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1)
- 2023(15510)
- 2022(13568)
- 2021(12576)
- 2020(10524)
- 2019(24287)
- 2018(23826)
- 2017(46705)
- 2016(25060)
- 2015(27845)
- 2014(27716)
- 2013(27237)
- 2012(24861)
- 2011(22160)
- 2010(21712)
- 2009(19661)
- 2008(18870)
- 2007(16034)
- 2006(13641)
- 2005(11450)
- 学科
- 济(101736)
- 经济(101621)
- 管理(72023)
- 业(68183)
- 企(56842)
- 企业(56842)
- 方法(51946)
- 数学(46176)
- 数学方法(45596)
- 中国(26585)
- 财(25772)
- 农(25156)
- 学(21460)
- 业经(21284)
- 地方(21091)
- 贸(17124)
- 贸易(17117)
- 务(17095)
- 农业(17080)
- 财务(17025)
- 财务管理(16989)
- 易(16544)
- 理论(16462)
- 制(16213)
- 企业财务(16184)
- 技术(15829)
- 环境(15700)
- 和(15055)
- 融(13800)
- 金融(13798)
- 机构
- 大学(350635)
- 学院(348288)
- 管理(141755)
- 济(137942)
- 经济(135003)
- 理学(124923)
- 理学院(123561)
- 管理学(121254)
- 管理学院(120614)
- 研究(111723)
- 中国(80470)
- 京(72877)
- 科学(70624)
- 财(61750)
- 农(54414)
- 所(53989)
- 业大(53433)
- 财经(51312)
- 中心(51158)
- 研究所(49829)
- 江(48142)
- 经(47027)
- 范(45341)
- 师范(44880)
- 北京(44736)
- 农业(42865)
- 经济学(42479)
- 院(41514)
- 州(39386)
- 财经大学(38803)
- 基金
- 项目(252559)
- 科学(199934)
- 基金(185783)
- 研究(180853)
- 家(162148)
- 国家(160877)
- 科学基金(139901)
- 社会(115338)
- 社会科(109468)
- 社会科学(109441)
- 基金项目(99261)
- 省(97707)
- 自然(93005)
- 自然科(90940)
- 自然科学(90918)
- 自然科学基金(89255)
- 教育(83573)
- 划(82827)
- 资助(76743)
- 编号(72287)
- 成果(56523)
- 重点(56167)
- 部(55818)
- 发(52614)
- 创(52442)
- 课题(49080)
- 创新(48961)
- 科研(48840)
- 教育部(48241)
- 国家社会(47837)
- 期刊
- 济(137321)
- 经济(137321)
- 研究(97006)
- 中国(57220)
- 学报(56068)
- 科学(51403)
- 管理(49575)
- 农(47446)
- 财(46124)
- 大学(42843)
- 学学(40663)
- 教育(34810)
- 农业(33043)
- 技术(30062)
- 融(26152)
- 金融(26152)
- 财经(24423)
- 业经(22777)
- 经济研究(22626)
- 经(20802)
- 问题(19681)
- 业(16875)
- 科技(16625)
- 图书(16568)
- 理论(16260)
- 技术经济(16239)
- 版(16143)
- 统计(16119)
- 资源(15459)
- 商业(15284)
共检索到478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辉 郎永峰
本文从三类外部性的视角阐述了城市集聚与外部性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长三角城市圈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外部性对城市集聚作用机制显著存在。此外,固定资产投资与非公经济发展对城市集聚影响作用显著。最后,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地方政府应制定出有利于城市集聚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政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辉 尹翔硕
本文在KFV(Krugman-Fujita-Venables)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理清金融外部性对城市工资的影响机制,对城市间的工资差距进行解释,并采用我国长三角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城市集聚对城市工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集聚过程中,金融外部性对城市平均工资水平影响显著,是影响城市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工资差距与城市人力资本、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产业比重等因素有关。此外,研究还显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和城市集聚度不足,在未来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间差距或将成为继城乡差距后的又一个突出问题,这一点应引起警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功鼎 李雪梅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为研究分析样本,利用2009-2016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基于知识可达性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包含知识溢出的空间滞后固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溢出效应更依赖于高速铁路网络的广义距离,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对区域第三产业集聚产生了空间效应,起到了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在2009-2016年期间,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影响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长三角城市群内,本地知识溢出效应要强于外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地区内与地区外的知识溢出对本地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地区间的知识差距,本地知识存量对该地区的第三产业集聚以及对邻近地区的影响效应是重要而显著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岿然 李匡义 孙溢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大量文献开始聚焦对长三角区域的贸易结构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鲜有文献涉及对贸易韧性的研究。本文选取长三角26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影响。其中城市贸易韧性水平通过贸易量指标计算得到,城市金融集聚水平通过熵值法测度得到。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不仅直接赋能贸易韧性,而且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贸易韧性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该赋能作用存在异质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在城镇化水平更高以及金融集聚效率更强的城市,赋能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随着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赋能作用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红 于渤 鞠立新
本文在界定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2013年相关数据,应用GIS的空间聚类分析功能分别从全局聚类检验和局部聚类检验两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和经济生产要素在全局上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在局部上,GDP、人均GDP等经济产出在向上海市、苏州市等个别城市高-高集聚,而劳动、资本、技术、能源等经济生产要素也在向上海市、苏州市等个别城市高-高集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涵江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测算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6市的金融空间联系,采用传统OLS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外部金融联系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长三角地区整体金融联系增强,由单一线型结构逐步向复杂网络结构演化;城市外部金融联系增强有利于本地产业的高级化、合理化转变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集聚,但对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显著负向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完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推动地区间差异化分工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静文 王春超
