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5)
- 2023(12816)
- 2022(11229)
- 2021(10700)
- 2020(9008)
- 2019(20745)
- 2018(20770)
- 2017(39787)
- 2016(21937)
- 2015(24555)
- 2014(24633)
- 2013(24358)
- 2012(22477)
- 2011(19994)
- 2010(19872)
- 2009(18227)
- 2008(17557)
- 2007(15184)
- 2006(13151)
- 2005(11339)
- 学科
- 济(82944)
- 经济(82856)
- 管理(59960)
- 业(57077)
- 企(45153)
- 企业(45153)
- 方法(38493)
- 数学(33746)
- 数学方法(33302)
- 中国(25724)
- 农(22384)
- 地方(20508)
- 财(20288)
- 学(18271)
- 业经(17887)
- 制(15406)
- 农业(14986)
- 理论(14506)
- 贸(13630)
- 贸易(13621)
- 环境(13428)
- 银(13425)
- 银行(13379)
- 和(13153)
- 易(13132)
- 务(13100)
- 财务(13027)
- 财务管理(12999)
- 行(12609)
- 融(12250)
- 机构
- 大学(300480)
- 学院(298134)
- 管理(120426)
- 济(111752)
- 经济(108859)
- 理学(103909)
- 理学院(102665)
- 管理学(100642)
- 管理学院(100105)
- 研究(98756)
- 中国(75874)
- 京(65406)
- 科学(63975)
- 财(52520)
- 所(49155)
- 农(48318)
- 业大(46114)
- 中心(46041)
- 研究所(45010)
- 江(43536)
- 财经(42200)
- 北京(41783)
- 范(40368)
- 师范(40030)
- 经(38401)
- 农业(37838)
- 院(36727)
- 州(36290)
- 师范大学(32610)
- 经济学(32404)
- 基金
- 项目(210917)
- 科学(164637)
- 研究(152105)
- 基金(151922)
- 家(132722)
- 国家(131632)
- 科学基金(113195)
- 社会(93856)
- 社会科(88707)
- 社会科学(88683)
- 基金项目(81838)
- 省(81719)
- 自然(75803)
- 自然科(73968)
- 自然科学(73948)
- 自然科学基金(72577)
- 划(69816)
- 教育(68943)
- 资助(62866)
- 编号(62745)
- 成果(50003)
- 重点(46722)
- 部(45356)
- 发(44237)
- 创(42918)
- 课题(42735)
- 科研(40446)
- 创新(40076)
- 大学(38798)
- 教育部(38466)
- 期刊
- 济(121317)
- 经济(121317)
- 研究(89243)
- 中国(57066)
- 学报(47976)
- 科学(44260)
- 农(42972)
- 管理(41568)
- 财(38477)
- 大学(35984)
- 学学(33778)
- 教育(32414)
- 农业(29910)
- 融(27922)
- 金融(27922)
- 技术(25682)
- 业经(19489)
- 财经(18876)
- 经济研究(17974)
- 问题(17086)
- 图书(17016)
- 经(15876)
- 理论(15464)
- 资源(15442)
- 业(15326)
- 科技(14779)
- 实践(14522)
- 践(14522)
- 版(13988)
- 技术经济(13859)
共检索到435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祝明明 罗静 余文昌 周洋 周亮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以电子地图兴趣点(POI)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区域POI火灾风险评估,并引入区位配置模型(LA模型)的最小化设施点模型、最大化覆盖模型和最大化有容量限制的覆盖模型,对武汉市现有消防设施进行空间评估以及多重情境的空间优化布局调整。结果表明:(1)城市不同类型POI火灾风险存在较大差异;(2)现有条件下武汉市中心城市消防设施的服务缺口巨大;(3)在5 min消防队到达条件下,短期内亟待新建7座消防站,以保证超过90%的社区、居民点、商业网点、公共设施服务点等POI位置得到保护覆盖;(4)远期需要建设4座特勤消防站,39座一级普通消防站和29座二级普通消防站,其中新增45座消防站,改建27座,以保证武汉市中心城区97.24%的区域能够及时得到保护,同时需要完善武汉市的交通路网建设。
关键词:
兴趣点 区位-配置模型 消防站 武汉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伟 潘雪晴 谢波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不断增长的社区养老需求与社区养老设施配置不够健全的矛盾日益凸显。文章借鉴“城市人”理论,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展开实证,运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识别出老年人、设施提供者双方匹配的配置半径为:综合服务类和生活照料类设施为300~500m,文化休闲类设施为500~700m,提取出影响养老设施满意度的人居要素为道路密度、周边环境和设施质量,最终从“点、量、质”3方面提出设施配置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晓春 熊峰 王振伟 陈双 张祚 彭丽娜
文章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在500 m网格尺度上,以POI数据与"六普"人口数据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城市养老设施分布特征,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养老设施选址布局进行定量模拟。文章先从武汉市31 390个网格中模拟出4 878个适合选址点位,然后根据各区域老龄化程度,进一步筛选出1 366个需要优先布局的点位,初步实现精细化尺度下养老设施定量化选址。研究发现:(1)模型模拟结果与现有养老设施对比,准确度为95.7%,方法可靠。(2)预测结果表明武汉市新增养老设施主要布局在三环以内等老龄化人口集聚区;同时,部分远城区街道人口老龄化也比较严重,需尽快新建养老设施。(3)研究尝试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养老设施规划选址,可以使整体的布局趋向最优,可以尽量避免规划选址的主观性。该方法在其他公共设施选址中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砚池 方世明
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布局现状,以2020年为优化时间结点,兼顾布局效率和布局均衡,首先以居民出行成本最小化为效率性目标,构建选址模型以对新增公园绿地进行选址;再以可达性差异最小化为均衡性目标,构建面积优化模型以确定公园绿地的合适规模。两种模型共同实现了公园绿地的布局优化。研究表明:(1)现状条件下,公园绿地布局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游憩需求,空间效率性和均衡性较低;(2)要实现本文的优化目标,需新增全市性公园绿地28座,共计1 100 hm2;需新增区域性公园绿地34座,共计868. 01 hm2;(3)区位选址模型显著降低了居民到达公园绿地的出行成本,人均出行成本由1 311. 24 m降低到了915. 93 m;(4)区位选址和规模优化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公园绿地布局的均衡性,使得公园绿地布局与居民人口比配达到均衡,居民至整体公园绿地可达性差异系数由0. 71降低到了0. 54。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均衡 效率 可达性 布局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刘倩
