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46)
- 2023(21050)
- 2022(17778)
- 2021(16240)
- 2020(13531)
- 2019(30614)
- 2018(30086)
- 2017(57400)
- 2016(30996)
- 2015(34467)
- 2014(34259)
- 2013(33734)
- 2012(31140)
- 2011(28352)
- 2010(28298)
- 2009(25840)
- 2008(24936)
- 2007(21796)
- 2006(19245)
- 2005(16881)
- 学科
- 济(140038)
- 经济(139897)
- 管理(86885)
- 业(82288)
- 企(66512)
- 企业(66512)
- 方法(56282)
- 数学(49013)
- 数学方法(48406)
- 中国(38078)
- 农(34948)
- 地方(32165)
- 业经(31074)
- 财(29894)
- 学(29691)
- 农业(24049)
- 贸(22971)
- 贸易(22958)
- 易(22180)
- 制(22178)
- 环境(20934)
- 理论(20496)
- 技术(19937)
- 银(19746)
- 银行(19669)
- 和(19538)
- 融(19457)
- 金融(19455)
- 行(18881)
- 务(18462)
- 机构
- 大学(444130)
- 学院(442959)
- 济(182010)
- 经济(178182)
- 管理(171075)
- 研究(155319)
- 理学(148233)
- 理学院(146512)
- 管理学(143772)
- 管理学院(142982)
- 中国(113984)
- 科学(97746)
- 京(95022)
- 财(79559)
- 所(78627)
- 农(78116)
- 研究所(72011)
- 业大(69676)
- 中心(69624)
- 江(64386)
- 财经(64178)
- 农业(61401)
- 北京(59780)
- 范(59092)
- 经(58469)
- 师范(58405)
- 院(56529)
- 经济学(55269)
- 州(52207)
- 经济学院(49588)
- 基金
- 项目(306840)
- 科学(240579)
- 基金(222274)
- 研究(218486)
- 家(196380)
- 国家(194757)
- 科学基金(166368)
- 社会(139139)
- 社会科(131897)
- 社会科学(131863)
- 省(119997)
- 基金项目(117750)
- 自然(109287)
- 自然科(106791)
- 自然科学(106763)
- 自然科学基金(104825)
- 划(101599)
- 教育(100189)
- 资助(91003)
- 编号(87594)
- 成果(69811)
- 重点(69219)
- 发(68146)
- 部(66454)
- 创(63464)
- 课题(60700)
- 创新(59336)
- 科研(58858)
- 国家社会(57781)
- 教育部(56681)
- 期刊
- 济(200758)
- 经济(200758)
- 研究(129889)
- 中国(84510)
- 学报(75881)
- 农(70625)
- 科学(67736)
- 管理(62883)
- 财(59241)
- 大学(56917)
- 学学(53876)
- 农业(48576)
- 教育(46874)
- 技术(38662)
- 融(37505)
- 金融(37505)
- 经济研究(33027)
- 业经(32630)
- 财经(31401)
- 经(27090)
- 问题(26832)
- 业(24873)
- 图书(22812)
- 技术经济(22073)
- 科技(21877)
- 版(21093)
- 商业(20011)
- 统计(19828)
- 理论(19672)
- 业大(19602)
共检索到651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仁杰 冯曦明
将城市高铁通车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厘清开通高铁对数字经济影响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城市间开通高铁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与路径机制。研究发现:城市间高铁通车能显著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且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试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技术扩散、知识溢出以及劳动力流动是高铁通车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且劳动力流动的中介效应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厘清高铁开通与数字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完善高铁网络布局也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凯 陈珂
文章从城市环境污染变动的视角,研究了中国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解释变量滞后、变换样本容量均得到一致性结论;高铁开通对东部城市与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对中西部城市与小城市的减排效应更为明显,从而加大了区域间、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的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污染水平下降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导致的移民与健康成本下降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欣 李福平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我国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高铁开通对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异质性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对自选问题进行缓解处理后仍然成立;高铁开通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三线城市较明显,而四线与五线城市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对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即使是四线城市与五线城市,高铁开通对两类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传导机制方面,高铁开通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口集聚对数字普惠金融产生影响,技术创新在全样本与三线城市均存在传导效应,而人口集聚仅在三线城市存在传导效应。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许丽萍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因素之一。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城市是否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铁网络,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系统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长三角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长三角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保持不变。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对大城市影响不明显;高铁网络中拥有度数中心度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影响机制表明,高铁开通加速了劳动力流动进而加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极化效应,且该机制对外围小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高铁开通降低了外围小城市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拉大了其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中心、网络化的高铁网络有利于缓解因高铁开通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此外,高铁开通明显扩大了距离中心城市300-400公里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本研究为从多中心、网络化的中心—外围视角理解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政府推动高铁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卞元超 吴利华 白俊红
以往研究在考察高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过程中,忽视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也缺乏对高铁开通背景下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现象的关注。在对当前中国高铁开通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经验事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要素流动的视角,详细阐述了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理,并以是否开通高铁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4—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对高铁开通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能够通过要素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高铁开通能够拉大区域经济差距,产生极化效应。高铁开通显著扩大了省会城市的经济差距,但是对非省会城市的影响效应是不显著的。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高铁开通的极化效应在整体上呈现出先递增再递减的趋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秦璇
