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60)
- 2023(19622)
- 2022(16949)
- 2021(15844)
- 2020(13492)
- 2019(31183)
- 2018(30978)
- 2017(59568)
- 2016(32601)
- 2015(36957)
- 2014(36769)
- 2013(36102)
- 2012(33321)
- 2011(30029)
- 2010(30103)
- 2009(27927)
- 2008(27694)
- 2007(24680)
- 2006(21477)
- 2005(18865)
- 学科
- 济(128574)
- 经济(128403)
- 管理(98887)
- 业(92617)
- 企(78198)
- 企业(78198)
- 方法(59847)
- 数学(51956)
- 数学方法(51262)
- 财(35953)
- 中国(35238)
- 农(34204)
- 业经(28793)
- 学(28405)
- 制(27491)
- 地方(26938)
- 技术(23188)
- 贸(22782)
- 贸易(22769)
- 农业(22630)
- 务(22602)
- 财务(22514)
- 财务管理(22460)
- 理论(22056)
- 易(22033)
- 企业财务(21260)
- 银(20753)
- 银行(20692)
- 和(20129)
- 环境(20035)
- 机构
- 大学(461823)
- 学院(460030)
- 管理(181165)
- 济(180977)
- 经济(176803)
- 理学(156667)
- 理学院(154856)
- 管理学(151922)
- 研究(151437)
- 管理学院(151075)
- 中国(113678)
- 京(98533)
- 科学(95430)
- 财(85706)
- 所(76001)
- 农(74855)
- 中心(70237)
- 业大(69637)
- 江(69062)
- 研究所(69055)
- 财经(67970)
- 北京(62046)
- 经(61584)
- 范(61105)
- 师范(60496)
- 农业(58666)
- 州(55654)
- 院(55451)
- 经济学(54510)
- 财经大学(50478)
- 基金
- 项目(313771)
- 科学(246550)
- 基金(227071)
- 研究(226840)
- 家(197973)
- 国家(196342)
- 科学基金(169104)
- 社会(142407)
- 社会科(134913)
- 社会科学(134878)
- 省(123468)
- 基金项目(121128)
- 自然(111300)
- 自然科(108718)
- 自然科学(108687)
- 自然科学基金(106710)
- 教育(105162)
- 划(103794)
- 资助(93129)
- 编号(92383)
- 成果(74836)
- 重点(70108)
- 部(68578)
- 创(66756)
- 发(65914)
- 课题(63992)
- 创新(61977)
- 科研(60072)
- 教育部(58688)
- 大学(58671)
- 期刊
- 济(197150)
- 经济(197150)
- 研究(133189)
- 中国(89886)
- 学报(73733)
- 财(67684)
- 科学(67240)
- 农(66795)
- 管理(66124)
- 大学(55819)
- 学学(52548)
- 教育(51220)
- 农业(45354)
- 技术(41356)
- 融(39444)
- 金融(39444)
- 财经(32998)
- 业经(32331)
- 经济研究(30985)
- 经(28171)
- 问题(27010)
- 业(24114)
- 图书(23198)
- 科技(22796)
- 技术经济(22677)
- 版(22170)
- 理论(22017)
- 统计(21021)
- 现代(20324)
- 商业(20297)
共检索到673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晓辉
制度创新的扩散溢出效应,可由中观层面的测度指标直观确定辐射波及范围。借鉴国内外文献常用的一些制度变量代理指标,本文通过设定门槛值距离的局域空间自相关Moran I分析,发现制度变量的相关性随31个省会(直辖市)城市间距离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且最佳距离得到威尔逊模型和非参数方法的验证。用1996-2013年度截面数据的空间动态过程,显示制度"试验场"往往具有明显的政策外溢效应。因此,制度的经验推广要考虑空间近邻效应,将时间分散到多个空间进行试验,如建立多个自贸区"试验田"。
关键词:
制度 空间自相关 辐射范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贺小丹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提出城市群产业层级分布格局下基于产业集聚与空间外溢作用形成的"中心-外围"空间辐射机理。文中实证部分以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城市级面板数据,在对京津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状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围绕北京市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辐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伴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京津冀城市群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产业集聚状态呈现出层级分布格局;在集聚效应与空间外溢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北京市的高端服务业对京津冀城市群存在显著的由中心向外围的空间辐射作用,从而有助于推动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产业升级。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空间外溢 空间辐射 空间计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党彦龙 白永亮
首先,对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的中心性指数进行测度,找出中心城市武汉。其次,基于断裂点模型,以武汉为中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参照,对边缘圈层的空间辐射范围进行界定。再次,基于城市的中心性和空间区位,找出边缘圈层的支撑城市——长沙、南昌、合肥、襄阳、宜昌、驻马店。基于断裂点模型,以武汉为中心,支撑城市为参照,对核心圈层的空间辐射范围进行界定,并找出核心圈层的支点城市——岳阳、九江、安庆、六安、信阳、随州、荆门、荆州。最后,基于引力模型对支撑城市的空间引力范围和引力层级进行界定,以此刻画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圈—边缘圈的"双圈"空间框架,以及由六大城市圈构成的空间支撑,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1+6"的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雪雁 江进德 张丽 侯成成 李昆阳
分析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仅有利于引导城市的空间发展,而且有利于空间经济的合理组织。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并利用城市间的日发车班次数据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模型确定了各城市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及联系强度,采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了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结果表明:①皖江城市带内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②各城市的主要联系方向呈现中心城市指向性和地域相邻指向性特征;③合肥和芜湖为皖江城市带的两个经济中心城市,它们的对外吸引范围较为狭小。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辐射范围 皖江城市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仪彬 吴刚 彭雯秀 陈彦如
立足于传统空间划分模型中的势能模型,通过建立物流园区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修正原始模型中"规模"参数,并引入作为物流园区存在前提条件的通达性因素测度"距离"参数,进而运用基于通达性分析的改进势能模型界定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最后,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物流园区为例,在GIS软件中对改进的势能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虹冕 赵今明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安徽省16个地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分别利用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模型,测算并修正合(肥)芜(湖)蚌(埠)试验区的辐射范围。研究发现:合肥、芜湖两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辐射范围集中在皖中地区及沿江地区,蚌埠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明显。合肥、芜湖、滁州、安庆、六安等城市辐射范围相互重叠,阶段性形成以合肥市为区域核心的蛛状城市群网络。
关键词:
