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6)
2023(16361)
2022(14306)
2021(13292)
2020(11171)
2019(25995)
2018(25289)
2017(49011)
2016(26270)
2015(29417)
2014(29115)
2013(28396)
2012(26128)
2011(23061)
2010(22894)
2009(20782)
2008(19985)
2007(17124)
2006(14970)
2005(12858)
作者
(73123)
(60996)
(60316)
(57821)
(39023)
(29254)
(27484)
(23823)
(23238)
(21429)
(20906)
(20524)
(19170)
(18931)
(18899)
(18619)
(17975)
(17944)
(17533)
(17256)
(14876)
(14662)
(14620)
(13953)
(13536)
(13482)
(13230)
(13214)
(12180)
(11901)
学科
(108156)
经济(108018)
管理(74240)
(72818)
(58066)
企业(58066)
方法(52313)
数学(46285)
数学方法(45699)
中国(30467)
(30374)
(28572)
业经(22931)
地方(22812)
(22460)
农业(21534)
(17621)
贸易(17613)
理论(17143)
(17034)
(16788)
(16687)
财务(16618)
财务管理(16575)
环境(16050)
技术(15745)
企业财务(15732)
(15732)
(14623)
金融(14621)
机构
大学(367225)
学院(364233)
管理(147133)
(146554)
经济(143476)
理学(128906)
理学院(127497)
管理学(125102)
管理学院(124446)
研究(119048)
中国(86767)
(76999)
科学(73602)
(66429)
(57491)
(55545)
中心(54674)
财经(54290)
业大(53877)
研究所(52728)
(51087)
(49681)
(48847)
师范(48384)
北京(47958)
经济学(45120)
(43835)
农业(43141)
(41660)
经济学院(40924)
基金
项目(259513)
科学(205237)
基金(190298)
研究(189057)
(165902)
国家(164320)
科学基金(142303)
社会(120789)
社会科(114428)
社会科学(114397)
基金项目(101124)
(99744)
自然(92726)
自然科(90630)
自然科学(90605)
自然科学基金(88954)
教育(87217)
(84326)
资助(78331)
编号(76612)
成果(61291)
重点(57570)
(57260)
(54188)
(53575)
课题(51941)
国家社会(50281)
创新(49940)
教育部(49721)
科研(49629)
期刊
(151161)
经济(151161)
研究(105353)
中国(64365)
学报(56999)
科学(53087)
管理(52529)
(49779)
(49707)
大学(44084)
学学(41514)
教育(39974)
农业(34380)
技术(31598)
(28070)
金融(28070)
财经(26202)
经济研究(24635)
业经(24496)
(22363)
问题(21517)
图书(19407)
(17453)
统计(17309)
科技(17193)
理论(17157)
(17021)
技术经济(16900)
资源(15893)
现代(15703)
共检索到516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梦滔  
本文基于中国3个城市,3394个住户的微观数据,测算了低保家庭20~35岁青年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差距。本文主要的发现包括(:1)在小时工资的差异中,贫困家庭的青年的预期小时工资仅仅相当于非贫困家庭同龄人的45%,分解的结果表明,家庭背景造成了差距的58%(;2)在综合考虑了就业机会不同的前提下,利用Two-Part模型计算发现低保家庭青年的预计月收入平均只相当于非低保家庭同龄人的1/4,一个低保家庭的终身收入在现有的条件下,平均要低于非低保家庭20万~30万元(;3)中国城市贫困存在代季传递的情况,大约仅有35%的贫困家庭后代能够跳出贫困陷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姚毅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而相对贫困问题则日益突出;同时,城乡贫困还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演化特征。本文借助CHNS数据库,对城乡贫困动态演化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以及家庭区位特征、家庭人口特征和劳动就业状况等变量是城乡贫困跨期变动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大小和作用机制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注意政策受众的差异以及政策工具作用机制的不同。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锦春  范从来  
本文构建风险冲击、农村家庭资产和持续性贫困的分析框架阐释风险冲击造成农村家庭持续性贫困的成因,将CHNS数据库中1989—2015年1146户农村家庭作为样本,在测度农户分类资产指数的基础上揭示风险冲击对持续性贫困的影响,论证了个体异质性风险冲击下农户风险应对方式的差异。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对摆脱持续性贫困的作用显著优于农业资产和商业资产积累,不同生产性资产配置农户风险应对机制的差异是导致低资产农户陷入持续性贫困的根本原因。因此,探索实施贫困家庭资产账户建设,加强生产性资产帮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与教育扶贫事业发展均有助于实现农村贫困家庭的长效脱贫。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白雪梅  
脆弱性是对贫困的事前测度,具有前瞻性。本文遵循多数人的做法,将脆弱性定义为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为了识别脆弱家庭和群体,探寻其脆弱根源,使用CHNS面板数据,对2638个家庭的脆弱性进行测度和分解,并按城乡、户主年龄和成人受教育程度交叉分组,汇总各子群的脆弱性及分解结果。研究发现:贫困家庭更脆弱,印证了用脆弱性预测贫困的可靠性;65岁以上组和小学组最脆弱,农村家庭更脆弱,可据此进行反贫政策瞄准;脆弱性相近的家庭,脆弱根源并不相同,当前最脆弱群体仍以水平效应为主要根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闽钢  张瑞利  
贫困代际传递是长期贫困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CHNS数据,围绕农村贫困家庭的代际传递问题进行测算和分析表明,与农村非贫困家庭比较,贫困家庭的代际收入弹性大,收入流动性较差;贫困家庭的子女收入对父母收入的依赖性更强;贫困家庭父辈和子辈在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医疗保险情况等重要社会因素方面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贫困家庭子女容易受到上一代经济和社会劣势的影响;贫困家庭父辈和子辈在受教育水平、上学机会、就业状况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都处于明显劣势。这表明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刚  廖和平  洪惠坤  陈一明  李涛  
