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2)
2023(8703)
2022(7138)
2021(6494)
2020(5331)
2019(12299)
2018(11724)
2017(22443)
2016(11860)
2015(13476)
2014(13170)
2013(13067)
2012(12345)
2011(11121)
2010(11402)
2009(10727)
2008(9539)
2007(8269)
2006(7589)
2005(6743)
作者
(34415)
(28646)
(28080)
(26875)
(18413)
(13742)
(12839)
(11264)
(10715)
(10221)
(9816)
(9810)
(9321)
(9039)
(8867)
(8826)
(8446)
(8262)
(8191)
(8066)
(7079)
(6960)
(6818)
(6723)
(6471)
(6384)
(6370)
(6125)
(5741)
(5704)
学科
(48978)
经济(48843)
管理(28415)
(27340)
(25444)
金融(25441)
中国(24503)
(22579)
银行(22555)
(21954)
(20774)
企业(20774)
地方(18967)
方法(16239)
数学(14409)
数学方法(14201)
(14012)
(12420)
(11677)
中国金融(10987)
业经(10932)
(10240)
农业(9982)
(8246)
贸易(8231)
(7942)
理论(7932)
财务(7892)
财务管理(7879)
环境(7867)
机构
大学(164111)
学院(163504)
(64859)
经济(63114)
研究(61028)
管理(57480)
中国(50936)
理学(48782)
理学院(47946)
管理学(46981)
管理学院(46641)
科学(38159)
(35562)
(30934)
(30516)
中心(29880)
(28213)
研究所(27969)
(25466)
(24538)
财经(24460)
师范(24325)
业大(23743)
(22593)
北京(22317)
(22071)
农业(22063)
(21455)
经济学(20866)
师范大学(20176)
基金
项目(113147)
科学(88749)
研究(82234)
基金(81491)
(71634)
国家(71028)
科学基金(60376)
社会(52603)
社会科(49798)
社会科学(49781)
(44573)
基金项目(43862)
自然(38576)
(38001)
自然科(37601)
自然科学(37587)
自然科学基金(36857)
教育(35897)
编号(32608)
资助(32223)
成果(26856)
(26298)
重点(26000)
(23681)
课题(23535)
(23299)
国家社会(22127)
创新(21983)
科研(21469)
发展(21016)
期刊
(71928)
经济(71928)
研究(51289)
中国(34500)
(30574)
金融(30574)
(25624)
学报(25490)
科学(24614)
(22818)
大学(19025)
管理(18826)
学学(17849)
农业(16496)
教育(16408)
技术(12430)
财经(11384)
问题(11031)
经济研究(10741)
业经(10727)
(9873)
(9831)
资源(9600)
(8944)
城市(8665)
现代(8125)
(7894)
理论(7789)
图书(7594)
(7250)
共检索到255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普丽娜  李锐  
从服务水平、抗风险能力、开放程度、汇集规模、发展环境五个维度构建城市金融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与障碍度模型测度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金融中心性水平,并深入探索其障碍因子。研究发现:从综合水平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金融中心性水平整体较低且差异明显,空间上呈现出“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特征。从子维度来看,除香港、深圳在五个维度表现整体良好且较为均衡外,其他城市均存在发展短板。从障碍因子看,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开放程度是粤港澳大湾区绝大多数城市金融中心性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鉴于此,未来需持续完善城市金融网络,强化金融服务质效,创新金融开放体系,进而提高全域内城市金融中心性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红  武岩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回顾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与合作历程,粤港澳大湾区对支撑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制度基础的互联互通、城市间金融的差异化供给、金融资源对接是未来粤港澳金融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把握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一体化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魏伟  蔡凌楠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存在三个金融中心(香港、广州和深圳),这是世界原有的三大湾区所没有的,凸显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大金融中心是错位关系,不是趋同关系,这种错位关系有利于对湾区内各个地区产生金融辐射影响。三大金融中心的错位发展更多应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政府主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柳坤  
消费适宜性是激活城市消费动能的重要保障,对提升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城市消费适宜性的内涵,从消费支撑能力、消费供给保障、消费活力、交通便捷程度、法治保障和宜居环境六个维度构建消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消费适宜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湾区城市消费适宜性水平差异梯度明显,依次为深圳>香港>广州>澳门>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江门>肇庆。区域整体消费适宜性短板在于消费活力不足,消费市场法治环境有待提升,城市间障碍因素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文章最后从消费法治环境建设、产品和服务供给、消费新场景、城市管理服务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卿  
为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评价体系重要性来看,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大湾区内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各子系统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格局;依照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水平高低,11个城市被划分为卓越型、普通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作珍  任志宏  
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一体化发展,可考虑借鉴欧盟金融单一通行证制度。欧盟金融单一通行证制度以最低限度的协调原则、母国控制原则、相互承认原则为基本的法律原则,创新性地结合了积极一体化和消极一体化的方法,有效推动了欧盟金融一体化发展。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内外循环的桥梁,借鉴欧盟金融单一通行证制度有助于巩固香港金融服务的竞争优势,促进大湾区金融一体化发展,加快我国内地金融双向开放。但也面临一系列的障碍和挑战,如内地跨境交付类金融服务的开放程度较低,粤港澳三地的金融监管体制、模式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等。随着我国内地金融服务业开放走向纵深,大湾区建立金融单一通行证制度的条件将逐渐成熟。现阶段可着手建立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深化金融监管双向互动机制、强化金融合作互动机制、构建金融创新互促互鉴机制,探索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的可行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裴光  
