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8)
- 2023(10250)
- 2022(9132)
- 2021(8674)
- 2020(7124)
- 2019(16806)
- 2018(16600)
- 2017(32308)
- 2016(17449)
- 2015(19361)
- 2014(19409)
- 2013(19324)
- 2012(17504)
- 2011(15604)
- 2010(15311)
- 2009(13863)
- 2008(13205)
- 2007(11264)
- 2006(9778)
- 2005(8221)
- 学科
- 济(69388)
- 经济(69304)
- 管理(48389)
- 业(48303)
- 企(36892)
- 企业(36892)
- 方法(33186)
- 数学(29035)
- 数学方法(28733)
- 农(21283)
- 中国(20079)
- 财(19000)
- 地方(15818)
- 农业(15693)
- 学(14927)
- 业经(14734)
- 收入(12410)
- 理论(11523)
- 环境(11272)
- 和(11088)
- 贸(10854)
- 贸易(10850)
- 易(10479)
- 制(10241)
- 技术(10180)
- 务(10103)
- 财务(10046)
- 财务管理(10030)
- 企业财务(9507)
- 划(9377)
- 机构
- 大学(243959)
- 学院(242079)
- 管理(100792)
- 济(94269)
- 经济(92057)
- 理学(88588)
- 理学院(87607)
- 管理学(86160)
- 管理学院(85734)
- 研究(78505)
- 中国(55676)
- 京(51813)
- 科学(49975)
- 财(41303)
- 所(38042)
- 业大(36556)
- 农(36298)
- 中心(35141)
- 研究所(35011)
- 财经(33947)
- 范(33115)
- 师范(32873)
- 江(32683)
- 北京(32556)
- 经(30969)
- 院(29002)
- 农业(28189)
- 经济学(27882)
- 州(27527)
- 师范大学(26846)
- 基金
- 项目(174701)
- 科学(137789)
- 研究(128354)
- 基金(127267)
- 家(110026)
- 国家(109096)
- 科学基金(94708)
- 社会(80991)
- 社会科(76655)
- 社会科学(76633)
- 基金项目(68984)
- 省(67571)
- 自然(61806)
- 自然科(60359)
- 自然科学(60348)
- 自然科学基金(59235)
- 教育(58086)
- 划(56885)
- 编号(52794)
- 资助(51506)
- 成果(42041)
- 重点(38208)
- 部(38034)
- 发(36698)
- 创(35935)
- 课题(35479)
- 创新(33482)
- 科研(33097)
- 国家社会(32952)
- 教育部(32832)
共检索到334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一伟 汪润泉
研究目标:分析收入差距与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贫困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构建Logit等计量模型,并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与工具变量法(IV Probit)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在社区层面上,收入差距导致了教育与财政资源在区县间的配置不均等,阻碍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居民的贫困发生率;在个体层面上,收入差距降低了居民对教育资源的可及性,恶化了居民的健康水平,从而导致居民进入贫困状态。社会资本能够降低居民发生贫困的概率,同时也能够缓解收入差距对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社会资本 居民贫困 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薛进军
文章利用1999年住户抽样调查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来推算城市失业率、贫困率及基尼系数,并预测今后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失业率较政府公布值高出近3倍,特别是“下岗失业”问题尤为突出。(2)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加剧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原因之一。(3)城市与农村间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持续扩大。(4)居民的收入分配在持续恶化。文章还指出,依据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中国尚处于基尼系数上升时期,因而在达到峰值之前收入差距还会扩大,这有可能成为社会和政治不安定的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一伟 汪润泉
研究目标:分析收入差距与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贫困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构建Logit等计量模型,并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与工具变量法(IV Probit)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在社区层面上,收入差距导致了教育与财政资源在区县间的配置不均等,阻碍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居民的贫困发生率;在个体层面上,收入差距降低了居民对教育资源的可及性,恶化了居民的健康水平,从而导致居民进入贫困状态。社会资本能够降低居民发生贫困的概率,同时也能够缓解收入差距对居民贫困的不利影响;提升就业能力与收入水平、增加教育与医疗投资、改善社会经济地位、强化融资能力等是社会资本缓解贫困的主要渠道与机制。研究创新: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收入差距与社会资本对居民贫困的作用机制,指出社会资本是缓冲收入差距对居民贫困不利影响的重要保障。研究价值: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经验证据和路径解释;在实践中,对减贫、防贫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社会资本 居民贫困 影响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彩梅 郭慧敏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民贫困化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的,本文根据贫困经济学中对贫困类型的划分及造成贫困原因的阐释,探寻现阶段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农户个人三个方面给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城镇 农村 收入差距 贫困经济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曾国彪 姜凌
本文基于CHNS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基尼系数和贫困指数进行测度,并构建地区贸易开放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和DID分析方法,检验了贸易开放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及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拉大了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减少了城市贫困,但对农村贫困没有显著影响;相对劳动力要素流动较低的地区,贸易开放在劳动力要素流动较高的地区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和降低贫困,即劳动力流动障碍是造成我国贸易开放对收入差距和贫困的影响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悖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收入差距 贫困 要素流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铃 刘晓昀
本文运用多阶段分解方法和农户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贫困农户和非贫困农户经济作物收入差距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经济作物纯收入的差距主要来自要素投入量的差异和中间物质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贫困农户劳动力、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中间物质的投入量较低,要素投入量差异对贫困与非贫困户经济作物纯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合计为62.1%,中间物质投入产出效率差异的贡献率为125.6%。贫困农户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产出效率较高,对缩小纯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贫困农户的经济作物收入,增加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和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提高贫困农户经济作物生产中中间物质投入的使用...
