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52)
2023(16369)
2022(14349)
2021(13575)
2020(11302)
2019(26107)
2018(25818)
2017(50363)
2016(27324)
2015(30506)
2014(30396)
2013(29601)
2012(27401)
2011(24416)
2010(24573)
2009(22285)
2008(21659)
2007(18369)
2006(16207)
2005(14051)
作者
(75604)
(62895)
(62074)
(59458)
(40396)
(29971)
(28473)
(24536)
(23935)
(22405)
(21412)
(21021)
(19875)
(19734)
(19459)
(19309)
(18707)
(18672)
(18002)
(17815)
(15303)
(15256)
(15195)
(14404)
(13995)
(13930)
(13798)
(13703)
(12563)
(12278)
学科
(106023)
经济(105889)
管理(78862)
(75761)
(63142)
企业(63142)
方法(48344)
数学(42173)
数学方法(41576)
中国(29851)
(29057)
(28393)
业经(23247)
地方(22402)
(20843)
(19605)
贸易(19594)
农业(19370)
(19040)
(18953)
(17899)
财务(17823)
财务管理(17780)
理论(17445)
环境(16910)
企业财务(16868)
技术(16759)
(16675)
(16517)
(15872)
机构
大学(377609)
学院(375707)
管理(152091)
(151527)
经济(148133)
理学(131949)
理学院(130463)
管理学(128207)
管理学院(127483)
研究(126412)
中国(93189)
(80263)
科学(76250)
(69697)
(61636)
中心(57439)
(56428)
研究所(56096)
财经(55941)
(54246)
业大(53986)
(51121)
(51087)
师范(50702)
北京(50597)
(47043)
经济学(44864)
农业(43908)
(43798)
财经大学(41883)
基金
项目(260326)
科学(205690)
研究(192385)
基金(189584)
(164547)
国家(162958)
科学基金(140948)
社会(121118)
社会科(114775)
社会科学(114743)
基金项目(100585)
(99943)
自然(91744)
自然科(89582)
自然科学(89558)
教育(88752)
自然科学基金(87915)
(84924)
编号(79055)
资助(78005)
成果(64059)
(57917)
重点(57703)
(55285)
课题(53972)
(53785)
创新(50100)
教育部(50061)
国家社会(49578)
科研(49482)
期刊
(162722)
经济(162722)
研究(113099)
中国(67652)
管理(55862)
学报(54914)
科学(52511)
(52137)
(50993)
教育(43237)
大学(42946)
学学(40148)
农业(35781)
(32870)
金融(32870)
技术(32799)
业经(26359)
财经(26277)
经济研究(25502)
(22421)
问题(22399)
图书(19733)
(18790)
理论(17771)
科技(17663)
现代(17501)
技术经济(17436)
(16839)
(16645)
实践(16302)
共检索到547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昕宇  曾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将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面临的最主要极端气候灾害之一。文章总结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规划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高温热浪防灾规划体系:首先,以整合统筹的视角制定长远、常态化规划策略,提升城市整体御灾性能;其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高温应急规划。最后着重对高温灾害高风险区的研究,使两个维度的防灾策略能有的放矢、优化配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昕宇  曾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将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面临的最主要极端气候灾害之一。文章总结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规划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高温热浪防灾规划体系:首先,以整合统筹的视角制定长远、常态化规划策略,提升城市整体御灾性能;其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高温应急规划。最后着重对高温灾害高风险区的研究,使两个维度的防灾策略能有的放矢、优化配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盼  王仰麟  彭建  刘焱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增强,近年来城市高温热浪灾害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给城市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内已有的高温热浪灾害研究大多关注热浪强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等灾害特征,以城市居民健康作为承灾体的城市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研究尚不多见,相关的评价框架和方法亟待梳理和完善。本文从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的研究主题、脆弱性框架和定量化方法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国内外研究进展;在广义脆弱性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完善了基于"暴露—敏感—适应能力"的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评价概念框架,并梳理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强调通过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居民感知等多角度的定性、定量数据综合表征城市居民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以期为高温热浪灾害脆弱性评价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并为规避高温热浪灾害风险、响应高温热浪紧急事件及适应气候变化等提供科学指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佳雨  蔡秋阳  楚建群  杜雁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评估各街道的防灾能力、分布特征和疏散流距离成本,利用人口潜能模型和防灾避险疏散流模型的标准化差值,分析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各街道人口与绿地的分布状况及其空间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的人口潜能呈同心圆结构分布,以武汉市的老城区为中心,逐层降低;其绿地防灾避险疏散流分布无明显规律,各街道差异明显;武汉市整体的绿地防灾避险能力较弱,沿江街道的绿地防灾规划不合理,二环与三环线中间街道的人口潜能与防灾避险疏散流匹配较好。筛选出了绿地防灾避险功能有待提高的街区,分析了其落后的原因,提出了增加绿地面积、提升绿地防灾避险能力、完善防灾避险疏散通道三种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洪昌富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原则、定位及编制方法、以及与城市规划体系整合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框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冯浩  张方  戴慎志  
