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8)
2023(15322)
2022(13416)
2021(12228)
2020(10373)
2019(24014)
2018(23652)
2017(45859)
2016(25019)
2015(28063)
2014(27859)
2013(27790)
2012(25644)
2011(23197)
2010(23143)
2009(21461)
2008(21030)
2007(18498)
2006(16447)
2005(14664)
作者
(73485)
(60981)
(60811)
(57837)
(39189)
(29413)
(27504)
(23764)
(23351)
(21943)
(20950)
(20768)
(19622)
(19269)
(19090)
(18899)
(18166)
(18105)
(17592)
(17466)
(15084)
(14941)
(14760)
(14000)
(13608)
(13550)
(13435)
(13394)
(12351)
(11992)
学科
(102464)
经济(102311)
管理(75627)
(69283)
(58131)
企业(58131)
方法(47955)
数学(41838)
数学方法(41428)
(29302)
中国(28424)
(25884)
(22247)
(22076)
业经(22049)
(21375)
贸易(21366)
(20777)
地方(20685)
(17385)
财务(17316)
财务管理(17270)
农业(17049)
企业财务(16397)
理论(16356)
环境(16112)
技术(15502)
(15462)
银行(15402)
(15382)
机构
大学(362920)
学院(356915)
(144647)
经济(141467)
管理(140568)
研究(121925)
理学(121883)
理学院(120514)
管理学(118512)
管理学院(117866)
中国(89906)
(77637)
科学(75055)
(69479)
(61094)
(59048)
研究所(55404)
财经(55191)
中心(54425)
业大(54369)
(52874)
(50224)
北京(48778)
农业(46462)
(46037)
师范(45519)
经济学(44755)
(44691)
(42080)
财经大学(41206)
基金
项目(246798)
科学(194395)
基金(181233)
研究(177664)
(158602)
国家(157362)
科学基金(135164)
社会(113510)
社会科(107659)
社会科学(107631)
基金项目(96148)
(94842)
自然(88715)
自然科(86636)
自然科学(86614)
自然科学基金(85069)
教育(81234)
(80624)
资助(75170)
编号(70523)
成果(57562)
重点(55273)
(55160)
(51712)
(50919)
课题(48912)
创新(47631)
教育部(47449)
科研(47366)
国家社会(47154)
期刊
(156322)
经济(156322)
研究(109064)
中国(68669)
学报(59364)
科学(53498)
(53131)
(52853)
管理(51920)
大学(45073)
学学(42435)
教育(37288)
农业(35952)
(31187)
金融(31187)
技术(29055)
财经(27696)
经济研究(24902)
业经(23919)
(23572)
问题(22255)
(18423)
图书(17669)
理论(17408)
(17009)
科技(16983)
技术经济(16776)
(16586)
现代(16099)
实践(15751)
共检索到527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猛  
利用2005—2011年间中国204个城市数据,通过构造联立方程模型考察城市集聚与出口的共生机制,结果发现:城市集聚产生的外部性有利于出口,而出口扩张会推动城市的进一步集聚;城市集聚和出口的共生机制在东部城市最强,中、西部地区城市集聚的出口效应显著为正,但出口的城市集聚效应不显著;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需不振使出口的城市集聚效应有所减弱;城市集聚和出口的共生机制在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为强烈。这些都表明城市集聚和出口之间存在相互强化、相互促进的共生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平  赵春燕  
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城市集聚影响城市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生产率和城市经济韧性提高是城市集聚促进城市贸易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更大;城市生产率和城市经济韧性提高对大城市出口金额和出口目的地数量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小城市的作用最小,对中等城市出口产品种类数量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小城市出口产品种类数量的促进作用最小;城市生产率和城市经济韧性提高对中部城市出口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城市的作用最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平  赵春燕  
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城市集聚影响城市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生产率和城市经济韧性提高是城市集聚促进城市贸易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更大;城市生产率和城市经济韧性提高对大城市出口金额和出口目的地数量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小城市的作用最小,对中等城市出口产品种类数量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小城市出口产品种类数量的促进作用最小;城市生产率和城市经济韧性提高对中部城市出口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城市的作用最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平  赵春燕  
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城市集聚影响城市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生产率和城市经济韧性提高是城市集聚促进城市贸易发展的重要机制,但城市生产率的作用更大;城市生产率和城市经济韧性提高对大城市出口金额和出口目的地数量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小城市的作用最小,对中等城市出口产品种类数量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小城市出口产品种类数量的促进作用最小;城市生产率和城市经济韧性提高对中部城市出口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城市的作用最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张力伟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空间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创新绩效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关系;分区域来看,制造业集聚对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存在非线性的促进作用,与非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曲线关系;无论是创新型城市还是非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绩效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即制造业集聚不仅会对本地区城市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知识空间溢出影响周围其他城市创新绩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大卫  
城市集聚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企业出口异质性能影响企业对城市集聚环境的吸收,因而对自身生产效率产生不确定影响。本文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通过对不同出口频率企业分样本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的出口行为、城市集聚和企业生产率三者间的关系,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黎娜  