交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创新则是经济增长最为持久的动力。本文利用高铁开通的外生冲击检验交通条件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企业的创新投资。进一步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高融资约束、高科技行业及民营企业当中。同时,主要的影响渠道包括技术人才的流动、信息环境的改善和融资约束的缓解等。这表明,交通改善有助于加快区域创新要素流动,促进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活动。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要素流动 创新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馨月 孔繁利
文章通过梳理高速铁路发展对沿线区域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利用引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该影响效应和机理进行了检验,以2005—2018年京沪高铁沿线18个城市和京广高铁沿线24个城市为样本,就高速铁路开通对区域经济联系程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均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程度,但同京广高铁相比,京沪高铁沿线城市经济联系程度更高。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均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的引力值,同时两条高铁线对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引力值提升作用高于普通城市,从整体上看,京沪高铁引力值提升程度高于京广高铁。京沪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京广高铁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如果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资本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京沪高铁 京广高铁 引力值 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康银 董秀成
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归属上却存在着分歧。鉴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立场不同,气候博弈将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来带新的挑战。在详细介绍气候博弈的概念、内涵以及各国气候脆弱性指数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全球主要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与大国贸易的现状,提出气候博弈对各国数字经济发展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总结了未来的发展策略,例如全球各国需要开展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合作,积极推进数字经济提升国际话语权,强化“碳中和”实施力度等。
关键词:
气候博弈 数字经济 碳中和 气候脆弱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康银 董秀成
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各国在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归属上却存在着分歧。鉴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立场不同,气候博弈将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来带新的挑战。在详细介绍气候博弈的概念、内涵以及各国气候脆弱性指数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全球主要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与大国贸易的现状,提出气候博弈对各国数字经济发展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总结了未来的发展策略,例如全球各国需要开展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合作,积极推进数字经济提升国际话语权,强化“碳中和”实施力度等。
关键词:
气候博弈 数字经济 碳中和 气候脆弱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裴然 侯冠宇
构建营商环境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各要素间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关怀与效率、信用环境、市场公平性和开放程度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政府引导型和市场驱动型路径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在市场竞争、创新能力和政府效率上具有较强优势,中部地区则在公共资源供给、信用环境和市场公平表现突出;西部地区则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断提升开放程度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裴然 侯冠宇
构建营商环境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各要素间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政府关怀与效率、信用环境、市场公平性和开放程度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政府引导型和市场驱动型路径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在市场竞争、创新能力和政府效率上具有较强优势,中部地区则在公共资源供给、信用环境和市场公平表现突出;西部地区则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断提升开放程度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令章 李金叶
在以往研究多围绕高铁开通对旅游经济发展"有无"影响的基础上,观察到高铁网络化演变对城市经济地位和角色功能的影响,引入SNA网络中心性指标,结合DID模型进一步探究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空间特征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程度"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产生的动态效应会随着高铁开通时间的推移变为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站建设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差异均会影响高铁发挥旅游促进效应。其中,高铁站是始发站,或其与市区距离小于30km,则该城市开通高铁会产生旅游促进效应;而三线及以下小城市"交旅融合"的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产生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在高铁网络中占据较高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交旅融合"的正确性与先导性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城市编制高铁旅游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艳 刘韬 吉玖男
文章选取2000—201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高铁开通导致的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流动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影响。通过构建PSM-DID双重差分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别验证高铁开通对要素流动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导致要素加速流动,对公司的投资行为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铁开通的影响逐渐减弱,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存在虹吸效应的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的投资行为差异会逐渐加大。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要素流动 投资行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锦顺
高铁大规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对刺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择全国范围的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随旅行时间和票价增大而降低的可达性指数,从实证上研究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对城市GDP和人口增长有正影响,高铁发展引起沿线周边地区投资增加。对于融入高铁网的城市,由于存在回流效应,高铁收缩了空间和时间,推进了城市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周边城市也能够利用高铁的扩散效应改善区位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高铁建设 区域经济 回流效应 扩散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璐
高铁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推动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高铁发挥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不容忽视。同时,高铁给乘客也带来了有形和无形的福利。本文以高铁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福利效应作为研究重点,分析高铁对提升我国市场经济效率发挥的作用,探寻高铁在全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进一步提高的内在影响机制。就我国居民福利受高铁建设的影响作深层次的阐释,明确高铁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过程中地位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