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94)
2023(16457)
2022(14113)
2021(13114)
2020(11009)
2019(25479)
2018(25240)
2017(48839)
2016(26538)
2015(29903)
2014(29780)
2013(29686)
2012(27410)
2011(24390)
2010(24596)
2009(22972)
2008(22840)
2007(20403)
2006(18509)
2005(16390)
作者
(76750)
(63906)
(63410)
(60324)
(40858)
(30780)
(28792)
(25006)
(24482)
(22988)
(22030)
(21632)
(20375)
(20283)
(19454)
(19427)
(18889)
(18766)
(18493)
(18258)
(15818)
(15728)
(15454)
(14979)
(14329)
(14247)
(14204)
(14198)
(12837)
(12708)
学科
(113181)
经济(113034)
(101043)
管理(85389)
(82324)
企业(82324)
(49366)
方法(46545)
数学(36971)
数学方法(36548)
业经(34192)
农业(32943)
(31605)
中国(30125)
地方(27410)
(22730)
(22162)
财务(22095)
财务管理(22062)
(20938)
企业财务(20825)
技术(20496)
(19470)
理论(19451)
(19447)
贸易(19435)
(18788)
(17796)
(17496)
环境(17310)
机构
学院(380674)
大学(375610)
管理(155940)
(153301)
经济(149884)
理学(133720)
理学院(132241)
管理学(130245)
管理学院(129537)
研究(124582)
中国(97028)
(82258)
科学(77261)
(72351)
(69480)
(62281)
(61433)
业大(59792)
中心(58201)
研究所(56168)
农业(55322)
财经(55069)
北京(51634)
(49886)
(49731)
师范(49367)
(47678)
(45045)
经济学(43845)
经济管理(42091)
基金
项目(255517)
科学(201825)
研究(189600)
基金(184863)
(159332)
国家(157848)
科学基金(137424)
社会(120199)
社会科(113474)
社会科学(113440)
(101080)
基金项目(99761)
自然(89004)
自然科(86870)
自然科学(86849)
自然科学基金(85285)
教育(84133)
(83191)
编号(79366)
资助(74117)
成果(62745)
重点(56086)
(55512)
(55449)
(54260)
课题(52838)
创新(50067)
国家社会(48541)
科研(47863)
人文(47363)
期刊
(181285)
经济(181285)
研究(112512)
中国(73531)
(71071)
管理(57522)
学报(56189)
(54567)
科学(54291)
农业(48017)
大学(43291)
学学(40768)
教育(37405)
(35518)
金融(35518)
业经(35263)
技术(33266)
财经(26262)
问题(25941)
经济研究(25125)
(24760)
(22439)
技术经济(20050)
图书(19343)
现代(19312)
资源(19221)
(18329)
理论(18226)
科技(18148)
商业(17218)
共检索到573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流涛  刘涛  
农户兼业问题在我国已经很普遍,在城市郊区尤为明显。本文选择南京市江宁区为研究对象。农户兼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但也存在着负面效应,本文认为农户兼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追求最大利益的必然选择;土地规模小既是农户兼业产生的原因又是农户兼业的结果。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立元  
以"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南京市江宁区和"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宁波市鄞州区为例,研究不同工业化模式对"撤县设区"型大都市郊区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对比发现两者在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管理与利用方面均存在差异。探究其内在的逻辑机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共同背景下,"新苏南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在企业型政府主导下,通过开发区建设吸引大型外资企业入驻,实现了产业嫁接跨越式发展,表现出增长友好与财政友好特点,以区层面为主的空间管理集权和产业空间利用集中是自我强化的结果。"浙江模式"影响下的大都市郊区,政府干预较弱,表现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逯百慧  王红扬  冯建喜  
随着苏南地区市场化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地方政府的公司主义特征日益凸显,资本正悄然进入乡村开发领域,资本本身的循环积累主导了乡村转型过程。哈维的"资本三级循环"理论揭示了资本循环的规律,为苏南大都市近郊乡村转型构建了一个新的解析视角。基于这一视角,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透视其乡村变迁过程,发现其演化大致经历了哈维所认为的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即资本初级循环、资本次级循环、资本第三级循环。资本初级循环表现在资本投入在产业间从农业向工业领域的转移,资本次级循环表现在资本从产业领域向空间的转移,资本第三级循环表现为资本向社会领域的转移,不同的阶段江宁区乡村聚落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扬  
首先对开发区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然后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对开发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梳理,进而讨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婧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过程与互联网络在我国迅速崛起的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社会治理取得了顶层设计的认可,并被地方政府广泛实践,尤其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涌现出了很多创新案例。通过梳理南京市江宁区"全要素网格"的案例的框架、运行机制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互联网+"在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实现了更多元的主体参与、提高了政府内部的资源整合能力、建立了缓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但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治理技术,更是一种治理理念;"互联网+"的应用并没有真正实现部门协同,条线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互联网+"在实践中仍然需要整合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建  蒋依依  李正国  张小飞  李卫锋  岳隽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各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江宁区2003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区总体土地利用效益适中且基本协调,但各乡镇间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性的区域差异显著。依据各乡镇土地利用总效益及其协调度的聚类分级,可将全区划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协调区、高效基本协调区、高效不协调区、中效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中效不协调区与低效基本协调区等七大土地利用效益类型区,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的空间...
