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40)
2023(18779)
2022(16359)
2021(15304)
2020(12802)
2019(29117)
2018(28932)
2017(56232)
2016(30548)
2015(34168)
2014(33778)
2013(32871)
2012(30138)
2011(27123)
2010(27175)
2009(25110)
2008(24217)
2007(21168)
2006(18787)
2005(16036)
作者
(86838)
(72436)
(71680)
(68490)
(45779)
(34714)
(32642)
(28458)
(27410)
(25582)
(24424)
(24345)
(22733)
(22450)
(22305)
(22206)
(21894)
(21445)
(20688)
(20606)
(17948)
(17703)
(17566)
(16583)
(16293)
(16121)
(15961)
(15855)
(14560)
(14350)
学科
(119629)
经济(119490)
(86786)
管理(84892)
(64603)
企业(64603)
方法(53092)
(50510)
数学(46467)
数学方法(45815)
农业(33488)
中国(32346)
(30021)
业经(29361)
(24944)
地方(24759)
(22571)
(21940)
贸易(21930)
(21321)
理论(19671)
环境(18666)
技术(18466)
(18425)
(18413)
财务(18333)
财务管理(18293)
(17764)
银行(17703)
(17455)
机构
学院(426952)
大学(423055)
(169017)
管理(168481)
经济(165285)
理学(146894)
理学院(145297)
管理学(142562)
管理学院(141792)
研究(140827)
中国(104699)
科学(88930)
(88368)
(84176)
(75579)
(70127)
业大(69512)
中心(65553)
农业(65176)
研究所(64144)
(62598)
财经(60991)
(56658)
师范(56115)
(55751)
北京(54678)
(50968)
(50370)
经济学(49809)
经济管理(45285)
基金
项目(297433)
科学(233834)
研究(216888)
基金(215087)
(187772)
国家(186179)
科学基金(160161)
社会(136247)
社会科(128800)
社会科学(128766)
(117064)
基金项目(114304)
自然(104861)
自然科(102443)
自然科学(102417)
自然科学基金(100546)
教育(99911)
(98101)
编号(89864)
资助(87946)
成果(72018)
重点(66506)
(65192)
(63894)
(61495)
课题(61111)
创新(57356)
科研(56895)
国家社会(55624)
教育部(55578)
期刊
(184079)
经济(184079)
研究(120652)
(81678)
中国(77112)
学报(68886)
科学(62838)
管理(57591)
(55729)
农业(55471)
大学(52726)
学学(50012)
教育(46429)
(37803)
金融(37803)
技术(36535)
业经(35442)
财经(28253)
经济研究(27871)
(26962)
问题(26282)
(24179)
(21560)
科技(20620)
图书(20597)
技术经济(19766)
现代(19296)
理论(19292)
资源(18710)
商业(18533)
共检索到611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璐  徐益斌  
对我国五种类型城市1618名农民工的城市落户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城市特征对农民工落户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来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社会融合、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和城市户籍政策宣传均显著影响农民工落户行为,而城市压力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城市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超大和特大城市,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极大地吸引着农民工进城落户,相反大城市、中等和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农民工的落户行为影响甚微;而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仅在超大城市有显著作用;城市社会融合以及户籍政策宣传在各类型城市均能促进农民工落户行为,同时,城市压力依然在各类型城市不存在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城市落户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璐  徐益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江泉  谢艳华  
在中国城镇化加速之际,面对各类城镇宽松入户政策,广大农民工反倒显得异常冷静甚至抵触,大多选择"进城不落户",微观层面看,其"浅因"是农民工顾虑自身在城镇生活难以为继,"基因"是农民工个体人力资本要素严重不足以致难以融入城镇主流劳动力要素市场,因而,其就业无保障、收入低下,支撑不了其城镇生活。通过近年统计数据与国际对比,结合农民工个案,立体展示农民工人力资本不足的现状及后果,然后,梳理农民工人力资本要素在其城镇化决策中的内在驱动力,最后着重强调:首先,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的解决应在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要素上下功夫;其次,明确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育路径优先秩序;然后,划清培育成本分担主体责任,有效推进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育工作以更好的推动他们进城落户决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益斌  肖璐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度"迁移"模块数据,识别已落户与未落户农民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均不高,已落户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略高。具体而言,已落户农民工在公共服务、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方面融入较好,未落户农民工在经济整合、语言融入方面融入较好。研究发现,仅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难以完全解决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益斌  肖璐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度"迁移"模块数据,识别已落户与未落户农民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构建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类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均不高,已落户农民工社会融入程度略高。具体而言,已落户农民工在公共服务、社会交往和政治参与方面融入较好,未落户农民工在经济整合、语言融入方面融入较好。研究发现,仅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难以完全解决以人为核心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英俊  
居留意愿到落户意愿转化困难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住房支付能力为切入点,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2017)匹配285个地级市宏观房价数据,对房价收入比与居留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房价收入比上升降低了有居留意愿农民工的城市落户意愿,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下结论仍成立。(2)房价收入比上升通过增加农民工本地买房困难感知、降低其社会活动参与和城市融入主观感受,进而降低其本地落户意愿。(3)房价收入比上升对新生代、高学历和本地无自有住房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抑制作用更大,对老一代和本地有自有住房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4)随着城市等级的上升,房价收入比对居留农民工本地落户意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小。本文研究结果为从完善城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角度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证据支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燕  李录堂  
