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6)
2023(13540)
2022(11798)
2021(11006)
2020(9008)
2019(20764)
2018(20645)
2017(39740)
2016(21840)
2015(24380)
2014(24547)
2013(24237)
2012(22029)
2011(19937)
2010(19907)
2009(18452)
2008(17991)
2007(15618)
2006(13829)
2005(12364)
作者
(62436)
(51878)
(51510)
(49163)
(33115)
(24793)
(23409)
(20284)
(19709)
(18442)
(17866)
(17475)
(16503)
(16267)
(15971)
(15891)
(15429)
(15405)
(14794)
(14735)
(12741)
(12656)
(12361)
(11771)
(11516)
(11472)
(11471)
(11377)
(10346)
(10151)
学科
(88997)
经济(88870)
管理(66834)
(58876)
(50062)
企业(50062)
方法(37904)
数学(32415)
数学方法(32064)
中国(24940)
(23015)
(21645)
地方(21458)
业经(19889)
(19250)
(19000)
环境(15375)
理论(15083)
(14461)
农业(14358)
(14182)
财务(14115)
财务管理(14087)
(13710)
贸易(13704)
企业财务(13371)
(13331)
(13212)
技术(13192)
(13159)
机构
大学(312772)
学院(309587)
管理(123874)
(121515)
经济(118618)
理学(107547)
理学院(106263)
管理学(104536)
管理学院(103957)
研究(103771)
中国(75363)
(67022)
科学(64462)
(57378)
(51213)
研究所(46576)
中心(46108)
财经(45834)
(45059)
(44899)
业大(44533)
(42446)
北京(42251)
师范(42116)
(41534)
(38246)
经济学(36474)
(36471)
农业(35109)
师范大学(34474)
基金
项目(215652)
科学(170782)
研究(159273)
基金(157023)
(135987)
国家(134900)
科学基金(116720)
社会(101210)
社会科(95877)
社会科学(95854)
基金项目(84099)
(83489)
自然(75313)
自然科(73490)
自然科学(73477)
教育(72542)
自然科学基金(72107)
(70623)
编号(65055)
资助(63206)
成果(53048)
重点(48154)
(47504)
(46002)
课题(44780)
(44696)
(42124)
创新(41733)
国家社会(41526)
教育部(40934)
期刊
(133943)
经济(133943)
研究(93581)
中国(57960)
学报(46783)
管理(45024)
科学(44300)
(43099)
(40668)
大学(35722)
教育(35514)
学学(33394)
农业(28109)
技术(25795)
(24698)
金融(24698)
财经(22054)
业经(21273)
经济研究(20293)
问题(18866)
(18728)
图书(16187)
理论(15576)
科技(15170)
现代(14531)
实践(14311)
(14311)
资源(14183)
技术经济(14111)
(13789)
共检索到448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庞玉萍  
作为新的地域现象,城市-区域成为西方近几十年来城市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梳理出"城市-区域"概念的演进过程和城市-区域形成机制的研究脉络,指出了城市-区域研究的新动向。城市-区域概念是在"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全球城市网络"概念基础上理论创新而来的;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是城市-区域形成的重要驱动力,部分学者认为城市-区域是内生的过程;理解城市-区域的动态过程并比较分析这一过程中的多样性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焦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朝林  张悦  翟炜  管卫华  李强  赵娜  刘晨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城市与区域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理模型和模拟方法、单个城市增长和动力系统研究、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发展过程模拟研究、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以及多模型复合/集成系统研究等。主要结论为:1950年以前的城市与区域研究主要采取时间序列预测法,依靠历史资料的时间数列进行趋势外推研究;1960-1970年代主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人口统计学模型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研究;1970-1980年代,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发展了诸如交通、人口、土地等专业模型,展开对城市与区域问题的深入分析;1990-2000年代,研究数据的获取手段得到极大的改善,利用数据模型、地计算分析、模拟预测等分析手段使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由于空间数据挖掘的突破,大数据、云计算和巨型模型系统开始进入城市与区域研究领域,多模型复合/集成系统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冰  张艳  
在全球化、金融危机等多变环境与危机冲击下,区域经济系统愈加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特征。而韧性作为一种新颖的注重整体动态性和非线性的研究范式,为区域经济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维持区域经济潜力、保持和提高经济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与政策手段。本文目标是阐明区域经济韧性相关基础内容:回顾国内外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程,总结与明确区域经济韧性概念内涵,重点探讨了现有研究的掣肘与趋势,并对未来研究议程及其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应用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铮  李国平  苗长虹  周国华  刘筱  