经济辐射 区域性中心城市 合芜蚌试验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虹冕 赵今明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安徽省16个地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分别利用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模型,测算并修正合(肥)芜(湖)蚌(埠)试验区的辐射范围。研究发现:合肥、芜湖两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辐射范围集中在皖中地区及沿江地区,蚌埠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明显。合肥、芜湖、滁州、安庆、六安等城市辐射范围相互重叠,阶段性形成以合肥市为区域核心的蛛状城市群网络。
关键词:
经济辐射 区域性中心城市 合芜蚌试验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涛 张越 王玉阁 李志英
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紧凑度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1)2009—2019年间,我国城市紧凑度整体上升,但增速逐渐减缓,且已出现下降趋势;逐渐形成"中—东—西—东北"阶梯式递减的分布格局。(2)我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下降,但已呈现好转趋势,生态环境响应因子将是未来几年省会城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素。(3)城市紧凑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协调性、相互促进关系逐步增强,总体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阶段演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涛 张越 王玉阁 李志英
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直辖市、省会城市紧凑度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水平,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1)2009—2019年间,我国城市紧凑度整体上升,但增速逐渐减缓,且已出现下降趋势;逐渐形成"中—东—西—东北"阶梯式递减的分布格局。(2)我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下降,但已呈现好转趋势,生态环境响应因子将是未来几年省会城市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素。(3)城市紧凑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协调性、相互促进关系逐步增强,总体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阶段演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国洋 丁超帆
城市经济发展与司法发展的关系是地方法治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2019年全国31个直辖市和省会(首府)城市的地区经济发展和司法发展数据,系统考察了城市经济发展对司法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司法发展水平也就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司法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高;城市经济发展与司法发展不同指标的关联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与显性的司法发展指标关系更为紧密。对此,各个城市在通过经济发展带动司法发展的同时,也要结合本地区特征以及司法发展的不同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健 甄庆媛
本文运用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扩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通过构建面板线性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负向影响,并存在一重门限效应,当城市人口规模超过门限值1333.4万人时,其减排效应更强;城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成立。本文按照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两个维度分组考察了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当前的发展阶段,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EKC的拐点,而人口规模仍在门限值之下,因此合理地吸引人口聚集有助于工业污染减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健 甄庆媛
本文运用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扩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通过构建面板线性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发现城市人口规模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负向影响,并存在一重门限效应,当城市人口规模超过门限值1333.4万人时,其减排效应更强;城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成立。本文按照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两个维度分组考察了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当前的发展阶段,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EKC的拐点,而人口规模仍在门限值之下,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玉民 高妞 陈博文
以河南省十八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农产品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个地市的农产品物流能力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断裂点理论对各地市农产品物流辐射范围进行测算,据此提出河南全省十八个地市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宏观布局策略,为河南全省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布局及农产品物流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枫 吴纯杰
文章利用2000-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省会与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工资溢价效应进行研究。借助OLS基准模型发现,具有相似特征的工人,在省会城市工作获得的工资比在非省会城市平均高出14%。运用Mundlak-Cham-berlain随机效应模型,控制城市的生活成本,上述省会城市的工资溢价至少减少至7%,因此省会城市的工资溢价部分体现为对较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回报。余下的工资溢价随着模型加入通勤时间而消失,这一结果和城市经济学空间均衡理论的预测相一致,并确定了省会城市聚集经济效应的存在。考虑到我国近年来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文章将研究扩展到工资分位数的研究,处于较高工资区间的工人...
关键词:
聚集经济 工资溢价 空间均衡 分位数回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志勇 王琪延
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城镇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均呈U型关系,这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假说相反;城镇化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呈倒U型关系;第三产业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对空气质量的作用并不显著;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则显著降低了空气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成渝经济区的城市间辐射效力测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来自我国四大直辖市的对比与分析
MBO制度边界与范围分析
产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制造业创新——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安徽省空间经济联系及省会经济辐射力分析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和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的“三力”评价体系研究
科学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辐射效应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
区域财政平衡的制度反思与优化进路——以直辖市功能区建设为背景
制度环境、政府间竞争与地方审计机关效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中心城市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评价及模式探析——基于对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