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31)
- 2023(20755)
- 2022(17772)
- 2021(16416)
- 2020(13825)
- 2019(31389)
- 2018(31076)
- 2017(59511)
- 2016(32345)
- 2015(36307)
- 2014(36034)
- 2013(35224)
- 2012(32584)
- 2011(29467)
- 2010(29494)
- 2009(26730)
- 2008(25963)
- 2007(22800)
- 2006(19983)
- 2005(17556)
- 学科
- 济(131456)
- 经济(131309)
- 管理(90300)
- 业(87226)
- 企(70787)
- 企业(70787)
- 方法(58592)
- 数学(51032)
- 数学方法(50212)
- 中国(37802)
- 农(36247)
- 财(31265)
- 地方(30233)
- 业经(29675)
- 学(29158)
- 农业(24766)
- 贸(23564)
- 贸易(23549)
- 制(22998)
- 易(22799)
- 理论(22097)
- 技术(20931)
- 环境(20583)
- 银(20209)
- 银行(20129)
- 和(20017)
- 务(19470)
- 财务(19375)
- 财务管理(19331)
- 行(19245)
- 机构
- 大学(456379)
- 学院(455854)
- 济(178872)
- 管理(176835)
- 经济(174938)
- 研究(156850)
- 理学(153529)
- 理学院(151748)
- 管理学(148557)
- 管理学院(147768)
- 中国(116092)
- 科学(101015)
- 京(98359)
- 农(83298)
- 财(80079)
- 所(79692)
- 业大(73530)
- 研究所(73056)
- 中心(71426)
- 江(67130)
- 农业(65595)
- 财经(64310)
- 北京(61910)
- 范(60998)
- 师范(60234)
- 经(58630)
- 院(57632)
- 州(54372)
- 经济学(53444)
- 技术(50147)
- 基金
- 项目(318258)
- 科学(249184)
- 基金(230057)
- 研究(225267)
- 家(204044)
- 国家(202378)
- 科学基金(172773)
- 社会(141168)
- 社会科(133766)
- 社会科学(133732)
- 省(125040)
- 基金项目(121483)
- 自然(115452)
- 自然科(112835)
- 自然科学(112805)
- 自然科学基金(110760)
- 划(106084)
- 教育(104422)
- 资助(95604)
- 编号(90861)
- 成果(72329)
- 重点(71877)
- 发(69850)
- 部(68893)
- 创(65868)
- 课题(63194)
- 科研(61574)
- 创新(61541)
- 计划(59585)
- 教育部(58458)
- 期刊
- 济(192500)
- 经济(192500)
- 研究(130456)
- 中国(89126)
- 学报(79559)
- 农(74955)
- 科学(71114)
- 管理(64481)
- 大学(59657)
- 财(59647)
- 学学(56369)
- 教育(52231)
- 农业(51442)
- 技术(40432)
- 融(38529)
- 金融(38529)
- 业经(32931)
- 经济研究(31360)
- 财经(30501)
- 业(26928)
- 经(26267)
- 问题(25901)
- 图书(23290)
- 科技(22891)
- 版(22549)
- 技术经济(21622)
- 统计(21253)
- 业大(21212)
- 商业(20409)
- 资源(20274)
共检索到664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文武 张为付
本文采用CHIP2002—2008的数据,通过个人层面的LogIstIC模型和工资方程研究了城市规模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城市中个人的就业概率、经验积累和工资收入等具有较大的优势,小城市中个人社会地位上升的机会相对较高;(2)城市规模对个人就业概率的影响没有表现出能力偏好,对经验积累、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上升的影响具有能力门槛;(3)城市户籍人群在职业发展、经验积累和社会地位上升方面较农村户籍人群拥有优势,但名义工资收入差异不明显。本文的结果为理解城市规模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提供了证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差异 户籍异质性 城市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差异 户籍异质性 城市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差异 户籍异质性 城市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小姣 周毕芬 修京妮 丘悦 陈静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差异 户籍异质性 城市规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鹏杰 黄少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动能转换和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我国2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地区创新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政府和市场等因素对地区创新发展能力的影响,而后分别从东、中、西和南北两个角度构建孪生子模式,分析了地区创新发展能力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和市场都显著影响了我国地区创新发展能力;总体来看,中西部和北方地区创新发展依赖政府而东部和南方地区更倚重市场,这是导致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差异的首因;经济开放、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等也是区域创新的显著影响因素。
关键词:
创新发展能力 地区差异 政府与市场行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盛垒 张子彧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了南北经济分化的新特征,探明南北分化加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已变得十分迫切.该文在梳理南北经济分化态势和区域创新差异格局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大逻辑,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南北经济发展分化的成因.研究表明:1) 2013年以来随着北方经济增长快速回落,我国南北经济分化走势愈益突出;2)北方与南方在创新能力上的落差同样较大,且区域创新鸿沟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3)造成南北经济分化加剧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地区创新能力差异,资本积累速度的快慢对南北分化的产生有较大贡献,制度因素也可以部分解释南北经济增长分化,但劳动力因素并不构成南北经济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分化的加剧.