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4)
2023(14823)
2022(12551)
2021(11384)
2020(9693)
2019(21806)
2018(21174)
2017(41215)
2016(22450)
2015(24462)
2014(24178)
2013(23739)
2012(21825)
2011(19545)
2010(19106)
2009(17243)
2008(16695)
2007(14111)
2006(12035)
2005(9855)
作者
(66145)
(55320)
(55178)
(52352)
(35368)
(26911)
(24796)
(21599)
(21249)
(19496)
(18964)
(18828)
(17695)
(17238)
(17180)
(17011)
(16860)
(16369)
(15985)
(15927)
(13833)
(13506)
(13282)
(12749)
(12517)
(12287)
(12171)
(11810)
(11192)
(11113)
学科
(93856)
经济(93751)
管理(62468)
(60469)
方法(48957)
(48602)
企业(48602)
数学(44539)
数学方法(44032)
(23945)
(23914)
中国(23585)
(19967)
地方(19850)
业经(18708)
(16657)
贸易(16654)
农业(16514)
(16152)
(15553)
财务(15518)
财务管理(15490)
企业财务(14876)
环境(14712)
(14404)
技术(14345)
理论(12965)
(12887)
金融(12885)
(12272)
机构
大学(317950)
学院(316617)
(127502)
经济(125043)
管理(123412)
理学(109625)
理学院(108324)
管理学(106182)
管理学院(105602)
研究(104359)
中国(74560)
科学(68990)
(64220)
(61162)
(56155)
业大(54369)
(52395)
农业(49026)
研究所(48816)
中心(48565)
财经(46991)
(45274)
(43215)
经济学(40519)
(40306)
师范(39724)
(37947)
北京(37915)
经济学院(37093)
财经大学(35637)
基金
项目(234698)
科学(186253)
基金(174828)
研究(159201)
(156133)
国家(154942)
科学基金(133554)
社会(104381)
社会科(99242)
社会科学(99213)
基金项目(93753)
(93061)
自然(91158)
自然科(89173)
自然科学(89141)
自然科学基金(87567)
(78417)
教育(73826)
资助(71167)
编号(59617)
重点(53566)
(51654)
(49477)
(49097)
科研(46500)
计划(46131)
创新(46111)
成果(45321)
国家社会(44232)
教育部(43943)
期刊
(121946)
经济(121946)
研究(81249)
学报(59664)
(52784)
科学(52425)
中国(51105)
大学(44407)
学学(42832)
(42272)
管理(41185)
农业(36101)
技术(24897)
教育(24139)
(24135)
金融(24135)
财经(22861)
经济研究(20450)
业经(20151)
(19488)
(19079)
问题(18155)
(17061)
业大(16333)
统计(16313)
资源(15743)
科技(15485)
(15454)
技术经济(14551)
商业(14028)
共检索到427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義承   田家华  
文章基于2010—2019年湖北省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城市韧性水平,借助泰尔指数和Jerks自然断裂法考察了城市韧性的差异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各城市韧性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省13个城市的韧性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其韧性格局呈“鄂西>鄂东>鄂中”的特征;(2)经济系统为准则层主障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城市+旅游”日均被搜索指数为大部分城市指标层主障碍。城市韧性的提升,需要增强城市群内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深度挖掘城市文化价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鹏  于伟  张延伟  
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空间计量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7个城市的城市韧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7个城市的总体韧性及经济和社会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高速城市化会对部分城市生态和工程韧性产生压力;城市间总体韧性差距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是山东省城市韧性空间不均衡的主要原因;17个城市的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和生态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特征;空间互动状态下市场力对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人口密度对社会韧性以及行政力对工程韧性均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行政力对经济韧性存在下行压力;城市韧性与开放力和创新力之间的响应机制有待完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咏梅  李新英  孟令伟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是新时期应对复杂国内外局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风险、稳定、流通和创新四个维度构建经济韧性评价体系,对我国2007-2020年31个省市的经济韧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韧性较为强劲,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中部和西部滞后于东部地区;直辖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陕西经济韧性水平提升较快;经济系统风险性、稳定性持续增强,流通性小幅波动,创新趋势向好;产业结构多样化、人力资本、创新投入、企业家精神以及消费能力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应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拓展地区内外协同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我国省域经济韧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敖荣军  李浩慈  杨振  张涛  
基于湖北省2010年人口普查和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提供的103个县区的60岁及以上人口的自评健康数据,以老年健康率为地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测度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异显著,老年健康率的高值县区主要是地级市的市辖区,次高值县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域,低值县区则广布于省域边缘。湖北省老年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性,但随着空间差异扩大,空间集聚程度呈下降态势。武汉城区及其周边为HH类型县区集聚区,鄂西、鄂东北和鄂东南边缘则是LL类型县区集聚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雄  张安录  闵敏  
