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5)
- 2023(13380)
- 2022(11719)
- 2021(11019)
- 2020(9133)
- 2019(21466)
- 2018(21255)
- 2017(41157)
- 2016(22518)
- 2015(25016)
- 2014(24956)
- 2013(24722)
- 2012(22900)
- 2011(20566)
- 2010(20349)
- 2009(18517)
- 2008(17801)
- 2007(15457)
- 2006(13640)
- 2005(11883)
- 学科
- 济(90670)
- 经济(90568)
- 管理(60623)
- 业(56065)
- 企(46626)
- 企业(46626)
- 方法(40543)
- 数学(34529)
- 数学方法(34116)
- 中国(25145)
- 农(23161)
- 学(22490)
- 地方(22307)
- 财(20732)
- 业经(19789)
- 理论(16407)
- 农业(15688)
- 制(15436)
- 和(14601)
- 贸(14500)
- 贸易(14490)
- 环境(14335)
- 易(13920)
- 技术(12714)
- 务(12682)
- 财务(12622)
- 财务管理(12599)
- 融(12320)
- 金融(12316)
- 划(11991)
- 机构
- 大学(317683)
- 学院(313609)
- 管理(122802)
- 济(120214)
- 经济(117315)
- 研究(108847)
- 理学(107021)
- 理学院(105687)
- 管理学(103697)
- 管理学院(103146)
- 中国(77784)
- 科学(71228)
- 京(69120)
- 所(55100)
- 财(53386)
- 农(52980)
- 研究所(50719)
- 业大(49480)
- 中心(48345)
- 江(45418)
- 范(44014)
- 师范(43536)
- 北京(43471)
- 财经(43380)
- 农业(41861)
- 院(40368)
- 经(39422)
- 州(39152)
- 经济学(35913)
- 师范大学(35645)
- 基金
- 项目(222025)
- 科学(173796)
- 基金(160547)
- 研究(158807)
- 家(141469)
- 国家(140328)
- 科学基金(119898)
- 社会(98578)
- 社会科(93189)
- 社会科学(93161)
- 省(86647)
- 基金项目(86592)
- 自然(80301)
- 自然科(78377)
- 自然科学(78354)
- 自然科学基金(76956)
- 划(73952)
- 教育(72141)
- 资助(65738)
- 编号(64135)
- 成果(51657)
- 重点(50073)
- 部(47928)
- 发(47615)
- 创(45670)
- 课题(44773)
- 创新(42623)
- 科研(42600)
- 计划(40976)
- 大学(40689)
- 期刊
- 济(131520)
- 经济(131520)
- 研究(93489)
- 中国(57557)
- 学报(54124)
- 科学(49659)
- 农(46976)
- 管理(43841)
- 大学(39918)
- 财(38998)
- 学学(37442)
- 教育(35629)
- 农业(32750)
- 技术(26063)
- 融(23249)
- 金融(23249)
- 经济研究(20834)
- 业经(20790)
- 财经(20600)
- 问题(18731)
- 图书(18260)
- 经(17575)
- 业(16838)
- 科技(15685)
- 资源(15355)
- 理论(14989)
- 版(14879)
- 现代(14490)
- 技术经济(14463)
- 发(14270)
共检索到452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立生
以游憩者比重和旅游企业比重2个变量为指标,对中国比较成熟的2个城市RBD——上海城隍庙和苏州观前街游憩商业区的内部空间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目前,这2个城市RBD的空间结构都出现比较典型的内部空间结构特征,这些圈层由内到外呈现比较有规律的圈层变化。在对这些特征形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提出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下,城市RBD的圈层结构特征由内到外将会出现核心圈层、边缘圈层和辐射圈层。最后,对该理论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形进行了推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立生
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隍庙游憩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对城市RBD游憩者的消费行为作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比较有新意的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城市RBD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管理等实践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德根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结构 演化 优化 苏州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前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社会问题。以上海为例,在分析当前中国大城市呈现的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可能产生的负社会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城市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演变 治理 大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石佳 傅岩
本文追溯城隍祭祀的历史沿革 ,诠解城隍庙文化的多层面内容 ,认为城隍祭祀和城隍庙是我国具有的悠久的和独特的城市文化 ,对于现代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城隍 城隍祭祀 城隍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钱树伟 苏勤 郑焕友
基于"地方依恋"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SCI)模型"基本理论,通过构建顾客地方依恋与购物满意度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采用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苏州观前街历史街区型购物场所顾客地方依恋对购物满意度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满意度、购物抱怨及购物忠诚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效应;②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满意度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购物抱怨的直接负向影响显著、通过顾客购物满意度对购物抱怨具有间接的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③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忠诚度的直接影响及以购物满意度为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均为显著。最后提出了增进观前街与顾客之间人地情感联结关系,以提高顾客游憩及休闲购物满意度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会明 叶明确 祝影
