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5)
2023(6168)
2022(5033)
2021(4363)
2020(3242)
2019(7410)
2018(6685)
2017(12045)
2016(6838)
2015(7214)
2014(7002)
2013(6904)
2012(6396)
2011(5783)
2010(5855)
2009(5279)
2008(5027)
2007(4397)
2006(4044)
2005(3505)
作者
(22244)
(18330)
(18183)
(17376)
(11735)
(8906)
(8187)
(7238)
(7168)
(6399)
(6333)
(6316)
(6099)
(6084)
(5931)
(5696)
(5517)
(5500)
(5476)
(5386)
(4735)
(4513)
(4376)
(4343)
(4259)
(4073)
(3975)
(3894)
(3776)
(3676)
学科
(28734)
经济(28702)
管理(17696)
(13140)
中国(12061)
方法(10047)
(9671)
企业(9671)
地方(9052)
数学(9024)
数学方法(8834)
(7435)
城市(6436)
(6325)
(5817)
业经(5507)
环境(5447)
(4895)
城市经济(4636)
农业(4457)
地方经济(4147)
(4136)
贸易(4127)
(4053)
(3920)
理论(3877)
产业(3786)
(3752)
(3418)
金融(3417)
机构
大学(98626)
学院(97139)
研究(40340)
(36871)
经济(35783)
管理(33017)
理学(28404)
理学院(27874)
科学(27815)
中国(27753)
管理学(27185)
管理学院(27036)
(22816)
(20952)
(20680)
研究所(19323)
业大(17453)
中心(17357)
农业(16770)
(15906)
(15781)
(15112)
(14476)
师范(14241)
北京(14128)
财经(12637)
研究院(12483)
(12465)
科学院(12333)
(12025)
基金
项目(72279)
科学(57110)
基金(53392)
(49663)
国家(49343)
研究(46046)
科学基金(41717)
社会(30267)
自然(29400)
社会科(28848)
社会科学(28833)
自然科(28753)
自然科学(28743)
基金项目(28446)
自然科学基金(28196)
(27956)
(24961)
资助(21340)
教育(20613)
重点(17065)
编号(16328)
(16314)
计划(15404)
(14789)
(14231)
科研(13982)
创新(13503)
科技(13401)
国家社会(13201)
课题(12816)
期刊
(40277)
经济(40277)
研究(30446)
中国(20418)
学报(20122)
科学(18082)
(17805)
大学(14538)
学学(13883)
农业(12388)
管理(12168)
(10809)
教育(9262)
城市(7541)
技术(7326)
(7021)
问题(6834)
经济研究(6810)
(6194)
(6103)
金融(6103)
资源(5928)
财经(5843)
业大(5711)
业经(5570)
(5122)
(5118)
现代(4895)
农业大学(4726)
科技(4690)
共检索到144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华   胡善琦   郑梦园   俞路   陈丽英  
高质量休闲场所的供给不仅是城市宜居的重要指标,也是城市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上海市在“大众点评”上的14231个休闲场所为研究样本,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揭示上海市高质量休闲场所的集聚水平以及空间分布形态;构建便捷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市高质量休闲场所空间格局的便捷度进行评价,并探析了其形成因素和机理。研究发现:(1)上海高质量休闲场所总体呈现“多中心集聚—轴向延伸”的空间格局,其中在上海主城区中心呈“连团成片”和“孤岛”式高密度集聚区,其他边缘城区形成低密度的轴向集聚区。(2)上海高质量休闲场所的类型集聚不均衡,不同类型休闲场所集聚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美食餐饮类、运动健身类、文化休闲类、商场购物类、特色公园类;集聚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美食餐饮类和运动健身类呈“板块型”集聚,特色公园类和商场购物类呈“多中心型”集聚,文化休闲类呈“单中心型”集聚。(3)上海高质量休闲场所的便捷度水平较低,区间差距较大,高便捷度区域集中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区,总体呈现“中间高周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质量休闲场所空间格局优化的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红涛  楼嘉军  刘润  刘松  
采用计量经济学和空间地理学方法,构建了休闲消费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进行了综合测算。结果显示:休闲消费水平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人口"胡焕庸线"两侧出现休闲消费鸿沟;休闲消费水平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核心城市向外辐射的空间圈层模式;个人可支配收入、城市经济实力、地理环境差异、闲暇时间、休闲动机和城市文化等是居民休闲消费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俞晨曦  冯健  
选取北京地区的327家酒吧、咖啡馆和茶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规律。运用ArcGIS分区统计功能分析得出:在城市经济活跃、人群收入水平高、知识水平高、外国人多的地区,"吧式"休闲场所较多;不同类型的"吧"在城市中的集聚强度不同,酒吧聚集度最高,其次为咖啡馆,茶馆最为分散。各种"吧式"休闲场所在城市中的不同集聚状态与对商家而言的城市空间的可进入性有关。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有必要更多地统筹考虑各种"吧式"休闲场所的规划建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周坤  
本文对休闲城市的标准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对城市休闲的基本问题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城市休闲的产业体系、城市休闲的游憩方式与城市休闲的空间构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魏小安  李莹  
随着休闲概念的普及与发展,城市休闲与休闲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前沿课题。本文在研究城市休闲影响因素和城市休闲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建设休闲城市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莉琴  胡永飞  
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极大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启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已有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乡土风情、便利的道路交通、多样化的旅游产品等发展基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依然面临着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产品开发层次较低、专业人才缺乏、对外宣传营销不足的挑战,只有构建管理体系、创新产品和项目、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知名品牌,才能在新阶段推进和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添砖加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超  王鹏  
