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2)
- 2023(3386)
- 2022(2688)
- 2021(2486)
- 2020(1984)
- 2019(4771)
- 2018(4674)
- 2017(8425)
- 2016(4862)
- 2015(5543)
- 2014(5618)
- 2013(5710)
- 2012(4939)
- 2011(4466)
- 2010(4648)
- 2009(4461)
- 2008(4722)
- 2007(4389)
- 2006(4077)
- 2005(3709)
- 学科
- 管理(24906)
- 济(17514)
- 经济(17494)
- 业(16377)
- 企(15928)
- 企业(15928)
- 中国(8309)
- 财(7712)
- 方法(6151)
- 务(5865)
- 财务(5846)
- 城市(5835)
- 财务管理(5829)
- 企业财务(5520)
- 地方(5131)
- 划(4727)
- 制(4486)
- 理论(4400)
- 数学(4349)
- 数学方法(4288)
- 策(4240)
- 城市经济(4154)
- 业经(4072)
- 人事(3799)
- 人事管理(3799)
- 经营(3739)
- 决策(3561)
- 银(3516)
- 银行(3516)
- 和(3428)
- 机构
- 大学(66553)
- 学院(65835)
- 管理(29451)
- 济(23424)
- 理学(22953)
- 理学院(22606)
- 经济(22407)
- 管理学(22386)
- 管理学院(22200)
- 研究(20926)
- 中国(18459)
- 京(16081)
- 财(14013)
- 科学(12660)
- 江(11637)
- 中心(10474)
- 北京(9987)
- 财经(9845)
- 所(9811)
- 州(9503)
- 范(9128)
- 师范(9075)
- 经(8911)
- 研究所(8574)
- 院(8127)
- 公司(7614)
- 省(7535)
- 业大(7492)
- 师范大学(7444)
- 财经大学(7327)
- 基金
- 项目(40165)
- 科学(32050)
- 研究(29633)
- 基金(29189)
- 家(24918)
- 国家(24712)
- 科学基金(22139)
- 社会(18680)
- 社会科(17732)
- 社会科学(17725)
- 基金项目(15913)
- 省(14947)
- 自然(14584)
- 自然科(14228)
- 自然科学(14227)
- 自然科学基金(13944)
- 教育(13439)
- 划(12959)
- 编号(11958)
- 资助(11265)
- 成果(9775)
- 重点(8764)
- 课题(8652)
- 部(8482)
- 发(8071)
- 创(7766)
- 国家社会(7730)
- 教育部(7372)
- 创新(7315)
- 项目编号(7279)
共检索到111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颖
城市视觉管理的出现得益于视知觉认知意义的再发现,以及视觉管理在企业等部门中的成功实践。城市视觉管理通过视觉设计将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指示等传统语言文本表达转化为图形、色彩、文字所组成的视觉符号表达形式,并以此来管理城市。城市视觉管理由城市形象视觉管理、城市环境视觉管理和城市公共服务视觉管理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完整的视觉化管理结构。城市视觉管理需要做到技术性与艺术性、感受性与认知性、规范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关键词:
城市视觉管理 图像 审美 视觉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瑶瑶 龚冬琴 陈焕元 冯益潘 鲍海君 吴绍华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传统的地质资源概念难以全面反映其地位、功能、价值,而地质生态产品提供了地球系统科学支撑生态文明语境下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基于生态地质系统理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级联模型,首次提出“地质生态产品”概念。从地质—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切入,明晰地质—生态系统服务;进而构建价值实现级联模型,厘清地质生态产品的形成逻辑及概念内涵、属性类型;最终面向价值实现,提出地质生态产品的应用框架,形成了“地质环境资源—人类福祉”的价值转化链条。研究表明:地质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立足“地质—生态系统”整体观,有助于拓展生态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生态保护修复等探索地学特色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平军
城市收缩是中国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涌现的一个新现象,给传统基于“增长情景模拟”的区域—城市规划范式和发展认知论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构建城市收缩“中国化”理论分析框架也由此成为学术界和规划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话题。据此,论文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分析:(1)系统梳理城市收缩概念的由来、城市收缩与城市增长、城镇化,以及与本土化、国际化的关系认知,指出城市收缩与城市增长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2个方向互异的过程产物,也是一个嵌入全球化而根植于本土化的结果产物,研究中应避免“就收缩城市论收缩”;(2)辨析与界定城市收缩与收缩城市的概念内涵,指出当前收缩城市识别标准的不统一,源于城市收缩与收缩城市概念混淆、概念重现象描述而忽视要素—效应的发展关联;(3)从研究范围、研究时段、界定标准和研究背景与区情差异性等方面对城市收缩内涵的“中国化”进行了初探,提出以城市建成区为研究范围、以10年为考察期、以综合取代单一人口指标构建收缩城市识别标准与方法体系,立足区域关联剖析、预测与响应收缩城市等内容与形式来落实“中国化”城市收缩内涵;(4)基于产权区域、场势理论、区域关联与区域差异性构建中国语境收缩城市研究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结果以期抛砖引玉唤起国内广大地理学者对城市收缩研究的“中国化”进行深入探讨,为世界城市收缩研究提供“中国经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郗继宏 李朝鹏 杨历
在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基本框架分析后,指出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将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和协同发展等要素以更加科学、系统和全面的视角相整合,从而促使城市发展系统处于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不同发展阶段均有其最优状态。在此基础上,分别回顾了大小城市发展之争、制度体制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活力、向最优布局要发展空间、多方主体参与下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城际协同发展体系构建等5个核心问题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应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系统动力模型,探究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高质量发展条件,进而探究人口规模提升路径、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最优空间布局、多元社会治理模式和最优协同发展体系,从而促进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建设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苏敬勤 何新月
文章针对传统管理理论范式在解构复杂管理实践上存在的局部性与割裂性缺陷,提出并构建了情境基础观。首先,基于情境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范式,提出并解析了情境基础观的概念内涵;其次,解构情境基础观的要素结构,初步描画了由基本要素和独特要素构成的“情境谱系”;再次,通过多重情境要素关系的处理实现“情境深化”,并形成以情境谱系和情境深化相整合的情境化为内核,以“管理实践—情境化—管理理论”为外缘的情境基础观框架;最后,结合多元研究方法,提出理论与情境相协同的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路径,以期为构建本土管理理论体系以及管理的中国学派做出新的探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忠金 李非