关键词:
经济作物 贫困农户 非贫困农户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勇 俞文华
本文回顾了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基本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一种基于Lorenz曲线的不平等测度方法,并对主要结论进行了证明。利用该方法计算了中国1990、1992-2001年的不平等状况。对中国的不平等和贫困现状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分析了不平等、贫困与增长的问题。结果表明,全国不平等增加主要源于城乡差距不断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是主要因素;中国已步入不平等程度最严重的国家行列,不同收入人群从增长收益悬殊。利用不同贫困线测度,发现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贫困状况估计并不是一致的。
关键词:
不平等 贫困 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同时发生的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贫困减缓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在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时期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对于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大小,估算了不同年份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贫困减缓弹性,并根据Shapley分解讨论了分项收入对贫困程度的影响以及分项收入不均等性的贫困减缓弹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贫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立雄
我国贫困线的增长机制是只与物价挂钩,不与收入挂钩。由于食品价格增长高于消费价格指数增长,这种调整机制导致贫困线绝对购买力下降;同时,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贫困线相对购买力急剧下降。另外,贫困线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造成地区间受助穷人的生活质量相差巨大。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线 农村扶贫线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钱力 张轲
基于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背景,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微观数据,构建Logit模型,考察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相对贫困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城镇劳动力流动会提升城镇居民发生相对贫困的可能性;农村劳动力流动会缓解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城镇劳动力流动会加剧城镇地区收入差距;在收入差距相对合理与收入差距较大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相对贫困分别起到“加剧”与“缓解”的作用,而城镇劳动力流动在不同收入差距状况下均会“加剧”居民相对贫困状况;收入差距在劳动力流动影响居民相对贫困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其缩小会达到减贫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婷婷 郭沛 栾江 陈建成
通过分析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居民非农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劳动者非农收入的收益率为2.8%~3.5%。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教育差距,这能够通过教育对非农收入的回报率,进一步固化西部农村地区劳动者的非农收入差距。分解法结果显示,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居民非农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4%~4.3%。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教育的普及力度、改善教育质量,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在减少贫困的发生率、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 教育 非农收入差距 西部贫困农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一伟
在中国精准扶贫与全面脱贫的现实背景下,构建农户贫困指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无论是采用人均每日消费1美元还是人均每日消费2美元衡量农村居民贫困,劳动力流动显著改善了农村居民贫困状况;第二,劳动力流动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第三,劳动力流动可以通过影响收入差距,改善贫困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平等进而缓解农户的贫困状况,即遵循"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缩小→居民贫困"的作用机制改善农村居民贫困实现精准扶贫与脱贫。因此,实现农户劳动力合理流动,不仅有助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而且有助于实现农户脱贫。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农户贫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宁 张兵
本文从微观视角阐述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与贫困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江苏省农村地区120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以及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道义小农的属性使得非正规金融市场上生活消费借款通常不收取利息,而其理性小农的属性又使得生产投资借款一般收取高利息,且借入零息非正规借款的多为低收入农户;基于社会网络,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服务于低收入农户,一个村的非正规金融发展规模对该村基尼系数以及贫困人口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农户纯收入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农村非正规金融通过为低收入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而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及贫困具...
关键词:
农村非正规金融 农户内部收入差距 贫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勤
文章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贫富差距的客观事实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寻找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公正的有效途径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贫富差距问题上,我们要认真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处理好市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避免西方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过的弯路。根据我国贫富差距的特点,作者指出了以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为基础,加大贫困人口人力资源投资为核心,赋税和法制配套的反贫困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的战略性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