上述结论可以为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南北经济分化 区域创新能力 经济新常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巍 邱丽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持续高速增长,但并无证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幸福感呈现出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提升。本文从我国的户籍制度出发,对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非农户籍居民而言,社会地位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而对于农业户籍居民而言,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得农业户籍居民在社会上受到了更加不公正的待遇;而非农业户籍居民则在环境、贫富差距、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幸福感。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政骥 吕拉昌
运用锡尔系数的方法,以专利授权数为变量,通过GDP和人口数2种不同的比重加权方法对比,对广东省各城市间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差异。研究表明:以GDP比重加权的城市创新能力差异呈减小趋势,而以人口数比重加权的创新能力差异呈增大趋势;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创新的建设,以创新带动城市发展;人口增长速度与城市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是造成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锡尔系数 城市创新能力差异 广东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凤朝 沈能
区域创新能力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专利数据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区域专利增长率在1985-2003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以发明专利表征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地区间表现出明显的趋异特征;最后指出,中西部地区应通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 趋同 横截面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向华 陈雪娟
针对农村户籍者普遍遭遇的同工不同酬和就业机会不平等问题,基于1993—2009年CHNS微观数据,从工资差异和机会差异双重视角,本文进行了综合异质性揭示和内生性处理的计量和分解。结果显示:改革中岗位进入上的机会歧视有所减弱,但部门进入方面的机会歧视依然较大;户籍分割与其他分割的结合,使城乡户籍劳动力面临不同的工资决定机制,而机会差异与工资差异内在关联,使户籍分割的工资效应被部分隐藏在部门差异、岗位差异等分割形式之下;分位数分解后发现,城乡工资差异各分位点都未能缩小,甚至屡显扩大迹象,其主要根源就在于户籍工资歧视。因此,切断户籍与部门和岗位进入等的联系,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消除机会差异,促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新同
由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在研发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对我国区域研发能力差异进行定量化分析,本文引入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相对规模、研发人员相对规模、主要检索工具收录论文相对数量、授权专利相对数量、技术市场相对规模、新产品产值相对规模等指标,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对我国各省区研发能力差异进行比较评价。
关键词:
研发 地区 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基于武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地区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分析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减贫效应以及不同参与能力水平农户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农户的参与能力水平远低于非贫困农户,且参与行为有着明显的能力依赖特征,导致低能力水平的贫困农户存在参与不足的情况。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参与的农户比没有参与农户的贫困发生几率低10.11%。基于不同参与能力农户的进一步比较发现,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减贫作用有着明显的"益弱性"特征,同时对于低能力水平农户又有着一定的"门槛"约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娟文,王启仿
简述了副省级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提出了由 36个指标组成的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应用因子分析法 ,对我国副省级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能力分级 ,并提出了各级城市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见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市场主力时,歧视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职业分割的视角考察了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在不同年龄群组间呈现U形特征,这主要缘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源自于城镇流动人口的工资优惠,70后—85后的中生代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内工资优惠较小,年龄较大的70前和年龄较小的90后、95后群组获得的工资优惠较大,而城镇流动人口职业进入优惠的年龄趋势也是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越年轻的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进入优惠越小,这表明当前户籍歧视更多地表现为对城镇流动人口的就业优惠。据此,文章建议应注重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和形式变化,更多采用竞争性的差异化措施吸引人才,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人才的充分流动和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户籍歧视 职业分割 年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