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10)
- 2023(19915)
- 2022(16893)
- 2021(15738)
- 2020(13156)
- 2019(30395)
- 2018(29814)
- 2017(56230)
- 2016(30242)
- 2015(34022)
- 2014(33594)
- 2013(33508)
- 2012(30726)
- 2011(27552)
- 2010(27343)
- 2009(25270)
- 2008(24892)
- 2007(21353)
- 2006(18699)
- 2005(16805)
- 学科
- 济(128017)
- 经济(127872)
- 业(102302)
- 管理(96081)
- 企(88581)
- 企业(88581)
- 方法(57752)
- 数学(47804)
- 数学方法(47222)
- 农(37931)
- 中国(36922)
- 财(36057)
- 业经(34918)
- 农业(26216)
- 务(24232)
- 贸(24165)
- 财务(24161)
- 贸易(24150)
- 财务管理(24125)
- 制(24012)
- 地方(24011)
- 学(23721)
- 易(23484)
- 企业财务(22852)
- 技术(21853)
- 和(21795)
- 理论(21247)
- 划(19399)
- 环境(19300)
- 策(18777)
- 机构
- 大学(426889)
- 学院(426648)
- 济(178497)
- 经济(174872)
- 管理(173238)
- 理学(149485)
- 理学院(147900)
- 管理学(145475)
- 管理学院(144688)
- 研究(143283)
- 中国(111619)
- 京(91664)
- 科学(86947)
- 财(80685)
- 所(70496)
- 农(69586)
- 中心(65720)
- 财经(64455)
- 研究所(64072)
- 业大(62678)
- 江(61815)
- 经(58945)
- 北京(57945)
- 范(54254)
- 农业(54215)
- 师范(53812)
- 经济学(53456)
- 院(52645)
- 州(49825)
- 经济学院(48194)
- 基金
- 项目(291819)
- 科学(231425)
- 基金(214748)
- 研究(213171)
- 家(186940)
- 国家(185387)
- 科学基金(160899)
- 社会(136955)
- 社会科(129823)
- 社会科学(129789)
- 基金项目(113514)
- 省(111279)
- 自然(104511)
- 自然科(102181)
- 自然科学(102155)
- 自然科学基金(100325)
- 教育(96077)
- 划(93678)
- 资助(87915)
- 编号(86168)
- 成果(68345)
- 重点(64615)
- 部(64336)
- 发(61910)
- 创(61621)
- 课题(57659)
- 国家社会(57318)
- 创新(57143)
- 科研(55657)
- 教育部(55408)
- 期刊
- 济(196496)
- 经济(196496)
- 研究(126623)
- 中国(81959)
- 管理(66496)
- 学报(64077)
- 财(63056)
- 农(62998)
- 科学(61560)
- 大学(49770)
- 学学(46588)
- 农业(43705)
- 教育(41191)
- 技术(38077)
- 融(36413)
- 金融(36413)
- 业经(32934)
- 经济研究(31810)
- 财经(31213)
- 经(26920)
- 问题(26199)
- 业(25233)
- 图书(24536)
- 技术经济(22175)
- 贸(20543)
- 现代(20237)
- 理论(20134)
- 科技(19785)
- 资源(19582)
- 世界(19549)
共检索到637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磊 张英博
居民消费对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为研究城市内部道路对消费的作用赋予了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道路建设数据,运用场景理论,研究了城市道路建设通过构建消费场景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并通过细化道路等级和城市规模,进一步揭示上述影响效应的具体差异。研究发现,在地级市和市辖区层面,增加人均道路面积有利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其中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起主要作用。不同规模城市通过两种不同路径实现居民消费增长:在超大城市中,主要依靠远郊县市的增量劳动力实现服务业发展;在中等规模城市,主要依靠道路提质升级实现服务业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城市规模,因城制宜规划城市道路,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 陈浩
笔者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城市规模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及多样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对283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显示,城市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且制造业集聚从城市规模扩大中获得的边际效益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下降,但随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提高而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城市规模。在中小规模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将阻碍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将促进制造业集聚。在超大城市,制造业集聚度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下降,但随生产型服务业多样化水平提高而提高。在城市人口大于100万小于800万的大城市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兴祥 孙赛杰
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减排承诺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宏观视角,借助中国2013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会使碳排放量平均显著下降7.1%、碳排放强度平均显著下降6.7%,且该结论在PSM-DID模型下也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碳交易所(中心)交易数据、政府工作报告碳排放相关词频数据进行机制检验和讨论,发现减排效应通过市场机制、行政规制等渠道得以实现。进一步,基于城市绿色专利数据及电力短缺指数,本文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既能促使试点地区取得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也能帮助试点地区更少地依赖拉闸限电等“一刀切”做法,并讨论了两类机制在此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此外,本文又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分析,发现碳减排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和财政压力较大的城市以及惩罚力度更大、国企占比更高的碳市场更加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豆建民 刘叶
以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当城市规模小于23.004万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当城市规模处于23.004万和199.996万之间时,两个产业间的互补效应逐渐显现,城市经济也从协同集聚中获得好处;当城市规模大于199.996万时,受资源、环境等条件限制,协同集聚对城市经济显示出一定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 张兴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使用熵权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和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结合2013—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是通过扩大机会不平等、降低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的途径影响了共同富裕;(3)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越明显。为此,政府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以夯实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洪波 陈明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通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创新能力、经济活力、协调发展五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03-2018年中国266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进口贸易自由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关税的下降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内在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技术扩散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度量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显示上述观点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对东部及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处于50%分位数以下地区的质量提升效应更加显著。高质量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研究结论为进口贸易自由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有效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蓉 蔡荣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核心作用对拉动国内需求、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2009-2018年中国198个地级市的年度数据,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消费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异明显,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分行业类型来看,物流、信息软件、租赁商务以及科技等四个子行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显著,而农村金融的促进作用微弱;分地理区位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直接效应显著;分消费层次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的影响明显,对发展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微弱。