本文总结了2005年来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的研究进展,提出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下列5个方面:①城乡统筹理论与模式探索深入;②区域统筹管理在对区域分异的现象认识更细致;③区域结构与地缘政治经济学研究提出了都市圈网络概念并发展出枢纽—网络结构观点;④城市发展管治模式在公共服务管治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管治模式方面取得进展;⑤区域知识管理围绕创新城市理论取得突破。与国外比较,有特色也有侧重点不同,目前需要在区域管治一般理论、产业集群组织动力学方面和低碳城市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文章认为,经过几年发展,城市与区域管理在中国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在下一个五年,结合科学的发现和国家需求,城市与区域管理学科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将取得重大进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斌  王琰  
区域合作治理机制研究可划分为由谁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三个方面,形成了区域合作治理和制度性集体行动两大基础理论,代表了区域合作治理的市场化、网络化、开放化趋势。我国区域合作治理机制的类型、模式和发展演变趋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中,纵向政府介入、横纵向力量协调、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治理主体格局发展的重要特征;非正式组织、契约行政是治理手段或方式的现状,而治理组织的常态化、实体化、威权化以及治理依据的法治化是发展趋势;利益协调、规划对接、争端解决、监督评价、信息共享五大机制是完善我国区域合作治理机制的焦点和抓手。基于此,完善我国区域合作治理机制研究,应在行政主导、行政区考核、柔性化治理等方面加强理论探索,从国际经验借鉴、治理组织安排、利益分配机制设计等方面推进实践和经验总结,加强对区域合作治理机制的分类、比较、动态分析和量化评估,并推动数字化赋能。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姜婷婷  杨佳琪  李倩  
[目的/意义]立足于图书情报学,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对信息行为领域的概念进行划分,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信息行为研究人员的概念混用问题,并对信息行为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研究设计/方法]对大量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与综述,构建信息行为领域概念空间模型,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结论/发现]将信息行为领域划分为信息搜寻、信息偶遇和信息规避三个子领域,对各子领域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进行了阐释与辨析,以嵌套图的形式展现了搜寻、偶遇、规避三种信息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区分了其所包含的核心概念。在分别综述各子领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信息行为领域的未来作出了展望。[创新/价值]构建了信息行为领域的概念空间模型,对信息行为领域内的诸多概念进行了界定,详细阐述了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衔春  赵勇健  单卓然  陈轶  洪世键  
"治理"是国际上处理区域事务的基本理念,强调多利益协调、多元协同等理念,大都市区治理是区域治理的重要尺度层面,也最能体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关系。在剖析治理、区域治理及大都市区治理等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比较与评述。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理念一致,但由于国情差别,研究领域、关注重点、治理机制和具体实践差别较大。国外较为注重"多元利益协调"基础上大都市区治理问题研究,充分考虑各方面诉求,并关注地区社会公平、公共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较注重"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大都市区治理研究、本土化探讨等,实践中均以政府为主导,对其他利益诉求考虑不充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静銮   刘卫东   刘志高  
创新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理学和相关学科学者高度关注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开展了丰富的区域创新研究。在研究早期,区域创新研究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索了创新活动的空间聚集机制及区域特性。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气候、环境和能源等方面的全球挑战的突显,区域创新研究在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尽管已有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创新研究进行理论梳理,但未充分关注区域创新研究的社会经济背景变化及其对研究的影响。为此,论文全面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的研究范式变革的社会经济背景、研究主张及主要研究话题,揭示了区域创新研究逐渐由封闭转向开放及由静态转向动态转型演进的内在逻辑,指出了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经济地理学和转型研究等研究视角对区域创新研究的贡献,强调区域创新研究需要重视全球知识对区域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并审视创新的价值和方向。在总结国内外区域创新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论文最后提出未来区域创新研究需要更加关注创新的多尺度、差异性、负效应及国家的作用。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王淼  孙红蕾  郑建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6年12月25日公布,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保障法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持续升温。回顾近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研究发展脉络,本文从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范围三个基本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与社会数字文化治理两大研究视角,总结概括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研究的总体发展,归纳其研究特点,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萍  