产业帮扶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贫困识别及精准帮扶对扶贫产业效率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基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534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经典统计学分析框架检验了贫困识别和精准帮扶后村域之间及农户之间的种植业产业效率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贫困识别及精准帮扶显著促进了种植业产业效率的提高,贫困村的效率绝对值高于非贫困村,脱贫户的效率绝对值高于贫困户;(2)政策因素是造成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脱贫户之间种植业效率差异显著的关键因素,其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特色种植业对贫困村、脱贫户的影响尤为突出;(3)年龄对贫困地区种植业产业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趋势,55~60岁属于产业效率提升的拐点;(4)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会促进种植业产业效率的提高,但农户仅具有不等年限的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水平对其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建议继续实施产业帮扶政策并建立绩效考核长效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稳步增长,缓解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及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间发展失衡的矛盾;提升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提高扶贫产业效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温兴祥  郑子媛  
与就业相关联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使得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群体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即农村户籍居民获得和城市户籍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城市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以拥有农村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为基准组,运用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表明,拥有城市医疗保险能够显著增加农民工的家庭年消费总额。城市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促进效应对新生代和高收入农民工的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农村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具有歧视性的制度安排是造成城市医疗保险显著增加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原因。因此,进一步加强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建设,使得更多的农民工通过和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获得城市社会保险,从而逐步实现农民工群体的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将有利于提升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斯丽娟  
虽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对农村减贫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大量农户却仍处于贫困脆弱状态,这一问题是未来反贫困工作的重点。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FGLS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进行了全样本检验。从贫困特征和子女受教育阶段角度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教育支出显著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分样本来看,对贫困家庭的降低程度大于非贫困家庭,所有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都能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对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应最大,高中及以上教育阶段次之,学前教育阶段的效应最小。增加社区控制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农户人力资本的增加和社会网络的增强是家庭教育支出影响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据此,文章认为增加家庭教育支出是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和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江依妮  张钰  
家庭经济条件是制约贫困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通过费用减免和现金资助的方式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教育资助体系。基于CIEFR-HS2017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发现,减免学费和免费午餐等减免形式的资助有效缓解了城乡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对其校内支出和某些校外支出产生了挤出效应;而奖学金、助学金等现金形式的资助,则起到了促进贫困家庭校内物质支出增长的挤入效应。此外,教育资助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影响大于城镇,对家庭校内教育支出的影响强于校外教育支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苏静  肖攀  胡宗义  
