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5)
- 2023(7741)
- 2022(6724)
- 2021(6147)
- 2020(5468)
- 2019(12826)
- 2018(12456)
- 2017(23964)
- 2016(13448)
- 2015(15410)
- 2014(15682)
- 2013(15710)
- 2012(14869)
- 2011(13619)
- 2010(13845)
- 2009(12966)
- 2008(13127)
- 2007(11959)
- 2006(10292)
- 2005(9374)
- 学科
- 济(58187)
- 经济(58103)
- 管理(35427)
- 业(32742)
- 方法(27084)
- 企(25402)
- 企业(25402)
- 数学(24259)
- 数学方法(24016)
- 中国(17185)
- 农(15359)
- 财(14418)
- 学(14083)
- 地方(13006)
- 制(11939)
- 业经(10347)
- 贸(10237)
- 贸易(10234)
- 易(9873)
- 农业(9853)
- 环境(8813)
- 和(8662)
- 银(8479)
- 银行(8451)
- 务(8140)
- 财务(8119)
- 财务管理(8094)
- 融(8073)
- 金融(8070)
- 行(8047)
- 机构
- 大学(203886)
- 学院(200850)
- 济(81116)
- 经济(79130)
- 管理(73650)
- 研究(72255)
- 理学(63309)
- 理学院(62439)
- 管理学(61189)
- 管理学院(60803)
- 中国(53631)
- 科学(47021)
- 京(44013)
- 农(38203)
- 所(38010)
- 财(37897)
- 研究所(34795)
- 中心(33432)
- 业大(32431)
- 江(30913)
- 农业(30340)
- 财经(30037)
- 北京(27689)
- 范(27667)
- 师范(27385)
- 经(27160)
- 院(26128)
- 经济学(25695)
- 州(24355)
- 经济学院(23357)
- 基金
- 项目(134793)
- 科学(105134)
- 基金(98177)
- 研究(93591)
- 家(87437)
- 国家(86764)
- 科学基金(72726)
- 社会(59046)
- 社会科(55797)
- 社会科学(55777)
- 基金项目(52828)
- 省(51482)
- 自然(48396)
- 自然科(47239)
- 自然科学(47224)
- 自然科学基金(46355)
- 划(45024)
- 教育(42508)
- 资助(39686)
- 编号(37362)
- 重点(31249)
- 成果(30626)
- 部(29869)
- 发(29040)
- 创(26832)
- 科研(26436)
- 课题(26143)
- 计划(26108)
- 创新(25296)
- 教育部(24821)
共检索到293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青峰 郭胜 阙志夏 张亮亮 刘东 朱伟峰
针对当前降水研究尺度与精细化程度难以满足城市雨洪预报预警、排涝规划与应急管理需求,提出城市降水多尺度长程演变特征分析方法与框架,为城市洪泛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导向。以哈尔滨主城区为研究基点,选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其降水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来,哈尔滨主城区除秋季降水有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外,春、夏以及冬季降水均呈与年降水相同的增多趋势,夏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66.07%,大雨以上降水日数整体趋势缓增,但强度逐渐减弱;年降水变化出现突变点的时间为1964、1966、1980和2011年。春季降水在2007年发生突变,夏季降水在1981和2003年发生突变,秋冬两季降水突变年份分别为1973、1997年和1971、1991年;年降水变化的主次周期分别为35和20年,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周期与其保持一致。春季降水变化存在36年的主周期和14年的次周期。夏、秋和冬季降水时序变化呈现20和36年的周期性,但主次周期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成博 李双双 延军平 武亚群
基于汉江流域63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辅以超阈值抽样、极端降水集中度(EPCD)和集中期(EPCP)、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分析方法,对1970-2015年汉江流域多尺度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旬尺度上,汉江流域EPCD较高,呈现出"西高东低"空间特征;汉江EPCP多年均值为七月下旬,空间呈现出"东部早,西部迟"的分布特征,不同流域表现出不同的年代变化规律。(2)在月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各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同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极端降水少发期。(3)在季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夏季占比50%以上,但近期全流域夏季极端降水比例下降,其中上游主要为春季占比增加,中下游为秋季占比增加,说明夏季是影响汉江极端降水非均匀变化的关键季节。(4)在影响因素上,当东亚季风和南亚II区季风偏强时,汉江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量整体减少;当东亚季风偏弱时,夏季极端降水增幅呈南北分异,而南亚II区季风偏弱时,极端降水增幅呈东西分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阿娇 贺新光 秦建新 章新平
基于长江流域115个雨量站1963~2013年的日降水数据,应用小波多分辨分析结合信息论的方法,揭示长江流域近51 a来日降水时空变异的多尺度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流域日降水序列的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局部聚集性;并沿纬向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质性,而沿经向呈现出拟均匀性;并于103°E附近存在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界线以西的日降水变异程度显著高于界限以东的;且日降水变异性与高程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而与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天数之间则存在较弱的相关性。