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构建城市集聚空间模型,系统分析技术溢出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对城市集聚的影响机制,同时使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技术溢出的路径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局部技术溢出可以提升系统内城市集聚水平,全局技术溢出对系统集聚结构没有影响,但可以提升全系统的生产率;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消费多样性偏好度、贸易成本,以及城市拥挤成本是影响城市经济集聚的重要因素,城市集聚水平与居民工业品消费支出占其总支出的份额、消费者产品多样性的偏好度正相关,与公共品边际成本增速、贸易自由度负相关;从技术溢出的路径看,外商直接投资、公共教育、信息服务等的溢出效应比较显著,而企业自身研发活动的技术溢出则...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晶晶  黄繁华  于诚  
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1年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两步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而滞后一期的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生产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服务业集聚的"拥塞效应"和"集聚效应"会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均衡状态。第二,服务业集聚与人均GDP之间交叉相乘项不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该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积极效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第三,制造业集聚、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均有利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另外,本文分区域研究了东、中、西部城市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昌平  
基于2005-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在CDM模型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出口的结构模型,并把集聚因素(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加入模型中,采用Pr obi t和oLS方法实证得出: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地方化经济对企业研发决定的影响显著为负,城市化经济因度量方式不同而对其影响不同;城市化经济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显著为正,地方化经济对其却无显著影响;两类集聚变量对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决定的影响都显著为正,但相比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对企业出口决定的正向影响更大。此外,研发、创新、生产率间存在着层层促进关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莫莎  欧佩群  
在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模型的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角度,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07~2011年中国海关数据对275个地级城市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实证检验了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出口产品质量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当期的专业化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是负向影响,多样化集聚则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分地区分析中,专业化集聚对不同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同,多样化集聚则均是促进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猛  王有鑫  
文化产业集聚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竞争力。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首次利用2003-2011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考察城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城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1)产业结构、人力资本、产业政策促进了西部城市的文化产业集聚,但对东、中部城市影响不显著;(2)产业多样化对东、中部城市文化产业集聚有正向影响,对西部城市影响不显著,而产业专业化抑制了东部城市的文化产业集聚,促进了中、西部城市文化产业集聚;(3)基础设施对城市文化产业集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不同城市应制定适合于自身的文化产业战略,避免盲目照抄照搬和"一刀切"的政策倾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培  
本文运用2000~2008年我国267个地级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在控制地区和企业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消费性、投资性内需规模及制造业地理集聚对企业出口二元扩张的影响机制。为消除遗漏变量和逆向因果关系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引入两种差异化的工具变量集合,并通过比较不同估计方法的参数结果确保实证结论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我国地级市内外需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联机制,扩大消费性和投资性内需、提高行业地理集聚程度都具有提升企业出口参与度和增强企业出口强度的作用,地级市的内需规模构成企业扩大出口的市场基础。因此,应该通过积极培育内需市场、加快省内地级市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等措施提升企业出口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先海  王煌  陈航宇  
本文将人口集聚纳入扩展的M-O模型中,论证了人口集聚视角下出口企业加成率动态变化的理论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集聚会导致出口企业加成率下降。(2)分子样本异质性回归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从事一般贸易企业、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更大。(3)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人口集聚会通过"集聚经济效应"和"出口拥堵效应"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当"出口拥堵效应"大于"集聚经济效应"会产生负向加成率效应。(4)在城市—行业层面,人口集聚存在显著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主要通过"集约边际"和"拓展边际"降低行业加成率,其中负向"企业内效应"和"进入效应"是导致出口市场拥堵和出口企业绩效恶化的主要原因。(5)"撤县设区"准自然实验、分位数回归、替代变量回归等检验均表明本文结论存在一定的稳健性。本文对当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外贸竞争力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来军  王雨剑  杨连星  
大量文献研究了技术对出口的作用,而研究出口对技术作用的文献稀缺,本文针对出口的技术反推机制,探究出口反过来对出口企业技术的作用情况。首先进行理论梳理,出口的技术反推机制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其次使用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总样本以及国有、集体、独立法人、私人所有和外商企业出口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着完整的倒U型关系,表明它们的出口在达到阀值之前存在着显著的技术反推机制,超过阀值之后则减弱技术创新;但港澳台企业出口的技术反推机制始终不存在。本文还进一步估算了总样本、国有、集体、独立法人、私人所有和外商企业的出口比重阀值,分别为35.54%、44.68%、45.74%、45.92%、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