本文利用CFPS微观面板数据,在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状态转化进行界定与识别区分的基础上,采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教育、社会资本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状态转化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教育与社会资本都显著地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将显著增加农户家庭脱离收入、生活条件、机会贫困的概率以及家庭多维贫困缓解的概率,显著降低家庭陷入诸类贫困的概率。社会资本积累增加将显著增加家庭脱离相对收入贫困、生活条件贫困和机会贫困的概率,也将增加家庭二维贫困缓解的概率,同时显著降低家庭陷入相对收入贫困和生活条件贫困的概率。教育与社会资本的交互项仅对家庭二维、三维贫困缓解(收入为相对标准)正向统计显著,表现出相互强化的互补关系。未能找到社会资本缓解绝对收入贫困及其多维贫困组合的稳定的正向支持证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卫星  谭浩  
文章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夹心层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以及风险资产选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家庭,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确实有独特的投资行为特征,夹心层家庭更多地参与到股票市场,而且这部分家庭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及风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家庭在预期支出上的不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夹心层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而具备更长财务规划期限的夹心层家庭,则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相对于家中的老人因素,子女因素在影响夹心层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中占据主导;家庭主要经济活动参与人年龄因素与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表现出"驼峰型"的变化关系,而这种影响可能与家庭结构有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卫星  谭浩  
文章基于中国居民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夹心层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以及风险资产选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家庭,与其他类型家庭相比确实有独特的投资行为特征,夹心层家庭更多地参与到股票市场,而且这部分家庭的资产组合中股票及风险资产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家庭在预期支出上的不同,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夹心层家庭资产选择行为;而具备更长财务规划期限的夹心层家庭,则更倾向于投资风险资产;相对于家中的老人因素,子女因素在影响夹心层家庭的资产选择行为中占据主导;家庭主要经济活动参与人年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永贵  邓江年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区分农民工流动类型为家庭化流动和非家庭化流动,以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家庭化流动对农民工家庭城市消费的影响,并检验持久收入假说。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可显著提升农民工家庭城市消费水平,但降低其消费弹性,对低消费家庭影响尤其明显;同时,持久收入假说成立。因此,切实解决农民工家庭化持久性迁移问题,并通过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产品提供破除其预算约束是扩大内需的应有之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王春蕊  
本文利用2007年河北省7县717个计生贫困家庭NGO(非盈利组织)小额信贷情况的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了NGO小额信贷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的经济救助效果。研究发现,NGO小额信贷各项指标对农村计生贫困妇女个人、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家庭达到小康水平的概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项目是否盈利对其家庭达到小康水平概率的边际影响为26.88%。NGO小额信贷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的经济救助效果显著,作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重要内容,其推广对解决我国农村人口问题和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张全红  
资产扶贫具有重要的主体培育和增能作用。本文在多维贫困理论和测度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多维资产贫困指数,运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特征事实和非正规金融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资产缺乏现象较为普遍,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的资产积累都不理想;农村土地与住房的资产效应太弱导致高收入家庭将财富转化为住房资产时遭受了更严重的"隐性剥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家庭收入与资产积累产生了显著的逆向分配作用,其更多地有利于中高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的减缓,由此扩大了农村中高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不平等程度。据此,应着手构建资产扶贫的政策体系,这对于乡村振兴及资产扶贫赋予脱贫人口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