本文以2006-2010年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引入审批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面积这一重要变量构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湖北省及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及效率变化情况,并结合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分析,探讨了区域年均人口增长额、人均建设用地、人均GDP等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城市年均人口增长额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影响显著且影响水平相当。通过测算湖北省及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值,发现2006-2010年湖北省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值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效率值下降趋势非常显著,部分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极其低下,效率值甚至低于0.6。...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佳  柏振忠  王红玲  
文章以湖北省41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户主的主业、家庭的农业劳动力数量、非农收入比重等因素对流转的行为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与流转意愿正相关,有村干部的家庭也更容易发生农地流转;而户主的主业和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则与流转意愿负相关。最后就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加快农地流转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红  
文章以湖北省为案例对1990-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产业影响因素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文章在利用单位根检验对变量平稳性考察的基础上,应用协整方法对变量的长期均衡进行分析,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经验性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财政收入比值、铁路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财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铁路密度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FDI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媛媛  罗源  陈京  蒋子龙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经济韧性的演化机制,对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演化经济韧性视角出发,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和PLS偏最小二乘法,定量揭示2000—2019年湖北省大冶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经济韧性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研究区经济韧性经历了衰退适应、抵御恢复、响应提升的演化阶段,分别对应其经济衰退转变期(2000—2009年)、发展恢复期(2010—2014年)、高效提升期(2015—2019年),经济韧性水平呈现出“缓慢→快速”的上升态势。(2)2000—2019年研究区经济韧性演化的驱动因子由产业结构转变和创新水平提升转向多要素共同推动,其中居民收入、市场规模、政府调控能力、产业技术水平等因子是推进研究区经济韧性演进的关键因素。(3)产业多元化转型是研究区经济韧性提升的直接动力,以产业相关多样化为传导路径,在多要素驱动下研究区向更高层次的城市生命阶段演进。当压力要素消解、城市状态调整、响应方式优化时,经济韧性将通过激活产业要素、均衡化拓展驱动力来推动产业的“路径突破”,进而演化为更高水平状态,以此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世华  于婧  陈艳红  韩晨晓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区,从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生产质量和生态质量3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湖北省17个市州2013年—2018年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及贡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和生态子系统质量总体上呈提升趋势,各地市州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生态子系统质量的差距总体上呈缩小趋势;2)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核心集聚、局部连片”的分布特征,且研究期内鄂西地区人居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鄂中地区次之,鄂东地区最小。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密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公路里程密度是驱动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贡献因子,但随着时间演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重心将由少数的核心因子向多因子共建转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凯  甘畅  王梦晗  朱芳书  邓楚雄  
采用Super-SBM模型、均方差分解法以及LS回归模型,探讨2006~2016年湖北省3大片区24个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6~2016年湖北省旅游扶贫效率呈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仍相对较低,大致呈现出"秦巴山片区>武陵山片区>大别山片区"的空间分异格局,高效率县域位于秦巴山片区与武陵山片区。(2)湖北省旅游扶贫效率总体差异与片区内差异呈敛缩态势,但片区间差异处于离散状态;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3片区内部差异是造成湖北省旅游扶贫效率差异的主因。(3)从省域整体来看,结构化动力与经济动力对旅游扶贫效率的正向驱动作用表现最为明显;从片区层面来看,秦巴山片区主导因素为经济动力与交通动力,武陵山片区主要受经济动力和结构化动力驱动,而影响大别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的主要因素为交通动力与信息化动力。因而不同片区应采取不同的旅游扶贫政策,以扩大旅游发展的益贫与减贫效应,提高旅游扶贫效率。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实  刘颖  宋宝辉  