此外,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政府干预等因素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而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负相关关系。因此,应加强战略产业培育与消费转型升级相匹配、促进人力资本提升与金融知识普及相结合以及注重政策动态调整与区域协调发展相适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智勇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主要依靠财政政策,特别是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来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然而,财政资源到底对产业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应该如何调整振兴政策以便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利用2001—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方法,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础上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以不断扩张的财政资源为基础,政策对各产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提高了第二产业效率,但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第一和第三产业效率,实质上进一步强化了原有的重工业化结构,从而使东北经济难以保持长期的稳定增长。在进入新常态之后,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固有顽疾逐渐显露。因此,要推动东北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势必要从改变产业结构、优化财政资源,全面提高产业效率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等多角度综合调整,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勇 许海平
2014年以来的东北经济下滑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基于2001~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财政资源和投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近年来东北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的扩张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投资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趋势,财政转移表现出一定的短期效应。由此可判断,东北经济缺乏内生动力,存在较大的脆弱性。因此,要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稳步增长,应大力加强培育形成地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推进市场化进程,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从而形成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投资 财政资源 东北地区 经济增长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军 从振楠
通过引入服务业集聚指标,拓展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并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专业化集聚和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制造业工资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资空间分布的极化效应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工资水平提高,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不显著;地区分异的回归结果显示,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在东部地区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在中部地区未呈现出明显作用,在西部地区却抑制了制造业工资上涨;而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各地区对制造业工资的作用始终不显著。研究结论对降低地区制造业工资不平等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制造业工资 多样化 专业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兵玉 詹宇波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产生了不确定性影响,厘清数字金融和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辩证关系,探寻两者协调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银行局部均衡模型分析数字金融通过存贷款利差和降低银行管理成本两方面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异质影响,借助2011—2019年国内地级市经济数据和数字金融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发展初期,数字金融正向促进了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发展,但数字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负向影响传统银行信贷业务;进一步探究数字金融分指数的影响,覆盖广度分指数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在初期表现为抑制作用,中长期为促进作用;使用深度分指数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主要表现为促进效应;而数字化程度分指数实证影响不显著。此外,研究发现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发达地区数字金融指数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促进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继东 杨其静 刘凯
本文以城投债增长为例,考察了土地融资功能及其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城投债发行通常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担保,土地出让能够影响债券投资者对城投债务偿还能力的预期,进而通过抵押品机制影响债务发行,这种抵押品效应也会随城市特征的变化而不同。通过匹配2004—2013年地级市土地出让与城投债发行数据,我们发现:(1)土地出让对城投债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上一年城市土地出让价格或者土地出让收入越高,本年度越有可能发行城投债,且发行规模越大。(2)土地出让对城投债发行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当地方政府官员
关键词:
土地出让 城投债 以地融资 抵押品渠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善浪 郭建锋 陈洁萍
本文鉴于我国耕地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系统量化研究我国287个地级市1994—2012年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为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空间分配及再配置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不同地区实际经济产出对土地要素的利用效率均体现出一定的区域同一性与差异性。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流转应遵循由错置率较高的城市转移到错置率较低的城市的原则。建设用地指标流入地区利用指标流出地区的用地指标发展经济。同时,指标流出地区也能分享到指标流入地区的经济红利,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指标的跨区域流转能够实现地区间、省份间乃至城市间土地资源...
关键词:
耕地禀赋 建设用地 空间错置 帕累托改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俞梅珍 林志帆
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产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对城市经济规模、投资水平、非农产业比重、是否为副省级城市、是否为珠三角城市、是否为沿海港口城市等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从总体上看,产业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使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产业专业化的潜在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产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有一个最优的临界水平;在到达该临界水平前,产业专业化程度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在越过该临界水平后,过度的产
关键词:
产业专业化 经济增长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琢卓 韩峰 赵玉奇
笔者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和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而专业化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由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尚不显著。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发展,避免同一部门的过度集聚,扩大重点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运营规模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房地产价格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基于2009-2015年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技术创新吗——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土地财政促进了区域创新吗?——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城市韧性与城市出口——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官员更替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城市规模效率与最优规模的生态考量——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地方主官更替与城市空间增长——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交通设施、人口集聚密度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城市房价、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