首先界定了休闲渔业的定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从产值规模、增长率、占渔业年产值比例以及产业结构四个方面分析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接着从政策、经济、文化和技术四个角度分析休闲渔业发展具有的机遇,并从人才、风险承受能力、新冠疫情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休闲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最后基于产业融合理念对我国休闲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进行探究。研究表明:我国休闲渔业的产值规模持续提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渔业年产总值增长率,其占渔业年产总值的比例稳步提高;与此同时,休闲渔业形成了以休闲垂钓及采集业和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为引领,钓具、钓饵、观赏鱼渔药及水族设备等相关产业为补充,观赏鱼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结构;目前休闲渔业的发展具有自身优势明显、政府政策支持,外部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和技术完善等一系列机遇,同时面临人才相对不足、风险承受能力有限、新冠疫情冲击等挑战。文章最后提出了基于产业融合的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三维模式,旨在推动休闲渔业长期稳步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国兴  郭华  张蕾  
天津通过实施"9123"休闲农业发展载体建设工程,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有力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本文结合天津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休闲产品多样化、农村社区互动化、产业管理规范化、产业技术生态化、企业行为市场化以及从业人员职业化思路对策(简称"六化"),以期进一步夯实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以及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常洁  何鹏  高文波  郭耀辉  李晓  席晓冬  
[目的]国内对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分类未形成统一的认知,空间研究中所选取的吸引物也众说纷纭,文章立足农业资源本体的视角对休闲农业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成都市的空间格局进行实证研究。[方法]重点采用文献综合分析法探讨休闲农业资源类型和休闲农业吸引物的基本构成,并以成都市休闲农业为例,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变异系数、网络维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估计等分析方法等对空间分布特征、产业协同特征和市场发展特征进行定量表征。[结果](1)成都市休闲农业在空间上趋于弱凝聚型分布,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以精品花木、伏季水果、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空间集聚程度高,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温郫都(温江区、郫都区、都江堰市)花木产业金三角、龙泉山伏季水果产业带(青白江区、龙泉驿区)、邛崃—大邑—新津环主城平坝粮油区、锦江区、蒲江县茶叶产区等区域;(3)成都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呈现典型的"农区景区化"和"景区依托式"特征;(4)成都市休闲农业主要分布在30~100km的环城游憩带范围,其中在30~60km以及80~100km的区域形成了密集带而在60~80km的圈层形成了衰减带,且与当地市场联系程度较高。[结论]未来,成都市应重点强化休闲农业集聚区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品牌的影响力,加强休闲农业与当地客源市场的联系,优化衰减圈和远郊圈的道路交通系统和休闲服务设施体系,以推进休闲农业空间的全域、均衡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颜晓强  曹震宇  徐雷  
从杭州市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出发,引出对杭州城市现代化发展新态势的思考,针对杭州市政府提出的构建“休闲城市”的理念,从城市空间环境资源的角度阐述了构建“休闲城市”所需具备的四大资源条件以及杭州城市空间环境四大资源的属性及其特殊品质———完整性、均衡性、优越性,肯定杭州构建“休闲城市”理念的可行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超  马惠  
休闲服务的提供有利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城市发展。本文基于285个城市2010-2018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休闲服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测度其对城市创新的空间效应。结果发现:提高休闲服务水平不仅促进本地发展,还对与其地理距离邻近和人口流动频繁的城市呈现空间溢出效应。未来城市发展应把握休闲服务影响人才区位和创新增长的理论逻辑,提升休闲服务水平,引导人才要素合理流动;挖掘自身休闲资源,产生城市品牌效应;重视休闲服务对城市发展创新空间交互影响,树立城市群意识,注重“点”与“面”的结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楼嘉军  刘松  李丽梅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集了2014年中国大陆27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数据,对其城市休闲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制图分析了中国城市休闲化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而分析了影响这些空间差异形成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休闲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整体偏低;城市休闲化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斜条"状分布,且"胡焕庸线"两侧的城市存在明显的差异;地理环境、经济增长、交通条件和战略决策是影响中国城市休闲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毅  党兴华  
认为空间开发模式的构建是休闲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发展态势,从区域旅游开发视角对休闲城市空间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燕  郑焱  
场所是娱乐休闲活动的空间属性。从市场角度研究影响消费者娱乐休闲场所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促成消费者的场所依赖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沙市和兰州市为抽样调查样本地,针对中西部城市居民对于娱乐休闲场所选择影响因素的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空间序列横向比较法进行分析,得出在城市娱乐休闲发展的不同阶段居民对场所选择的偏好差异,并从微观层面为两市娱乐休闲场所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楼嘉军  李丽梅  杨勇  
本文通过构建由公共基础(LB)、消费能力(LC)、产业能力(LP)和特色资源(LF)等4方面指标组成的城市休闲化质量测评体系(LCI),对我国27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城市休闲化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休闲化质量的等级分布上,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处于较低及以下发展程度;在城市休闲化质量的空间分布上,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