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6)
2023(9454)
2022(8129)
2021(7434)
2020(6522)
2019(15514)
2018(15182)
2017(29969)
2016(16445)
2015(18946)
2014(19575)
2013(19528)
2012(18331)
2011(16873)
2010(17052)
2009(16267)
2008(16341)
2007(14840)
2006(12751)
2005(11463)
作者
(49510)
(41522)
(41492)
(39617)
(26485)
(20112)
(19060)
(16270)
(15702)
(14789)
(14042)
(14023)
(13073)
(13019)
(13005)
(12969)
(12872)
(12144)
(12144)
(11892)
(10276)
(10271)
(10176)
(9494)
(9471)
(9270)
(9192)
(9177)
(8547)
(8242)
学科
(79585)
经济(79475)
管理(48755)
(45713)
方法(41343)
(38050)
企业(38050)
数学(36670)
数学方法(36346)
中国(20390)
(20204)
(18140)
(15891)
地方(15405)
(14468)
业经(14338)
(13036)
贸易(13035)
(12545)
(12430)
财务(12406)
财务管理(12369)
理论(12165)
农业(11911)
企业财务(11809)
(11578)
(11038)
金融(11036)
(10895)
银行(10872)
机构
大学(256371)
学院(251271)
(106308)
经济(103941)
管理(98626)
理学(85443)
理学院(84468)
管理学(83192)
研究(82964)
管理学院(82710)
中国(62172)
(53689)
(50338)
科学(50228)
(41762)
财经(40542)
(40052)
中心(38617)
研究所(37844)
(37088)
(36785)
业大(36383)
经济学(34118)
北京(33692)
(33245)
师范(32964)
农业(31664)
经济学院(30991)
财经大学(30078)
(29821)
基金
项目(166109)
科学(131075)
基金(121830)
研究(119597)
(105484)
国家(104646)
科学基金(89886)
社会(77615)
社会科(73584)
社会科学(73558)
基金项目(64852)
(63684)
自然(57728)
自然科(56404)
自然科学(56383)
教育(55733)
自然科学基金(55375)
(54286)
资助(50547)
编号(47817)
成果(39307)
(38336)
重点(37451)
(34924)
(33434)
课题(33066)
教育部(33007)
国家社会(32148)
科研(32051)
人文(31794)
期刊
(112782)
经济(112782)
研究(73514)
中国(44210)
(39894)
学报(37675)
科学(35215)
(34236)
管理(32138)
大学(28474)
学学(26835)
教育(22985)
农业(22537)
(21696)
金融(21696)
财经(20910)
技术(20691)
(17893)
经济研究(17685)
问题(17211)
业经(16843)
统计(13966)
技术经济(13467)
(12642)
(12470)
(12063)
理论(12011)
商业(11726)
决策(11602)
(11505)
共检索到361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雷仲敏  康俊杰  
本文对城市首位度概念起源及其变化历程进行了追寻,对近年来开展的城市首位度评价从理论上作了一定的辨析,首次提出广义首位度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阐述和解释,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广义首位度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山东省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利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成熟与文明的重要尺度。城市经济首位度理论和集中度理论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的进程,是城市发展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外城市布局和结构基于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环境形成的,对国内省会城市布局与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学者们总结和认识我国城市发展的科学性,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文章以省际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和集中度计量统计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省际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差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东西部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集中度计量分析表明,东部经济发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利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成熟与文明的重要尺度。城市经济首位度理论和集中度理论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的进程,是城市发展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外城市布局和结构基于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环境形成的,对国内省会城市布局与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学者们总结和认识我国城市发展的科学性,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文章以省际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和集中度计量统计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省际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差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东西部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集中度计量分析表明,东部经济发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利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成熟与文明的重要尺度。城市经济首位度理论和集中度理论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的进程,是城市发展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成果。国内外城市布局和结构基于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环境形成的,对国内省会城市布局与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学者们总结和认识我国城市发展的科学性,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文章以省际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和集中度计量统计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省际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差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东西部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集中度计量分析表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集中度较中西部省会城市首位度低;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资源型城市是影响我国省际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个别省份表现出来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寻求理论上的解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文喆  
文章以中部省域为研究范围,将城市首位度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利用阈值回归模型得到中部省域最优规模,其存在性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部分省域首位城市有其合理规模的上限。通过最优规模的实践性检验,超过最优规模依然可以对经济增长有增强性的推动作用,但增强的程度在逐渐减弱。研究表明,中部省域应积极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通过调整首位城市规模,协同次中心城市,发展中小城市,以良好的城市结构实现经济快速、平稳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文章利用2005—2014年我国23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与城市首位度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形式,并且其影响方向和强度与区域初始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基尼系数、区域行政区面积及人口规模有关;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最优城市首位度测算公式,给出了各省城市首位度的最优值,通过与实际值的对比发现,东部地区各省城市首位度实际值总体上低于最优值,中部和西部地区则相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文喆  