以长春主城区6类共2 418个服务设施网点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 10.1软件,引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圈层分析法等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服务设施布局视角讨论了主城区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服务设施网点所折射的城市用地结构以"单中心"集聚为主,同时外围也出现了扩散的再集聚,分层级呈现出"轴向式"与"跳跃式"并存的扩散格局,整体上形成了4级集聚中心;服务设施网点分布与建设用地整体上存在"偏差",其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建设用地,"西南—东北"两翼的服务设施网点配套明显不足;服务设施高密度区主要集中于"三环"以内,与建设用地的扩展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城市外围因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导致的城市功能缺失问题普遍存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刘倩
以长春主城区6类共2 418个服务设施网点为基础数据,采用ArcGIS 10.1软件,引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圈层分析法等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服务设施布局视角讨论了主城区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服务设施网点所折射的城市用地结构以"单中心"集聚为主,同时外围也出现了扩散的再集聚,分层级呈现出"轴向式"与"跳跃式"并存的扩散格局,整体上形成了4级集聚中心;服务设施网点分布与建设用地整体上存在"偏差",其集聚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建设用地,"西南—东北"两翼的服务设施网点配套明显不足;服务设施高密度区主要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季翔 肖炳科 孙强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城市急剧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与养老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机构养老设施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力量,应充分发挥其灵活性,有序协调城市养老资源。本文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例,充分研究分析当下机构养老设施现状,运用差异化分析进行养老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微观和政策引导方面提出了规划应对,推动城市机构养老设施的有序建设。
关键词:
机构养老设施 空间布局 差异化配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季翔 肖炳科 孙强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城市急剧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与养老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机构养老设施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力量,应充分发挥其灵活性,有序协调城市养老资源。本文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例,充分研究分析当下机构养老设施现状,运用差异化分析进行养老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微观和政策引导方面提出了规划应对,推动城市机构养老设施的有序建设。
关键词:
机构养老设施 空间布局 差异化配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戢晓峰 李晓娟 杨晓泉 覃文文
针对当前缺乏有效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提取方法的现实问题,集成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 G_i~*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基于从高德地图自主获取的城市交通设施POI数据,从方向分布、空间集聚和热点估计3个维度建立系统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提取方法。以昆明市为例,对2016年和2018年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昆明市交通设施呈现西北—东南格局分布。与2016年相比,2018年椭圆长轴、短轴轴长分别增长11. 53%,1. 71%,表明交通设施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均有扩散,且"西北—东南"方向为最大扩散方向。②空间上,交通设施总体呈"核心-圈层"格局分布及"一核向多核"演化趋势,核密度集聚街道数量由2016年的78. 85%增至2018年的86. 54%,且各类交通设施空间聚集特征差异显著。③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市中心,冷点区域集中于城区外围,整体呈"核心-外围"分布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地区增多,冷点地区减少,反映了昆明市交通设施整体建设趋好,且分布更趋于均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朱恺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步从效率优先向社会公平转变。城市规划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手段之一,其重要内容之一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与否则是社会公平在空间上能否得到落实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关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价更多的是基于设施空间位置及其联系,而不是基于设施服务人群能力和特征。文章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以街坊为基本单元,利用POI数据,分析武汉市的3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生活服务设施、小学、医疗设施,空间分布的基尼系数和区位熵,归纳出对公平性影响较大的3类典型区域:位于低人口街坊的极高值类,城市远郊区极低值类、城市中心区极低值类。