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71)
- 2023(18249)
- 2022(15794)
- 2021(14844)
- 2020(12425)
- 2019(28707)
- 2018(28314)
- 2017(55186)
- 2016(29597)
- 2015(32604)
- 2014(32577)
- 2013(31629)
- 2012(29173)
- 2011(26045)
- 2010(26172)
- 2009(23783)
- 2008(22823)
- 2007(20034)
- 2006(17722)
- 2005(15251)
- 学科
- 济(114490)
- 经济(114341)
- 管理(83390)
- 业(78952)
- 企(62734)
- 企业(62734)
- 方法(51661)
- 数学(45225)
- 数学方法(44566)
- 农(34496)
- 中国(34492)
- 财(30271)
- 业经(24660)
- 学(24562)
- 地方(23613)
- 农业(23396)
- 制(21975)
- 贸(20308)
- 贸易(20300)
- 理论(20161)
- 易(19697)
- 务(18038)
- 财务(17949)
- 财务管理(17912)
- 环境(17817)
- 银(17435)
- 和(17415)
- 银行(17386)
- 技术(17161)
- 企业财务(16969)
- 机构
- 大学(406568)
- 学院(405764)
- 济(162488)
- 管理(160071)
- 经济(158875)
- 理学(138543)
- 理学院(137026)
- 研究(136358)
- 管理学(134345)
- 管理学院(133612)
- 中国(101293)
- 京(86140)
- 科学(84031)
- 财(75729)
- 所(67075)
- 农(65692)
- 中心(62448)
- 研究所(61136)
- 业大(60496)
- 财经(60214)
- 江(59911)
- 经(54953)
- 范(54843)
- 师范(54249)
- 北京(54069)
- 农业(51060)
- 院(50499)
- 经济学(49116)
- 州(47871)
- 财经大学(44850)
- 基金
- 项目(281896)
- 科学(222174)
- 研究(206642)
- 基金(204410)
- 家(177823)
- 国家(176339)
- 科学基金(152250)
- 社会(130076)
- 社会科(123183)
- 社会科学(123155)
- 省(109708)
- 基金项目(107931)
- 自然(99308)
- 自然科(96932)
- 自然科学(96904)
- 教育(96263)
- 自然科学基金(95114)
- 划(92277)
- 编号(84502)
- 资助(84232)
- 成果(68594)
- 重点(62882)
- 部(61990)
- 发(59397)
- 课题(58622)
- 创(57987)
- 创新(54050)
- 国家社会(53486)
- 科研(53481)
- 教育部(53470)
- 期刊
- 济(174660)
- 经济(174660)
- 研究(120294)
- 中国(79814)
- 学报(63642)
- 管理(59680)
- 农(59625)
- 科学(58455)
- 财(57151)
- 大学(49154)
- 教育(49029)
- 学学(46139)
- 农业(40687)
- 技术(37488)
- 融(35011)
- 金融(35011)
- 业经(29293)
- 财经(28850)
- 经济研究(28152)
- 经(24755)
- 问题(24179)
- 图书(20443)
- 业(20215)
- 版(19076)
- 科技(18936)
- 技术经济(18722)
- 理论(18582)
- 统计(18137)
- 现代(17788)
- 资源(17296)
共检索到595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世伟 周闯
本文将城市贫困群体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作为一个自然实验,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城市贫困群体中女性和男性的劳动供给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贫困群体中女性劳动供给和男性劳动供给的净工资弹性分别为3.22和1.94;就业扶持政策使贫困群体中女性劳动供给和男性劳动供给分别增加了106.47%和57.33%;贫困群体劳动供给的增加主要是由就业率上升而非工作时间增加引起的。因此,通过就业扶持政策可以有效地增加贫困人口的劳动供给,提高贫困人口收入,达到有效削减贫困的目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燕 王前进
分析了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失业情况的严重性、特殊性及其原因 ,提出了构建我国弱势群体扶持政策的基本原则及标本兼治、着眼未来的就业扶持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朋 张世伟
本文以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作为自然实验,应用回归调整的差中差方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青年和中年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对低技能群体中的男性和青年女性的就业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对低技能群体中的中年女性就业却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且最低工资标准提升幅度越大,对就业的消极影响越大。因此,政府适当的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将有助于低技能劳动力整体工资水平的增长。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就业 低技能劳动力 自然实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宋红雨 侯贵生
绿色低碳转型不可避免对劳动力需求造成影响。为了评估绿色信贷政策对劳动力需求的冲击效应,文章将2012年的绿色信贷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从理论上探究了该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同时,从内部企业特征、外部环境特征和城市特征角度讨论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绿色信贷政策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的就业。第二,资本更新效应在绿色信贷政策和就业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产出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在绿色信贷政策和就业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金融发展水平低、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中,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劳动力需求产生了更深的负面影响。此外,在城市产业结构水平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以及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绿色信贷政策对劳动力需求的负面影响更强。文章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包括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预期效应检验、控制重要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PSM-DID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研究结论。文章具有启示意义,随着环境规制的继续加强,政府部门在考虑企业的减排目标时,也应考虑到其对就业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赞军 柳思维
调查表明,一直到市场化改革前,我国的农村都较好地继承了非正规劳动合作,但市场化改革的洗礼,使一直被历史认同的非正规劳动合作有退出历史舞台之势,一些市场方式正逐步替代非正规劳动合作。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农业部门的贫困、道德力量的影响来解释非正规劳动合作的演进规律,而未能发现伦理道德背后行为抉择的力量。本文基于农民的经济理性,分析了其行为选择的力量,以及由这种力量主导的中国农村非正规劳动合作的演进规律及未来趋势,从另一种视角解释了调查结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华迎放 张立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闫文娟 郭树龙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倍差法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以"两控区"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环境规制政策的就业和工资效应。结果显示,"两控区"政策对高排硫企业的就业都没有显著影响,而"两控区"政策对"两控区"及二氧化硫区内的高排硫企业工资的影响显著为负,对酸雨区高排硫企业的工资没有显著影响。因而得出对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二氧化硫区及"两控区"整体来讲,高排硫企业存在降低工资来维持现有就业的效应,这应该与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保障功能有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娟娟 尚华
