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1)
2023(13911)
2022(12093)
2021(11245)
2020(9512)
2019(21964)
2018(21846)
2017(42559)
2016(23363)
2015(26113)
2014(26141)
2013(25687)
2012(23109)
2011(20764)
2010(20689)
2009(18769)
2008(18073)
2007(15483)
2006(13308)
2005(11335)
作者
(68745)
(56897)
(56640)
(53852)
(36254)
(27451)
(25524)
(22549)
(21719)
(20102)
(19369)
(19137)
(18059)
(17805)
(17575)
(17365)
(17343)
(17026)
(16347)
(16082)
(14467)
(13911)
(13612)
(12980)
(12804)
(12587)
(12517)
(12474)
(11409)
(11395)
学科
(92430)
经济(92328)
管理(64266)
(61896)
(49938)
企业(49938)
方法(46926)
数学(41813)
数学方法(41140)
中国(25717)
(24562)
(23040)
(20400)
业经(19440)
地方(18337)
农业(17052)
(16533)
贸易(16527)
(16022)
理论(15581)
环境(14410)
技术(14206)
(13927)
(13802)
(13328)
财务(13254)
财务管理(13233)
企业财务(12467)
(12453)
(11904)
机构
大学(329005)
学院(328372)
管理(132326)
(126776)
经济(123997)
理学(116689)
理学院(115396)
管理学(112978)
管理学院(112432)
研究(107323)
中国(76269)
科学(71270)
(69898)
(58457)
业大(55062)
(54169)
(54109)
研究所(50182)
中心(48029)
农业(46376)
(45217)
财经(44858)
北京(43580)
(42449)
师范(41940)
(40943)
(39034)
经济学(37695)
(37169)
技术(34949)
基金
项目(236984)
科学(185189)
基金(172049)
研究(165345)
(152387)
国家(151180)
科学基金(129634)
社会(103680)
社会科(98312)
社会科学(98281)
(93088)
基金项目(92177)
自然(88049)
自然科(86062)
自然科学(86037)
自然科学基金(84442)
(78901)
教育(76240)
资助(71600)
编号(66499)
重点(52812)
成果(51472)
(50854)
(49420)
(49062)
科研(45954)
创新(45732)
课题(45529)
计划(44927)
大学(43463)
期刊
(128220)
经济(128220)
研究(89757)
学报(58110)
中国(55560)
(51594)
科学(51530)
管理(45402)
大学(42994)
学学(40935)
(38656)
农业(35780)
教育(33362)
技术(27805)
业经(22024)
(21782)
金融(21782)
经济研究(21452)
财经(20648)
(18339)
问题(18276)
(17564)
科技(17319)
(15989)
业大(15868)
技术经济(15822)
图书(15762)
统计(15678)
商业(14973)
理论(14943)
共检索到449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超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劳动力需求越发强烈,而非正规就业作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关注城市规模变化后非正规就业者的实际收入情况,有利于非正规就业者进一步融入城市,推动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城市规模和非正规就业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规模与非正规就业收入正相关;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在行业类型、户口类型以及技能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规模提高了拥挤效应,但其知识溢出效应、厚劳动力市场效应及减贫效应显著,非正规就业者来到大城市就业利大于弊。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非正规就业者权衡城市就业做以指导,对政府培育非正规就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等提供借鉴及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薛进军  高文书  
文章利用全国普查性数据描述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特征,并分析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年,非正规就业已占中国城镇就业的58.85%,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小时收入差距达到1.65倍,其中约有1/4是由劳动力市场歧视造成的。与此同时,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很高,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达到51.09%,而正规和非正规就业的组间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达到13.68%。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非正规就业已成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来源,因此,实现非正规就业的正规化,是缩小中国收入差距的有效政策之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志胜  
通过匹配微观调查数据和城市层面数据,使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系统考察了城市集聚经济对迁移劳动力的城市就业概率、工资溢价、劳动强度和福利保障等就业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规模的扩张有利于提高城市迁移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和真实工资水平,且在大城市就业的迁移劳动力更有可能获得各项福利保障以及更接近规范的有酬劳动时间。因此,未来在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集聚经济效应,注重通过市场自身调节实现最优化的城市规模和空间分布,避免对城市规模合理扩张的过度限制而造成效率和福利的损失。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林靖  郭彩梅  
本文通过计量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就业选择群体的收入,以客观数据直观反映非正规就业与其他就业形式的收入差异,呈现非正规就业这一就业形式对提升就业者收入的重要作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7955个不同就业类型的劳动力进行了收入ATT评估。研究表明:地区因素和原生家庭条件会极大影响劳动力未来的就业选择;无论何种形式的非正规就业(自雇型或者受雇型)都将显著增加无业人员的收入,创业型的非正规就业会明显增加正规就业者的收入。本文为提高就业者对非正规就业的重视程度,并为我国解决就业难、缓解低收入群体的民生困境、制定相应就业促进和安全保障政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屈小博  
本文使用CHNS 1997-2006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工资收入差距,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的转变,两类就业者由于就业类别差异导致的"收入差异"呈缩减的趋势;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特征是两类就业者决定工资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他们之间工资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甘欣悦  