文章综述了顾客价值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特性,回顾了IBM和Phil Allen的客户价值管理框架,最后简单述评国内顾客价值理论研究状况。
关键词:
顾客价值 顾客价值管理框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轶 王峥 高菲
以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地理学视角,从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内涵出发,探讨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理论框架,进而分析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基本特性,并结合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归纳出城市群协同创新的三种模式:纵向协同模式、横向协同模式和网络协同模式。最终得到构建多层级网络化协同创新治理体系、着眼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引领、在关键子区域上落实和突破、围绕创新价值发挥城市特色功能的启示。
关键词:
城市群 协同创新系统 创新地理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武斌 延军平 薛东前
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分为萌芽、准备、建设和高级四个阶段,制度化的生态责任和义务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必要步骤和重要途径。因此,构建生态义务制势在必行,生态义务理应成为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从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视角,文章界定了生态义务制的法制内涵与特性。作为新型的义务形式,生态义务制可以与其他宪法规定的义务制有效联结起来。文章认为,生态义务制的实现关键在于:一是从法律关系明确生态环境的责任客体和责任主体;二是从制度上设计出履行生态义务制度的框架与运行机制。生态义务制度的实行,需要动员包括政府在内的全民责任。政府作为公权力组织,负有生态规划、管...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义务 责任主体 制度框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遥 张广逍
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纷纷提出碳排放控制目标以及净零时间表。传统的绿色金融无法满足碳密集型企业的转型需求,导致各国距离实现净零目标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转型金融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转型金融的概念出发,阐述转型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转型风险方面的功能作用,并结合国际市场实践明确转型金融的发展前景。进而通过阐释转型金融发展的逻辑机理,对比分析国际上主流的转型融资方法,形成转型金融发展框架的五大核心要素。为此,今后应加强顶层政策体系的协同与约束力度、统一和完善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并积极开展转型金融相关的理论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资格指通过接受一定教育后所获得的一系列证书、文凭或头衔的总称,其主要目的是向雇主和社会证明个体达到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发展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将建立涵盖范围更加广泛、结构更加完善、有利于不同教育间学分转换和学生流动的国家资格框架制度作为现代教育与培训体系发展的重要举措,如英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建立了包括9个层次,涵盖中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养成(如学徒制)以及职业和专业高等教育的资格与学分框架,并实现了这一框架与高等教育资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焦媛媛 高雪 杜军 罗雨奇
信息茧房反映了个体选择性地获取同质化信息的现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逐渐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然而,目前学术界中关于信息茧房的概念界定尚未明确、相似概念混淆不清;并且,对于信息茧房存在性、影响结果及理论价值这三个重要问题也存在学术争议,导致其研究发展受限、研究结果零散,难以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以开展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在梳理信息茧房概念缘起和演化过程的基础上,界定其概念内涵并进行相似概念辨析;同时,剖析信息茧房研究争议的深层原因,并基于中层理论视角构建信息茧房理论框架;进而,分析工商管理领域中广泛存在的信息茧房现象,提出未来将其与工商管理领域各研究主题进行对话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信息茧房 概念界定 理论框架 研究拓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春志 张更立
随着中国各主要城市新城开发渐趋饱和、外延式扩张逐步收紧,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焦点正在回到旧城,因而最近10年城市更新也成为中国城市管理中一个日益重要的公共政策领域。从管治的角度,对城市更新的概念和内涵做了重新审视,指出现代城市更新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层面的重建活动,而是一个在全球化社会经济大变革背景之下地方层面发生的动态的政治过程,须从"过程、价值及体制"三大要素认识其本质特征。同时,亦尝试从宏观管治环境、管治结构、管治理念/议题、管治机制、管治效能等方面入手,建立一个初步的城市更新研究框架,作为深入理解城市更新管治体系或进行跨城市比较研究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管治 内涵 研究框架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浩
本文结合航空工业财务管理功能定位与创新变革要求,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时代航空工业财务战略体系的内涵与理念,从管理要素、管理层级与管理环境三维度,构建了新时代航空工业财务管理体系框架模型。
关键词:
财务管理体系 创新升级思路 战略框架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良谋 马文甲
本文在回顾10年来国外开放式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开放式创新原因、过程和结果 3个因素及其关系的整合框架,归纳出6个研究主题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及在研究对象、层面和方法方面的研究趋势。最后分析了国内学者在6个相同主题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开放式创新在中国情境下需要研究的现实与理论问题。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封闭式创新 中国情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中举 朱相 汪明月
绿色技术转移是绿色创新所产生的技术和知识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它对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对绿色技术转移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了绿色技术转移的内涵特征、相关理论、影响因素及作用结果。研究发现:绿色技术转移的要素包含五个方面,可以采用专利、文本、问卷等方法对其进行测量;以往研究基于制度理论、技术差距理论等,探究了环境政策、财税政策、技术差距等对绿色技术转移的影响作用;绿色技术转移对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绿色增长和竞争优势起到了中介作用,而吸收能力是影响绿色技术转移绩效作用的调节变量。未来研究除了继续探索绿色技术转移的测量和影响因素以外,也需要加深对绿色技术转移作用结果的内在机制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