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8)
- 2023(4414)
- 2022(3345)
- 2021(2784)
- 2020(1897)
- 2019(4459)
- 2018(4003)
- 2017(6762)
- 2016(3665)
- 2015(3912)
- 2014(3912)
- 2013(4131)
- 2012(3733)
- 2011(3591)
- 2010(3534)
- 2009(3326)
- 2008(3100)
- 2007(2433)
- 2006(2292)
- 2005(1906)
- 学科
- 济(23980)
- 经济(23958)
- 农(10619)
- 中国(9952)
- 业(8873)
- 管理(8669)
- 农业(7962)
- 地方(7832)
- 方法(7387)
- 数学(6950)
- 数学方法(6911)
- 业经(6900)
- 城市(6090)
- 发(5800)
- 农业经济(4795)
- 发展(4598)
- 展(4596)
- 城市经济(4424)
- 企(4129)
- 企业(4129)
- 财(3847)
- 环境(3768)
- 建设(3300)
- 学(3110)
- 收入(2936)
- 经济建设(2747)
- 产业(2706)
- 方城(2619)
- 地方经济(2507)
- 工作(2273)
- 机构
- 学院(59152)
- 大学(58440)
- 济(26709)
- 经济(25996)
- 研究(23068)
- 管理(21815)
- 理学(19048)
- 理学院(18744)
- 管理学(18374)
- 管理学院(18251)
- 中国(15896)
- 科学(13717)
- 京(12778)
- 农(10923)
- 所(10706)
- 财(10126)
- 中心(10019)
- 研究所(9773)
- 范(9218)
- 师范(9174)
- 经济学(9084)
- 业大(8838)
- 院(8636)
- 江(8475)
- 农业(8273)
- 财经(8268)
- 经济学院(8215)
- 师范大学(7628)
- 经(7623)
- 北京(7588)
- 基金
- 项目(43667)
- 科学(35768)
- 基金(33172)
- 研究(31196)
- 家(29349)
- 国家(29080)
- 科学基金(25436)
- 社会(23087)
- 社会科(21887)
- 社会科学(21883)
- 基金项目(17488)
- 省(16109)
- 自然(15328)
- 自然科(15021)
- 自然科学(15020)
- 自然科学基金(14724)
- 划(13876)
- 教育(12926)
- 资助(12260)
- 编号(11382)
- 国家社会(10553)
- 发(10439)
- 重点(9766)
- 部(9227)
- 发展(8753)
- 创(8670)
- 展(8663)
- 课题(8154)
- 成果(8153)
- 创新(8102)
共检索到85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雅兴 王松 李丹
需求与供给的相互决定,暗含了迂回生产水平决定生产力水平和收入水平,从而进一步决定共同富裕程度,而共同富裕程度决定的市场规模又反过来决定迂回生产水平的循环逻辑关系。基于2003—2014年城市级别数据并将共同富裕纳入斯密—杨格定理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生产链长度增大带来的城市迂回生产水平提升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二,在城市迂回生产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城市迂回生产会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从而避免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快速扩大,并且城市迂回生产还会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第三,考察城市迂回生产的分工深化趋势的影响后发现,嵌入全球分工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富裕程度的提升,还能够更有效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上述结果意味着,如果要从生产分工的角度来助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需要鼓励城市积极嵌入生产链进行协同分工,特别是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怀月
新质生产力作为引领市场经济变革的关键引擎,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调节效应,并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05—202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该结果在经过增加关键变量、剔除特殊样本与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仍然成立。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此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更明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秋菊 王文福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科技性、政策性、靶向性等特点,有助于拓宽金融服务边界,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乡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改变样本范围、更换回归方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城乡共同富裕;随着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呈现J字形特征;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的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现代化水平高的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新质生产力均构成城乡共同富裕的格兰杰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城乡共同富裕,而且可以带动邻近地区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应大力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质效,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为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注入蓬勃动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晓君 王云飞
从资源外包的角度看,企业的某项业务可以选择外包、接包和自给三种经营方式。本文基于迂回生产函数建立外包决策模型,进一步细化影响企业外包的成本效率因素和财务因素,明确进入壁垒对企业外包决策的影响,并阐释跨国公司离岸外包的动机、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等问题,在跨国公司转移业务的两种主要方式,即离岸外包和FDI之间建立了联系,试图解释跨国公司转移业务的方式选择问题。
关键词:
迂回生产函数 外包 决策 跨国公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和平 李红波 向道艳 王韬 龚佳丽 齐梦娜
城乡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路径。文章基于“城乡共建—城乡共享—城乡共荣”框架构建城乡共同富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和Dagum基尼系数测度分析了2011—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共同富裕水平的时序演变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共同富裕水平整体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复杂波动态势,内部三大城市群中武汉都市圈显著高于其他城市群,各城市的城乡共同富裕水平及排名存在明显年际变化,高值区域呈点状分散分布,城市群边缘区域则存在“塌陷”现象。(2)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共同富裕水平暂未形成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城市群内部也暂未发现明显的辐射集聚效应。(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主要来源于武汉都市圈和长株潭都市圈之间的水平差距。基于研究结论,从产业振兴、服务共享、资源统合、空间协同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关键词:
