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61)
- 2023(4571)
- 2022(3871)
- 2021(3619)
- 2020(2941)
- 2019(7306)
- 2018(7133)
- 2017(13832)
- 2016(7547)
- 2015(8148)
- 2014(8022)
- 2013(8056)
- 2012(7666)
- 2011(6773)
- 2010(6708)
- 2009(5985)
- 2008(5663)
- 2007(4885)
- 2006(4193)
- 2005(3727)
- 学科
- 济(33110)
- 经济(33082)
- 管理(16728)
- 业(14431)
- 地方(12749)
- 中国(11490)
- 方法(11086)
- 企(10123)
- 企业(10123)
- 数学(10073)
- 数学方法(9970)
- 农(9250)
- 城市(7148)
- 学(6836)
- 业经(6276)
- 农业(6238)
- 财(6083)
- 制(5953)
- 环境(5513)
- 地方经济(5509)
- 产业(5362)
- 结构(5260)
- 城市经济(5173)
- 体(4384)
- 发(4074)
- 理论(3984)
- 贸(3869)
- 贸易(3865)
- 和(3753)
- 易(3596)
- 机构
- 大学(99640)
- 学院(99523)
- 济(38935)
- 经济(37809)
- 管理(36731)
- 研究(35993)
- 理学(31693)
- 理学院(31161)
- 管理学(30557)
- 管理学院(30341)
- 中国(26051)
- 科学(23534)
- 京(22900)
- 所(17294)
- 中心(17102)
- 财(16357)
- 农(16199)
- 范(16066)
- 研究所(15922)
- 师范(15913)
- 江(15629)
- 业大(15038)
- 北京(14273)
- 院(13807)
- 财经(13237)
- 师范大学(13177)
- 州(12849)
- 农业(12640)
- 经济学(12073)
- 经(12009)
- 基金
- 项目(71849)
- 科学(57000)
- 基金(51948)
- 研究(51734)
- 家(45240)
- 国家(44860)
- 科学基金(39020)
- 社会(33390)
- 社会科(31550)
- 社会科学(31541)
- 基金项目(29007)
- 省(27942)
- 自然(25688)
- 自然科(25048)
- 自然科学(25040)
- 自然科学基金(24569)
- 划(24274)
- 教育(22855)
- 编号(20685)
- 资助(20058)
- 发(16605)
- 重点(16234)
- 成果(15943)
- 部(15157)
- 课题(14785)
- 创(14293)
- 国家社会(13628)
- 创新(13464)
- 科研(13378)
- 发展(13252)
共检索到147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辉
认为城市边缘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是外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时间维度将城市边缘社区的形态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纯粹的城市与农村社区阶段、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城市边缘社区具有生成被动性、居住类城性、结构多元性和治理过渡性等方面的结构属性。
关键词:
城市边缘社区 形态演变 结构属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辉
认为城市边缘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是外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时间维度将城市边缘社区的形态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纯粹的城市与农村社区阶段、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城市边缘社区具有生成被动性、居住类城性、结构多元性和治理过渡性等方面的结构属性。
关键词:
城市边缘社区 形态演变 结构属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展图 杨庆媛 张丽 焦庆东 孙小群
城市边缘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对统筹城乡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的农地流转进行研究,发现"农地退出"和"农地使用权‘倒包’兼入股流转"两种模式实现了双溪村农地的整体流转,但在流转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耕地、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保证农民长久生计等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孙小群 杨庆媛 陈展图 焦庆东
城市边缘带是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之间的过渡地带,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充足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等因素决定了城市边缘带成为农地流转条件最优越的地区。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城市边缘带进行的农地经营模式转变必然会对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产生新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农地流转现况进行分析,提出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加强耕地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城市边缘带 农地流转 耕地保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万辉 李九全
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分化与构成及其规律研究,是国际城市(社会)地理学界的基本研究属性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自19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已对城市边缘社区从经济、土地和社会空间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有益的实践应用,国内学术界结合相关案例从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空间演化、居住流动等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大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正面临生态、公平、经济、交通和社会压力的多重挑战。文章以近年来西安城市边缘正在形成的典型社区为例,从多元化视角研究其现实发展,构建多样化、包容性和充满选择空间的城市边缘社会区域社区发展理论。
关键词:
多元化 城市边缘 社区 西安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祁新华 程煜 陈烈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作为城市化前沿地带,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探讨其动力机制可以为人居环境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广州市为例,从不同角度将人居环境演变动力划分为三类,宏观层面的动力(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市场体制的确立);政府层面的驱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发展政策、城市空间重构、产业结构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大型项目投资);城市内部不同地域相互作用力(核心区推力、乡村推力、边缘区自身吸引力),并构建了综合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人居环境 演变 动力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东 李欢 穆镁锐 麦凤霞