综合防灾规划是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其中灾害风险评估作为关键环节应体现"综合"内涵,即考虑多灾种、全过程及多手段的防灾需求。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有明确的评估目标、全面的评估对象、清晰的评估要素、完善的评估流程以及综合的评估方法。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的构建应是:首先明确灾害风险评估的作用与目标;确立由单灾种分析向多灾种复合的评估流程;建立多灾种风险辨识机制;落实单灾种风险分析与区划;整合多灾种综合风险。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冯浩  张方  戴慎志  
综合防灾规划是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其中灾害风险评估作为关键环节应体现"综合"内涵,即考虑多灾种、全过程及多手段的防灾需求。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有明确的评估目标、全面的评估对象、清晰的评估要素、完善的评估流程以及综合的评估方法。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的构建应是:首先明确灾害风险评估的作用与目标;确立由单灾种分析向多灾种复合的评估流程;建立多灾种风险辨识机制;落实单灾种风险分析与区划;整合多灾种综合风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军  王天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行防灾规划体系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城市灾害的形成分析入手,提出防灾规划的基本体系及架构,以期对建立新的城市防灾规划体系有所帮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松林  李英爱  
长春市综合防灾规划技术路线是长春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专题研究之一。本文从规划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入手,对综合防灾规划的步骤、内容、方法进行详尽的探讨,并在组织方式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里参考了王江波的《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规划师2007.1)、翟宝辉等编著的《城市综合防灾》及周锡元教授的《城市进程中的安全与减灾》(提纲2004.12)中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在结合长春市常见灾种的情势下,从内容、方法、研究思路上有所创新。在最后结论与建议中指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目前全国许多城市正在做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好的兆头,城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思成  运迎霞  李道勇  
基于京津冀地区1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雨洪安全风险QDF评价体系并优化风险测度函数,从雨洪管理的角度对防灾规划措施进行响应性研究。结果显示:既定重现期下的测度函数优化能够提高雨洪风险的评估效率;海绵城市建设并非持续性投资,雨洪基建管理应在投资水平、预期损失和总成本间寻找最优效益点;内涝情境下的降雨强度值与5种土地类别承灾体的损害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江河堤防失稳情境下的防灾规划需依据风险评估值划定Ⅲ级雨洪防护圈;雨洪管理项目清单应依据不同气候场景下的灾害影响范围进行弹性调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建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相关问题日益凸显。在认知国际灾难的风险后,我们发现,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应坚持综合兼顾的思想,重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多灾种、多手段和全过程的特点。本文针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借鉴先进经验,提出概念性的思考和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湛  曾坚  
首先明确了填海造城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具有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则导致多种潜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对填海城区的固有属性和其灾害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防灾安全角度出发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填海城区防灾规划体系,强调建立基于避灾、减灾、防灾和救灾综合目标的全程化防灾规划途径。旨在为今后的填海造城的防灾工作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宁  张佳  胡迅  
美国已在各层次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划)中纳入城市农业相关内容,主要策略包括:修订区划代码,新增城市农业用地类型,放宽其他类型城市用地对农业的兼容性,确立城市农业合法地位;出租公有土地,制定减税等措施,保障城市农业用地供给;制定管理条例,涉及土壤、堆肥和动物管理等方面,以控制城市农业的负面影响。借鉴美国经验,中国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将城市农业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以推动城市农业的稳定发展;将城市农业作为优化城市存量空间的手段之一,以保障城市农业的用地供给;健全城市农业的环境管理细则,以控制城市农业的负面影响,使农业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为群  
欧美国家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衰败-复兴”的过程,本文对这一发展过程以及近年来国外中心商业区再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就国外经验对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借鉴意义进行了讨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潇玮  田斌  
21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如何规划和设计更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城市形态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际环境研究领域热点议题之一。与此同时,棕色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正受到欧美国家的大力扶持,棕色土地的规划设计再利用直接影响到城市形态,关系着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对欧美国家棕色土地规划背景与发展进行研究,并以英国诺丁汉城市棕色土地更新与整治为例,试图从中找到适合我国棕色土地再利用的原则与方法,特别是地区工业用地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