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67)
- 2023(3280)
- 2022(2889)
- 2021(2702)
- 2020(2160)
- 2019(4849)
- 2018(4886)
- 2017(9198)
- 2016(5118)
- 2015(5857)
- 2014(5911)
- 2013(5676)
- 2012(5538)
- 2011(5011)
- 2010(5267)
- 2009(5081)
- 2008(5258)
- 2007(4856)
- 2006(4487)
- 2005(4006)
- 学科
- 济(23141)
- 经济(23112)
- 管理(18508)
- 业(12094)
- 企(10301)
- 企业(10301)
- 环境(9799)
- 中国(9258)
- 方法(8286)
- 地方(6748)
- 数学(6718)
- 数学方法(6559)
- 学(6168)
- 划(6068)
- 城市(5927)
- 财(4910)
- 规划(4500)
- 农(4330)
- 环境规划(4318)
- 城市经济(4249)
- 理论(4210)
- 发(4135)
- 和(3824)
- 业经(3725)
- 资源(3711)
- 制(3700)
- 贸(3114)
- 贸易(3111)
- 务(3085)
- 财务(3077)
- 机构
- 大学(79598)
- 学院(78287)
- 济(29116)
- 经济(28163)
- 管理(28161)
- 研究(27965)
- 理学(23785)
- 理学院(23425)
- 管理学(22878)
- 管理学院(22747)
- 中国(20935)
- 科学(18690)
- 京(18472)
- 所(14375)
- 财(13351)
- 中心(13007)
- 研究所(12910)
- 江(12403)
- 农(11950)
- 范(11939)
- 师范(11832)
- 北京(11514)
- 业大(11173)
- 财经(10594)
- 院(10410)
- 州(10268)
- 师范大学(9712)
- 经(9518)
- 农业(9459)
- 经济学(8937)
- 基金
- 项目(51105)
- 科学(40293)
- 基金(37527)
- 研究(34998)
- 家(33098)
- 国家(32834)
- 科学基金(28456)
- 社会(23214)
- 社会科(21965)
- 社会科学(21955)
- 基金项目(20227)
- 省(19236)
- 自然(18952)
- 自然科(18504)
- 自然科学(18500)
- 自然科学基金(18112)
- 划(16601)
- 教育(15389)
- 资助(15246)
- 编号(13272)
- 重点(11379)
- 发(10885)
- 成果(10861)
- 部(10731)
- 国家社会(9825)
- 科研(9575)
- 创(9558)
- 课题(9406)
- 计划(9316)
- 大学(9247)
共检索到121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亚斓 余莉莉 丁绍刚
利用风在城市中建立多种形式的通风道,能为城市输送新鲜洁净的空气,改善城市环境。本文从城市的整体尺度出发,在城市总体规模、城乡边缘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等方面提出了建设通风道的有效途径,并展望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城市通风道 降温 降污 构建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鹍 余庄
近年来,夏季炎热的气候和愈来愈强的热岛效应使城市饱受因挠,而城市设计策略中缺乏有效的生态规划方法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城市对炎热气候的适应性不足。论文在利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进行实例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一种在城市尺度进行节能设计的新方法:在城市中建立多种形式的通风道,提高城市的通风和排热能力,以达到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的规划方式降低夏季城市“热岛”温度、节约能源的目的。文中详细论述了通风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营建方式、注意原则等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机风场模拟研究。
关键词:
气候调节 通风道 节能 CFD技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宏 周雪帆 戴菲 管毓刚
如今,50%以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而城市由于其特殊下垫面及人类活动影响存在一些特有的环境与气候问题,其中最为严重和明显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及空气污染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城市尺度着手的调节策略:城市通风道。在城市中设计通风道,有助于打破城市热岛环流帮助城郊凉爽气流渗入,提高城市内空气的流动性,增加城市绿化率,分割大面积城市空间,消除热岛的规模效应及叠加作用。本文浅析了城市通风道建立的必要性,对城市环境、气候的调节作用,给出了通风道设计的原则和设计策略,最后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案例开拓研究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侯玉洁 尹海伟 徐建刚 许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然而,日益严重的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威胁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洛阳市市区为例,在RS和GIS技术支撑下,在地形分析、城市热环境、建筑环境、开敞空间、主导风向等单因子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综合分析视角,尝试构建一套简单易行的城市通风道规划框架体系,为我国城市通风道的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与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尹杰 詹庆明
