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31)
2023(20577)
2022(17795)
2021(16492)
2020(13985)
2019(32310)
2018(32076)
2017(61604)
2016(33768)
2015(38509)
2014(38726)
2013(38319)
2012(35462)
2011(32127)
2010(32217)
2009(30102)
2008(30022)
2007(27034)
2006(23920)
2005(21207)
作者
(102047)
(85428)
(84690)
(80774)
(54171)
(41144)
(38443)
(33482)
(32435)
(30411)
(28906)
(28898)
(27163)
(26972)
(26611)
(26389)
(25923)
(25170)
(24563)
(24422)
(21311)
(21026)
(20880)
(19483)
(19165)
(19079)
(19024)
(18975)
(17405)
(17082)
学科
(139273)
经济(139092)
(97075)
管理(96515)
(74378)
企业(74378)
方法(60752)
(53747)
数学(52917)
数学方法(52218)
(36920)
中国(36778)
农业(35525)
业经(33497)
(31265)
地方(30801)
(29665)
(24590)
贸易(24578)
(23851)
(22306)
财务(22217)
财务管理(22160)
理论(21532)
(21490)
环境(21443)
银行(21351)
企业财务(20955)
(20520)
(20328)
机构
学院(490634)
大学(490423)
(193239)
经济(188779)
管理(187727)
研究(168311)
理学(162030)
理学院(160143)
管理学(157042)
管理学院(156172)
中国(125713)
科学(108212)
(104901)
(99397)
(89935)
(87101)
业大(81019)
研究所(79302)
中心(77433)
农业(77347)
(74855)
财经(70860)
北京(65792)
(64563)
(64278)
师范(63836)
(60570)
(59981)
经济学(57581)
(55332)
基金
项目(333169)
科学(259584)
基金(239788)
研究(237960)
(211322)
国家(209560)
科学基金(177980)
社会(148015)
社会科(139912)
社会科学(139870)
(132037)
基金项目(127338)
自然(117951)
自然科(115100)
自然科学(115064)
自然科学基金(112952)
(110555)
教育(108673)
资助(99131)
编号(97066)
成果(78888)
重点(75377)
(72545)
(71400)
(67974)
课题(67373)
科研(64130)
创新(63645)
计划(61619)
大学(61036)
期刊
(216660)
经济(216660)
研究(141499)
中国(95884)
(95280)
学报(86052)
科学(76753)
(69868)
管理(65560)
大学(64687)
农业(64420)
学学(61342)
教育(50366)
(43846)
金融(43846)
技术(41747)
业经(38678)
财经(34216)
经济研究(32337)
(32007)
问题(30639)
(29192)
(26682)
科技(23554)
图书(23465)
技术经济(23328)
业大(23268)
理论(22764)
资源(22538)
统计(22069)
共检索到725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亚婷  潘少奇  吴娜琳  
基于农户行为经济学、演化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结合案例村农户30多年作物选择行为变化,从微观视角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郊区农户作物选择的演变机制。研究发现:受外部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环境变迁影响,城市郊区农户作物选择行为呈现明显的阶段变化;农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集约程度和利润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而放弃种植粮食作物;农户作物选择是自然条件、市场邻近、工业化和城镇化、制度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户作物选择行为是不断的路径破坏—创造—再破坏—再创造的过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蒙林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个具有时空特殊性的中国式问题,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本文以河南省郑州市郊区和城中村为例,研究了具有特殊性的城乡结合部的"三农"问题。这类"三农"问题的特殊性表现在:1城乡既碰撞又融合。2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3外部性异常突出。而"三农"问题的突出表现是:1城乡矛盾最直接。2贫富悬殊现象突出。3爆炸式的短暂繁荣。"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是:1城乡二元结构。2两种所有制性质的土地流转方式不同。3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并存。破解这类"三农"问题的途径是:1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3改进工作方法——征用土地与就业安排衔接、先安置后拆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晓坤  卢新海  陈百明  
大城市郊区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典型区域之一,如何评价其整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影响机理,构建整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使用规划资料、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对比研究天津市津南区、成都市双流县和上海市金山区典型项目的整理效果。结果表明:①综合评价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金山项目、津南项目和双流项目;②整理后农民居住条件均明显改善,生活成本普遍提高,社会保障有所增加,对收入和就业影响不明显;③整理可有效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农村建设用地节余58%~82%,人均建设用地下降31%~84%,新增耕地超过30%;④3个项目政府的投资风险均较高,项目可持续性有待商榷;农户的拆迁补偿标准和重置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君  李小建  
本文依据对河南省3村34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现住宅更新情况、住宅迁移类型、建宅原因、居住满意度、未来居住意愿五个方面对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的居住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相应的居住特征既表现出一定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户现有住宅更新情况与所在村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相符;原地重建是多数农户进行住宅改造的主要方式,新建住宅由村内向村外迁移是农户主要的居住迁移方式;家庭内部因素是促成农户建宅行为的主要原因;未来具有居住迁移意愿的农户多倾向于在本村内迁移。同时,农户对未来住宅投资的热情较高,但多数农户在现住宅投资中超前和预支消费现象突出;此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强  刘洪银  
以北京市郊区为例,分析了都市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转移后"新阶段的特点,提出这一阶段政策的着力点应是推进就业及社会服务方面的城乡一体化,为城乡劳动力提供均等的以住房福利和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福利与服务,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借鉴MA分析思路,构建农户生产行为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指标,定量分析农户生产对农业环境影响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行为主要是通过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和规模等方面的传导,通过改变或影响生态环境直接因子对农业环境的变化产生影响;(2)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特征(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和劳动力数量)、农户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农户生产规模、细碎化程度和农产品商品化对农业环境影响显著。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加大了农户行为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户增收行为,比如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增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红梅  王克强  陈晓荣  程偲丽  