超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蔓延的前沿区域,是亟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场域。论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助FROM-GLC10 LULC数据产品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灰色关联度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超大城市边缘区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 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和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耕地与建设用地此消彼长的特征极为显著。(2)研究时段内,白云区建设用地呈现出“急剧扩张”“高速稳定扩张”“扩张减缓”“低速扩张”4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建设用地扩展受到中心城区辐射的显著影响,呈现由南向北扩展的空间态势。(3)超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受到自然因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多种因素共同驱动超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演变。(4)新时期中国超大城市边缘区治理应以革新治理理念、完善内容目标、创新手段模式、健全体制机制等为重点,有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城乡共治、多元共治、整体智治和基层自治。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现代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关丽丽
产业活动作为城市边缘区的主要功能之一,不仅是定义边缘城市的关键,也是边缘城市空间演变的核心动力机制之一。本文以成都市边缘区为分析对象,依据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理论,对其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模式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后认为,城市边缘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动力来源于工业经济的提升发展,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规模化拓展,并呈现出粗放型的空间扩张特征,形成了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产业结构 演变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谷艳博 宗会明
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生产网络进一步深化,物流业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物流业发展会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在理论层面上,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会加强城市的集聚效应,同时为城市扩张提供动力,使城市空间结构呈现空间上非均衡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化,缩小城市内部区域差异。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具体探讨江北区物流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产生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滔 余倩
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居民个体属性对其职住关系影响的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体属性与通勤方式、通勤时间、通勤距离三个基本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居民个体属性对其职住特征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群体拥有不同的职住特征,性别与家庭对职住关系的影响取决于特定家庭成员的空间需求;经济因素对职住关系的影响体现在不同收入人群对不同品质居住区的选择;受教育水平和户籍对职住关系的影响较为特殊,体现了教师和外来务工人员这两类群体居住空间选择的特殊性。
关键词:
职住平衡 个体属性 通勤特征 城市居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鲁春阳 杨庆媛 文枫 龙拥军
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是提高城市用地效益,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整体功能提升的前提和保障。文章利用比例变化指数和Granger因果法对重庆市城市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显示:重庆市城市产业结构变化滞后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城市用地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差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重庆市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在经历了非同步变化后逐渐步入同步变化的轨迹;短期内,城市用地结构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随之,产业结构又反作用于城市用地结构;城市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步变化轨迹还没有出现,这说明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互为因果的关系应在长期的调整、协调中才能得以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补拙,魏金俤,张燕
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城市边缘区作为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化的过渡地带 ,耕地与其它建设用地矛盾极为尖锐。本文将有关经济、环境预警的基本方法引入耕地预警研究中 ,运用统计法与模型法对城市边缘区耕地数量变化进行了探讨 ,并将其应用于对温州市边缘区耕地数量变化的预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开元,谢光辉,谢炳庚
工业结构的演变在城市边缘区发展过程中极为显著。本文从时空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在时间上演进迅速;空间上圈层结构明显;工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改善。在变动机制上,政策、决策因素,资金的积累以及城市的扩散等因素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的演变。提出城市边缘区工业必须充分利用边缘区的丰富资源,提高结构层次,加强规划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以优化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工业结构 演变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洪彪 甘辉
精明城市是针对城市过度蔓延、粗放增长而提出的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协调发展地上地下空间的一种立体集约型城市发展路径。在阐述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范围、意义和背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重庆市城市规划过程中以城市精明增长为目标的指导原则,合理高效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方法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凌云 雷诚
面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背景和特征都已发生较大变化,需要调整原有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苏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把握影响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两大外部因素的基础上,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总结归纳出了城市边缘区发展演化的若干新特征。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外部因素 特征 苏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