时间上,流域各站点日降水子序列对原始序列总变异的相对贡献的大小于103°E附近也存在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界线以西,各时间尺度下子序列的贡献均大于界线以东;且这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小霞 孙燕 李超 杨婷娅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全国714站月平均降水量资料,运用REOF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差值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淮河流域代表站点的选取,分析了1960~2009年淮河流域降水的趋势变化特征、周期特征,以及多雨、少雨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年降水总量呈缓慢增长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负距平转为正距平。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80年代前期为降水变化的转折期;(2)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存在准3a的显著振荡周期和准10a的次显著振荡周期,同时在60~90年代还存在准6a振荡周期;(3)淮河流域多雨年,500hPa经向风偏强且范围广,85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申倩倩 束炯 王行恒
论文主要利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EMD)等方法对1873—2008年上海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分析。以期认识上海气候在不同尺度下的振荡结构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上海近136 a来增温趋势明显,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速超过以往。而40年代的暖期和60年代的冷期构成上海20世纪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城市化的发展对城郊气温变化差异的影响十分显著。上海的年降水量主要是以短时间尺度的振荡为主,其中以40 a左右的波动为主要周期。小波变换的结果表明在长时间尺度上降水将增加,而短时间尺度上则相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樊相宁 孙晶 杨新军
以西安城区2000,2005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图为基础,结合移动窗口法和迭代自组织聚类法,实现城市发展对其周边地区影响的多尺度分析与聚类并绘制成图,按照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城市核心区、半城市化区、城市边缘区和乡村地区。结果表明,在局地尺度(0.81 km)上,2010年城市核心区、半城市化区、城市边缘区和乡村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分别为96%,59%,38%和8%。城市核心区集中在碑林区、莲湖区和雁塔区,是西安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最高的地区,半城市化区多呈斑块状镶嵌在城市核心区周围,城市边缘区连片环绕城市核心区分布,乡村地区分布在区域最外围。在区域尺度(16.11 km)上,各类地区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冰 姜加虎 孙占东 王洁
SDSM统计降尺度模型是解决空间尺度不匹配问题的有效工具,它使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得以在区域尺度上展开。本文将SDSM模型应用于博斯腾湖流域分析它的适用性,并对流域未来气温和降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平均降雨量为预报量,选取合适的NCEP大气环流因子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量与预报因子间的回归关系。利用1961年-1990年、1991年-2001年的实测数据和NCEP大气变量分别对SDSM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效果较好。把HadCM3输出的A2、B2情景下的大气环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模拟流域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90s)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方杰 万庆 冯兵 宋明洁
基于2005—2018年A级物流企业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ESDA等多种GIS分析方法,对中国物流企业空间格局及多尺度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形成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物流企业规模呈显著增加趋势,不同等级之间发展程度出现严重的不平衡,较高、较低等级占比较小,而中间等级占比较大。(2)从全国尺度来看,物流企业整体上呈现出"南(偏西)—北(偏东)"的空间分布态势,不同等级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较高等级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相对集中性和地域性。(3)从地带尺度来看,物流企业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大体上保持一致,呈现出东中西依次减少的"梯度化"分布特征,沿海高于内陆、南方远高于北方,分别形成"3∶2"和"4∶1"的比例关系。(4)从省域尺度来看,物流企业分布具有明显空间自相关特征,冷热点格局的"梯度化"特征较为明显。(5)从市域尺度来看,物流企业集中分布于Ⅱ型和Ⅰ型大城市,合计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热点区集中于长三角及其周边地区。(6)物流企业分布是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工业水平、市场规模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随着尺度的增大影响因素与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的关联性趋于增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林垚 许文盛 胡波 石劲松 朱秀迪
采用Morlet小波分解重构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对宜昌、枝城、沙市、监利和城陵矶1997~2014年水位和流量及三峡水库2003~2014年入库、出库流量和库水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各水文站在三峡建坝前后水情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各观测站的水位和流量沿程递减,水位的年内波动处同一水平,研究河段内上游河段流量年内和年际变化比下游河段剧烈;各水文站水位和流量变化的显著周期为6.05、11.78、21.2、30.29和53个月,各水文站水位1 a周期变化幅度均在2 M以上,其他周期上的变化幅度为0.08~0.82 M;三峡水库蓄水活动对下游水文站水位和流量等水情的影响有限,主要反映在对水情...
