出让收入效应的作用机制在于撤县设区可增加地级市政府可支配的土地资源,提高其偿债预期,推动地级市政府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地方政府竞争效应的作用机制在于撤县设区将加剧地级市政府间竞争,从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收入规模,进而加剧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组合类型的城市,撤县设区对地方政府债务具有异质性影响:相较于中部地区,东西部城市的债务规模扩张更严重,强县设区的债务增长效应大于弱县设区。本文的研究表明,当前亟需理性、合理地推动撤县设区,盲目撤并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积累,从而加剧债务风险,不利于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凤鸣 李明明 刘海明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来衡量城投债风险,并利用2010—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房价对地方政府城投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当期和上期房价越高,城投债风险越低。房价较高时,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房价对城投债风险的影响力越大;房价低迷时,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风险受房价的影响越强。揭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模式,对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房价 城投债风险 土地财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子荣 赵丽芬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地方政府积累了一定的债务规模,而与隐性债务相关的影子银行监管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基于2002-2016年的相关经济数据,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增长在促进影子银行规模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方面作用都十分显著;地方政府债务明显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影子银行规模,但影子银行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方面作用有限。因此,应重视经济增长效率,调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地方政府 债务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