通过构建水稻技术推广率评价指标,探究了湖北省1996—2014年不同类型水稻技术相对推广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分析影响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结构比重最大;2)受育秧栽培技术与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的共同作用,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逐步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布局。其中,育秧栽培技术相对推广率历经初始的全面提升到近些年大面积回落,最终向鄂西北等山地农业区聚集,而化学调控技术相对推广率偏高区则逐渐向鄂西南等水稻种植规模较大地区聚集;3)农技承包人员有效密度与湖北省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种植业产值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户经营规模以及分属丘陵平原农业区均对水稻综合技术推广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提出优化农业技术特性、因地制宜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完善湖北省农技推广体系和扩大农户经营规模等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俊  王占岐  谢方俊  张港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演化阶段及空间格局,探寻投资时空分异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土地整治项目投资进行地域分区,可以为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投资方向的引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方法:聚类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重心模型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演进总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投资县际之间的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但差异仍较为明显;投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江汉平原腹地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呈沿汉江流域与丹江口水库的"M"形增长带,向东南方向呈沿长江流域的"C"形增长带的发展格局;投资重心呈现明显的东南方位偏向;以投资规模为主要标准,湖北省可划分为7个投资类型区。研究结论:自然条件、地区功能定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新洁  李荣  张帆  王新生  陈良富  陶明辉  梅新  宋小青  
生物质燃烧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湖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客观全面的分析湖北省生物质燃烧情况,能够为湖北省加强生物质燃烧管控和改善空气质量等提供重要依据。基于VIIRS 375 m热异常产品、土地利用数据及天地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了2012~2019年湖北省主要生物质燃烧类型火点,揭示了生物质燃烧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火点主要集中在湖北中部地势较低的江汉平原地区,以及东部低山丘陵地区。(2)2012~2019年湖北省火点数量在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秸秆焚烧为湖北省生物质燃烧主要类型。其中,秸秆焚烧火点和林地火点占比分别为67.43%和32.57%。(3)2015年后,秸秆焚烧火点数量显著下降,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治理成效显著。严格的禁烧政策下,由于缺乏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孝感市、随州市、武汉市和黄冈市等地出现严重反弹。因此,除了进一步强化禁烧政策,还需寻求更多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形成科学的长效的管控措施。(4)秸秆焚烧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收获季节,但严格的管控措施下,部分地区错峰焚烧导致春季和冬季出现多个分散的秸秆焚烧的小高峰期。林火主要发生在2~4月,该时间段内春节和清明上坟烧纸是引起湖北省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5)秸秆焚烧火点在空间上分布范围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形势;天门市东部和孝感市接壤地区一直是火点密集区,孝感市全域和武汉市北部秸秆焚烧热点区域呈较快速度扩展;襄阳市以及位于江汉平原的荆州市、仙桃市、潜江市和天门市西部等地,原先秸秆焚烧热点区域火点减少明显;林火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北部和东部地区,自2016年以来湖北省林火密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添贵  胡晗  付舒斐  孔安妮  
基于生态系统抵抗力-适应力-恢复力框架构建城市生态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空间自相关和STIRPAT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介于0.420~0.761,呈现时序异质性,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生态韧性值较低,而南通、温州等城市生态韧性则有所提升;(2)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空间格局差异明显,2005—2010年城市生态韧性呈现“东部低、中部高、西部低”的格局,2015—2020年则呈现“北部高、中部低、南部高”的格局,并形成西南部较高水平生态韧性城市带和中部城市生态韧性低值走廊;(3)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水平具有非均衡性,全局Moran’s I值变化幅度较大,且局部自相关集聚模式变化较大;(4)经济要素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人口、技术和土地要素对城市生态韧性具有反向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方杰  王宏志  王璐瑶  龚胜生  
土壤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以土壤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及SPSS数理统计方法,对湖北省县域尺度上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微量元素与人口健康相关性进行探讨.结论如下:1)县域尺度上Zn、B、Mo、Mn、Fe、Cu 6种土壤微量元素分布均存在明显空间聚集特征,B元素的Morans I值最大,其空间聚集性相对最好,Zn元素的Morans I值最小,空间聚集性相对最差;空间分布模式中以高值聚类(HH)所占比例最高,同时正热点区域比例均高于负热点区域,不同微量元素之间的正、负热点区域空间分布存在某些一致现象.2)县域尺度上人口健康水平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并非在整个区域内随机散发分布,长寿指数的集聚性要略高于死亡率,表明县域尺度上湖北省长寿人口分布相对较集中;长寿指数和死亡率的空间分布模式差异较大,同时发生高值或低值聚集的县域个数和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分布特征.3)Mo和Cu两种元素与人口健康指标相关性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人口健康状况;适量的Zn和Mn元素是已被证明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但在本次研究的县域尺度上进行相关性分析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土壤环境与人口健康的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