文章以中部省域为研究范围,将城市首位度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利用阈值回归模型得到中部省域最优规模,其存在性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部分省域首位城市有其合理规模的上限。通过最优规模的实践性检验,超过最优规模依然可以对经济增长有增强性的推动作用,但增强的程度在逐渐减弱。研究表明,中部省域应积极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通过调整首位城市规模,协同次中心城市,发展中小城市,以良好的城市结构实现经济快速、平稳的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尹虹潘  宋晶晶  
基于2000—2019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省会位序首位度和集中首位度的演变特征,使用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省份经济规模对省会首位度的影响效应,并揭示行政干预在其中的事实。研究发现,省份经济规模对省会首位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省会发展得到了行政力量加持,异质性检验体现出单核省和双核省的省政府在行政性资源配置中的思维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拥有较大行政体系规模的省份存在更明显的基层资源“截留”现象,使得可供省政府集中调配的资源减少,进而影响省会集聚发展,该效应在单核和双核省份存在一定差异,即单核省份内省会“一城独大”,而双核省份的省政府往往在两个核心城市间做出一定平衡性安排,但省会得到的支持仍然更多。因此,各省实施“强省会”战略应尊重经济规律和省情现实,并处理好省政府与基层各级政府间的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长生  周志鹏  
利用空间面板德宾(Durbin)模型分析了城市首位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选择使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市首位度对经济增长不存在非线性关系;本地城市首位度、相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当地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影响;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相邻地区城市首位度的提高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效应不同,可能存在正向或者负向影响,但是随着使用的空间矩阵所体现的区域之间互动依赖关系增强之后,相邻地区城市首位度的提高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数值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家庭  
利用2004~2008年中国24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目前无论是全国范围以及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分析,都存在着城市首位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反向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从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内部以及区际之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瑶  郭晓平  
本文利用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口首位和经济首位分别作为城市首位度的衡量指标,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市首位度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得出:以人口规模作为首位城市的发展目标时,无论有无空间假设,城市首位度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并不显著;而以经济作为首位城市的发展目标时,城市首位度的提升对本地及邻近地区经济增长均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进一步地,分解效应结果表明在长期经济发展中,城市首位度每提升1%,将直接导致本地经济增长0.2802%,间接导致经济效应增长0.04965%,总的经济效应增长0.3298%。因此,在均衡地区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首位城市的经济驱动力,促进省际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经济共同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志鹏  徐长生  
笔者采用空间面板德宾(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城市首位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将城市首位度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得到结论:我国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短期看,本省城市首位度对本地和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是不显著正向、显著负向关系;长期看,城市首位度对本地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为正,间接效应显著为负,总效应不显著为负。研究表明,龙头带动的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战略,在短期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但是会对邻近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阻碍;长期看,龙头带动的发展战略则会对本地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长期更应采取均衡战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曾铖  开燕华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创新首位度的理论内涵与评价体系,对南京和其它中心城市的创新首位度进行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在总体首位度方面,南京位列省域中心城市排名下游,落后于西安、成都、武汉、郑州、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自2008年以来一直落后于深圳、杭州、合肥、苏州等对标竞争城市且差距较大;(2)在分项首位度方面,南京的研发创新、产业创新首位度位列省域中心城市排名底端,导致南京在两个首位度矩阵中均处于C象限,创新价值链呈现严重的不均衡性;(3)省域中心城市普遍存在创新价值链的"漏斗效应",即知识创新首位度>研发创新首位度>产业创新首位度,南京尤甚,说明技术创新过程存在大量沟壑;(4)拓展性研究表明,省域中心城市的创新首位度>经济首位度>人口首位度,但是近十年3个首位度的增速排序与上述情况相反,说明创新资源有着更强的集聚效应,应避免行政手段对创新资源的错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瞿嗣澄  李忠国  
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嘉兴中心城市首位度进行分析,以提出首位度提升的策略,引导嘉兴走出"强县弱市"的发展模式,遵循网络型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思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联动为途径,促使嘉兴成为长三角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魏守华  方聪波  
基于1990-2017年中国25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首位城市集中度和首位/次位城市规模比两个指标测度城市首位度的演变特征,并计量检验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中心分布的影响。统计描述显示,中国省区的城市首位度呈分化特征,内陆省区"一城独大"且首位度偏高、沿海省区"双城记"而首位度相对合理。计量结果发现,城市首位度受经济发展水平倒U型影响,与政治中心分布集中度正相关,还受表征区域特征的城镇总人口、国土面积和对外开放度的影响。计量结果还表明,沿海省区相对合理的城市首位度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率先超越临界值、多政治中心分布等因素影响,而内陆省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达到临界值、单一政治中心分布等因素而城市首位度高。这一结果有助于解释中国省区城市首位度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在沿海与内陆的差异,政策启示是省级政府应科学认识城市首位度,不必千篇一律地追求过高的城市首位度,避免"一城独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