关键词:
水位 流量 三峡大坝 小波变换 长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雪薇 刘海隆
山区降水是干旱区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源,但由于山区地形复杂、监测困难造成资料缺乏,水文预报的误差较大。近年来,TRMM3B43降水数据得到了大量应用,但受其较低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使得应用精度受到限制。论文以2001—2010年TRMM3B43数据为基础,结合提取的7个数字地形因子(经度、纬度、坡度、坡向、海拔、地形开阔度、地形起伏度),构建了天山山区年、季的降水主成分-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有效地将TRMM3B43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由0.25°×0.25°提高到1 km×1
关键词:
降水 TRMM 降尺度 地形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佳佳 贺新光 卢希安
基于长江流域138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应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分别对各站点的月降水序列进行EEMD分解,然后,运用时滞相关分析和逐步变量选择的方法,以识别长江流域月降水周期振荡和长期趋势的显著影响因子,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长江流域月降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近50多年来,长江流域各站点的月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振荡特征。(2)流域内各站点月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性,表现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以及鄱阳湖流域是月降水长期趋势显著增加的集中区,而岷江中游以及洞庭湖流域的南部是月降水长期趋势显著减少的集中区。(3)厄尔尼诺1+2区的平均海表温度(NINO1+2)的过去模式是影响长江流域月降水周期振荡的主要气候因子,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GlobalT)是影响长江流域月降水长期趋势的主要气候因子。(4)基于已识别的影响因子构建的月降水量预测模型在旱季的预报性能高于雨季,并在长江上游地区的预报性能高于其中下游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杨登兴 杨蓉
依据嘉陵江流域1961—2012年的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和旱涝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近52 a来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以13.69 mm/10 a的速率减少,并在1984年发生突变,随后降水量明显减少;从区域分析看,受季风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近52 a来,除达县和沙坪坝两个站点降水量呈微弱增加外,其余地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略阳—广元—绵阳一带降水量减少速率最高。嘉陵江流域20世纪60年代偏涝,涝灾发生频率高;70至80年代旱涝灾害交替出现,整体偏涝;90年代以来,该流域旱灾发生频率与程度均高于涝灾,整体偏旱;该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武文博 游庆龙 王岱
论文利用中国1961—2012年602个测站均一化的日降水资料,基于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的11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近52 a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极端降水指数长期变化趋势表明,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数在我国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除CDD)以及东南沿海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均呈现增加趋势,而在华北地区为减少趋势。极端降水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表明,各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2000年开始大部分指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即极端降水事件从2000年开始偏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汤铃 李建平 孙晓蕾 李刚
国家风险是国际市场中的主要风险要素之一,理解其本质特征能有效的减少对外经济活动中源于其它国家的不确定性损失。针对国家风险的复杂性与易变性特征,本文引入分解思想,试图将国家风险波动分解成不同时间尺度的模态并分别进行特征识别,以把握国家风险的内在规律。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以12个代表性国家为研究对象,从长期趋势、中期走势与短期波动三个时间尺度对国家风险进行了多尺度特征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秀洪 刘丙军 陈刚
城市化建设导致城区下垫面热力学、动力学特性以及大气成分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降水过程。论文采用广州市1980、1990、2000和2010年土地遥感数据反演城市化建设进程,并利用1984—2015年汛期(4—9月)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城市化建设对降水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后广州市城市化建设明显加快,城镇土地以20.3 km~2/a的速度扩张,进入城市化快速期;2)对比城市化缓慢期,城市化快速期城区短历时降水发生时段变化显著,短历时1~3 h降水午后发生频率明显增加4.1%,短历时4~6 h降水凌晨发生频率明显增加5.2%;3)城市化快速期城区短历时降水强度增强,短历时1~3 h、4~6 h降水平均强度分别提高7.4%和10.9%,极端小时所占比例分别增加2.4%和4.4%;4)城市化快速期城区短历时降水雨型变化明显,短历时4~6 h降水事件中单峰型、前期与中期集中型降水年均次数分别增加29.1%和41.9%。
关键词:
城市化 场次降水 降水日变化 降水雨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