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6)
- 2023(11843)
- 2022(9982)
- 2021(9172)
- 2020(7994)
- 2019(18823)
- 2018(18678)
- 2017(36871)
- 2016(20150)
- 2015(22693)
- 2014(22669)
- 2013(22638)
- 2012(21006)
- 2011(19106)
- 2010(19322)
- 2009(17732)
- 2008(17521)
- 2007(15743)
- 2006(13464)
- 2005(11909)
- 学科
- 济(90088)
- 经济(90020)
- 管理(51302)
- 业(50429)
- 方法(41667)
- 企(40122)
- 企业(40122)
- 数学(37410)
- 数学方法(36780)
- 农(23942)
- 中国(22900)
- 地方(21378)
- 财(18701)
- 学(18497)
- 业经(18445)
- 农业(15735)
- 制(14819)
- 贸(14406)
- 贸易(14399)
- 易(13852)
- 理论(13569)
- 和(12725)
- 环境(12328)
- 技术(12161)
- 产业(12072)
- 务(11341)
- 财务(11299)
- 财务管理(11268)
- 银(11125)
- 银行(11096)
- 机构
- 学院(288382)
- 大学(287197)
- 济(116309)
- 经济(113599)
- 管理(110054)
- 研究(97454)
- 理学(95400)
- 理学院(94182)
- 管理学(92172)
- 管理学院(91632)
- 中国(72082)
- 科学(62842)
- 京(61694)
- 财(50508)
- 所(49554)
- 农(49178)
- 中心(45498)
- 研究所(45425)
- 业大(44369)
- 江(43710)
- 财经(40791)
- 范(39487)
- 师范(39099)
- 农业(38838)
- 北京(38452)
- 经(36850)
- 经济学(35789)
- 院(35715)
- 州(34959)
- 经济学院(32505)
- 基金
- 项目(196448)
- 科学(154560)
- 基金(141714)
- 研究(140258)
- 家(124143)
- 国家(123188)
- 科学基金(105531)
- 社会(87804)
- 社会科(83364)
- 社会科学(83339)
- 省(78183)
- 基金项目(76012)
- 自然(69764)
- 自然科(68129)
- 自然科学(68113)
- 自然科学基金(66838)
- 划(66090)
- 教育(64553)
- 资助(58236)
- 编号(57076)
- 成果(45379)
- 重点(44778)
- 发(43680)
- 部(42531)
- 创(40499)
- 课题(39898)
- 创新(37946)
- 科研(37907)
- 计划(36747)
- 大学(35987)
- 期刊
- 济(125070)
- 经济(125070)
- 研究(80668)
- 中国(52164)
- 学报(44550)
- 农(43307)
- 科学(43002)
- 财(38852)
- 管理(37444)
- 大学(33208)
- 学学(31335)
- 农业(29269)
- 教育(28105)
- 技术(26400)
- 融(21382)
- 金融(21382)
- 业经(21183)
- 经济研究(20075)
- 财经(19361)
- 问题(18549)
- 经(16762)
- 业(16602)
- 统计(16186)
- 资源(15066)
- 技术经济(15035)
- 策(14865)
- 版(13880)
- 商业(13607)
- 决策(13398)
- 现代(13368)
共检索到412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关丽丽
产业活动作为城市边缘区的主要功能之一,不仅是定义边缘城市的关键,也是边缘城市空间演变的核心动力机制之一。本文以成都市边缘区为分析对象,依据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理论,对其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模式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后认为,城市边缘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动力来源于工业经济的提升发展,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规模化拓展,并呈现出粗放型的空间扩张特征,形成了以区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演变模式。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产业结构 演变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昊天 邓睿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当务之急。双流县位于成都市城市边缘区,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应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统筹城乡奠定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对双流县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的探讨,以期为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城市 边缘区 现代农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辉
认为城市边缘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是外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时间维度将城市边缘社区的形态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纯粹的城市与农村社区阶段、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城市边缘社区具有生成被动性、居住类城性、结构多元性和治理过渡性等方面的结构属性。
关键词:
城市边缘社区 形态演变 结构属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辉
认为城市边缘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是外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时间维度将城市边缘社区的形态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纯粹的城市与农村社区阶段、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规范化发展阶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城市边缘社区具有生成被动性、居住类城性、结构多元性和治理过渡性等方面的结构属性。
关键词:
城市边缘社区 形态演变 结构属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凌云 雷诚
面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背景和特征都已发生较大变化,需要调整原有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苏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把握影响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两大外部因素的基础上,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总结归纳出了城市边缘区发展演化的若干新特征。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外部因素 特征 苏南地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国良
2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8月对成都市 16 73名普通市民和 1893名歌舞、茶楼、电影、公园休闲者进行了抽样和访谈调查 ,在此基础上对市民公众和四项目休闲者的休闲方式、休闲频率、每次活动时间、费用、休闲目的、所持态度做了详细分析 ,并总结出普通公众的一般休闲行为特征及四项目休闲者各自的行为差异规律。
关键词:
成都市 市民公众 项目休闲者 休闲行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建瓴
成都市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实践有三种类型:一是征地方式;二是土地出租方式;三是土地资源就地集中开发方式。成都市城区周边不同圈层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的差异对农民集中居住类型的选择有着深刻地影响;而农民与土地资源之间依赖程度和土地资源本身产生收益的方式及水平决定了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支持度。
关键词:
成都 农民 城镇 集中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钟易霖 罗若愚