大城市郊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有其重要意义和特殊性。制约大城市郊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的因素主要有:农户的合同承包面积大于实际拥有的承包面积,农民对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认识还不深入,2002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村孩子全部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后有可能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土地征收存在问题,承包经营权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成效不高。要丰富大城市郊区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完善承包经营权证制度和征地制度,提高承包经营权人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主动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陆继霞  何倩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土地流转实践在各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某县龙村的实地调查,从微观层面的农户生计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原因存在着复杂性,主要是基于生计创新、生计压迫、社区压力等因素;此外,部分农户基于就业保障、土地收益和土地保障的双重因素考虑、思想认知方面的原因而未将土地转出。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设计相关制度时应向弱势群体予以倾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玉珍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因素,将农户宅基地使用中超面积、闲置部分释放出来用于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刚需用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政府合理引导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豫西、豫北、豫南、豫中等6地市内层边缘区33个自然村为样本,基于对115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建立反映宅基地特征、农户特征、理性和生存预期特征、社会性行为特征等20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各因素对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系数。研究结果:有宅基地腾退意愿的农户比例接近50%。按照系数从大到小排列,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因素依次为农户腾退政策满意度、社会保障问题、家庭成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庆  李小建  
基于共生理论,笔者提出农户群发展的共生分析框架,并以河南省孟寨村农户群为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增加共生界面、改进共生模式、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加强信任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以及完善农户群的整体规划是促进孟寨村农户群共生发展的主要思路。研究表明,共生理论特别适用于专业村农户群的发展研究,同时,共生理论能为村庄发展提出许多重要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淑萍  
本文运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客观评析粮食价格机制对河南省种粮农户的激励作用。研究发现:粮食相对价格偏低、种粮增量收益微弱,使部分农户种粮意愿不强烈和生产的不确定性较大;粮价上涨对农户的农业收入增长效应不明显,也未能充分发挥引导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粮食价格机制对农户种粮的激励作用不足。提出建立合理、公平、统一的粮食市场价格、继续实施与完善最低保护价、健全粮食补贴方式,以增强粮食价格机制对种粮农户的激励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二玲  刘萍  
基于对河南省11个类型村1251户农户的调查,本文描述了欠发达农区农户对城市化的主要响应行为,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欠发达农区农户对城市化响应能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欠发达农区农户对城市化的响应行为主要表现为人口向城市转移、家庭成员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和生活方式向城市靠拢等几个方面;农户生活方式的转变程度、进城意愿、在城市购房的能力及对征地的支持程度决定了农户对城市化响应能力的大小;该能力不仅受农户自身因素(包括农户核心成员的文化程度、家庭非农收入等)的影响,而且还与农户所在村庄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村庄通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胜  朱雯吉  张伟  
利用天津都市农业课题组的调查数据资料,运用数量化理论I类模型分析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都市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收入不仅仅受农户家庭特征以及个人特征的影响,还与非农就业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提高农户非农工资收入,不仅要对农户成员进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应该考虑工作强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等非农就业环境的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国俊  徐冲  
本文分析并验证社会保障、法律约束、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通过引入极值分析与拐点分析,我们量化了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关系,并得出目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已接近最优水平的结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丽娟  顾冬冬  张扬  张改清  
为探究服务外包和契约选择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河南省3 305份农户调查数据,以服务外包为研究视角,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样本农户小麦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7,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大,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小;2)服务外包程度越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越高;3)服务外包中,农户签订空合约、口头合约等非正式契约比书面合约更能提高其生产技术效率,农户与服务提供方关系的远近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鼓励农户参与服务外包;鼓励农业服务组织提高服务质量,甚至通过纵向合作实现服务规模化;当前不应强推生产的合约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