在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阶段,我国大量城市非正规住区和就业面临包容性治理的诉求;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非正规治理模式的多样性缺乏理论认识。非正规性作为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可对上述问题做出理论和实践的回应,但目前在我国城市研究中还较少探讨。通过对非正规性研究领域进行相关理论和实证综述,认为该领域在对非正规住区和就业二元化、边缘化的固有认识提出批判的同时,在其产权、制度和治理3个方面提出了新认识。这对于解释非正规住区和就业治理机制,提出包容性的、可持续的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从理论本土化、政府治理、研究对象扩展、创新产权与规划设计思路拓展该领域的中国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蔼婷  刘波  
鉴于理论研究和经验证据无法为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贸易开放与非正规就业规模同步扩张的现象提供一致解释,文章利用2000-2012年省级数据,从全国、区域和时期多个维度就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从全国来看,贸易开放显著扩大了非正规就业规模,并且进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大于出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从区域来看,内陆地区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劳动力的引致需求大于沿海地区。金融危机后,进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逐步小于出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影响。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失业率对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作用也呈现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丽群  张少华  
性别工资差距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常见现象,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劳动者带来了规模工资溢价,但不同劳动者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差异,那么,城市规模是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呢?基于最新的2017年中国247个城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回归计量模型来检验城市规模是否影响了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233个城市中的男性劳动力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比男性高,从增量上缩小了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城市规模每增大1%,女性获得的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比男性高0.097%。可见,性别工资差距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永兴  景维民  
文章首先利用简单现金比率模型对我国非正规经济规模进行了实证估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年份存在非常规的估计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模型的各种假设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现代交易形式的急剧变化是引起奇异值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模型进行矫正,本文得到了更符合实际的非正规经济规模估测结果。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非正规经济规模变化呈现"双驼峰"形态,最高规模与同期官方GDP的比值曾超过30%,尽管近期其发展趋势相对变缓,但绝对数量非常庞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海华  张卫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两期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非正规与正规就业者小时工资与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小时工资;相比正规就业者,外资进入对非正规就业者小时工资的提升作用整体较小;在融资约束强、创业活力低的地区,二者的小时工资差距受外资进入的影响程度更大。机制分析发现,外资进入降低了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概率,但对非正规就业者的年劳动时间提升作用更大。在外资进入对小时工资和年劳动时间的综合影响下,外资进入对二者年收入的促进作用较为一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波  徐蔼婷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我国居民非正规就业选择行为与其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居民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与其家庭收入之间具有U型关系,换而言之,低收入家庭居民和高收入家庭居民更容易选择非正规就业,而中等收入家庭居民则倾向于正规就业。此外,居民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概率与其受教育程度之间呈现稳健的负相关关系;相较于男性和城镇居民而言,女性和农村居民更有可能选择非正规就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平  毛海涛  钱学锋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引入劳动力流动成本假设,分析了存在劳动力流动成本时,异质性劳动力在不同规模城市、区位和部门的就业选择。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文章研究发现:(1)劳动力流动成本的存在,使得城市规模与消费者效用之间呈倒U型关系;(2)高技能水平劳动力集聚于大城市的中心区域或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部门就业,低技能水平劳动力则选择在中小城市或大城市边缘地区劳动密集型部门就业,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蔼婷  刘波  李金昌  
本文基于"住户—厂商—政府"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收入分配影响非正规经济规模的机理分析,提出了中等收入阶层收入份额与非正规经济规模呈负相关的研究假设。进一步地,基于2000—2009年全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双维度的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增加中等收入阶层收入份额将抑制非正规经济规模的发展,并且沿海地区的抑制效应显著大于内陆地区。现行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依然倾向于惠及高收入人群,这既不利于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又不利于科学引导非正规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本刊承蒙广大作者的踊跃赐稿,为使作者们能更方便地与本刊联系,特作如下说明:一、本刊主要刊登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文章,着重刊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文章。赐寄本刊的文章无论采用规范分析研究方法还是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均可。二、本刊秉承"前沿性、前瞻性、开拓性、科学性"的学术精神,欢迎10000字左右的有信息增量的理论文章,尤其欢迎5000字以下的精悍之作。三、本刊全面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彬云  
文章运用有调整的综合法,既考虑了城镇单位和私营个体经济之外的其他经济就业的非正规性,又考虑了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中的非正规就业,估计江西省城镇服务业中的非正规就业规模及其在服务行业的分布。估计结果显示,江西省城镇非正规就业呈上升趋势,这部分非正规服务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配送服务业和个人服务业当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