以最新、最权威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人口结构指数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从空间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面对成都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空间属性层面分析,成都市人口总量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悬殊较大,以五个主城区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郊区急剧降低态势。同时,人口集中性及不均衡性较强,并呈现上升趋势;(2)从社会属性层面分析,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部与西北部;流动人口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工业区;高学历人口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所在地;一二三产业人口呈同心圆由城市中心向外逐层分布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雪飞 刘晓惠
城市空间发展的无序和连续蔓延直接改变和影响到边缘区土地利用模式,造成远近郊开放空间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占有和破坏。亟需从城市规划管理的各个层面对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给予积极保护。论文从保护开放空间中自然风景这种重要公共资源的角度,立足于边缘区开放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从城市与郊区共同发展的需求和功能目标,探讨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的保护方法———绿道、非建设用地规划和郊野公园等三种模式,并提出开放空间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策略———规划控制管理、发展政策引导和社区民众参与等一系列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媛 姜博 初楠臣 代路伟 李晓庆 马玉媛 张雪松
利用Landsat TM数据获取2000和2015年哈尔滨市建设用地矢量数据,构建了一种更为简单可行的城市边缘区空间提取模型,界定了城市核心区、内缘区和外缘区的边界,探讨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变化过程和扩张模式。结果表明:基于建设用地变化构建的城市边缘区提取方法——"滑动切割"模型,通过设定提取阈值,获取城市核心区、内缘区和外缘区的边界是可行的;近15年来,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已从二环和四环之间延伸到哈尔滨绕城高速公路外围,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集中化与破碎化并存;根据边缘区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城市边缘区扩张模式包括"外延式、跳跃式和稳定式"三种,基本形成了"东张西建",多种扩张模式并存的城市扩张格局;在交通设施、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基本形成了"南工北农"的城市区域空间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艳 刘传龙
城市边缘区处于城乡之间,区域内的廊道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并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景观空间。基于这个主题,以滁州市城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廊道的形态,探讨了廊道的网络结构,阐述了廊道的形成因素,指出了廊道连通作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廊道的三种规划与发展模式:绿色生态模式、多节点沿轴线分布模式和有机生长模式。欲使城市边缘区廊道成为连接城市建成区与乡村的桥梁,让城市融入广阔的乡村自然环境之中。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廊道 景观 网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龙飞凤 张柳 赵文杰
科幻产业作为一种融合文化与科技元素的新兴产业形态,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城市经济转型以及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是新质生产力天然的“源头活水”。中国科幻产业初步形成以京津、成渝、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化发展格局,且呈现基于科技创新发展、消费市场驱动的集聚发展态势。成都市作为推动科幻产业发展的典范,分析其科幻产业的发展模式能够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启示。为此,聚焦于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模式,将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划分为萌芽期、探索期、成长期,并借助“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分析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3个层面构建成都科幻产业发展的动力模型,分析成都市科幻产业的发展现状、成效以及挑战。研究发现:国内科幻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技术赋能是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组织主体的协同性是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多元环境为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成都市面临着技术迭代与创新变革、从科幻创意到实际落地、产业全链条亟待完善等挑战。最后,针对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提升路径,提出鼓励科学研发、推动技术赋能,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协同架构,优化组织生态、打造和谐环境三方面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洁 吕永强 沈体雁
基于北京都市区的POI(Points of Interest)数据,应用点模式分析法识别城市主次中心,通过对比去除就业中心前后的集聚度,探讨就业中心对不同产业的集聚作用。研究发现,在北京市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下,所有产业均表现为集聚分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在主中心内呈现明显集聚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内部产业间倾向于邻近分布,主中心内产业邻近度更高;从主次中心来看,主中心对金融及商务服务行业具有较强吸引力,而郊区次中心产业分布相对分散,需进一步强化集聚能力。
关键词:
多中心 点模式 空间联系 北京都市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展图 杨庆媛 张丽 焦庆东 孙小群
城市边缘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对统筹城乡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的农地流转进行研究,发现"农地退出"和"农地使用权‘倒包’兼入股流转"两种模式实现了双溪村农地的整体流转,但在流转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耕地、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保证农民长久生计等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薛华培
目前城市边缘区在发展中存在着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分异等问题。要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必须在分析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强统一规划,应用合理有效的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并重视城市设计的过程控制与实施保障,以促进城市边缘区和谐、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空间 环境 城市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