心理资本是个体一般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具体表现为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它超出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对国内外心理资本的内涵、结构维度、测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资本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军泽  王帅  赵文武  刘焱序  傅伯杰  
"地球界限(Planetary Boundaries)"是指用于界定"安全运行空间(safe operating space)"的边界值,是Johan Rockstr?m等近年来提出的旨在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概念框架。该框架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质疑者对这一概念框架的科学意义以及评估方法提出批评;另一方面支持者则对其评估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尺度进行了完善和扩展,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了促进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了解和应用,论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地球界限"的概念内涵,并将其与中国学者所熟知的环境承载力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随后总结了该概念框架的争议观点,同时也对其近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述;最后结合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地球界限"概念框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包括①进一步了解不同地球系统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完善"地球界限"的指标评估体系;②明确"地球界限"与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人类福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③结合"地球界限"的评估结果,加强变革式环境治理的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子轩   王方邑   杨锐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代表性水平是自然保护地选址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代表性概念的定义、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缺乏系统性梳理。本研究综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概念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代表性概念在已有研究中包括定性与定量两个维度的含义。定性层面是指在自然保护地内的保护对象兼具典型性、独特性与综合性特征,且在该范围内能够保障和支持保护对象持续存在并发挥其生态功能;定量层面是指代表性所达到的水平。已有研究中,代表性水平大多通过保护对象的类型数量体现,较少考虑维持保护对象长期存在所需的自然过程、功能或结构是否充分。建议未来开展研究与实践应首先明确概念内涵,并构建对应的评估标准与框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子轩   王方邑   杨锐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代表性水平是自然保护地选址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然而,代表性概念的定义、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缺乏系统性梳理。本研究综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概念及其研究进展,指出代表性概念在已有研究中包括定性与定量两个维度的含义。定性层面是指在自然保护地内的保护对象兼具典型性、独特性与综合性特征,且在该范围内能够保障和支持保护对象持续存在并发挥其生态功能;定量层面是指代表性所达到的水平。已有研究中,代表性水平大多通过保护对象的类型数量体现,较少考虑维持保护对象长期存在所需的自然过程、功能或结构是否充分。建议未来开展研究与实践应首先明确概念内涵,并构建对应的评估标准与框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朋明  高梅影  
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MTB)可以在细胞内形成磁小体(magnetosome,MS)并在磁场作用下定向运动。MTB的MS合成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MS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MS的合成机制和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初步的概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伯江  李平华  吴望军  李齐发  黄瑞华  刘红林  
骨骼肌是动物躯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到产肉动物躯体的40%,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组织的主要成分,其类型的差异是影响产肉动物肌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与产肉动物肉的产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产肉动物屠宰之后肉品的质量。一般而言,动物骨骼肌肌纤维数目在胚胎发育期间基本上就已固定,出生之后,由于肌纤维的肥大,动物躯体肌肉块才表现出增大增粗。另外,动物肌肉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肌纤维组成类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们会随着骨骼肌对代谢与功能需求的改变而发生转变。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许多信号通路与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