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30)
2023(15663)
2022(13406)
2021(12349)
2020(10335)
2019(24161)
2018(23648)
2017(45091)
2016(24133)
2015(27552)
2014(27763)
2013(27605)
2012(26039)
2011(23760)
2010(23693)
2009(22075)
2008(21793)
2007(19134)
2006(16541)
2005(15006)
作者
(70688)
(59230)
(58879)
(55900)
(37646)
(28463)
(27013)
(23151)
(22579)
(21028)
(20038)
(20009)
(18677)
(18597)
(18494)
(18175)
(17783)
(17473)
(17072)
(16870)
(14595)
(14509)
(14497)
(13524)
(13392)
(13297)
(13062)
(12947)
(11993)
(11710)
学科
(116394)
经济(116288)
管理(67326)
(66461)
(52530)
企业(52530)
方法(50653)
数学(45075)
数学方法(44600)
中国(33146)
(30223)
地方(29497)
(25569)
业经(24635)
(20576)
贸易(20564)
(20496)
农业(20428)
(19834)
(18516)
环境(16946)
(16902)
金融(16899)
(16533)
银行(16499)
技术(16486)
(15970)
地方经济(15914)
(15837)
(15615)
机构
学院(351498)
大学(350420)
(151664)
经济(148597)
管理(137483)
研究(121392)
理学(118308)
理学院(116956)
管理学(115063)
管理学院(114387)
中国(91480)
(74390)
科学(72905)
(67099)
(60520)
(57653)
中心(56420)
研究所(54751)
财经(53381)
(52765)
业大(51032)
(48488)
北京(46818)
经济学(46806)
(46660)
师范(46204)
农业(45145)
(43935)
(42695)
经济学院(42261)
基金
项目(235382)
科学(186861)
基金(171694)
研究(170886)
(148840)
国家(147622)
科学基金(127947)
社会(110377)
社会科(104879)
社会科学(104853)
(92748)
基金项目(91047)
自然(82414)
自然科(80544)
自然科学(80524)
自然科学基金(79076)
教育(78426)
(77779)
资助(70558)
编号(68572)
(55233)
成果(54561)
重点(53335)
(52199)
(48986)
课题(47646)
创新(45902)
国家社会(45860)
教育部(44992)
科研(44940)
期刊
(166582)
经济(166582)
研究(104112)
中国(69338)
(52156)
(51764)
学报(51280)
管理(50073)
科学(49381)
大学(39297)
学学(37013)
农业(35650)
教育(34875)
(33213)
金融(33213)
技术(32694)
业经(28212)
经济研究(27041)
财经(26344)
问题(23619)
(22739)
(19313)
技术经济(18628)
统计(18568)
(18220)
商业(17074)
(16961)
图书(16289)
理论(16233)
资源(16008)
共检索到528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舒元  杨扬  
文章利用城市区位基尼系数、产业基尼系数和产业专业化系数,精确刻划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38个二位码制造业1998~2007年间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的演进态势。研究发现:广东省近年来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整体水平较高,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但城市基尼系数从2005年到2007年逐年下降,产业逐渐显现出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逐步转移的同时,珠江三角城市的专业化产业分工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祥  
本文利用我国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29个产业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集聚效应对于特定行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行业样本范围内,专业化集聚效应对企业资产规模扩张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多元化集聚对企业成长几乎没有影响。在分行业分析中,专业化产业集聚对基本原材料和装配制造业企业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资源依赖型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而多元化产业集聚对所有行业中的企业成长都没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在资源依赖型行业中甚至不利于企业成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河清  王蕾蕾  田晓辉  
首先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以广东省的21个城市作为样本区域,采用区位商的方法对广东省的旅游产业集群集聚绩效进行测算,并根据所构建的模型对广东省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态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基于比较结果提出了该区域有针对性的旅游产业发展策略,以期实现该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中,引入高铁变量,构建了高铁对沿线城市工业集聚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基于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开通高铁对于工业集聚度的提高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拉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随着高铁数量的增加而加强;高铁的工业集聚效应只在市辖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城市显著,作用也最强;高铁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工业集聚,对国有企业的工业集聚则有反向作用;高铁通过影响工业劳动力的流动改变沿线城市工业集聚程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福财  詹先志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中,引入高铁变量,构建了高铁对沿线城市工业集聚影响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基于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以及中介效应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开通高铁对于工业集聚度的提高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拉动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随着高铁数量的增加而加强;高铁的工业集聚效应只在市辖区人口规模小于50万的城市显著,作用也最强;高铁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工业集聚,对国有企业的工业集聚则有反向作用;高铁通过影响工业劳动力的流动改变沿线城市工业集聚程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耀军  成升魁  闵庆文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中重要的类型之一。目前,这类城市工业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直接影响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铜川市为例,论述了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原因,提出了铜川市工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清泉,刘琦,陈浩光  
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广东省城市的发展、城市网络的组织及其空间布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广东省北依南岭,南濒海洋,人口稠密,商品经济发展较早,对外贸易事业比较发达,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基础薄弱。城市发展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亚红  汪前元  
文章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运用广东省1979~2010年的经验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有利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金融发展水平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除了直接作用外,金融发展还会和外资交互作用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有利的影响。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彼此加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外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就越明显,而外资流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则会强化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孟珏  陈忠暖  王思洁  徐秀玉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广东省城市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阶段特征。文章以广东省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因子分析方法和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角度,得出广东省城市发展的各阶段总体发展特征以及时空演变规律:广东省的城市发展是居住生活质量、城市经济、城市规模、人口特性、基础设施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空间分布上是集中和分散并存的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凤秀  温湖炜  
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着集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探索资源利用集约化和工业经济发展生态化的有效结合是城市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要求。作为我国探索绿色发展政策试验田的生态工业示范园,承载着以绿色产业集聚的方式推进资源环境利用集约化与培育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的使命。基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和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绿色产业集聚能否推动城市工业部门高质量转型发展。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工业部门的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呈现出逐步改善的趋势。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政策实施后城市工业部门的绿色经济效率大约提高了9%,说明绿色产业集聚能够推动城市工业部门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产业集聚推动城市工业转型的效果依赖于环境规制、集聚程度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等环境因素,并且其影响具有长期性与时滞性。建议结合强约束的环境规制政策、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以及绿色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以绿色产业集聚推动城市工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邬连东  
以西安市为例,运用规模系数和产业就业规模增长等集聚模型对城市工业部门集聚经济的存在以及产业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垄断程度及城市产业的多样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检验。得出产业的专业化及城市产业的多样化对具体产业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产业自身的垄断程度,对不同的产业将会有不同的作用的结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益   罗胤晨   李兆辉   文传浩  
长江上游地区是支撑我国腹地经济的重要区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深化阶段,工业生态集聚是其工业转型的重要路径。依据工业生态集聚的内涵,本文从工业规模化集聚、创新化集聚和绿色化集聚三大维度构建工业生态集聚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9年长江上游地区3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地理探测器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空间差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水平逐年增强,具有“中心-外围”梯度式递减扩散的分布特征,呈现“东北区域高、西南区域低”的空间格局;(2)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系统内部绝大多数驱动因子通过显著性检验,按照作用强度均值排序依次为工业创新化集聚因子驱动力>工业规模化集聚因子驱动力>工业绿色化集聚因子驱动力;(3)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系统内部不同驱动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呈现增强关系,且双因子增强关系的交互结果多于非线性增强关系的交互结果;(4)长江上游地区工业生态集聚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环境规制、信息化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产业结构和社会保障水平具有外生交互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