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8)
2023(13881)
2022(12296)
2021(11741)
2020(9779)
2019(22462)
2018(22368)
2017(42678)
2016(23784)
2015(26761)
2014(26678)
2013(26409)
2012(24113)
2011(21400)
2010(21648)
2009(20198)
2008(19734)
2007(17106)
2006(15213)
2005(13549)
作者
(67330)
(55368)
(55067)
(52942)
(35399)
(26687)
(25051)
(21711)
(21202)
(20084)
(19084)
(18636)
(17542)
(17525)
(17111)
(17054)
(16711)
(16463)
(15912)
(15734)
(13777)
(13594)
(13278)
(12695)
(12523)
(12490)
(12334)
(12148)
(11267)
(10939)
学科
(89543)
经济(89425)
管理(70790)
(63509)
(53490)
企业(53490)
方法(38684)
(33429)
数学(32928)
数学方法(32459)
中国(27746)
(25158)
(21565)
地方(21290)
业经(20104)
(19524)
(17684)
财务(17606)
财务管理(17547)
企业财务(16603)
理论(16465)
农业(16187)
(15567)
贸易(15553)
(15041)
(14566)
(14362)
环境(14327)
银行(14314)
财政(13954)
机构
学院(324501)
大学(324238)
管理(127520)
(122018)
经济(118914)
理学(109163)
理学院(107931)
研究(107430)
管理学(105899)
管理学院(105335)
中国(82019)
(70477)
科学(68889)
(64672)
(54471)
(51452)
(50045)
中心(49730)
研究所(48865)
业大(48125)
财经(47872)
北京(44732)
(44454)
师范(44104)
(43174)
(40564)
农业(39989)
(39554)
经济学(35509)
师范大学(35371)
基金
项目(218347)
科学(170318)
研究(160876)
基金(155937)
(135219)
国家(134052)
科学基金(115059)
社会(99089)
社会科(93665)
社会科学(93639)
(86287)
基金项目(83324)
自然(75270)
教育(73934)
自然科(73463)
自然科学(73447)
(72252)
自然科学基金(72029)
编号(67423)
资助(64118)
成果(55419)
重点(48653)
(47030)
课题(46528)
(45967)
(44837)
创新(41769)
科研(41513)
项目编号(41340)
大学(40536)
期刊
(140597)
经济(140597)
研究(100253)
中国(66511)
(53075)
学报(50801)
(47290)
科学(46723)
管理(46194)
教育(39471)
大学(37944)
学学(35370)
农业(32298)
(28269)
金融(28269)
技术(27240)
业经(23972)
财经(22816)
经济研究(21557)
问题(19848)
(19418)
图书(19382)
理论(16216)
(15807)
(15265)
科技(15250)
实践(14928)
(14928)
技术经济(14874)
现代(14870)
共检索到490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黎娜  千慧雄  
土地财政作为当前社会各界聚焦的热点问题,饱受来自多方的问责。鉴于土地存量的有限性,体制外获取土地财政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而土地财政对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又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将土地财政由体制外转入体制内刻不容缓。这一改革在理论上要解决定性和定量两个问题,即征税的合理性及税率。本文以城市集聚力为标准进行的研究表明:通过土地财政的征税方式可以提高城市集聚力,即具有合理性;存在一个最优的税率,使得城市的集聚力达到最大;这一最优税率与消费者工业品支出占总支出的份额、住房边际成本增速、贸易成本正相关,与工业品消费替代弹性负相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朝对  苏丹妮  邓宏图  
不断高企的房价和"高烧不退"的土地财政构成了中国式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系统构建了房价、土地财政与城市集聚特征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中国282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鉴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和行业间工作转换成本的广泛存在,房价通过扩散机制主要对低端劳动者产生强有力的挤压,引发产业由低端行业向高端行业集聚的结构演变,进而与城市多样化特征呈"倒U"型;在财政分权和增长竞赛的双重激励下,土地财政扩张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偏向性配置进一步激化产业结构刚性,抑制城市向多样化发展。深入而言,工业化进程决定了房价上涨主要诱发制造业内部的"U型"梯度升级。市场导向的房价扩散力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秀敏  刘冰  黄雄  
以我国211个主要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除拉萨以外的30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城市以及176个地级市。收集了1989-2003年及2000-2005年各城市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城市集聚与扩散的Panel-data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别估算了各城市的相对规模收益和相对外部成本,然后通过收益与成本的对比分析,判断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找出城市以集聚为主向以扩散为主转换的城市规模。研究发现:目前,除上海市处于扩散阶段外,我国其它城市都处于以集聚为主的发展阶段,且在这些城市中,绝大部分城市的规模收益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其外部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莫长炜  林月萍  王燕武  
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十分迅速。但与此同时,不少城市空间扩张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显露无遗。既有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是造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利用夜间卫星灯光和人口密度数据,本文构建了2005—2013年中国285个城市的空间扩张质量指数,并从产业集聚视角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土地财政是否导致城市空间扩张质量下降取决于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时,土地财政将引致城市空间低质量扩张;(2)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要素集聚能力较弱、依靠大面积土地出让的城市较为显著。政府尤其要警惕和重视这些地区的土地财政与城市空间低质量扩张问题。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要素集聚能力较强的城市,土地财政与城市空间高质量扩张并不矛盾。应理性看待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应当加以区别对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曾龙  李燕凌  刘远风  
土地资源配置是地方政府引导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利用中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以低地价、协议出让方式为主的粗放型土地资源配置行为对产业集聚特征的影响,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协议出让方式的建设用地出让比重越高,其产业集聚发展的多样化程度越低,且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集聚多样化发展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化、时间段以及行政层级的差异性;同时,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出让政策和优化土地出让结构以促进中国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彦民  杨峥  