利用2016年上海市教育机构的相关数据,运用连锁网络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及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了上海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整个网络具有较强的集聚性,节点中心性空间分异显著,呈现出小世界效应的特征。②网络层级鲜明,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为上海教育网络的集聚中心,处于城市网络的最高层级。整个城市网络呈现四边形架构的空间格局,五角场街道—徐家汇街道—张江镇—江川路街道为网络的核心架构顶点。③通过QAP回归分析发现,人口因素、地理距离、交通通达性、产业集聚、名牌效应以及商务经济发展水平是上海城市网络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城市教育网络的扩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西西 姜允芳
河流绿色廊道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发挥着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美化、游憩娱乐等功能。从物质设施的角度,将可达性分解成三个方面,首先是河流绿廊与居民分布之间的空间可达性,距离作为可达性指标,得出结论:80%以上的居民到达苏州河绿色廊道的距离小于1000m;其次,从河流绿廊配套的基础设施角度,考虑步行、公交和私家车三种模式下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和土地利用方式极大地影响了苏州河绿廊的交通可达;第三,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综合考虑街道网络结构与苏州河绿廊的联系性,得出街道可达性等级分布现状特征。最后,结合多元功能需求,从提高居住空间可达性、通行方式的可达性、道路实施的导向性等方面,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伟,戴光全,吴霞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是研究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颇具代表性。更重要的是 ,苏州拥有先后两批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项目———拙政园等九处苏州古典园林 ,这使得城市旅游的空间结构又呈现出了特有的规律。本文在分析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节点、通道和域面要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整合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两个途径 :整体整合与核心整合 ,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整合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城市旅游 空间结构 整合 苏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 空间结构 形态要素 杭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质性;部分副中心的实际发展与规划设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主中心与副中心之间、各副中心之间的功能性联系不强;制约多中心开发的主要因素是过于依赖规划和政府力量,内生驱动不足。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 空间结构 形态要素 杭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轩 罗震东 何鹤鸣
目前,对城市多中心的认知主要是将其理解为功能集聚的"点",而特大城市的空间尺度较大,功能集聚点无法描述出其结构性特征。本文假设特大城市的多中心具备"独立成市"的特征,即多个中心可分别为相应的城市次区域提供完备的中心职能,中心内部由复合功能片区集聚成为"中心区域"。基于上述假设,设立了判别多中心的3个条件,并运用出租车客流对苏州市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苏州城区范围内存在4个中心区域的结论。这4个中心区域具有紧密联系,并承担着其腹地的中心职能。未来,苏州应基于该4个中心区域合理安排城市的布局和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文伟 梅艳霞 郭慧慧
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格局软件(Fragstats3.3)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宁波市鄞州区的首南街道、钟公庙街道、中河街道城市景观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根据宁波市鄞州区的城市结构特点,将研究区的城市景观分成8类。对研究区城市景观的空间组成、空间属性、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GIS对研究区的绿地景观进行生态影响范围的分析。结果表明:首南街道公共建设景观和农业景观斑块面积比例最大,基本满足其作为鄞州区行政中心的城市职能,城市生态环境水平较高;钟公庙街道工业景观较复杂,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产业调整以及旧城改造是提升其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中河街道居...
关键词:
空间结构 绿地空间 宁波市鄞州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勇 李广斌 施雯
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城市空间生产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苏州城市空间生产呈现从"空间中物的生产"到"空间本身的生产",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从权力空间化到权力关系再生产的演化特征。在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的过程中,资本和权力间的耦合成为推动苏州城市空间生产及演化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特征 机制 空间结构演化 苏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曦 张芳
我国城市中封闭主导的街区阻碍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加剧了破碎化,限制了更新改造。在开放街区的政策背景下,需要增加滨水街区的开放程度,采用有区别的策略应对不同性质的滨水街区。本文基于城市用地分类将滨水街区分为完全开放、适度开放和不适开放三种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街区设计了相应的更新策略:拆围开放、缩小街区、内部联通、分割和置换,从而增加滨水地段中开放街区的比例,增强街区中滨水空间的开放程度,为滨水空间更新创造良好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