研究为实现空间资源配置上的社会公平提供了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珮珩 陈奕云 汤坤 余梦颖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结合路网修正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综合医院的可达性,分析包含未成年人群、老年人群在内的不同年龄结构人群的空间公平。结果表明:综合医院的可达性总体呈现长江西岸较高、东岸较低的特征,且各社区到达综合医院的便捷性差异较为明显。根据路网距离对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进行修正可以提高结果精度。多数综合医院的分布对高比例未成年人群社区和高比例老年人群社区无明显倾向性,未成年人群面临较严重的不公平问题。仅有少数综合医院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全局性和前瞻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鹏 潘悦 王丽 彭玉玲 刘文祥
应用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基于三维地形分析和三维景观格局分析的思想,建立三维景观格局测度体系,从八象限和道路网络单元尺度,测度武汉市主城区居住空间的极值景观、均匀度景观、起伏景观、三维容量景观、密度景观和集聚景观的三维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市主城区居住立体形态发展方向性特征呈东南—西北(NW-SE)斜向分布;(2)主城区居住三维空间呈"多中心跳跃式"的景观格局,4个"热点集聚中心"的空间异质性受经济中心、交通区位和开敞空间的影响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梓蒙 刘艳芳 罗璇 仝照民 安睿
通过优化城市建成环境来营造和发展城市活力是建设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的重要举措。论文以双休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使用人口热力数据量化城市活力的时空分布特征;选用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的SHAP可解释性模型(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GBDT-SHAP)测算城市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非线性影响,并提取关键变量的最佳阈值。结果表明:(1)双休日武汉市主城区城市活力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和功能异质性。城市活力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中心高、外围低”的特征;在时间上,从7:00开始逐渐提升,下午和晚间达到顶峰。(2)武汉市主城区建成环境显著影响了城市活力强度,且其非线性影响和阈值效应明显:大型商圈的影响阈值大致在3000~4000 m,地铁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主要在城市内部且地铁站服务范围在1500 m以内,POI混合度超过0.4后会抑制城市活力。SHAP模型弥补了传统多元线性模型在可解释性上的不足。(3)到CBD的距离、离地铁站距离、天空开敞度以及商业类型存在时间驱动效应,随时间变化对城市活力的影响重要性会发生相应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主城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贯彻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念,做好地铁交通与大型商圈的衔接,是增强城市活力的有效措施;设置户外开放空间,有利于促进居民晨练和社会活动;增加小型餐饮和娱乐场所也是增强夜间活力的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单卓然 安月辉 袁满 黄亚平
建成环境与公众情绪的关系是健康城市建设所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社交媒体大数据及语义分析方法为量度公众情绪提供了新的渠道。通过采集微博用户文本数据,借助腾讯云NLP情感分析模块测度情感概率,并将其转译为居民情绪值,用以反映情绪的积极或消极程度。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剖析了武汉市主城区居民情绪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了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情绪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情绪的时间分布具有较鲜明差异性,空间分布具有较显著集聚性。大部分建成环境要素对情绪影响较稳健,其中户外休闲场所密度、娱乐设施密度及交通设施密度对居民积极情绪的正向效应最为强烈,其影响呈现出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异质性。研究可以为优化大城市建成环境要素布局补充一种居民情感视角的新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崔海莹 银超慧 卢新海 田明杰 危小建
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运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步行指数计算步行性,通过空间叠加识别出高步行-高热类(预警空间)、高步行-低热类(友好空间)、低步行-高热类和低步行-低热类4类空间,并基于脆弱人群视角探究城市的健康公平性。结果表明:预警空间占全域12.53%,呈大小落石状分布于城市中心区,友好空间占全域1.13%,零星散落于预警空间内。研究区内32.50%的常住人口生活在预警空间,33.11%的儿童和40.01%的老年人生活在高步行性和高热环境暴露风险的空间中,预警空间对老年人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老年人健康风险较高。此外,儿童相对于老年人更多生活在低步行性空间,老年人相对于儿童面临更高的热环境暴露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城市主义视角下基于CRAI的城市社区宜居性评价——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经济适用房空间布局研究——以廊坊市主城区为例
街道建成环境对短距离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优化城市消防站布局 规划灾害救助空间——以《南京市消防站用地控制专项规划》为例
建成环境对户外空间健身活力的影响及其异质性——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基于POI的城市中心空间演变分析——以昆明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旅游景点可达性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绿地防灾功能评估及规划策略——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快速扩张下的土地储备潜力评价与布局研究——以福建宁德主城区为例
城市住宅选址布局及正反邻避效用因素研究——以郑州主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