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6)
2023(5148)
2022(4516)
2021(4204)
2020(3439)
2019(8276)
2018(8061)
2017(15354)
2016(8661)
2015(9559)
2014(9428)
2013(9260)
2012(8798)
2011(7712)
2010(7667)
2009(6917)
2008(6568)
2007(5764)
2006(5072)
2005(4413)
作者
(24290)
(20436)
(20325)
(19478)
(13112)
(10233)
(9392)
(8151)
(8049)
(7294)
(7196)
(6946)
(6684)
(6504)
(6458)
(6278)
(6161)
(5968)
(5950)
(5756)
(5093)
(5048)
(4846)
(4777)
(4654)
(4598)
(4432)
(4396)
(4305)
(4267)
学科
(35355)
经济(35330)
管理(18412)
(15453)
地方(14623)
方法(12250)
中国(12163)
数学(11146)
数学方法(10986)
(10499)
企业(10499)
(9999)
城市(7476)
农业(7044)
环境(7021)
(6834)
业经(6756)
地方经济(6344)
城市经济(5356)
(5252)
(4984)
(4960)
资源(4582)
(4561)
理论(4484)
(4280)
(3946)
贸易(3943)
技术(3844)
土地(3739)
机构
学院(111906)
大学(111810)
研究(41929)
管理(41627)
(40263)
经济(38894)
理学(35242)
理学院(34621)
管理学(33924)
管理学院(33709)
中国(30028)
科学(28787)
(28217)
(21221)
(20606)
中心(20037)
研究所(19570)
业大(18791)
(18676)
师范(18525)
北京(18149)
(17883)
(16316)
农业(16183)
(16128)
师范大学(15309)
(14794)
(13641)
科学院(13056)
财经(12970)
基金
项目(81937)
科学(63750)
研究(58726)
基金(56791)
(49902)
国家(49439)
科学基金(42416)
社会(36112)
社会科(34106)
社会科学(34093)
(33443)
基金项目(31879)
(28823)
自然(28125)
自然科(27417)
自然科学(27411)
自然科学基金(26847)
教育(25761)
编号(24032)
资助(21985)
(19177)
成果(18524)
重点(18440)
课题(17756)
(16474)
(16376)
计划(16025)
创新(15403)
科研(15241)
发展(15168)
期刊
(47413)
经济(47413)
研究(32850)
中国(24863)
(17598)
学报(17554)
科学(17274)
教育(12814)
大学(12716)
农业(12384)
管理(12298)
(11839)
学学(11593)
技术(10244)
资源(9477)
城市(9215)
(8582)
问题(7960)
业经(7683)
(7408)
金融(7408)
(7300)
图书(7089)
现代(6020)
经济研究(5958)
地理(5839)
科技(5815)
(5340)
统计(5300)
技术经济(5147)
共检索到168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小春  季翔  
近年来,我国各城镇均大力建设盲道,并将盲道建设长度作为衡量城市文明建设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的盲道建设并未对视障者群体出行产生有益的影响。以南京市宁海路道路步行空间为例,构建了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视障者视角对宁海路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进行了评价。基于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得出了各指标满意度现状,分析了影响指标结果的原因,揭示了盲道现存问题的逻辑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大琳  林航飞  
城市道路步行适宜性是评价城市道路重要的一项指标,评价步行适宜性最主要的是分析研究行人的步行特性,步行是拉萨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而步行转经又占据了步行出行很大比例,以拉萨中心城区中"林廓"这条路线入手,通过对道路上步行转经人群的年龄、步行速度、以及交叉口过街习惯等观察分析,得出一些拉萨转经人群独特的步行特性,对"林廓"的步行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对拉萨市"步行交通"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刚  丁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帆  邱冰  
以使用者的活动期望为依据,建构了以最小有效活动区域面积及其内部各功能区域的面积为考核指标,以活动的丰富性指数与丰富性评价得分为验证指标的城市开放空间量化评价模型。并以南京主城区的两个市民广场为例说明了该评价模型的应用过程。考核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的角度来说,两个广场在功能上存在不足之处,验证指标的数值也证明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俊峰  
在城市化与居住郊区化的进程中,居住空间分化是难以避免的社会与地理现象。试图将居住社区的空间分化与社会排斥勾连起来,从空间可及性控制角度切入探析社会排斥问题,并结合实证调研的成果对这些问题加以描述和分析。最后在借鉴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居住社区空间整合的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旭  徐逸伦  钟宜根  
信息化浪潮的侵袭以及文化战略的实施使南京市面临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从新信息技术应用对象、使用主体、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说明南京市新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从城市文化传播、新信息技术产业与城市文化产业的融合、新信息技术对文化空间的重构三个层次来分析新信息技术对南京城市文化空间的影响,从而使南京城市特色文化得到推广,文化产业衍生出新的产业,文化设施产生扩散,文化产业形成集聚。最后给出了南京市文化空间的发展建议与思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力  徐逸伦  
在回顾空间政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政策测量方法存在的重内容轻目标、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提出对空间政策的测量应以目标为导向,根据权力结构和行政程序安排,建立分层次、相互关联的阶段性指标体系,确定各阶段的核心指标,通过无量纲处理完成数据指标的统一化处理,从部门协同和阶段协同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协调性权重修正,以减少指标内生性问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偏差。最后,以南京市近十年的空间政策对空间扩展的影响评价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南京市空间扩张存在整体一致、局部错位、发展均质化等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力  徐逸伦  