城乡共同富裕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英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向度考量,数据要素市场化已然成为扎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核心抓手。文章选取2007—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围绕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计准自然实验,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对城乡共同富裕产生正向赋能效应,且该结果在经过PSM-DID检验、更换变量数据、剔除异常值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有效。数据要素市场化以促进人力资本回流、农业数字化转型为中介路径,助力城乡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农村创业活跃度的中介机制不显著。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地区的城乡共同富裕助力效能更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海涛 贺佳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而税制结构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个人所得税比重的提升能够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而间接税内部结构的变动则不会对城乡共同富裕程度产生显著影响。税制结构的变动不能同时促进城乡物质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共同富裕以及精神共同富裕,且在整体税负不变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调整税制结构很难同时提高城镇和农村的绝对富裕水平。鉴于此,我国应适当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力,维护城乡就业公平;适当提高税制结构中直接税的比重,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为促进城乡共同富裕,除了税制结构需进行调整外,还应该配套施行其他经济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楠 丁元 马可馨
城乡一体化一直是我国处理城乡关系进程的主线。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依次经历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三个阶段。目前,城乡一体化正处在第四个阶段即城乡共同富裕阶段,该阶段主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解决城乡收入依然差距大、城乡保障待遇差距明显、城乡营商环境不统一以及城乡公平、正义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经济法对城乡市场进行适度干预,统筹城乡资源,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为城乡共同富裕阶段提供法治保障和制度供给。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涵 佟孟华
在重新界定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普遍性、非歧视性和受惠性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3—2020年中国省际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并考察了其对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调节效应分析表明,财政自主权和户籍门槛在现阶段均削弱了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通过改善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升社会人力资本存量、推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和配置,促使居民增收和产业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臣
文章基于产业集群演进源于产业迂回度增加这一理论本质,针对产业集群产生及演进的内生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构建普遍意义上的内生专业化一般均衡模型,通过不同的条件参数设置,将中间产品产出变化和最终产品生产予以模型化表示,并分三个不同阶段对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在产业集群内生演进中"中间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经济程度"和"互补性经济程度"是两个关键指标。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产业集群演进将呈现一种稳定的递阶过程;而当后者大于前者时,产业集群演进则是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可逆且不稳定的演化过程。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内生演进 理论模型 迂回生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业虎
基于知识核心内涵的智力资本,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与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但由于缺乏智力资本内生形成的逻辑线索,目前对智力资本驱动价值创造的理论解释尚不清晰。从基于迂回生产方式实现价值创造的本原出发,通过迂回生产方式中预付资本(货币资本)与资本品相统一的资本本质的分析,可以探寻出智力资本的形成与演化路径,及其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随着知识的动态形成,智力资本逐步内生演化成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关系资本等形式,从而促使了价值创造的逐步拓展。
关键词:
迂回生产 资本 智力资本 价值创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裕吉
以分工理论为基础探讨虚拟型学习团队中的知识累进效应是一种有益探索。分工导致的迂回经济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和促进经济内生增长,然而迂回经济中由专业化所带来的知识积累引起更高的团队协调要求,虚拟型学习团队把若干分散化知识生产的个人紧密聚集在一起,在团队内部对个人的知识生产进行管理,其整体的效率大于其通过市场交易分散化的效率。
关键词:
虚拟型学习团队 迂回生产 知识累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建华 鞠智超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供更加平等、便捷的信贷融资机会,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已成为弥合城乡发展“鸿沟”、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加速器。立足于2012—2022年30个省区市(港澳台藏除外)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均存在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本地区城乡共同富裕,还可正向赋能毗邻地区城乡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在东部地区与要素错配程度低地区更为显著。传导机制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进一步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随着金融监管程度不断加深,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城乡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逐步强化。研究结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城乡共同富裕提供有力参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珂琦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是中国形塑全新发展格局,探寻公平与效率间最佳动态平衡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原生动能。选取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除外)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可助力城乡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在不同地理区位与产业结构地区呈现出异质性影响范式,具体表现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胡焕庸线”西北地区、低产业结构地区城乡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更强。机制检验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可增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且在跨越10.2375门槛值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效能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