[期刊] 征信  [作者] 肖振宇  耿逸文  胡东  王芷纯  
通过梳理国内外信用产品与服务推动企业发展的文献及案例,从信用贷款、信用担保、信用保险、信用承诺、信用证明、信用修复和其他信用服务7个层面分析了南京市江宁区信用产品与服务发展的现状,阐述信用产品与服务在降低江宁区企业融资成本、节约时间成本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金服+征信”双平台管理、丰富多层次融资产品、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完善信用承诺制、统一信用修复标准、规范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和创新“信易+”服务场景等7条政策建议,为其他地区推行信用产品与服务提供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雪  柯长青  冉江  
本文以1986年、1996年、2002年3期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得到研究区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然后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南京市江宁区城镇用地(包括中心城区、建制镇和工矿用地)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大、速度快,但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城镇(中心城区、建制镇)是扩展的主要贡献类型,空间集聚性强,主要围绕着中心城区(原东山镇)以"圈层式"模式向外扩展,长江沿岸地区(如江宁镇)由于拥有良好的岸线资源而成为新的用地增长点;工矿用地扩展空间分异明显,表现为较强的空间离散性,扩展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北部地区,呈显著的"轴向"扩展模式,这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虎  
从当前我国职住关系变化的角度入手,首先探讨了职住平衡与城乡空间结构在因果联系、有效区域和结构构成三个方面的关系。然后,结合南京市江宁区的职住实际情况,认为其存在通勤人口数量巨大、职住服用地比例失调、城市内部功能关联度较低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与现有空间结构之间的联系。并针对这些问题,运用城乡统筹、职住平衡的理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入手对江宁区的空间结构提出轴向多中心、综合城市、城乡职住单元、综合社区、快速公共交通发展几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从"质"的层面实现江宁区职、住间的平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慧娟  施国庆  贾永飞  
老年人是失地农民群体中的特殊成员,对土地、房屋、农村生活方式等的依赖比其他群体更加显著。如何保障农村失地老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妥善解决其养老问题,使其能够在征地拆迁后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对征地拆迁前后老年人的生产、生活状态的变化的分析,剖析因征地拆迁导致房屋置换、土地置换和角色置换给农村失地老人带来的利益得失,分析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住房保障、养老保险、权益保障等方面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洁  
城郊地区毗邻城市,具备地理和信息双重优势。然而,由于城乡长期二元经济体制带来的诸多问题,城乡统筹发展面临一定困难。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城郊地区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契机。本次南京市新农村建设评估突破了以往以总体达标为主的评价思路,以市属64个乡镇为评价对象,在全面明确总体状况的同时,侧重街镇之间的横向比较,对全市郊县各个涉农街镇的优势、弱项进行全方位把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蕾  周生路  任奎  
城市边缘地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当前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构造城市扩张综合指数(UICI)反映城市边缘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并按计算结果将各镇(街道)城市用地扩张归纳为剧变型、快变型、缓变型及相对稳定型4种类型。在建立城市用地扩张影响因素因子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推动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因素中科技水平是决定因素,经济水平、人口状况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主城关联因素不可忽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洪彬  
要解决好农村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因此本文从城乡结合部地区转入农村劳动力角度出发,通过对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城乡结合部由于具有良好的生产、销售和土地条件,为转入劳动力获得收益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成为农村劳动力转入的聚居地,但是由于转入农户文化素质和技能的缺失和政府制度上的缺失,也使转入的劳动力在整个转入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政府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中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欣  方斌  殷如梦  施龙博  
[目的]开展城市形态与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在关联分析,可进一步揭示城市居住用地变化发展的作用机理,为科学土地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方法]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采用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借助集对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并结合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城市形态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1)研究区内居住用地总体集约利用水平较好,贴近度为0.598 1,置信度判别等级为2,百家湖片区和秦淮河沿岸片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2)居住用地整体的紧凑度小、分形维数较大,用地较为分散,居住用地的扩展多依靠外缘增长的方式;(3)城市形态对集约利用水平具有一定影响,在影响程度和方向上空间异质性显著,改善将军山片区、牛首山片区的用地形态可提升地区的集约利用水平,而老城片区、科学园区则需着重内部改造。[结论]基于江宁区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文章从城市形态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通过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城的深入考察和访问,并以问卷为基础,研究了新城居民在通勤行为空间上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居民通勤行为中新城和主城的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新城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通勤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主城和新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城通勤空间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