在当前农民工进城落户的过程中,已经实现全家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更容易产生在城市落户的需求,而且只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因个人进城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通过对西安城六区农民工的调查,将全家进城农民工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等进行梳理,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全家进城农民工城市落户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打工时间、寻求更多发展机会、进城具备条件判断、打工收入、子女教育费用、户籍解决麻烦作用、户籍对提高地位作用9个变量对全家进城农民工的城市落户需求影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章洵  陈宁  石人炳  
基于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就业质量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并不强烈,只有42%的第一代农民工和48%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落户城市;劳动报酬对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具有提升作用,但对第一代农民工影响不显著;无论是第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参与培训、职业地位等对其城市落户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超时劳动、签订合同等具有负向影响;不同社会保障的影响程度存在代际差异,拥有养老、医疗保险的第一代农民工城市落户的可能性更大,拥有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启臻  马腾宇  
城市农民工中不同群体,其面临的问题和市民化的诉求是不同的。本文认为跨省市流动的全职农民工是市民化需求最强烈的群体,他们中有些是已经在城市扎根的第一代农民工,不仅有稳定的工作,也有稳定的住所,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希望子女接受与当地市民平等的教育,他们是最具备转变为城市居民条件的群体;新一代农民工正在努力寻求城市的生存空间,与农村的联系弱化,其市民化动机十分强烈,应该是市民化的主要对象。本文认为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本质不在于户籍的转变,而在于使公共服务覆盖于全体农民工,使之获得与城市市民同等的权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年  
本文从政策执行角度分析,发现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中存在户口迁移手续繁琐、城镇社区排斥、乡村社区农地等财产权利保全等三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民工落户城镇的进度,还制约其质量。问题的原因,直接表现为政策执行相关主体未形成合力,间接反映出政策执行相关主体在农民工落户城镇上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分析则与政策执行的社会条件即城乡二元结构有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上形成城乡合作关系。随着农民工落户进程的加速,应重视农民工落户后与原城镇户籍社区人口的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慧  张燕  滕飞  邹一南  
以城市规模制定差别化落户政策存在诸多局限,按照"城市压力+农民工条件差异"分区域分群体是推进农民工差别化落户的现实途径。推进农民工差别化落户,要分群体按照"两稳定+分群体年限指标"制定"低门槛、标准化"的准入条件,分区域因地制宜推进农民工落户城镇。Ⅰ类地区以空间换容量为突破点,实行"重点突破、适度从紧、郊区为主、提升管理"的落户策略;Ⅱ类地区以政策提能力为突破点,实行"存量优先、渐次放开、全域承接、加大倾斜"的落户策略;Ⅲ类地区以创新强保障为突破点,实行"存量为主、适度宽松、分级引导、省域统筹"落户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启超  
结合城市落户门槛指数和中国乡城流动人口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落户门槛影响农民工同乡聚居的机理。研究发现,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升农民工同乡聚居的概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落户门槛对农民工同乡聚居的影响会因户籍性质而存在差异,落户门槛的提高会显著提升拥有外市户籍农民工的同乡聚居概率。机制分析表明,就业歧视是城市落户门槛影响农民工同乡聚居的重要机制,即随着城市落户门槛的提高,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的就业机会歧视越严重,为了规避就业歧视以更好地实现就业,进而会选择与同乡聚居。基于此,研究认为应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政策调整力度,放宽放开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消除城市就业歧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慧  邓兰燕  
重庆推进农民工落户取得重大成效,一年半实现50.6%的农民工落户,有力改善了城乡关系,并增强了经济发展动能。宽松的落户准入条件、合理城乡利益保障、与土地挂钩的市场化投融资体制、高位推进的落实机制是重庆推进农民工落户城市的"法宝"。借鉴重庆经验,突出重点、分级引导、保障利益、政策激励,应成为各地推进农民工落户城镇的重要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瑞琴  肖忠意  
基于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微观数据,从城市归属感视角切入,聚焦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提升农民工城市归属感可增加其家庭消费支出并降低其家庭储蓄规模,但农民工家庭的消费储蓄决策却存在明显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差异性。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消费不确定性会与城市归属感形成显著的交互作用,并对进城农民工家庭储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通过提高农民工城市归属感释放消费潜力的思路,应该充分降低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杰  冉陆荣  
研究目的:对林地流转中不同类型农户的林地流转决策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研究方法: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建立林地流转中双方利益博弈模型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农户总预期收益函数构建林地流转双方决策行为博弈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的林地流转决策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结果:当同时存在一组满足林地流入方和林地流出方林业经营收益最大的劳动、资金和林地投入时,双方共同认可的流转租金价格为流转双方达成博弈的均衡解,即林地流入方和林地流出方实现(流转,流转)的策略,流转行为得以发生。研究结论:现实中通常会存在一些因素制约林地流转中均衡策略的选择,政府等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均衡因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以使林地流转均衡策略得以发生,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