城市通风廊道是利用夏季盛行风改善城市气候和环境的一种生态节能方式。通风廊道即气流可顺畅流过的区域,使城市外围郊区新鲜洁净的冷空气通过通风路径导入城市内部。本文梳理出当前普遍使用的通风廊道划分方法——基于粗糙度长度和迎风面积密度。在迎风面积密度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街道高宽比和高度变化程度的风道划分方法。以武汉市主城区建成环境为例,在迎风面积密度较高的区域,可以采用街道高宽比和高度变化进行深度挖掘。
关键词:
武汉市 形态指标 通风廊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立尧 张沛 王瓅晨 陈恺悦
风环境研究作为城市"气候—空间"耦合规划的基础,在新时代生态语境下愈加具有"尺度弹性"。以我国西安为例,梳理规划建设中"风因素"的影响,总结城乡下垫面类型与基础通风潜力的对应关系。选取气候问题较为凸显及通风需求较大的夏、冬季做为时间范畴,在都市区尺度下对各季中相邻月份地表温度、冷热岛分布进行提取与叠加,并根据叠加结果反映的热辐射变化差异,得到地面空气流动潜力。结合下垫面通风潜力,得到城市综合通风潜力等级分布,并在叠加现状绿地格局及各频率主导风向后总结出"通风特征分区"。最后提出城市通风优化的绿地协同规划策略,并选取一处关键通风分区(风口与风道衔接地带)尝试绿地与景区的概念规划设计,在保证城市通风顺畅的同时,能够达到人们游憩活动与风环境感知的和谐效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伟武 黎菲楠 王頔
城市风道研究对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推进城市节能减排及城市规划科学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总结城市风道的形成机制与城市风道规划理论的基础上,从研究历史、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方面评述了当前国内外城市风道规划研究动态,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展望了我国城市风道规划研究的走向。
关键词:
城市风道 研究动态及走向 风道规划理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容。研究成果为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整合城市现有通风廊道和建设潜在通风廊道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波 施梁
分析总结了城市环境设施规划的基本原则,将其归纳为经济性、实用性、生态性三个方面。认为只有对这三个方面的原则系统地和全面地分析把握,才能科学地设计出优秀的现代城市环境设施。
关键词:
城市环境设施 规划设计 原则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思齐 万广华 孙伟增 罗党论
城镇化浪潮正在冲击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左右城镇化速度与部分大城市规模的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增长而缺乏自身动力解决该问题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途径破解城市污染等环境问题显然值得研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可获得性的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正在逐渐提升。基于这些观察和思考,本文采用2004~2009年中国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去解析公众诉求对于城市环境治理的推动机制。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能够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更加关注环境治理问题,通过环境治理投资、改善产业结构等方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国荣 王金生
招牌与城市环境张国荣,王金生招牌乃至广告、路标、站牌的装饰,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人文景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表现了一个城市的繁荣景象和精神面貌,而且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准和文明程度。当前,随着“广告热”的兴起,招牌装饰出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云皓 顾康康 马晴
城市通风廊道对于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的缓解以及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合肥主城区为例,基于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多源数据测算城市通风指标,根据指标类型和组合设置4种情景评价体系,包括通风潜力系数(VPC)、通风潜力系数+高温(VPC+LST)、通风潜力系数+雾霾(VPC+PM2.5)、通风潜力系数+高温+雾霾(VPC+LST+PM2.5),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低成本路径模型构建通风廊道,并采取Pearson关联性模型对各情景下通风效能展开评估。结果显示:(1)提出新的通风廊道构建范式“基于通风潜力系数(VPC)与气候环境指标(LST/PM2.5/LST+PM2.5)组成的复合指标评价体系构建通风廊道”并验证其具有合理性,其中通风潜力系数由天空开阔度与粗糙度长度确定,气候环境指标的选择以城市面临具体的气候环境问题为依据。(2)合肥市主城区夏季与冬季主导风向分别为东南与东北风向;天空开阔度与粗糙度长度指标高值区分别分布在二环线外围与二环线内老城区;地表温度指标高值区分布在经开区与包河区;PM2.5浓度指标高值区分布在老城区、包河区、新站区与瑶海区。(3)研究构建范式下的通风廊道能够产生较高效能。其中,基于“VPC+LST+PM2.5”构建范式下的通风廊道中风速等级与地表温度、PM2.5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85,其绝对值高于传统基于建筑形态指标构建的通风廊道的相关系数-0.68、-0.82的绝对值。(4)合肥市主城区可划分为“1+7”的两级通风廊道管控体系,在一级和二级通风廊道管控区可采取差异化的管控方式。研究旨在从建成环境层面为城市气候适应性的提高提供策略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