文章采用华东地区重点扶贫市临沂市发展程度不一样的县区内扶贫插花村、省定扶贫村的贫困户信息数据,对贫困户的脱贫稳固程度、内生脱贫能力进行量化,建立二元离散Logistic选择模型,评估精准扶贫政策下贫困户的收入可持续增加效果。结果显示,国家的低保投入对于提高脱贫成效显著;贫困户以劳动收入主动脱贫虽然显著,但劳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太小,对脱贫稳固程度贡献需要增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顾振华 李欣
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研究旅游扶贫相关政策对贫困地区脱贫的影响效应具有深刻意义。文章以“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为对象,从要素流动视角出发,提出了乡村旅游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3条影响机制;随后利用2010—2020年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确实推动了我国贫困地区的发展,且该效应在时空上还具备可持续性和空间溢出性;2)乡村人口就业人数的上升、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县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旅游影响过程中的机制;3)相比东部地区,乡村旅游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4)不同类型政策在影响效应的时空性质和影响机制的选择上均存在异质性。此研究为实现“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提供了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修岩 周君婷 李昊
以开发区为典型代表的区位导向性政策是“稳就业促增收”的重要载体。基于中国开发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结合2011—2019年CHFS五期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编码及空间匹配方法构建综合数据集,采用双重差分法模型(DID)考察开发区设立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建立何种开发区更为有效,建在何处更能实现产城融合,以及对何种劳动力市场影响更大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发现,开发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劳动者工资性收入,这一结论也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从政策差异看,高新区和距离城区较远的开发区更有利于政策效应发挥;从区域差异看,开发区设立有利于提升紧凑型城市和人口密度较高地区的劳动者工资性收入;从劳动力市场差异看,开发区对男性、农村户籍、居住在城镇地区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提升效应更大。拓展性分析表明,以管委会为圆心,开发区工资提升效应的地理距离衰减边界为10 km。因此,坚持以提质增效为引领,依托城市紧凑式空间布局,打造连接城乡发展的空间支撑节点,是开发区推进产城互动、城乡互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升泽 李谷成
[目的]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四期追踪数据,运用VEP法测算了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果及中介效应机制。[结果]近年来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中西部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比东部地区高;精准扶贫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户贫困脆弱性,政策效应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愈发显著;实证估计结果通过了连续型DID法与PSM-DID法的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脆弱性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对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大于对非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其贫困脆弱性。[结论]在贫困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应保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在识别贫困户和制定扶贫政策时,需关注未来可能陷入贫困的农户,提升其应对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形成多方面减贫合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琦 张诗怡
后续扶持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点,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初衷所在。过去我国移民搬迁存在后续发展困境,原因在于政府单一化搬迁扶持供给以及由此导致的扶持措施供给与搬迁户脱贫发展需求的错位。随着政府工作理念的转变,各地对于搬迁后续扶持越来越重视,形成了更多层次、更为精准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措施供给体系。通过对11个省份易地搬迁后扶措施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整合迁入迁出两地资源、丰富后续帮扶供给的可持续减贫机制,协调推动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从而解决搬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的难题。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供给侧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谷世海 张小忠 姜德辉
河北省贫困大学生的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应强化现有政策的执行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支持贫困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系统性;简化注册程序,加强资金扶持;加强培训基地与项目建设。
关键词:
河北省 贫困大学生 创业 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守东 顾天翊
本文利用扶贫改革试验区构建了不同强度产业扶贫政策实施样本,进而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思路考察了产业扶贫的贫困摆脱效应。研究表明,以专项金融资本扶持为信号的产业扶贫,能够加速贫困人口向社会产业大循环的纳入,从而通过贫困人口内生增收路径的构建提升贫困摆脱效率,但产业扶贫及相应的专项信贷扶持对贫困减缓的作用存在边际递减特征。同时财政资金投入对贫困摆脱的作用依然是显著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产业环境的优化,确实能够进一步提升产业扶贫专项信贷的支持效率。此外,资本稀缺依然是贫困人口增收的主要瓶颈。本文就产业扶贫政策框架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茹玉 张莉琴 林万龙
在部分贫困地区,除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以外,由财政出资的互助资金也有效地缓解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实证结果显示,金融环境、家庭特征、地区差异对农户的这3种信贷渠道选择有显著影响。正规金融获贷额度高、从事非农经营的农户倾向于选择正规金融;农信社贷款利率高、有生产性借款需求、家庭收入高的农户,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户热衷于互助资金;而互助资金贷款利率高、从事非农经营、距离正规金融机构远的农户更多地利用私人借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扶贫开发重点县政策的减贫效应评估——基于拟自然实验方法的分析
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研究: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对环京津贫困带的扶持补偿机制研究
创新导向减税会触发企业“寻扶持”行为吗?——基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调整的准自然实验
城市贫困群体住房保障政策的经济效应论证
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排斥对贫困地区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基于6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1045户农户数据
扶贫政策的减贫效应及其可持续性——基于贫困县名单调整的准自然试验
上海:政府对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就业积极扶持
劳动力流动、教育水平、扶贫政策与农村收入差距——一个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微观实证研究
扶持农村贫困户工作应做好六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