土地是有限的,完全依靠土地收入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主要考察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融资渠道,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使用是否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相协调,是否存在过度扩张城市面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为了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地租)、公共品供给以及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乔治亨利定理为基础,并引入林达尔均衡条件建立起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理论模型。采用1999~2009年31个省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成本收益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国26个省低于估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验证了中国存在城市面积的扩张与人口的增加不协调发展的情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龚辉  
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获得了可支配收入,为地区发展带来繁荣,但这种繁荣具有不可持续性并包含潜在风险。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利用1999~2012年的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空间集聚效应及其成因,指出我国地方政府间土地财政竞争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范围正在由东部向中部地区扩大,因此应从预算监管、政绩考核和开源节流等方面着手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爱玲  
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宏观层面上看,有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取向,普遍认同今后的改革应围绕以下四方面做文章,即一是以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科学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二是注重发挥市场与社会组织的作用,调整和优化一般公共服务和财政投资支出;三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增加社会公共性支出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军  
本文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探讨财政科技投入产生空间集聚效应的机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产生的空间集聚效应的程度,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差距、研发资源、人力资本等因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目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但该效应程度强的地区仍然较少,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呈阶梯式分布,中西部地区明显小于东部地区。(2)地区经济发展是促进财政科技投入产生空间集聚效应的重要条件,但经济发展超过门限值时,会出现对该效应的瓶颈作用。(3)适度的地区技术势差有利于地区间科技资源的集聚融合,过大的技术差距反而不利于该空间集聚效应的形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秀叶  鲁建坤  李培  
土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也是扩充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资源,其科学配置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微观地块交易数据构建了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指标,探讨短期内的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行业配置,进而分析对集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的财政压力越大,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越高,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地出让的行业间分散化损害了优先供给重点扶持行业的政策倾向。最后,土地在行业间分散化出让的做法削弱了集聚经济。本文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短期内为了应对财政压力的土地出让策略具有“为汲取财政收入而损害产业引导作用”的特点。这意味着,在新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增强对土地多重功能的认识,避免为解决财政压力的燃眉之急而损害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黎娜  
工业品多样性消费的偏好、公共品享用的便利,以及对服务品多样性与多层次性的需求是居民向城市集聚的三个重要动力,相对于前两个因素,服务业与城市集聚力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此,本文建立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影响机制的空间模型,在研究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影响机制的同时,使用数值模拟、面板门限回归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的影响机制是通过居民对服务品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偏好实现的;服务业发展能够提升城市集聚力,但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服务业相对效率、居民服务品消费比重以及收入水平较高时,服务业发展对城市集聚有显著的正效应;相反,当三者较低时,贸然鼓励服务业发展则会阻碍城市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江建平  
一、循环经济的推进与财政理念的更新循环经济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概念。所谓循环经济,其实质就是把生产或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变废为宝,又成为生产或生活的消费对象,其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减少甚至消灭废弃物排放。循环经济的提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发  周琛影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四大区域财政能力是否均等,这关系到能否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发现,经过转移支付的调节,四大区域间财政均等化的状况有所改进,但区域内东部、西部地区的财政非均衡性较为明显,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果一般。在引入区域财政标准人分配模型后,度量出均等化区域内各省财力均等化的真实缺口,表现为中部、东北地区的标准人财力分配比较均衡,而东部、西部地区的标准人实际财力偏离标准财力幅度较大。据此,文章建议提高中央对各区域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水平,并构建区域财政横向均衡与转移支付制度,以提升区域财政均等化水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何练  陈娟  
农业财政分配机制对支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及其监管方式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分配机制主要存在公平性分配机制和竞争性分配机制两种方式,本文结合珠海市农业财政分配实践,对这两种分配机制进行比较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翟静  
本文选取我国东部沿海典型的6大城市群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对城市集聚经济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结构变动能带来一定的城市集聚效应,而且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变动带来的集聚效应更为强烈,但基础行业就业结构变动带来的集聚效应却不明显。另外,城市规模与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城市行业的资产规模对城市的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技术水平对城市集聚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