本文选取2002~2007年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所涉及省份地区的县市数据对经济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集聚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将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比值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比值的增加,经济集聚对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占主导,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当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值处于一定区间时,经济集聚不仅有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城市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德铮 高汝熹
文章以空间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考察了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1981年至2010年间区域集聚扩散功能的演化,并将影响该功能的潜在动因划分为城市空间效应和总体经济增长效应。随后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证明,在过去近三十年间长三角都市圈呈现明显的经济扩散效应,这种扩散效应既是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之间存在空间竞争效应和空间补充效应的结果,也是部分城市存在空间总体经济增长效应的结果。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积聚扩散效应 空间计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祥民 柴晨星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创新人才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面板双门槛模型考察了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否具有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1)创新人才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显著非线性影响,创新人才集聚在一定规模内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边际贡献递增,而超过一定规模时,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产生边际贡献递减;(2)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存在结构性突变,区域创新能力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定阈值,在该阈值范围内,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丹 于渤
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与非线性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倒"N"型的非线性影响,呈现出阶段化特征;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倒"N"型影响中存在0.282与1.493两个临界值;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中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发展领先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要远高于追赶型城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娟 廖信林
本文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二位数"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一节差分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群内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二位数"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强烈的非线性共生关系,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具有门槛效应,即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过度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会使得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针对上述回归结果,本文给出了理论分析,并总结了结论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柏 张艾莲
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能够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就需要针对我国经济现实状况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通过采用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对构建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进行非线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体现了外汇市场的非线性。由于在长期内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长期目标不确定,汇率易受到投机行为的冲击。我国可以实行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在短期内允许汇率频繁小幅波动以释放市场供需变化对升值的压力,并在长期内当经济的增长使得累积的外汇市场偏离时,一次性修正使之符合经济基本面状况,避免汇率水平的压抑引致的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集聚经济圈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但其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具有什么样的空间特征,国内外鲜有人研究。本文认为,集聚经济圈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产业集聚是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点轴增长特征。在不平衡增长的理论视角下,本文基于集聚经济圈内部次区域城市比较优势变化,以及城市增长相互联系、影响,结合增长收敛的分析框架,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内在机理和收敛特征。研究不仅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空间特征的"黑箱",而且从经验上证实了"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收敛研究仅具统计意义"的理论观点,丰富了增长收敛的理论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外部性如何影响区域创新?——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长三角区域创新集聚的空间计量实证研究
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度演进态势及其特征——基于1988—2009年的实证研究
金融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
泛长三角区域工业定位研究:基于结构与集聚的视角
金融集聚视角下区域技术扩散的机制与成效——基于长三角六大都市圈的实证及比较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房价差异与产业集聚——基于长三角地级市面板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FDI空间集聚与东道国技术溢出绩效改进关联研究——基于长三角的实证
科技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形成模式:长三角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