推动大湾区金融改革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三地经济金融的多元性和互补性,发挥各自所长、突出优势互补,构建竞合有序、协调发展的金融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中央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决策。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670多万,区域生产总值达1.4万亿美元,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19年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云贤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金融业发展成就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环境不断改善,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013~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以年均12.2%的增速发展。到2016年,广东省金融业增加值达6127.05亿元,是2012年的1.77倍。2016年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平均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艾希繁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文化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投资。以美国旧金山湾区好莱坞电影产业投资为例,每年金融体系投入好莱坞电影投资都超过20亿美
关键词: 粤港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信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有利于加强统筹协调,支持港澳通过深度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为巩固和提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20多年来,在祖国的强有力支持下,香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等冲击,作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不断巩固。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景武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阶段性成效,但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构建大湾区金融圈,为港澳地区融入国家金融改革发展大局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与共同发展提供示范经验,为我国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参与和引领金融全球化提供重要平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彦平  燕翔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金融业发达程度是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表征。湾区金融往往具有更强的资源配置能力、产业带动能力以及财富集聚功能,因此湾区金融也成为带动世界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三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也无不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基础和实力都较为雄厚,产业互补性强,金融合作具备市场需求和产业协同的支撑。然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和法律制度"的区域特殊性,使得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包括金融合作与协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琦  万磊  
通过对华为终端项目入驻东莞对区域整体经济增长、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产生多方面辐射效应的实证分析,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产业创新与融合的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产业创新与融合目标是企业基于市场机制的选择;创新最先发生在领先型城市中,区位距离、产业配套能力是周边城市接受创新辐射的基础;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对创新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本流动有显著影响。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应立足优势,发挥核心城市在技术创新上的引领作用,推动核心区与外围区无缝嵌套、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密切互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文伟  王文启  
综合考虑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识别出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旨在促进大湾区创新资源整合和创新水平提高。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区域内金融集聚、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比较行业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个金融业来看,大湾区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没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关系。从金融子行业来看,保险业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对科技创新均没有明显影响。金融(各子行业)集聚与购房压力的互动均对科技创新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集聚、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的统计意义上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呈现出非线性影响机制。在低、中度购房压力区域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高购房压力区域内,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此同时,在低、高度金融集聚区域内,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没有明显的统计意义上的影响;但在中度金融集聚区域内,购房压力对科技创新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地区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政府扶持政策对科技创新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但存在结构性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媛媛  杨励  
本文从湾区经济作用为视角,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澳门、珠海城市为例,分析湾区下的空港经济区建设要先做好城市定位,再根据地区优势进行城市联盟协作发展。最后从顶层设计、生态圈构造、产业协同、交通枢纽、机制创新角度为粤港澳湾区下的空港城市协作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借此为国内其他空港城市的协作发展予以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