在回顾空间政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政策测量方法存在的重内容轻目标、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提出对空间政策的测量应以目标为导向,根据权力结构和行政程序安排,建立分层次、相互关联的阶段性指标体系,确定各阶段的核心指标,通过无量纲处理完成数据指标的统一化处理,从部门协同和阶段协同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协调性权重修正,以减少指标内生性问题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偏差。最后,以南京市近十年的空间政策对空间扩展的影响评价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南京市空间扩张存在整体一致、局部错位、发展均质化等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晓  张鸣洲  
我国的绿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借鉴了国外的优秀经验与成果。国外绿道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功开展多年,功能也早已从单纯的视觉审美发展成了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基础设施。绿道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不再可有可无,而是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建设项目。文章从绿道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出发,介绍了现代绿道发展的趋势,并以南京为例,详细描述了南京市绿道系统建设的现状,描述了南京市建设绿道的机遇与挑战,并根据现状提出了适合其发展的绿道系统和功能,展望了未来南京绿道发展的趋势和动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江昼  张捷  祁秋寅  
文章以南京市三处城市雕塑环境空间为例,采用语义差异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SD)及因子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了城市居民对不同城市的城市雕塑及其环境空间类型的主观印象。结果表明,受众心理环境的感受与所在环境空间景观效果在城市雕塑环境空间的视觉满意度评价中占有很大分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淑豪  黄贤金  谭仲春  
在科学确定大城市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区域差异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聚类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南京市郊区和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区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取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智轩  甄峰  曹钟茗  孔宇  
在流动性研究范式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对要素流动的关注得到加强。人流网络是表征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但现有相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缺少不同类型人群流动特征差异的横向对比,难以支撑精细化的城乡规划与治理需求。利用南京市手机信令数据,建立不同年龄人群的复杂流动网络,通过中心性分析、优势流分析和社团分析方法刻画点、线、面三个空间维度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城乡融合战略实施和拥江发展战略实施三个方面的空间及政策建议。研究从空间关系和社会分异维度扩展了人流视角下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视角,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要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凯  邹欣庆  
根据空间感知规律,南京与同位于长江三角洲内、且均受吴越文化影响的上海、无锡、苏州和杭州均有可能产生城市旅游形象替代效应。为了分析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的独特性,将五座城市的城市旅游理念形象、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南京城市级别比上海低,但文化、自然遗产丰富;整体竞争力比无锡高;旅游基础不如苏州,但产品结构与体系较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比杭州好等。(2)旅游视觉形象优势是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3)旅游服务形象评价较高,城市居民形象各具特点等。提出了南京城市旅游形象特色的构建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志毅,张兆干  
区位是饭店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商业设施与饭店的区位因素 (市场、设施的集聚、地价水平、消费者因素 )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了比较 ,并以南京市为例 ,对饭店空间布局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饭店住宿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柱  顾朝林  王群  卢松  
从空间动态发展的视角研究城市旅游流空间动态变化,建立了集空间吸引力、空间竞争力、空间成长力于一体的更为综合的城市旅游客流空间体系。选择南京市为代表性案例区,运用了引力模型、偏离份额分析、Surfer等分析方法,从多维视角研究了南京市旅游客流空间动态变化,研究发现:①不同发展阶段客源市场稳定性和集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城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总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②城市间旅游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旅游客流竞争格局变化明显;③城市内部旅游客流以集聚为主,集聚与扩散并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