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1)
- 2023(9105)
- 2022(7679)
- 2021(7162)
- 2020(5737)
- 2019(13039)
- 2018(12701)
- 2017(23887)
- 2016(12827)
- 2015(14506)
- 2014(14271)
- 2013(14093)
- 2012(13063)
- 2011(11773)
- 2010(11902)
- 2009(10770)
- 2008(10363)
- 2007(9458)
- 2006(8548)
- 2005(7372)
- 学科
- 济(56038)
- 经济(55955)
- 农(49300)
- 业(37627)
- 农业(32999)
- 管理(25521)
- 中国(18454)
- 地方(18089)
- 业经(17511)
- 企(15483)
- 企业(15483)
- 方法(15082)
- 数学(13247)
- 数学方法(13112)
- 发(12479)
- 农业经济(12466)
- 制(10556)
- 发展(9928)
- 展(9923)
- 学(9638)
- 村(9593)
- 农村(9559)
- 财(9289)
- 土地(8877)
- 收入(8870)
- 环境(8862)
- 贸(8157)
- 贸易(8149)
- 策(8101)
- 建设(7911)
- 机构
- 学院(179318)
- 大学(171956)
- 济(71838)
- 经济(70058)
- 管理(67089)
- 研究(63601)
- 理学(57636)
- 理学院(56904)
- 管理学(55863)
- 管理学院(55528)
- 农(51021)
- 中国(49516)
- 科学(40075)
- 农业(38419)
- 京(37191)
- 业大(33912)
- 中心(31717)
- 所(31163)
- 财(29654)
- 研究所(28390)
- 江(28214)
- 范(26006)
- 师范(25819)
- 农业大学(23987)
- 财经(23067)
- 州(22784)
- 北京(22756)
- 院(22345)
- 省(21451)
- 经济管理(21005)
- 基金
- 项目(125191)
- 科学(98242)
- 研究(95062)
- 基金(88765)
- 家(77880)
- 国家(76729)
- 科学基金(65227)
- 社会(60874)
- 社会科(56972)
- 社会科学(56957)
- 省(51216)
- 基金项目(48485)
- 划(41672)
- 编号(40880)
- 教育(40418)
- 自然(40124)
- 自然科(39011)
- 自然科学(39002)
- 自然科学基金(38231)
- 资助(33355)
- 成果(31813)
- 农(30194)
- 发(29368)
- 重点(27526)
- 课题(27296)
- 部(26365)
- 创(25617)
- 国家社会(25143)
- 创新(23874)
- 发展(23846)
共检索到272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红鸽
传统家庭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迁移的结构性冲击下,养老功能的发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新农保政策也因制度设计缺陷无法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农村现行养老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鉴于家庭保障功能在农村养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让家庭之外的社会资源注入家庭内部将家庭养老功能外化,通过增强内力——家庭经济实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家庭政策支持),壮大外源——政府、社区和集体支持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一种内源式生长和外源给予强力支持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温兴祥
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是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之前广泛存在的现象,隐性失业是否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从而阻碍农村市场在提升内需上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隐性失业使得家庭总消费显著降低3%、非食物消费显著下降8.5%,但对食物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本文发现户主隐性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而实现的。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析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低收入家庭非食物消费的负向影响最严重。工具变量估计和稳健性检验仍然支持上述结论。通过继续推进城镇化、不断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有利于消除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隐性失业,而且能够促进内需驱动的经济结构转型。本文从隐性失业的角度,为城镇化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农村消费 国内需求 城镇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温兴祥
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是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之前广泛存在的现象,隐性失业是否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从而阻碍农村市场在提升内需上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隐性失业使得家庭总消费显著降低3%、非食物消费显著下降8.5%,但对食物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本文发现户主隐性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而实现的。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析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低收入家庭非食物消费的负向影响最严重。工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农村消费 国内需求 城镇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大伟
伴随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理财意识逐步提高,家庭资产结构也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文章以江苏省扬州市农村居民资产选择的现实为例对农村居民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农村居民的资产状况,金融资产、实物资产的构成与变化,剖析了当前农村居民资产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居民 资产结构 资产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正峰 王晓莉 郭碧云 孟昭霞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整治前后指标值的对比,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对区位、农村居民点集聚、农用地集聚、农村景观和整治区域居民的影响。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整治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公路两侧和城镇周边集中,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对外交通状况,有利于利用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2)整治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耕地不连片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点的聚集性,也提升了耕地规模化经营的潜力;(3)整治提高了农村地区各类景观的聚集度和连通性,但也降低了景观格局的多样性;(4)整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增加了农户的平均耕作半径。研究结论:整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越 赵翠萍
文章根据新农保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构建了结果变量、协变量和计量模型,对2016-2020年的中东西部地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新农保能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很显著,明显改善了60岁以上农村家庭居民的基本生活,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提升的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提出补充完善新农保机制,建立多支柱型农村养老体系,建立良性互动的农村居民养老机制体制,实施区域差异化新农保,提高社会保障的区域协同发展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居民 家庭消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崔新新
文章根据AF"双界线"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利用在山东省费县进行的农村居民家庭生计与发展调查得到的小型微观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得到以下结论:家庭多维贫困分解结果与单维贫困测度结果相互印证,这与家庭自身特征及家庭成员特征有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居民家庭的资产状况,而生活水准仍有待于提高;教育、收入仍是贫困的重要成因,卫生设施、饮用水以及慢性疾病的贫困问题仍不能忽视。
关键词:
农村 多维贫困 测度 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文周,王巧瑞
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存在着很大差别,对其系统内部分析和预测很难用一个具体指标来衡量。本文通过信息熵的引入,对某地区1991-2001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信息熵处于递增并逐渐趋于稳定阶段,并且与农村居民在精神文明消费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在深入分析其演化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以便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的展望。
关键词:
家庭消费 信息熵 分析与预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珂珂 吴猛猛
本文利用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实地调查的样本数据,对现阶段农村居民家庭借贷行为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从家庭经济能力、户主家庭特征、金融借贷环境三个方面入手,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借贷行为的因素。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家庭投资经营活动、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社会政治资本、家庭负担水平、外出务工、金融借贷环境均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借贷行为。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崔新新
文章根据AF"双界线"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利用在山东省费县进行的农村居民家庭生计与发展调查得到的小型微观数据,对农村居民家庭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并分解。得到以下结论:家庭多维贫困分解结果与单维贫困测度结果相互印证,这与家庭自身特征及家庭成员特征有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居民家庭的资产状况,而生活水准仍有待于提高;教育、收入仍是贫困的重要成因,卫生设施、饮用水以及慢性疾病的贫困问题仍不能忽视。
关键词:
农村 多维贫困 测度 分解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王溪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强
对村庄的尊重体现了对农民权利的尊重。简单地批评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简单地拿城市用地方式类比农村,是以“城市偏向”考虑农村问题的表现。在农村居民点调整中要注意协调好农民需求与城市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度调整解决农村居民点布局中存在的生存性、功能性、规模性、体制性、结构性等不合理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布局 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庆媛 张占录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意义、主要形式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策略模式和运作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的平原型大城市郊区,市场运作模式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模式———这是农村房地产开发的创新模式,也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创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